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金箔在繪畫創作中的應用

2024-04-17 07:14鄭蓉蓉
文學藝術周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金箔壁畫繪畫

金箔是勞動人民根據金延展性強的特點, 經過層層工序精心制成的薄片?!短旃ら_物·五金》記載: “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烏金紙內,竭力揮椎打成?!苯鸩鳛橐环N特殊的裝飾媒材,被藝術家和匠人廣泛運用于繪畫作品中,在東西方藝術文化中都有著悠長且燦爛的歷史,為人類文化發展貢獻了一分力量。但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以及不同民族之間審美情趣的區別,金箔也變化為不同的形式呈現于這些作品之中。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金箔的國家之一。 在出土的商代文物中,金箔主要貼在金屬器皿等物體的表面;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金箔上有浮雕圖案;秦漢時期,金箔的裝飾作用首要表現在漆器的外觀上;到了南北 朝,金箔就被運用于佛像雕塑上,北魏《洛陽伽藍記》卷五記載,話有佛陀“三十二相”之一十四者全身都為金箔;唐代李思訓與李昭道在山水畫中用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以金箔或泥金布底, “金碧輝映,為一家法”,自此開創中國青綠山水之端緒,敦煌壁畫、永樂宮壁畫和法海寺壁畫等佛教壁畫創作中也使用貼金箔,這一時期使用技法并不局限于貼金箔,還包括描金法、貼金法、灑金法和瀝粉貼金法等;明清時期,金箔主要用于家具裝飾方面,比如明清的皇家宮殿就呈現出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

一、貼金箔的方法與箔的種類

貼金箔的首要前提就是要保證空氣不流通、無風,貼金箔時要盡可能關窗,屏住呼吸,因為金箔極薄,很容易被風吹跑,呼吸也會使金箔震動。選取要貼的金箔后,首先用毛筆在上層墊紙四角輕點少量清水;接著再用另一支毛筆蘸取適量的膠液涂于要貼金箔的位置;待膠快干時用夾子夾起金箔, 為避免金箔產生褶皺,需要緩慢平整落下,貼時手要穩,屏住呼吸,才能對準要貼的位置,然后用墊紙輕輕地將箔壓平,盡量與紙貼合;等膠液完全干透后,用干燥的毛筆掃掉多余的金箔,就得到了需要貼金箔的形狀, 而掃下的金箔碎片可以收集起來,以便下次灑金使用或研磨成金粉,避免浪費。

傳統金箔也有幾種分類,紫赤金是一種略帶紅色的金色,多用于貼寺廟佛塑像的面部;庫金就是常見的金首飾中的金色,為九八成金;大赤金是略帶黃色的金,又被稱為冷金;田赤 金是呈現為淡黃色的金。隨著科技發展,人們 對于箔的需求已不僅僅局限于金箔,也開始對 箔的其他種類進行探索,每種金屬根據原材料 的不同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又被劃分不同的類型,有鋁箔、銅箔、彩箔、赤貝、黑箔、青貝、香 檳箔、赤金箔等。需要注意的是,銅與空氣中的氧、硫容易產生化合反應,易變色,初學者 可以用它代替金箔練習使用,不宜用于精品創 作;鋁箔也是不穩定金屬容易變色,適合初學 者練習使用。

二、金箔在重彩壁畫中的應用

“石季龍作云母五明金箔莫難扇……薄打金如蟬翼二面,彩漆畫列仙奇鳥異獸?!边@是最早有關金箔用于繪畫的記載。隨著歷史的發展,金箔逐步從裝飾品發展為重彩繪畫的重要材料。唐代張彥遠和清代張式都記載過重彩,在張彥遠的記載中可得知礦物顏料是將礦石砸碎、研磨,層層篩選,將不同大小的顆粒區分制成不同顏色;清代的張式在《畫譚》中也記到“石青、石綠、朱砂謂之重色”。

重彩藝術在中國歷史久遠,在隋唐時期,重彩壁畫已經達到早期壁畫的巔峰,其中金箔作為一種特殊的礦物質顏料用于壁畫上色。此時佛教盛行,文化經濟繁榮,需要大量畫工,壁畫的發展蒸蒸日上,金箔也在敦煌石窟中被廣泛應用?!稜I造法式》記載瀝粉的制作工藝是:用土粉為基料,砸碎、細研、過篩、加膠水攪拌成均勻的粥狀,然后裝入特制的“粉囊”(用豬膀胱制成),通過“粉尖”擠出如筆勾線一樣的畫面,待瀝粉干后,用石黃加膠水在瀝粉線上刷一遍底色,再上膠貼金。瀝粉貼金的效果相比于其他方式顯得更加莊重和絢麗。

在永樂宮壁畫中, 《朝元仙仗圖》繪于三清殿內,畫面中人物眾多,氣勢龐大且富麗閃耀,給人以強烈的心理震撼。畫工通過給人物的飾物衣帶、背景祥云等部位貼金,營造出一種金碧輝煌的視覺氛圍。法海寺壁畫的表現手法更加熟練與多樣化,礦物質粉末與金屬箔料的選擇更多,黏合劑也比之前壁畫上使用的黏性更強,即使歷經近六百年的風雨洗禮依舊保存得極為完整,人物的衣飾、器皿、兵器上大量使用金箔,壁畫更為光彩奪目。

金箔在壁畫創作中實現了它的藝術價值, 為畫面的立體效果錦上添花。不僅如此,金箔還可以融合或疊加其他礦物顏料一起使用,提升色相和純度,令畫面更具光澤感,為歷代宗教藝術起到點綴作用。正如胡偉先生所說:“材料與技法永遠要為作品的主題服務?!苯饘俨\用于壁畫之中,對于畫面空間的氛圍起到了烘托作用,使畫面細節質感更加精細,增 強了畫面的感染力,直至今天,我們仍能穿越時空與古人一起領略宗教藝術帶來的心靈震撼。

三、金箔在日本繪畫中的表現

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不僅傳播了中 國的宗教文化,而且還帶去了繪畫藝術,其中就包括金箔的運用。日本畫家學習了中國的傳統繪畫方法,再結合本土的審美情趣,創造出適合日本的獨特繪畫語言。近現代藝術的傳播日趨發達,藝術家對于適合用金箔表現的題材選擇越來越寬泛,從而將金箔應用于花鳥、波濤、巖石、河流等題材中。

藝術家俵屋宗達是活躍于日本安圖桃山時期至江戶早期的京都町繪師,是日本“琳派”的開創者,藝術特色富于抽象美感。俵屋宗達最出名的作品是目前收藏在京都建仁寺的《風神雷神屏風》,被視為日本國寶。該畫大膽地使用大面積的金箔為底色代表天空,在人物描繪上加入了大量銀色,增加畫面的對比度與層次感,顯得畫面更加生動與立體。酒井抱一的《夏秋草圖屏風》大膽創新地應用大面積銀地,深淡粉綠描繪綠植葉片,交相呼應,用絢爛奪目的金色勾勒葉脈。在冷靜肅穆的氛圍當中,夏草和秋草讓人感到一種獨有的“幽意”,靜態的畫面傳遞出強烈的動感。日本人學習礦物色的表現技法和金屬箔的制作方式后繼續傳承下來,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被后來越來越多的日本畫家發揚光大。近些年,中國許多藝術家前往日本學習新的表現技法,以此來推動中國當代繪畫的發展。

四、金箔在繪畫創作中的運用——以克里姆特作品為例

著名畫家克里姆特是奧地利國寶級大師,他的繪畫風格全面吸收了古埃及、古希臘及中世紀拜占庭等藝術元素,在藝術史上獨樹一幟,油畫的寫實特點與裝飾繪畫被他巧妙地融為一體,以色彩艷麗、極盡奢華的象征主義裝飾風格聞名于世。提到克里姆特的裝飾風格就能看出他對材料運用的不拘一格、出神入化。他的繪畫多用綜合材料,如油彩、酪素、金繪和金箔、鑲嵌工藝等,這些元素極大豐富了繪畫語言。此外,克里姆特在拜占庭鑲嵌技術和浮世繪平面裝飾元素的影響下創作出很多經典作品,開啟了他無與倫比的黃金巔峰時期。貼金箔是克里姆特在黃金時期運用最廣泛的裝飾技法之一,他充分應用金箔的特點,成為把黃金、金色作為個人獨特繪畫語言的畫家之一。

《吻》是克里姆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整幅畫面色彩斑斕,材料的運用令質感顯得十分豐富,畫面當中用了金繪、貼金與灑金技法,金色的各種變化在作品中顯得既和諧又統一,油彩繪制和透明罩染相互疊加,繽紛的色彩與線條相互交織,仿佛是一場律動的交響樂。畫面里,人體長袍中金箔的運用與拜占庭壁畫中金箔的運用有著微妙的聯系,尤其是頭頂上一圈金色仿佛是宗教主像的光環,在視覺上給人以震撼的沖擊力,觀者可以感受到 19世紀到20世紀新藝術運動中大師的時代精神。

五、結語

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流傳下來的中國畫基本上都是卷軸畫,所以古人很少會使用這種大面積貼金箔的技法,只有在部分作品中會有一些泥金、描金的使用。近代,任伯年善用金粉作畫,他的作品《牡丹孔雀》就是小寫意手法運用真金粉所畫。在現當代中國畫作品中,對于形式的選擇已不再拘泥于卷軸,所以對金箔的運用多了起來。藝術家會運用各種紙張配合 灑金技法,創作出適合題材的作品,也有人將金箔作為一種肌理或圖案用來裝飾畫面。

在當代藝術作品中,可以發現箔這種金屬 材料受到越來越多藝術家的歡迎,金屬材料被當作色彩范疇來運用(屬于這個時代的“隨類賦彩”),從美學角度來看是主觀感情色彩和客觀物象色彩的結合,給了中國畫家更多的自由,允許畫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追求畫面的象征性。在這個過程中,畫家比較注意繪畫語言和色彩的表達,所以使用金屬箔既滿足 其對材料的需求也增加了畫面華麗的效果,充分體現了箔的藝術價值。無法之法, 乃為至法。傳統繪畫流傳至今,現代人的思維方式與審美趣味和古人大為不同,在繼承文化的同時也要適應時代的變遷,表現當代人的情感、風采以及神韻。在多元化發展的今天,金箔將為工筆重彩畫藝術提供更為豐富的色彩表現。如今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使我們愈發重視中國畫原有的材料,而對藝術的創新發展和對創作內容的包容,又促使我們與時俱進,發掘傳統材料的多重特性。正是這種新的藝術觀念使箔這種材料媒介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展露出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也回應了中國當代藝術渴望創新和變化的召喚。

[作者簡介]鄭蓉蓉,女,漢族,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畫工筆人物。

猜你喜歡
金箔壁畫繪畫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壁畫上的數學
鐵鎳合金箔在碳纖維復合材料中的應用
北朝、隋唐壁畫
藍靛金箔,歷久彌珍(中國畫)
幫壁畫“治病”
金眼睛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