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定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4-04-18 06:17劉宇寬
南方農業·下旬 2024年1期
關鍵詞:問題與對策工程

劉宇寬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在補充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全國1/2以上的山區丘陵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事關山區丘陵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糧食安全。為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山西省平定縣為例,研究山區丘陵地區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歷程,從歷史實踐中汲取好的經驗做法,通過土地平整工程,進行田塊整理,防治水土流失;通過土壤改良工程,實現土壤肥力增加,提高單產水平;通過田間路硬化工程,提高項目區農產品的運輸效率,并針對現實存在的歷史欠賬較多、資金投入與實際需求差距較大、農業灌溉利用率較低等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高標準農田;工程;問題與對策;山西省平定縣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2.023

當前,高標準農田建設已成為實現耕地保護目標、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手段。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糧食供給形勢和龐大的國內糧食剛性需求,我國糧食安全的壓力越來越大。山西省提出“十四五”末將建成高標準農田160萬hm2以上的目標,通過持續改造提升,全省高標準農田保有量持續增加,糧食產能穩定在1 350萬t以上。然而,面對全省2/3以上的山區丘陵地區,如何建設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產穩產農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擺在山西省各級農業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平定縣農業農村局在2019年機構改革后,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從原五部門各自為政,整合到農業農村局統一實施,高標準農田面積迅速從0.33萬hm2增加到0.87萬hm2,耕地質量明顯提升,糧食產量不斷提高。山西省平定縣的實踐是山區丘陵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的一個縮影,其經驗做法值得其他山區丘陵地區借鑒,存在的問題是山區丘陵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共性問題,因此以平定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實際為例,通過實踐探究其本質,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1 平定縣農業生產情況

平定縣地處山西省中部東側、太行山中段西麓、陽泉市東南部,總面積1 394 km2,耕地類型多為梯田、溝壩地,地形坡度為5°~23°,梯田化率在90%以上,田坎均為干砌石坎,屬于典型的土石低山丘陵區。農業生產以旱作玉米為主,667 m2產400~500 kg,經濟作物較少。全縣年平均降水量為520.9 mm,水資源總量3.17億m3,人均占有量僅為664 m3,只有全國人均占有量的27.3%,低于人均1 000 m3的國際標準,屬資源型缺水的縣。

2 山區丘陵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踐歷程

平定縣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鄉村振興示范區等區域為重點,遵循集中投入、連片開發、綜合治理、突出重點的原則,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 30600—2014)等有關規定,通過實地勘察、廣泛征求項目區廣大農民的意見,對全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統籌規劃設計,有序推進建設。實行田、土、路、水綜合配套,重點在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田間機耕道路工程、小型節水灌溉水利工程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有效提高耕地地力和質量。

平定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大體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2011—2018年。由原國土部門和原農業局牽頭,分別實施各類農田整治項目,其中上圖入庫6個項目(原國土部門4個、原農業局2個)??傆嬌蠄D入庫面積0.32萬hm2,總投資2 507萬元,這個階段資金投入少,產能提升不明顯,很多高標準農田的工程建設不能很好地滿足農業生產需求。

第二階段:2019—2022年。對原國土、農業、發改、財政、水利各部門牽頭實施的各類農田整治項目進行統一整合,由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平定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分別為0.076萬hm2、0.067萬hm2、0.067萬hm2和0.133萬hm2,總投資分別為1 710萬元、1 597萬元、1 500萬元和3 000萬元。這個階段總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0.343萬hm2,總投資達到7 807萬元,每667 m2投資在1 500元以上,基本能夠滿足當前農業生產要求,但面對山區丘陵的特殊地理環境,資金投入仍然偏少。

第三階段:2023年以來,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入快車道,當年建設面積0.19萬hm2(含提質增效200 hm2),投資6 200萬元,新建高標準農田每667 m2投入在2 300元以上。這個階段的設計工程量基本符合現實,較好地滿足了當地農業生產需求。

從平定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歷程來看,資金投入不斷增多、建成面積不斷增加。在第一階段,由于投資偏少,有的村建一個水池或者修幾條田間路,就把全村上千畝耕地都劃定成高標準農田,這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造成虛假高標,農田單產水平并沒有有效提高,農業生產仍然維持原狀;在第二階段,平定縣按照集中連片、統籌規劃的原則,編制了“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以鄉鎮為單位選擇每年的建設區域,以期達到規模效應。隨著建設標準和質量持續提升,農田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糧食產能明顯提高。在第三階段,2023年,農業農村部又出臺了《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方案編制有關工作的通知》,投入繼續增加,同時針對部分以前劃定的高標準農田進行了提質增效,為今后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指明了方向。

3 山區丘陵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做法和經驗

高標準農田是指集中連片、土壤肥沃、設施完善、田塊平整、易機作業、節水高效、農電配套、生態友好、抗災能力強的高產穩產的耕地,具體來說有“三高”。1)產出能力高。高標準農田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每667 m2糧食產能較普通田地增加10%以上。2)農田質量高。通過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措施,高標準農田平均耕地質量可提高約1個等級,保土、保肥、保水能力顯著增強。3)資源利用效率高。高標準農田通過農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顯著提升水、肥、藥利用效率,節本增收效果明顯。

平定縣位于山西省中部東側,屬太行山向華北平原過度的傾斜山麓地段,境內群山連綿,溝壑縱橫,全縣80%屬于山地、15%屬于丘陵,僅在縣城周邊和陽勝河、桃河兩側有少量平地,水資源匱乏且開發利用難度大。因此,縣委縣政府針對特殊的地理特點確定了分區分類、因地制宜的原則和水土保持的主攻方向,主要采取的工程措施如下。

1)通過土地平整措施,進行田塊整理,重點是整修梯田、修建田坎,以防治水土流失。①土地平整,主要是耕地“小塊變大塊”。合理調配土方,挖填平衡,同時要與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相結合。土方工程針對每個不同的田塊進行田面高程設計,以地形起伏較小、挖填土方量最合理為原則,進行土地平整。田塊設計主要考慮項目區建設后,要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滿足田間機械化作業的要求。②干砌石田坎修筑。梯田外坡要求在確定材質和坎高的前提下,保證梯田的安全穩定,并盡可能少占地、少用工。結合當地土質情況,平定縣梯田外坡取60°~75°。根據實際情況,個別地段因地制宜適當調整田坎高度,確保實施地段田坎的穩定性,以達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2)通過整修田間路和生產路,對項目區內的各級道路進行系統的規劃和完善,以利于合理組織田間作業,提高項目區農產品的運輸效率。按照《土地開發整理標準》的相關要求,道路建設既要對內滿足農業機械化作業的需要,又要保證能與外界便捷聯系,以便農產品的運出和農業生產資料的輸入。項目實施以前,各村田間道路不成系統,斷斷續續,土質路面崎嶇不平;規劃設計時結合村民的意見予以取直或延伸,以形成道路網絡。

3)通過土壤改良工程,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單產水平[1]。平定縣主要采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深翻耕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農田水分利用效率。此外,通過實施小型水源工程和田間排灌工程措施,保蓄自然降水,節水灌溉,提高補充灌溉的保障能力。農業灌溉工程的建設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條件,促進了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促進全縣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2]。

截至2022年,平定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0.85萬hm2,占耕地總面積的1/3,建成后的田間路、梯田梗的利用率都較高,特別是通過田間路建設,山區道路通達率在90%以上,許多多年的撂荒地都實現了農用車通達,獲得廣大農民的一致好評。

4 山區丘陵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

4.1 早期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欠賬較多

2011—2018年平定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方向和重點不突出,各部門各自為政,工程目標有的是生態綠化,有的是科技推廣,而不以地力提升為目的。由于不是整村推進,高標準農田面積認定極其不合理,形成的歷史欠賬較多。很多項目范圍劃定時,涉及項目村只是拿出距離近、立地條件好的地塊搞建設,加上投入嚴重不足,因此虛假“高標”的情況較為嚴重。例如,平定縣柏井鎮等4鄉鎮柏井一村等23村高標準基本農田整理項目每667 m2的投資少到只有184.55元。全縣近0.33萬hm2的田地雖被劃定成高標準農田,但項目實施前后地力提升并不明顯,糧食產能也沒有大幅增加,有待進一步提質改造。

4.2 資金投入與實際需求相差較大

2019年以來,平定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預算定額主要依據《土地整治項目工程量計算規則》(TD/T 1039—2013)、《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財綜〔2011〕128號),定價標準偏低,如田埂修筑等工程,甲類工定價51.04元,乙類工定價38.84元,與實際相差較大。從實踐中看,667 m2投資1 500元的標準雖然較以前有所提高,但遠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需要。例如,2021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面積0.07萬hm2,總投資1 500萬元,在勘測設計后,根據實際需要投資4 000萬元,在不增加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只能削減工程量。

4.3 農業灌溉工程利用率較低

農業灌溉工程是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田的重要手段。平定縣是典型的北方雨養型農業區,水源匱乏,農業灌溉工程只能利用小川小水建設。2019年以來,平定縣累計建設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588.54 hm2,分別為2019年134.67 hm2、2020年233.87 hm2、2021年40.00 hm2、2023年180.00 hm2。從實施情況來看,山區丘陵建設農業灌溉難度大、成本高、利用率低。1)水源條件差。農業用水多從小型水庫、過境小流域或深井取水,水量受季節氣候影響較大,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無法保證充足供水。2)施工難度大。由于山區丘陵的地形特點,管道鋪設不是爬坡就是過坎,施工難度大,且后續維護成本高,開挖遇到青石等的情況也較為常見,工程量增加變更較多。3)農業電價偏高,嚴重制約農業灌溉的推廣和實施。平定縣地處土石山區,小型泵站多,揚程大,灌溉電費是灌溉費用中的主要構成部分,農業電價偏高嚴重制約著農業灌溉的推廣實施。4)因水源、電價等因素制約,建成的農業灌溉設施利用率很低,甚至有的建成后就成了擺設,沒有投入使用,再加上設施建后管護不到位,個別損毀嚴重,因此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效益。

5 山區丘陵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策

5.1 補齊短板,解決舊賬

進入“十四五”以后,我國農業進入了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區域廣、建設周期長,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補齊短板,尤其是面對以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舊賬欠賬,要以地力提升、增加產量為首要目標,切實抓好改造提升。1)把早期投入標準偏低的高標準農田逐步納入提質改造的建設規劃中,按照“填齊補全”的原則,進行工程建設[3]。2)把以前未列入工程的田間道路修建、土壤改良和田坎修復作為改造提升的重點[4]。要與新建項目協同發展,按照整村推進、集中連片的原則統一建設,彌補以前的欠賬;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5.2 加大資金投入

山區丘陵耕地條件較差,改造難度大,投入成本高,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切合實際,不能貪大求洋,要把錢花在刀刃上。平定縣梯田占比較高,以目前的材料成本和工資水平估算,建設0.07 hm2高標準農田需要4 000~5 000元,然而受財力限制,平定縣每667 m2實際投資僅在2 000元左右。隨著建設的深入推進,待建設的農田位置更加偏遠,相應的運費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更高,投資缺口更大。破解資金難題,要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創新投融資模式,采取財政貼息、以獎代補、投資補助等多種方式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時應考慮各地自然稟賦不同、市場價格變化等因素,細化不同區域投入標準。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市場配置生產要素的功能,積極探索構建多元化籌資機制,探索新型經營主體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的模式,通過籌資投勞等方式,參與農田建設運營,分享政策收益。

5.3 科學謀劃灌溉工程

在山區丘陵地區建設農業灌溉工程要因地制宜,在水資源缺乏的山區丘陵實施灌溉工程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下指標。針對水源不穩定的具體情況,要注重前期規劃,從設計之初就要廣泛征求當地村民意見,反復論證工程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要加大小型引水樞紐工程建設力度,特別是過境河流小型引水工程及小水庫下游村莊實施灌溉工程的建設投資;針對施工難度大的問題,設計和施工單位要密切配合,現場辦公,在土方開挖和埋設管道的過程中要根據施工現場具體情況進行施工,設計方案不符合實際的要及時調整,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進行工程建設,切忌為趕進度而不求實際、瞎干蠻干;針對農業電價偏高的問題,要實行灌溉電價補貼制,有效激發農民參與建設農業灌溉工程的熱情;針對農業灌溉設施利用率低的問題,要在農業產出上做文章,積極引導農民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產出和農業收益,有效地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灌溉[5]。

6 結語

平定縣的山區丘陵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的結果。隨著建設的深入推進,種植模式、經營模式的不斷創新,還有國家農業政策的助力,山區丘陵地區的高標準農田也能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山區丘陵地區的農民也能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

參考文獻:

[1] 李天和.淺析土壤改良措施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應用及效果[J].南方農機,2023,54(21):91-93.

[2] 苗小鵬.高標準農田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風,2023(28):154-156.

[3] 湯雷鳴,武升,吳炳青,等.來安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實踐與管理[J].安徽農學通報,2023,29(17):

111-115.

[4] 郭家位.高標準農田建設“宜機化”整治初探[J].現代農機,2023(4):19-21.

[5] 程江.高標準農田建設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24):101-103.

上接第62頁

平臺經濟背景下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摘 要 “三農”發展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與電商平臺的逐漸興起,平臺經濟向“三農”領域延伸,“三農”發展邁入新階段。為明晰平臺經濟背景下影響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采用實證研究方法進行相關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政府與不同主體協同合作、智力支持、基礎保障、人才培養模式及數字平臺賦能是影響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 “三農”發展;平臺經濟;鄉村振興;遼寧省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2.020

隨著平臺經濟向“三農”領域延伸,平臺經濟為“三農”發展提供了新機會,“三農”發展也邁入新階段。2021—2023年,遼寧省連續3年開展電信普遍服務項目建設、實施“農村點亮”工程,該省建制村5G通達率達99.3%,居全國第9位,數字鄉村建設處于全國較高水平,但影響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仍未解決。因此,筆者通過實證研究,探索平臺經濟背景下影響遼寧省“三農”獲得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1 問卷設計

在問卷設計部分,研究主要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方法設計所需要使用的問卷,問卷從低到高,分別以1~5分代表“特別不同意”“不太同意”“一般”“比較同意”“特別同意”。在此基礎上,邀請被調查者對其所在農村地區平臺經濟背景下影響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進行評價。問卷設計如表1所示。

除了現場發放外,研究團隊還通過線上社交工具的轉發、E-mail發送等方式發放問卷。問卷發放地主要有沈陽市、大連市、鐵嶺市、撫順市、遼陽市、鞍山市、營口市、盤錦市、錦州市、本溪市及丹東市11個市。圍繞涉及“三農”的對象開展調查工作,可以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問卷發放時間跨度為4個月,通過1個月的預調研(研究通過預調研反復糾正、完善問卷,并最終形成正式問卷)與3個月正式調研,研究團隊共回收1 379份問卷,去除無效問卷,最終研究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有效問卷1 248份,有效回收率為90.5%。按照社會科學研究標準,有效問卷調查回收率在70%以上即可作為研究依據。因此,此次開展的問卷調查工作可以滿足研究所需。

2 信度與效度檢驗

研究采用SPSS 28.0數據分析軟件,對研究設計的問卷進行分析,并檢驗問卷測量變量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檢驗采用李克特量表中最常用的Cronbachs?Alpha法,驗證量表的內在一致性。如果問卷的信度系數在0.50~0.60,視為可以接受使用,在0.70以上為最佳。通過相關計算得出問卷總體的Cronbachs Alpha為0.917(大于0.700),問卷具有非常好的內在一致性,問卷的可靠性很高。問卷的KMO值為0.906(大于0.500),問卷具有較好的收斂性,問卷效度檢驗通過。

3 實證結果分析與討論

研究使用的回歸模型為

式中:β0為常量;x1~x5分別為協同合作、智力支持、基礎保障、人才培養與數字平臺賦能5個變量;β1~β5為各變量的系數。F值為69.147,p值為0.000,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檢驗通過,證明研究使用的回歸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貧w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3.1 政府與不同主體協同合作

“政府與不同主體協同合作”的標準化系數為0.413,p值為0.000(小于0.05),“政府與不同主體協同合作”與“影響遼寧省‘三農發展”之間的影響關系顯著。

政府需要與不同主體協同合,如可通過公開征詢的方式,即政府公開向由各高校專家組成的智庫進行有關“三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征集,這一過程可采用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共同進行?!叭r”發展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政府需要與不同主體協同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協同主體就是由各高校圖書館和科研院所等專家組成的高校智庫。政府是“三農”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人和推動者,高校則為“三農”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性支撐與保障?!叭r”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高校和涉農平臺的精誠合作,共同為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政府作為農民的發言人,最了解現在農業農村農民存在的問題,而高校智庫的特點則是擁有豐富的理論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底蘊,二者相結合能夠有效保證政府出臺的政策取得理想的實施效果。

3.2 智力支持

“智力支持”的標準化系數為0.178,p值為0.000(小于0.05),“智力支持”與“影響遼寧省‘三農發展”之間的影響關系顯著。

政府與不同主體協同合作時,如政府通過公開征詢,各高校智庫針對政府征詢的問題,將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整理成咨政建議,再反饋給政府。這一過程也可以采用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同時進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涉及解決具體的“三農”問題時,高校智庫的研究成果往往存在理論研究逐步脫離實際、對“三農”問題的具體操作沒有指導意義等問題。如果高校智庫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時轉化成為政府解決遼寧省“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決策依據,提出既有充足的理論支撐,又切合遼寧省“三農”實際問題的對策建議,那么將嚴重影響高校智庫的決策咨詢效果。政府作為“三農”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人和推動者,同時承擔政校結合過程中引領方向、完善制度的責任。此外,可通過掛職和雙聘制等多種形式促進高校與政府之間的人員流動轉換,使政府與高校之間建立起推動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1]。

3.3 基礎保障

“基礎保障”的標準化系數為0.189,p值為0.003(小于0.05),“基礎保障”與“影響遼寧省‘三農發展”之間的影響關系顯著。

為保證“三農”高質量發展,政府提供了一系列關于農村數字現代化基礎設施、涉農平臺扶持、農業農村農民政策和農業人才培養等的基礎保障。政府需要先與高校智庫經過深入交流后再制定相關政策,并通過線下的方式進行科學普及。1)政府可通過進一步建設和普及農村地區的數字和網絡基礎設施,推動農村數字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5G農村建設。遵循“一站多用、多站合一”的原則,充分整合利用公共服務資源,結合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互聯網進一步深入農村發展。2)政府可出臺對涉農平臺的扶持政策和“三農”政策。通過政府制定的針對涉農平臺的相關政策,政府與涉農平臺企業可共同探索促進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鏈,構建覆蓋多領域的數字要素流動與服務供給引導機制。同時,政府通過調整支農政策,使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形成合力,充分利用財政、保險、金融等相關政策工具,調動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加強政策工具有效性評估,并建立風險共擔機制[2]。3)政府可通過引導農民參與,鼓勵專業技術人才指導“新農人”學習數字農業技術,進一步了解農產品的特點,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電商服務。同時,基層干部應起到帶頭作用,深入基層鼓勵農民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減少其對電子商務和新興網絡技術的抵觸心理。例如,政府可與當地院校共同合作,引導農民學習電商的基本操作,培訓基本技能和知識。此外,對于在電商工作崗位上取得較好成績的人才,當地政府部門應結合相關政策給予其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發揮政策的引領,特別是基礎保障作用,可進一步推進農村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三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3]。

3.4 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的標準化系數為0.183,p值為0.002(小于0.05),“人才培養模式”與“影響遼寧省‘三農發展”之間的影響關系顯著。

在平臺經濟背景下,遼寧省要促進省內“三農”發展與數字平臺相結合,通過數字賦能推動遼寧省“三農”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必須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平臺經濟背景下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責任主體,必須明確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因此,人才培養這一過程必須根據政府發布的政策進行,根據發展目標修訂培養方案,大力培養數字平臺專業型人才、農業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助力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此外,遼寧省需要積極推進學校、政府、科研院所多主體協同融合育人模式,以“資源互補、文化融合、產學研結合”為依托,共建涉農專業實習實訓基地、科技孵化園、創新創業中心等,探索“真實崗”教學內容與理實一體、“多循環”涉農交替與能力“螺旋”遞進培養方式,實現涉農高校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供需有效耦合,為涉農專業整合改造升級和科學研究提供空間,進而破除高校培養農業專業型和復合型人才瓶頸[4]。

3.5 數字平臺賦能

“數字平臺賦能”的標準化系數為0.165,p值為0.000(小于0.05),“數字平臺賦能”與“影響遼寧省‘三農發展”之間的影響關系顯著。

數字賦能作為遼寧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最后一步,同時是關鍵的一步。數字賦能就是指使用依托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與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涉農經濟,使其在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各環節發揮作用,此環節在線上就可以實現。在生產端,平臺企業專注于改造和創新農業產業帶種植技術、農機設備及數字化標準等,可以培育出更多的農機大戶和更完備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進而推動農機服務的市場化[5]。在流通端,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利用平臺實現對農產品信息服務的監督和管理,從而為遼寧省的“三農”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分配端,依托產地特色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片。重視打造品牌、宣傳特色,加快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同時注重產地化和品牌化的發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提升農產品的利潤空間,而且可以擴大產品的銷售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4 結論

研究表明,政府與不同主體協同合作、智力支持、基礎保障、人才培養模式及數字平臺賦能是影響遼寧省“三農”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遼寧省要想推進“三農”更好發展,必須積極引進先進的人才和技術,將“三農”發展與平臺經濟相結合,同時政府和高校兩大主體協調合作為遼寧省“三農”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政府要制定針對性的政策為遼寧省“三農”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各高校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助力涉農平臺對“三農”發展進行賦能。

參考文獻:

[1] 王鶴春.集約式經營與技術創新能力跨越式提升研究[M].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2020.

[2] 王鶴春.非均衡區域生產性服務產業創新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2020.

[3] 王鶴春,賈曉華,趙慧娥.本土制造企業主導邏輯形成的慣性解構:以撫挖重工為例[J].軟科學,2021,35(4):83-90.

[4] 周林潔,傅帥雄.鄉村振興戰略下解決“三農”問題的邏輯、關鍵與路徑[J].農業經濟,2023(3):

38-40.

[5] 孫紹勇,周偉.平臺經濟促進鄉村經濟振興的邏輯、困境與策略[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3(5):162-173.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問題與對策工程
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校體育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信息化條件下供電公司電力營銷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探討
“生存關注”階段中學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關于配電運行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