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影視藝術與數字化城市地標的視覺文化轉換

2024-04-17 11:41饒鑒余曉峰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視覺表現影視藝術文化內涵

饒鑒 余曉峰

摘要:目的:文章通過深入剖析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以北京國家大劇院與西雅圖亞馬遜球形溫室兩個數字化城市地標為例,探討影視藝術在數字化城市地標發展中的角色及其對城市文化內涵和視覺表現的影響。方法:文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過案例研究和內容分析探討影視藝術與數字化城市地標的關系。研究重點在于通過影視藝術視角解讀城市地標,以及在數字化轉型中地標的文化和視覺表現變化。結果:影視作品展示城市地標,增強觀眾對城市文化的感知和情感聯系,影響城市國際形象。數字化城市地標通過互動體驗和創新性的展示方法,為城市文化傳播和空間體驗提供新維度。未來研究可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地標在影視藝術中的呈現及其對城市全球形象和文化交流的影響。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技術的發展,將改變城市地標設計和功能,值得關注。結論:影視作品中的城市地標展現了文化和情感深度,現實中的數字化城市地標則通過技術和互動設計展示了城市文化。二者相互作用,不僅推動了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還為城市規劃等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示。

關鍵詞:影視藝術;數字化城市地標;文化內涵;視覺表現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3

0 引言

隨著數字技術的日益普及和發展,城市地標的概念正經歷根本性的改變。傳統上,城市地標作為一種物理存在,不僅是城市的象征,還是歷史和文化傳承的載體。在數字化時代,這些地標變成了互動性強、能夠呈現動態信息和故事的媒介。這種轉變不僅凸顯了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觀性,還為公眾參與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臺。影視藝術與數字化城市地標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影視作品通過呈現城市地標的獨特角度,影響人們對這些地標的認知和情感。隨著數字技術的融入,城市地標本身也開始在影視作品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不僅作為背景存在,還成為敘事的一部分,增強故事的現實感。

1 研究意義

本文旨在深入探討影視藝術在數字化城市地標發展中的作用,關注影視作品如何影響和塑造這些地標的視覺表現和文化內涵。在現代社會,隨著數字技術的滲透,城市地標從物理空間的標志轉變為一種文化和視覺語言,通過影視作品得以傳播和重塑。本文基于跨學科視角,結合視覺藝術、城市設計、文化研究、數字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理論和實踐,以全面理解影視藝術與數字化城市地標之間的相互作用。

2 文獻綜述

本文綜述影視藝術對城市形象的塑造、數字化城市地標的發展以及視覺文化的理論框架三個領域的相關文獻,以深入理解影視藝術與數字化城市地標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視覺文化轉換中扮演的角色。

2.1 影視藝術與城市形象

影視藝術在塑造和傳達城市形象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電影和電視劇作為強有力的文化和視覺媒介,能夠展現一個城市的精神和文化特質。例如,斯密斯的研究指出,電影中的城市場景不僅是背景設定,也是敘事的一部分,有助于塑造觀眾對這些城市的認知和情感 [1]。李強探討了中國當代電影如何通過獨特的視角和敘述技巧,呈現城市的多樣性和文化深度,從而影響觀眾對城市的認知[2] 。

2.2 數字化城市地標的演變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城市地標的設計和功能經歷了重大變革。在劉梅的研究中,好萊塢電影對城市形象的構建不僅通過地理位置的展示,還通過一系列文化元素、歷史背景和社會特征的融合,創造一種超越實際地理空間的心理地標[3]。張華的研究則著重分析數字化城市地標如何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展示城市的歷史和未來,并且強調這種融合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的重要性[4]??ㄅ晾难芯恐赋?,數字技術使城市地標不僅是物理存在,還成為互動性和信息傳播的媒介[5]。在這個過程中,城市地標不僅凸顯了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觀性,還為大眾參與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臺。

2.3 視覺文化的理論框架

陳亮從技術角度出發,探討了數字技術如何在城市地標設計中被運用,以提升城市的象征意義和觀賞價值[6]。運用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三維建模和虛擬現實(VR)技術,設計師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地標建筑,這些建筑不僅是城市的標志,還是文化的載體。王磊的研究則更加關注視覺文化在城市記憶和文化認同構建中的角色,強調視覺元素在連接過去與現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重要作用[7]。視覺文化理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框架,以理解影視藝術和數字化城市地標之間的相互作用。福斯特[8]和彼得[9]的研究強調視覺傳達對城市空間感知的影響,探討視覺藝術如何塑造觀眾對城市空間的感知和理解。這些研究構成本文探討影視藝術與數字化城市地標在視覺文化轉換中角色的理論基礎。通過這些文獻,可以看出影視藝術和數字化城市地標對塑造公眾對城市形象認知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

3.1 影視作品中城市地標的表現

3.1.1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概述

《北京遇上西雅圖》不僅因跨文化愛情故事受到廣泛關注,其獨特的城市景觀呈現也為城市形象塑造提供了豐富的視角。電影以北京和西雅圖兩座城市為背景,通過角色互動和情節發展,揭示了這兩座城市的文化特質和社會氛圍。

3.1.2 電影中城市地標的文化象征意義

在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城市地標超越了單純的景觀角色,成為連接故事與觀眾情感的橋梁,賦予了電影更深層的文化象征意義。北京的古跡和街道不僅呈現出一種傳統美學,反映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自信,還象征著角色面對現代化挑戰時的情感糾葛和社會責任。西雅圖的天際線和繁華街區,代表著美國文化中的自由精神和創新追求,也映射了角色在新環境中尋求自我實現和愛情的旅程。電影巧妙利用這些地標作為敘事的媒介,不僅展現了中美兩地的風土人情,還深刻探討了全球化背景下個體身份的探索和兩種文化之間的理解與融合。通過城市地標的多重象征,電影成功構建了一個跨文化交流平臺,鼓勵觀眾思考和欣賞不同文化的獨特價值和共通之處。這種對城市地標的深度挖掘和象征性解讀,不僅豐富了電影的敘事層次,還推動了跨文化交流。通過電影,觀眾不僅在視覺上游歷了北京與西雅圖這兩座城市,還在情感和思想上實現跨越地理界限的連接。

3.2 數字化城市地標的案例分析

3.2.1 北京國家大劇院的數字化展現

北京國家大劇院作為本文研究的數字化城市地標案例之一,獨特的建筑設計和使用的數字化技術使其成為北京城市形象的一個重要標志。國家大劇院不僅以現代化和未來感的建筑風格吸引了眾多游客,其內部的數字化展示和互動設施還為觀眾提供了獨特的文化體驗。這種結合傳統藝術表演與現代科技的設計,展示了北京作為一個融合歷史與現代的城市的特色。

3.2.2 西雅圖亞馬遜球形溫室的創新設計

西雅圖亞馬遜球形溫室是高科技與自然結合的典范。這些由玻璃構成的巨大球體不僅是城市地標,還是科技與生態環境結合的展現。球形溫室內部的高科技設施和豐富的植物生態,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城市自然體驗。這個地標體現了西雅圖作為科技創新中心和自然環境共存城市的雙重身份。

3.2.3 數字化地標對城市形象的影響

《北京遇上西雅圖》通過對北京和西雅圖的生動描繪,將傳統與現代的城市身份并置,闡明數字城市地標的概念。影片將城市地標的數字化轉型錯綜復雜地融入敘事中,力證電影藝術如何增強城市的數字可見性和文化意義。它展示了城市地標從單純的物理實體到動態文化符號的轉變,并通過與全球觀眾產生共鳴的數字敘事而豐富。

3.3 比較分析與文化影響

3.3.1 電影與現實地標的對比

在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北京和西雅圖的城市地標在電影敘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當影視作品中的這些象征性城市景觀與實際的數字化城市地標相比較時,可以發現一種更為復雜的文化和視覺互動。例如,電影中呈現的北京故宮和現實中的國家大劇院,雖然都是北京的標志性地標,但在文化表達和技術應用上大相徑庭。這種對比不僅揭示了城市文化的多樣性,還反映出城市形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

3.3.2 文化意義的轉換

通過對比影視作品中的城市地標和現實中的數字化地標,可以看出城市文化意義的轉換。影視作品中的城市地標往往承載著傳統文化和歷史記憶,而數字化城市地標則展示了現代科技和未來趨勢的融合。這種轉換不僅展示了城市從傳統向現代化的轉型,還體現了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與創新。

3.3.3 對未來城市地標設計的啟示

城市地標不僅是城市的物理標志,還是文化和技術發展的體現。在未來的城市規劃和設計中,融合影視藝術和數字化技術,創造能反映城市獨特文化并與公眾互動的地標,將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方向。

4 討論

4.1 影視藝術與城市地標設計的相互影響

影視藝術不僅在展現城市地標時賦予其特定的文化意義,還反映了社會和文化的變遷。城市地標在電影中的呈現不僅增強了觀眾對這些地標的情感聯結,還對城市形象和文化身份的塑造起著關鍵作用。與此同時,現實中的數字化城市地標,如北京國家大劇院和西雅圖亞馬遜球形溫室,展示了如何將現代技術與文化傳統融合,創造出新的城市象征。

4.2 文化意義的轉換與城市身份的重塑

在城市地標的設計和再設計過程中,文化意義的轉換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傳統地標與數字化地標之間的對比,不僅展示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還反映了城市身份和文化價值觀的演進。這種轉換在全球化和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尤為明顯,城市地標成為連接過去和未來、本土和全球的重要媒介。

4.3 數字化技術在城市地標設計中扮演的角色

數字化技術在改變城市地標的設計和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提供互動體驗和增強現實環境,數字化地標不僅提高了游客的參與度,還使城市地標成為體驗城市文化和歷史的新途徑。這種技術的應用在提升城市地標的吸引力和教育價值方面具有重要潛力。

5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的城市地標,以及實際的數字化城市地標,如北京國家大劇院和西雅圖亞馬遜球形溫室,探討了影視藝術與數字化城市地標在視覺文化轉換中扮演的角色。研究發現,影視作品中的城市地標不僅在塑造城市形象和文化身份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些地標的數字化轉型還展示了城市文化的演變和技術的融合。

影視作品對城市地標的呈現,增強了觀眾對城市文化的感知和情感聯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而數字化城市地標通過提供互動體驗,為城市文化的傳播和城市空間的體驗提供了新的維度。

未來可以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和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地標如何在影視藝術中予以呈現,以及這些呈現如何影響城市的全球形象和文化交流。此外,隨著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技術的發展,可研究這些技術如何進一步改變城市地標的設計和功能。

參考文獻:

[1] 斯密斯·約翰.電影城市:電影世界中的城市空間[J].城市研究雜志,2018,45(2):123-138.

[2] 李強.中國電影與城市形象構建[J].中國電影研究,2022,45(3):54-70.

[3] 劉梅.好萊塢電影中的城市形象構建[J].全球傳媒雜志,2020,30(1):85-102.

[4] 張華.數字技術與城市地標設計的融合[J].城市設計,2021,39(4):112-126.

[5] 卡帕拉·安佳利.數字地標:城市設計的新時代[J].建筑工程學報,2021,25(8):76-88.

[6] 陳亮.數字技術與城市地標設計的融合[J].城市規劃國際,2020,35(2):47-59.

[7] 王磊.城市空間中的視覺文化與記憶重塑[J].文化地理,2019,28(3):443-460.

[8] 福斯特,戴維.數字時代的視覺傳播[J].視覺文化雜志,2019,18(15):89-106.

[9] 彼得,安佳利.視覺感知理論及其對城市視覺文化的影響[J].視覺研究,2018,33(5):254-269.

作者簡介:饒鑒(1980—),男,湖北武漢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余曉峰(1998—),男,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視覺表現影視藝術文化內涵
滴滴出行品牌形象視覺傳達的設計應用
“互聯網+”時代下的影視藝術教學研究
試論影視藝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楊家埠年畫中的八仙圖像視覺表現探究
光影隨形
淺談影視藝術課程在高職教學中的連貫性
影視藝術傳播視野中的內容與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