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視域下西部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2024-04-18 04:19王海燕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24年9期
關鍵詞:高質量創新能力人才

王海燕

[摘? ? ? ? ? ?要]? 我國社會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以來,需求綜合分析能力和專業知識強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以我國西部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研究對象,探討高校實現 “以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成功轉型模式,從根本上解決“高分低能”的現象,有利于西部轉型高??茖W定位培養目標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關? ? 鍵? ?詞]? 高質量發展;西部地方高校;創新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 G640?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4)09-0065-04

2015 年,國家提出 《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 》,將應用型大學的辦學思路轉變到服務地方經濟上,同時也對高等院校提出了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改革要求。當前創新發展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2011年,中國科學院提出“科教融合 , 培育未來科學人”戰略計劃,這是我國創新人才培養、需求的轉折點。2019年,國家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持續推動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我國西部地區經濟、文化、科教的發展較東部地區有明顯的差距,教學資源分布不均衡、教育觀念落后、人才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成為影響西部高校發展的關鍵因素。為適應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形勢,提高市場需求的競爭能力和人才素質,西部高校在辦學定位、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及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新。但由于教學經費和教學資源的缺乏,相對造成了高?!皠撔滦汀比瞬排囵B效果和作用不明顯,人才的創新能力不足,不能滿足市場人才需求已經成為影響西部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高質量發展

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高質量發展”,表明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為新時代下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高質量發展根本在于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高質量的供給、高質量的需求、高質量的配置、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高質量的收入分配、高質量的經濟循環是高質量發展的六大內涵。

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指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要求,通過內涵式發展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只有系統謀劃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在順應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同時彰顯中國特色。

(二)西部地方高校

我國西部地區包括12個省市及自治區和直轄市。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區總面積約 678 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70.6%。人口數量占全國總人口數量的27.2%,西部地方普通高等院校711所,占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的24.4%。西部地方高校隸屬西部地方政府管理,人才培養主要是為服務我國西部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需求。

(三)創新人才

創新人才的內涵學術界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倡導培養創新型人才或創造型人才,“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思維、創新知識、創造精神、創造能力的人,要求培養的人才須具有創造性。 二是指富于獨創性,具有創造能力,能夠在實踐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為社會和組織創造價值和貢獻的人才,能夠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取得創新成果,具有為真理獻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學道德。三是創新人才的內涵可從“創新”“人才”兩個角度理解,“創新”是一種實踐,指具有創造性和創意性,是創造新事物的一個過程?!叭瞬拧毙戮帯掇o?!穼Α叭瞬拧钡慕忉屖牵河胁抛R學問的人、德才兼備的人。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從國外三十多年來高校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探索情況來看,雖然各個國家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各有側重、各具特色,但也表現出一些共同的價值取向、設計理念和運行模式。具體包括: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模式、創新人才培養課程模式、創新人才培養科技園模式、創新人才培養課導師制模式等。如丹麥,為了能在年輕人中塑造一種強烈的“雙創”文化,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驅動力,綜合提升學生的“雙創”意識、“雙創”精神和“雙創”能力;而法國為了加強對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提升就業率,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了《技術教育方向法》等教育教學改革,強化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合,提升了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印度很多高校也開設了與創新相關的課程,他們既重視相關教材編寫的質量,從基礎上保證創新教育理論的先進性,同時又強化學生實踐技術技能的提升等。國外許多國家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全過程融入“雙創”教育理念,確定“雙創”教育目標,從而實現“雙創”人才培養方式。

(二)國內研究現狀

20世紀90年代,關于創新人才的研究,國內學術界百花齊放,出現了“知識創新、人才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研究的熱潮。和學新(2008)《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探討》文中,提出創新人才培養要“樹立學術自由、文化理解和多元文化的理念”。隋姍姍、錢鳳歡、王樹恩(2018)在《我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探析》研究中提出基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生態系統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路徑。徐志花(2021)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研究》中提出多元化的“雙創”育人體系 。進入21世紀,我國市場對創新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遞增,各地區高等院校創新人才的培養都經歷了“創業”“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三個階段。目的是從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層面、創業層面、發展層面實施創新人才的培養,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行動導向。

三、西部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現狀

選擇西部地方部分高校作為調研院校,通過發放問卷、調研訪談,對創新人才市場需求、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創新思維、人才培養創新體系、創新人才培養考核與評價等內容進行調研,發現西部地方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中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

部分西部高校對人才創新發展理論研究不深,對市場創新人才需求的認識理解不足,人才培養設計與市場需求不相符合。對培養應用型、創新能力強的學生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創新人才培養認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畢業生實踐能力培養和評價等方面,還保留傳統的理論知識傳授為主體的思維,課堂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所學知識。課堂教學的“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創新”設計沒有完全形成,對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只是依靠就業指導課程在課堂上完成,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個性化、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培養出的人才缺乏獨立創新思考的能力,難以滿足地方經濟創新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師資隊伍創新能力建設滯后

創新人才的培養國內是于2011年提出的,2012年國家啟動地方本科院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7年教育部印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要求地方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要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思路轉移到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通過分析調研資料可知,西部部分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計劃落實中,單純地只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實踐教學課時,簽訂了校企融合育人的協議,對師資隊伍創新技能的培養和提升沒有形成好的機制和措施,鼓勵教師教學改革、教學創新的保障措施沒有形成。校內師資走不出去,企業師資走不進來,有創新想法、創新項目的學生得不到及時的實踐指導。沒有將“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課題進行研究;“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創新人才培養效果不突出。

(三)忽視了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在實踐技能、實踐技術培養,實踐崗位的鍛煉中逐步形成的。部分院校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設計模式相對傳統,實踐教學創新思維固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人才培養不能深度融合,多元化實踐創新教學平臺搭建不完善;創新性實驗項目、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數量設置不足,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研究的理念沒有滲透到教學中,沒有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教學環境。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活動局限多,不能實現更深層次的實踐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申報、比賽過度依賴指導教師,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部分學生參加“大創”項目只是為了完成第二課堂學分的積累,項目完成的成效不高,大學生在專業上的創造創新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很好地得到培養。

(四)創新能力評價體系不健全

創新能力的科學評價,需要構建科學、規范的評價指標及體系,通過創新學習能力評價、創新思維能力評價、創新實踐能力評價等可衡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質量。西部地方高校在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指標體系中,教師對學生課程目標達成度的評價仍然采用傳統的期中、期末考試形式進行。學生創新能力評價的量化指標沒有明顯體現出來。對學生的能力評價方式單一、共性評價多于個性評價、評價結果導向不明確、課上課下能力體現的過程性評價缺失。成績考核評價上沒有形成從“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理論—實踐—作品—理論—成果”的過程性、驗證性、階段性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及評價體系。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固化,重結果輕過程,忽視了創新人才培養是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才需求的轉折點。

(五)產教融合效能不明顯,社會服務創新能力不足

2019年,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西部地方部分高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依據地區、專業特點與行業企業構建“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育人模式。但是在推動融合過程中,關于校企育人合作的“學—研—教—創—技—用”模式,行業產業資源落地高校的機制、高校教科研成果轉化解決產業發展創新問題、服務地方經濟的新模式等方面的融合效能不明顯。校企合作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主要體現在高校課堂中。行業、產業的創新理念、創新需求無法與高校形成“一體協同、引育并舉”實效,校企協同育人的契合度不高,畢業生在行業企業崗位實踐中綜合應變能力、專業技能實踐操作和運用能力、崗位擔當能力等明顯不足,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服務社會創新能力不強。

四、 提升西部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對策及建議

(一)轉變教育理念,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社會經濟的快速高效發展,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地方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要順應西部新時代發展要求與時俱進。一是以“完善育人理念,注重培養質量,堅持創新引領”,為地方高校辦學根本。二是強化“教學—實踐—科研—人才”教育環節的深度融合,拓寬“校校、校企、校政”相互聯合優勢互補,堅持“工學結合、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理論實踐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的設計、實踐技能的提升等環節融入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四是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社會需求,以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突出專業特色,優化人才培養個性化模式。

(二)建立創新能力指導教師責任制,提升師資隊伍的能力

現階段國家在積極推進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地方本科院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一是師資隊伍能力的提升要堅持“企業引進+派出培養+校企對接”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體系。二是要采取“校、企、政”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創新能力指導教師責任制,形成教師從入職選拔、學習培訓、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等環節的全過程培養及評價。三是培養構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造力強的教科研學術團隊,強化提升師資隊伍實踐和創新能力。四是要保證專業知識、學習實踐技能養成、大創競賽、社會服務、能力評價等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五是建立教師創新改革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助推教師創新教學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形成“教、學、做”一體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教學質量。

(三)搭建創新實踐平臺,強化創新思維培養

創新思維的培養及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創新技術和創新環境。地方高校培養市場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需要在教育教學的執行過程中積極地搭建創新實踐平臺,營造教學實踐活動的氛圍,激發學生專業探索的意識。一是要制定高校加強創新人才培養的管理機制,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建立師生創新團隊立項創新項目,完成創新實踐平臺搭建,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三是要通過“互聯網+”的形式推進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形成從理論知識到實踐能力的轉化,提升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四是要依托“校+企”共建成立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利用企業實踐資源和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五是要落實教科研成果的轉化,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成果轉化的參與度,培養其創新思維,提升其創新能力。

(四)健全人才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方式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人才評價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資源開發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地方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是要依據人才培養目標,把握創新人才培養環節,健全評價標準(品德、知識、能力、素質)等。二是要執行分類、分級、分階段的過程考核方式,采用模塊考核、項目匯總的形式,建立創新人才評價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三是要打通創新人才評價的地域、身份、戶籍等限制條件,暢通創新人才評價渠道,防止評價過程中的“一刀切”現象。四是要發揮政府、高校、企業、市場對人才的反饋與評價能力,完成頂崗創新實踐能力的考核與評價,形成多元一體的創新人才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

(五)提升“校企協同育人”效能,強化社會服務創新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是構建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推動形成教育、科技與產業深度互動的新格局、新生態”。培養新時代創新人才,提升“校企協同育人”效能,強化高校創新人才的社會服務能力,是西部高校創新發展的首要任務。一是要精準分析地方經濟發展對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崗位需求的變動趨勢,準確定位專業設置。二是要利用SWOT分析法準確把握西部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市場競爭的優勢、劣勢,準確把握人才培養特色。三是要按照地方高校專業特點及能夠服務地方經濟的技術和技能,準確確定“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的項目,從融合模式、資源配置、師資隊伍供給等方面實施深度融合,提升協同育人效能。四是西部地方高校要積極利用國家推動西部發展戰略政策的紅利,主動構建“校政聯合”“校企融合”“校校協同”等多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加學生社會服務崗位和機會,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社會認可度,強化社會服務創新能力。

五、結束語

2023年10月,教育部舉辦的教育數字化助力中西部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銀川舉行。會議要求,西部高校要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共同推進教育強區建設。充分挖掘紅色歷史資源,加強區域文化研究,推進教育數字化,切實推動區域合作成果轉化落地,加快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進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業務、全領域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西部高等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推動西部地方本科院校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特色發展,加強個性化培養,走好創新之路,擁抱時代變革。要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組建改革創新教學團隊,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徐小洲,李志永.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制度與政策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10,30(11):12-18.

[3]高揚,付冬娟,邵雨.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政策歷史演變、合理性分析及建議[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6):18-22.

[4]劉世明,陳惠紅.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管理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C]//河北華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培育學術論文集.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2019:3.

[5]林海霞,白向偉.校企協同育人:專業與雙創教育融合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275-276.

[6]陳媛.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與運行機制[J].中國高??萍?,2018(9):90-92.

[7]徐永其,隋福利.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教學融通機制的構建[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11(1):121-125.

[8]袁旦.地方高水平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7(11):26-30.

[9]魏中林.面向2035的一流應用型本科教育發展[J].高教探索,2019(11):5-8.

[10]夏素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內涵、現狀與實施路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7(48):1-4.

編輯 馬花萍

猜你喜歡
高質量創新能力人才
人才云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