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欣賞課聽辨能力的培養

2024-04-17 04:18高穎
新教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欣賞課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高穎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欣賞課,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達成能夠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 欣賞課 聽辨能力 教學策略

藝術教育作為實現美育教育目標的關鍵方式和有效手段,在培養學生全面素質、陶冶情操方面具有顯著意義。本文將探討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分析音樂學科教育的特點,并從音樂美學的視角出發,對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進行深入剖析,引導學生真正領略音樂之美,享受藝術的熏陶。

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課堂現狀

身為一名音樂教師,筆者多年來扎根在一線教學,觀摩過音樂名師的課堂教學,也指導過年輕教師的音樂教學。每一節音樂課后,筆者不斷思考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發現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音樂欣賞的目的理解不足。有些教師對音樂欣賞的目的把握不清,可能過于注重技巧和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的重要性。第二,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未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第三,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未能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如啟發式教學、情境教學等,從而影響學生音樂認識和欣賞能力的提升。

二、音樂欣賞課中的音樂聽辨能力的培養

1.音樂聽辨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欣賞課是一種重要的課程類型,它能夠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在“雙減”背景下,音樂欣賞課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能力,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藝術價值。音樂聽辨能力是指在聆聽音樂作品時,學生可以正確判斷其音樂要素,且能夠辨識出作品的主題、結構、風格和情感內涵等音樂內容。培養音樂聽辨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此外,通過音樂聽辨,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從而拓寬音樂視野,提升音樂綜合素質。

2.音樂聽辨能力的培養策略。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音樂聽辨能力培養是一項重要任務。音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聽辨能力。第一,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點燃學生對音樂的熱情,鼓勵他們主動參與音樂欣賞活動,幫助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聽辨能力。第二,創設多樣化的音樂欣賞環境,讓學生接觸不同風格和類型的音樂作品。通過欣賞多元化的音樂,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音樂的多樣性,從而提升他們的音樂聽辨能力。第三,引導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討論和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他們的主動思考能力。在欣賞音樂前,教師可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音樂;聆聽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觀點和見解。通過互動交流,提升學生的聽辨能力和表達能力。第四,結合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提高音樂欣賞課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等現代教育手段,直觀地為學生展示豐富的音樂素材,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意象”“形象”“印象”在音樂聽辨中的運用

在音樂世界里,怎樣在聽辨中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呢?

1.用“意象”開啟想象的音樂世界。

“意象”是指通過音樂作品表達出的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意境或場景。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音樂與意境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對作曲家描繪的“音畫”展開聯想,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意象理解能力,加深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和體驗。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朝景》一課中,樂曲開始是一段優美的引子部分,筆者結合音樂情緒特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而后通過學生的描述,筆者利用簡筆畫,為學生呈現了一幅云霧繚繞、鳥鳴陣陣的清晨畫卷。欣賞口笛演奏曲《苗嶺的早晨》,在聆聽前,筆者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從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中去想象音樂、感受音樂,并用簡短的語句來概括音樂畫面。其中,有一個學生這樣描述:“天剛蒙蒙亮,苗嶺的景色隱約可見,伴隨著百靈鳥的第一聲啼叫,人們從睡夢中醒來,開始了他們嶄新的一天?!痹诤唵蔚膸拙湓捓?,音樂的美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通過意象理解引導,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融入音樂欣賞過程中,通過音樂的聽辨,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從而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2.讓“形象”勾畫多彩的音樂畫面。

“形象”是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音樂形象并不僅僅是靜止的直觀形象,更是我們經過聽覺機制感受到的藝術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音樂作品中的旋律、節奏、速度、情緒等音樂要素,用線條、簡筆畫等形式,去感知音樂、理解音樂。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鴨子拌嘴》這首音樂作品通過多種民族打擊樂器,生動形象地刻畫了鴨群活動的場景。筆者從游戲導入,引導學生用鼓和镲模仿演奏,演示鴨子拌嘴的“特寫”畫面。接著,筆者再引導學生運用肢體創編動作,表現聽到的音樂形象。又如,欣賞《野蜂飛舞》時,筆者要求學生閉上雙眼,靜靜地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畫筆描繪出來?!比鍌€學生組成一組,分工合作,伴隨著音樂馬上畫了起來。有的畫了一群蜜蜂在花叢中飛舞采蜜;有的畫著成群的蜜蜂在蜂箱中飛舞;還有的畫著馬蜂窩被捅破了,成百上千的馬蜂漫天飛舞……每幅作品都與眾不同,都包含著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這種用直觀的教學形式感受音樂畫面,真切體驗音樂中所描繪的各種場景,可讓學生較為深刻地感受到音樂變化所帶來的美感。

3.讓“印象”呈現靈動的音樂旋律。

“印象”是指通過音樂作品傳達給聽眾的感覺和情感。其實,音樂在創作時就是在表達不同的情感,是作曲家利用各種音符,并通過樂器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在音樂欣賞課中,通過肢體動作的表演方式,可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印象理解能力,有助于加強他們對音樂情感內涵的把握,加強音樂旋律的識記,提高音樂聽辨能力。例如,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筆者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律動。有的學生搖頭晃腦,有的模仿吹奏的動作,還有的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做著不同的擺動。再如,教學《牧民之歌》,男生喜歡學做騎馬、甩鞭的動作,表現了牧民騎著馬在草原上馳騁;女生可以盡情地跳起優美的蒙古族舞蹈,把歡騰的熱鬧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表演,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樂曲的藝術魅力,使枯燥的欣賞課變得豐富生動起來。這種直觀且靈動的感受,很輕松地形成一種印記留在學生記憶中,一旦旋律再次響起,他們的腦海就會立馬浮現這些印記,并能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這樣的課堂氛圍,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創造力,也提升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欣賞課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法,引導學生從意象、形象、印象三個方面理解和欣賞音樂作品,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同時,音樂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猜你喜歡
欣賞課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解開美術欣賞課的繩索
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之我見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