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學科協作模式康復護理對促進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

2024-04-17 19:04林,
康復 2024年2期
關鍵詞:協作肢體神經功能

柳 林, 康 平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0200)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腦血管疾病的嚴重表現,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給患者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多學科協作模式康復護理方法是對腦卒中患者的一種全面、系統化的護理模式。它整合了神經科、康復科、心理科、營養科等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確?;颊邚亩鄠€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護理。例如,神經科專家負責患者的疾病診斷和治療,康復科專家為患者定制康復訓練,心理科專家為患者提供心理輔導,營養科專家為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議[1]。這種護理方法的應用具有巨大的意義。多學科協作確保了患者得到更全面、更專業的護理,提高了康復效果。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為患者制定更加個性化、針對性的康復計劃。此模式可促進醫療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提高醫療服務的整體效率和質量。因此,多學科協作模式康復護理方法是腦卒中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此研究將多學科協作模式的康復護理應用在腦卒中患者的干預中并分析所發揮的護理作用,詳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民醫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所收治的腦卒中患者當中抽取111例按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56例)。觀察組有28例男性,27例女性,28~72歲,均(50.13±5.46)歲,體重指數(BMI)為23.03~30.94 kg/m2, 均(27.46±4.24)kg/m2, 發病后1~5 h,均(3.06±0.56)h入院;對照組有28例男性,28例女性,27~74歲,均(51.34±5.38)歲,BMI為22.89~31.24 kg/m2,均(28.11±4.22)kg/m2,發病后1~5 h,均(3.21±0.61)h入院。所有研究對象均經過臨床驗證,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統計學軟件檢驗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 經醫生確診為腦卒中患者,并存在吞咽障礙癥狀;② 年齡在18歲以上,意識清醒,能夠配合康復護理;③ 無其他嚴重并發癥或疾病,如晚期癌癥、重度心臟病等。

排除標準:① 吞咽障礙不由腦卒中引起,而是由其他病因導致;② 存在嚴重的認知障礙或精神障礙,不能配合康復護理;③ 生命體征不穩定,存在立即生命危險;④ 患有傳染性疾病,可能對其他患者或醫護人員構成風險。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按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康復護理指導,具體的方案如下:

(1)體位管理:根據患者的病情,定期協助患者翻身、變換體位,以防止壓瘡,并促進肌肉的正常功能。

(2)肢體功能鍛煉:通過被動的關節活動、主動的肌肉收縮訓練,以及平衡和協調訓練,逐步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

(3)語言與吞咽訓練:針對有語言和吞咽障礙的患者,進行專業的訓練和刺激,促進語言和吞咽功能的恢復。

(4)心理支持:腦卒中患者往往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須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提供情感支持,并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康復訓練。

(5)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屬提供腦卒中的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進程、預期康復時間、日常護理技巧等,以增強他們的自我護理能力和信心。

1.3.2 觀察組

采用多學科協作模式的康復護理進行康復指導。

(1)組建多學科團隊:需要組建一個由神經科醫生、康復科醫生、心理咨詢師、營養師等多學科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每個成員都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和支持。

(2)全面評估患者狀況:在患者入院后,團隊成員需要共同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生理功能、吞咽功能、認知功能、心理狀態等方面。這有助于為后續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護理計劃提供依據。

(3)制定個性化康復護理計劃:根據患者的評估結果,團隊成員需要結合各自的專業知識,制定一份全面的、個性化的康復護理計劃。計劃應明確每個階段的目標、采取的方法、預期的結果等。

(4)實施康復護理計劃: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各團隊成員需要按照計劃進行相應的干預。神經科醫生負責監督患者的藥物治療,調整藥物劑量,確?;颊叩牟∏榉€定??祻涂漆t生為患者設計各種康復訓練,如肢體鍛煉、平衡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等,幫助患者逐步恢復生理功能。心理咨詢師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調整心態,積極面對疾病,提高治療依從性。營養師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營養需求,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確?;颊攉@得充足的營養。

(5)定期評估與調整護理計劃:在實施護理計劃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定期對患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康復進展,以及是否出現新的問題。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護理計劃,確保計劃始終與患者的實際需求相匹配。

(6)患者與家屬教育:在康復過程中,患者和家屬的參與至關重要。團隊成員需要對患者和家屬進行教育,讓他們了解疾病的知識、康復訓練的重要性、日常護理技巧等。這有助于提高患者和家屬的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患者的康復。

(7)持續跟進與反饋:在患者出院后,團隊成員仍需要與患者保持聯系,定期跟進患者的康復情況,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同時,也需要收集患者的反饋,不斷改進和優化護理方案。

1.4 觀察指標

(1)吞咽障礙康復有效率:將康復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① 顯效:患者吞咽功能明顯改善,能夠順利進食流質、半流質及固體食物,無明顯誤吸、嗆咳現象,營養攝取良好,生活質量顯著提高。② 有效:患者吞咽功能有所改善,能進食部分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但仍存在輕度誤吸或嗆咳,需部分依賴輔助手段,如改變食物質地、姿勢調整等,營養攝取基本滿足需求。③ 無效:患者經過康復干預后,吞咽功能無明顯改善,仍然不能順利進食,誤吸、嗆咳現象頻繁,嚴重影響營養攝取和生活質量,需依賴外部營養支持手段。注:康復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2)康復效果:統計所有患者護理前后的神經功能和肢體功能。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的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分,分數為0~42分,分數越高則神經功能越差;肢體功能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進行評分,分數包括上肢功能評分40分,下肢功能評分60分,分數越高則運動功能恢復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均通過SPSS 27.0軟件開展統計學檢驗,等級資料(吞咽障礙康復有效率)以[n(%)]表達,經秩和檢驗,計算“U/Z”;計量資料(護理前后的神經功能和肢體功能評分)以()表達,計算“t”值。所有數據計算“P”值,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吞咽障礙康復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的吞咽障礙改善情況比對照組明顯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吞咽障礙康復有效率對比[n(%)]

2.2 康復效果對比

護理前2組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對照組改善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康復前后的康復效果對比(,分)

表2 2組患者康復前后的康復效果對比(,分)

?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腦卒中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在中老年人群中。

腦卒中不僅會導致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如偏癱、肌力減退,還可能引發語言障礙、吞咽困難,甚至認知障礙。這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2]。面對如此嚴峻的現狀,常規的康復護理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常規康復護理存在一些不足。常規護理的護理方法單一。很多常規的康復護理過于依賴藥物治療和簡單的康復訓練,而忽視了患者在心理、營養、環境等方面的需求。而且個性化護理不足。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康復潛力和需求都是獨特的,但常規康復護理往往缺乏個性化的護理策略,導致效果不盡如人意。最重要的是缺乏多學科協作。

腦卒中的康復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還涉及到心理、營養、社會等多個方面。但常規康復護理往往由單一的醫療團隊負責,缺乏其他學科的專業意見和支持,從而影響了康復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應對腦卒中的挑戰,我們不僅需要加強預防,還需要在康復護理上進行創新和完善,特別是加強多學科協作,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個性化的護理服務。

腦卒中是一種復雜的疾病,對患者的吞咽、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等多方面都會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更全面地幫助患者康復,多學科協作模式的康復護理逐漸受到關注和應用。本文對比了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康復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吞咽障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也有更顯著的改善。以下是對這一結果的系統化分析:① 針對吞咽障礙的改善情況,觀察組展現出明顯的優勢。這得益于多學科協作模式下的康復護理,其中可能涉及了言語治療師、營養師等專家的參與。通過綜合性的評估,制定了更為個性化和精準的康復策略,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與此同時,對照組采用的常規康復護理方法可能較為局限,缺乏針對不同吞咽問題的個性化方案。②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的改善也是觀察組的亮點。在護理前,2組患者的相關功能無明顯差異,但經過不同模式的康復護理后,觀察組展現出更顯著的優勢。這可能是因為多學科協作模式更全面地考慮了患者的需求,制定了綜合性的康復計劃。例如,物理治療師可能為患者設計了特定的運動康復方案,結合神經科醫生的藥物治療建議,從而達到更好的康復效果。

本文采用多學科協作模式的康復護理應用于腦卒中患者,得出觀察組的吞咽障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護理后觀察組的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也有更顯著的改善。多項研究[3-4]都表明,綜合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能夠更全面地滿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康復效果。這表明多學科協作模式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與袁桂芳[5]的研究相比,本文的結果在一些方面呈現出更大的改善幅度。這可能是因為本文的研究樣本、干預措施或者評估方法與其他研究存在差異。同時,本文的研究重點可能更加關注吞咽障礙的改善,而其他研究可能更側重于其他方面,如認知能力、情緒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結果雖然顯示出多學科協作模式的優勢,但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探討其具體的作用機制和長期效果。因此,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入探索多學科協作模式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康復方案。

綜上所述,多學科協作模式的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的干預中展現出明顯優勢。這一模式注重個性化、全面性的護理,結合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為患者量身定制康復方案。未來,為了更好地幫助腦卒中患者康復,應進一步推廣和完善多學科協作模式的康復護理,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猜你喜歡
協作肢體神經功能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團結協作成功易
肢體語言
肢體寫作漫談
協作
協作
VSD在創傷后肢體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
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腦梗死患者血尿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辛伐他汀對腦出血大鼠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
可與您并肩協作的UR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