?

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功能,鑄牢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4-04-17 13:51段麗波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24年3期
關鍵詞:青樹共同體中華民族

段麗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語文課程的使命之一,現行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和其他版塊,對此多有體現。這一主題下的內容,旨在讓學生明白各民族間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祖國的興旺發達和進步離不開各民族的團結、互助,讓學生受到熏陶,增強文化自信,自然達成語文課程“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大目標。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材功能,通過對相關內容的解析,采用講解學習課文內容為主線,聯系生活實際為輔線的學習方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根于學生內心。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就是教材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充分開發利用的課文。

一、課文內外厘民族,理清層次話團結

《大青樹下的小學》文筆細膩,文字優美,描寫了云南一所位于多民族聚居地的小學,學生來自不同村寨,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語言不同,到這里學習就成了好朋友,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團結友愛,表達了作者自豪、贊美的感情。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段落分明,層次清晰。第一自然段寫了學生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其中寫到了來大青樹下的小學上學的學生有漢族的,傣族的,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同學們在一起讀書學習,和睦相處,團結友愛。第二、三自然段寫了上課時和下課后的情景,既描寫了學生學習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動物的活動襯托,展現校園的靜和動。第四自然段以贊美的文字點題,以景物描寫結尾,意味深長。

學習和解讀課文,應讓學生知道民族團結精神與自己并非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身邊:云南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學校里的師生就由十多個民族構成,老師與老師,同學與同學,老師與同學之間都團結友善,和睦相處,一起為建設我們美麗的校園添磚加瓦。筆者所在班級有53名學生,其中漢族18人,白族28人,彝族2人,納西族1人,苗族1人,回族1人,傣族1人,普米族1人。這樣的結構,為學生讀課文悟民族團結提供了優良條件,為引導學生體會各民族同胞一起學習,一起游戲,團結友愛,親如兄弟姐妹的情感準備了充足資源。

二、字詞學習識民族,聯想集景拓視野

教學時,基于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單元說明和學生的真實學情,筆者為讓學生有最真實的體驗,創設情境讓少數民族學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來到學校,同學之間一起交流和學習,在關注語言表達的同時聯想和父母上街趕集、趕會時的情景,落實情感目標,使民族團結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在復習鞏固生字詞,導入新課中,讓穿了民族服裝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民族服裝,再利用課件展示其余民族服裝的圖片,以此來復習“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服裝、穿戴、鮮艷,絢麗多彩”等詞語。隨后,讓學生聯想跟父母趕集見到的情景:頭戴圓盤帽,身穿黑、紅領褂,腳穿繡花鞋,腰間系一塊五彩斑斕的繡花圍腰,胸前佩戴“金花鏈”,賣手工刺繡品的有鶴慶白族婦女;女的戴蓋頭,男的戴白圓帽或繡花六棱帽,在街上開夫妻檔牛肉飯館的有回族人;頭戴氈帽,擺地攤賣中草藥材的有草海鎮馬廠彝族人;身穿火草衣,腳穿繡花鞋,腰間斜跨一個鹿皮包的有六合鄉白依人……這樣既復習了生字詞,又讓學生明白了鶴慶有白族、漢族、回族、納西族、彝族、苗族、藏族等多個民族,大家雖然穿戴不同,語言也不盡相同,但人們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團結友愛。

三、場景描寫感魅力,相互對比展自豪

課文描述的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可愛的學校,為了讓學生感悟文中、生活中的民族團結,筆者設計了品讀交流這一重點學習版塊,分三個步驟,讓學生交流“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小學,自己所在的又是一所怎樣的小學:

第一步,感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環境美、服裝美、特色美)。

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體現小學美麗的句子,然后交流匯報,直觀感受“大青樹下小學的美麗”。教師出示重點語句,相機點撥。第一句“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讓學生想象大青樹下的小學被爛漫山花重重包圍,感受校園的環境美。第二句“那鮮艷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重點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絢麗多彩”的意思,并從中感受服裝美。第三句“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墻上搖晃……”,啟發學生思考省略號省略的內容,并聯想學校的民族特色美。教師指導朗讀,再次品味校園的美。之后,讓學生聯系課文說說自己所在小學的美表現在哪里,啟發學生也從環境美、服裝美、特色美等方面對比著說——環境美:校園干凈整潔,寬敞明亮,一年四季花開不敗,是一個花園式的學校;服裝美:大家平時穿的是校服,整齊潔凈,節日里穿民族服裝顯得艷麗多姿,給校園增添了幾分美;特色美就更多了,比如每周三的大課間上,全校師生齊跳的自編自創的大課間操。

第二步,感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團結。

學生再讀課文,找到描寫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團結的小學的相關語句。學生分小組匯報交流朗讀情況,教師出示重點語句,相機點撥。出示第一句“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這句話說明大青樹下的小學里的學生雖然來自不同的民族,但是都在同一所學校里上學,而且還成了好朋友,可見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第二句“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教師范讀句子,將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間教室”“一起”這幾個詞上,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詞語體會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學生雖然民族不同,但團結友愛,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人,繼續證明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團結的小學。緊接著問:“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團結的學校,那我們自己的學校呢?”啟發學生將文中的一些語句換一換,改成自己學校的,讓學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學校,跟課文說的大青樹下的小學一樣,美麗且團結。

第三步,感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歡樂。

用相同的方法,讓學生找到描寫歡樂的相關語句。教師出示課件,相機點撥。第一句“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第二句“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也趕來看熱鬧”,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情景,感受大青樹下的小學里的同學有禮貌,愛祖國,在大青樹下的小學上學是一件令人特別快樂的事。再讓學生帶著歡快的心情來朗讀這兩個句子。之后用以上的學習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歡樂的小學,那自己的小學呢?大家也向在校園里樹上唱歌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門衛爺爺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課間大家在操場上拔河、踢足球、玩游戲,在不知不覺中夕陽夕照,放學的鈴聲響起……也生活在一所快樂的學校。

此外,為了達成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的目標,筆者還設計了揭示主題、升華情感的教學版塊。這一版塊的教學抓住重點句“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一所邊疆的小學”展開。根據學生自己的感受,回顧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小學,然后帶著自豪、驕傲的情感讀重點句,并引導學生說“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一所向陽而立的小學,一所溫暖的小學”,從而明確,學校之所以會如此美麗、團結、歡樂,離不開各民族同學團結互助,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四、作業設計現意圖,課后實踐鑄意識

三年級學生對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并不深入。為縮短文本與學生的距離,筆者讓學生利用自己收集資料以及對文中新鮮感詞句的理解,加深他們對民族團結的認識,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激勵他們用實際行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體而言,筆者根據課文內容提取關鍵詞,開展課內和課外兩個活動。課內,讓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收集的各民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美好生活圖景。課外一是讓學生留心觀察公共場所或者搜索網絡媒體,觀察感受有關論述中華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圖片、宣傳欄、雕塑等,二是全校多民族師生齊跳別具特色的大課間操,三是讓家長在節假日帶著學生參觀云南民族村,切身感受云南眾多民族多姿多彩的聚居現狀。課內展示民族團結、民族交融發展的生動縮影和課外多元化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刻理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含義并用實際行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這一模塊的教學,教師可結合實際多維發揮,如筆者所在的學校,依托校園內一座有百年歷史的四合院,打造了一個有六個展廳的“中華文化園”,展廳主題分別為“物阜民豐富饒的鶴慶”“書墨飄香方寸斗室”“泉潭之鄉工藝精”“仙鶴伴彩霞”“校友風采”“美麗的鶴慶我的家”,囊括了鶴慶縣方方面面的民族文化。布置展室的過程中學生興致高昂,來自草海鎮馬廠的學生帶來了當地特產當歸,新華的學生帶來了銀器工藝品九龍壺;來自金墩鄉白族的學生帶來了甸南新娘裝和甸南刺繡,趙屯的學生帶來了鎮宅驅邪、免除災害的白族瓦貓;來自六合鄉的學生帶來了彝族白依人火草布縫制的衣服;來自西邑鎮的學生帶來了傈僳族特制的美食干梨片……學生真正深入中華文化的海洋,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加深了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展廳的布置不但可以多次進行,也可以請學生觀察后自主思索,看還能不能讓內容更豐富生動。這樣的實踐性作業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同時,又在他們心中埋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引領他們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精神品質,切實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根于心田。

五、結語

《大青樹下的小學》不僅傳授了語言知識,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多元和諧的社會畫卷。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以悄然生根,充分實現了教材的編排意圖:不僅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化知識,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情感,通過對語文教材的學習和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人生觀,尊重和熱愛傳統文化。這樣的教學路徑,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功能,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能夠在他們心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對于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猜你喜歡
青樹共同體中華民族
愛的共同體
貴州省鋁土礦采坑地質環境問題分析及恢復治理方法探討——以清鎮市麥格鄉大青樹鋁土礦采坑為例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敏化”閱讀味蕾 品賞新鮮詞句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