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回歸后基礎教育教材建設的歷程及特點

2024-04-17 04:18鄭剛余小碟
新教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特區政府教育局課本

鄭剛 余小碟

香港回歸以后,特區政府以“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為核心理念,不斷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二十多年來,香港基礎教育教材建設實現了一些新的發展,展現了新的特點,可為內地基礎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經驗。

一、香港基礎教育教材建設的歷程

1.繼承傳統,規范發展階段(2000 —2007年)?;貧w初期,香港在教材管理、編審、選用、出版等方面一直沿用傳統體制。2000年,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發展建議》,為香港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礎。特區政府也開始出臺相關教育政策,規范教材建設,引導教材提質升優,以不斷打造優質學與教的資源。

其一,確立課程指引,制定編審框架。2002年,特區政府發布《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小一至中三)》,明確指出了基礎教育的目標和課程宗旨,為教材編寫提供了標準和依據。隨后,香港教育局相繼編訂各學科的課程指引,對基礎教育各學科的課程宗旨、課程架構和課程規劃等內容進行了系統性規劃,為教材的編寫提供了詳盡的指導原則。

其二,制定選用原則,規范評審機制。2003年,香港教育局編訂《優質課本基本原則》,闡明了優質教材必備條件,為教材的編寫、評審、選用提供了準則。同時,教育局還對教材評審的程序、準則等做出了規定,以保證教材選用的科學化。在此基礎上,教育局出臺《課本編印設計簡約指引》,對課本的編印、設計提出了相關要求,規范并完善教材的出版程序。

2.總結經驗,創新發展階段(2007—2020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教材顯露出一些問題。2011年,香港教育局發布《學與教資源檢討報告》,對教材進行了反思和規劃,開啟了香港回歸以來教材建設的全面創新發展。

首先,發布教材編寫指導文件,完善課程體系結構。2011年后,香港教育局發布了針對各學段各學科的教材編寫指導文件,要求課本編寫要符合課程宗旨和學習目標要求,并從編寫內容、課程組織、學習活動等方面為教材供應機構提供了詳細指導。2014年,香港教育局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對新世紀以來的課程改革進行了反思和總結,并提出“均衡發展,持續提升”的課程發展方向,為教材編寫提供了新的指向。

其次,制定教材評審標準,優化教材選用制度。一方面,頒布教材評審指引,細化教材評審流程,提高教材質效。2012年起,香港教育局要求教材評審采取雙盲設計、嚴格篩選各科目評審小組的人員、規范送審流程,以不斷提高教材的評審質量與效率。2017年,香港教育局頒布《課本送審指引》,為教材評審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還將電子教材納入評審范圍,擴大教材的來源。另一方面,著力提高教材選用透明度。2010年,新修訂的《學校選用課本及學習材料須知》要求學校設立課本委員會,制訂教材選用程序,細化選用原則,處理教材出版商捐贈和校內銷售課本的關系。該文件充分考慮了家長、學生的利益及消費者的權益,從教材的內容、價格、編訂、印制等方面為學校選用教材提供詳盡的操作指導。同時,香港教育局開始在《選用書目單》中加入不同版本教材的價格對比和對各版教材的評語,以協助學校選書。

再次,穩定教材購買價格,提供學習津貼。以往的香港教材出版和供應制度有不合理之處,導致教材、學材和教輔資料可以綁定售賣,且價格不斷上漲,學校和家長的購買壓力大。特區政府從市場干預和津貼補助兩個維度入手,不斷調節教材價格,保證教材價格的合理化,減輕家長教育壓力。一方面,實施“課本、教材和學材分拆定價”政策。具體來說,課本、教材、學習材料分開售價,家長和學校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購買,這打破了課本與教材捆綁銷售的局面,打破書商對教材的壟斷。同時,教育局和消費者委員會也加強了對教材市場的監督。另一方面,推行學校書籍補助計劃,為學生購買學習用書提供津貼補助。上述兩方面內容的實施,切實減輕了家長在教育支出方面的負擔,體現了特區政府對教材市場的負責態度。

3.價值引領,凝聚動力持續深化階段(2020年至今)。近年來,由于香港的校本教材缺乏管理和審查、教材科目評審不健全、教材缺乏價值引領等問題越發嚴峻,日益引發了社會關注。為了持續打造優質的教學資源,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特區政府開始了教材建設的新變革。

其一,建立教材審查機構,加強教材審查和監管。2020年,香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決定成立研究幼稚園、中小學教科書及教材編制小組委員會,并賦予其各類教材編制監管及相關事宜的權力。2021年,委員會開始針對教材編制、評審、課本及教材的投訴等問題進行調查和討論,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和執行方案。同年,香港教育局規定將新的通識科教材進行送審,要求加強對教材中有關國家安全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內容的評審力度。在原有學校教材管理機構的基礎上,香港教育局規定在學校設立專門的選書委員會,建立系統完整的評審機制,從而加強對校本教材以及學習資源的編制和監管。

其二,完善教材編寫指導,更新課程內容基準。2021年,香港教育局頒布《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和《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從學習領域、學習要素、各階段的學習進程等方面為教材中有關國家安全教育元素和學科相關價值觀要素的編寫提供指引。2022年,香港教育局頒布《小學教育課程指引》,提出小學課程要圍繞“立德樹人”“創造空間”“學生學習為中心”等宗旨進行更新,并將培育國家觀念、傳承中華文化、價值觀教育放在首要地位,為教材的編寫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香港基礎教育教材建設的特點

1.落實教育宗旨,促進全人發展。教育宗旨與教材建設相托相生。教材作為落實課程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具有鑄魂育人的強大功能。香港教材建設一直以教育宗旨為根基,強調教材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具體而言,教材要能夠為學生創造成長空間,提供學習經驗,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同時,教材不是唯一的學習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選取優質的學習資源,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2.教材開發立體多元,打造優質學與教資源。多元開放是香港教材建設的鮮明底色。從教材開發形式來看,香港教材不僅有傳統形式的紙質教材,還有體系成熟的電子教材、網絡信息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多元化學教資源。從教材開發主體來看,出版商、社會團體、學校、教師等均可進行教材開發。從教材呈現價值來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形成了香港多元的文化樣態,從而造就了香港多元的教育價值理念。但是,開放性的教材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材市場的混亂。為了使教材回歸育人本質,特區政府采取相應的措施干預教材市場,在確保教材質量的基礎上使市場良性開放,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立體、優質的教材資源,營造健康的育人生態。

3.采取校本管理,建立民主教材治理機制。香港學校特殊的辦學文化背景,使香港回歸以來一直實行校本管理,學校也有了較大的教材行政自主權。同時,特區政府鼓勵多主體參與教材建設,避免了行政主體權力過大導致教材單一的情況,也驅動著教材治理機制的民主化建設。

三、對內地基礎教育教材建設的啟示

香港教材建設中的創新理念對內地教材建設具有借鑒意義。首先,教材建設應體現時代特色,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教材在向學生傳遞人類優秀文化的同時,應該為學生創造學習的空間,不斷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可鼓勵多元主體參與教材建設,創設多元主體協調參與的上下貫通、多方聯動的教材治理新體制,增強教材治理的活力。最后,教材開發要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強數字教材的開發和運用,打造立體化教材體系。

(責任編輯:王振輝)

猜你喜歡
特區政府教育局課本
江都市教育局
云夢縣教育局舉行實驗教學說課比賽活動
《科教新報》2020年度十佳通訊員、優秀通訊員名單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針對香港反對派①“占中”“公投”②行為的對策建議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江蘇省第十二屆中學生作文大賽(初中組)優秀組織獎名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