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2024-04-18 07:22羅祖龍
高考·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中物理教學策略

羅祖龍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對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三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物理學科知識與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能夠有效深化學生對思政理念的記憶,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如何將高中物理知識與課程思政內容以全新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并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是物理教師在構建課程思政物理課堂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诖?,文章闡述了高中物理課程思政的特點,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學與思政理念相結合的必要性,提出借助科學故事、傳統文化、科學實驗和實踐探究活動等探索課程思政理念的策略,以期為高中物理課程思政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中物理;教學策略

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方便了人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但也將外來環境中的不良思想引入到學校環境之中,不良思想侵入學生的思維認知之中,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健康發展。為響應國家的人才培養要求,教育界提出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讓思政教育融入基礎學科教育之中,以達到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的教育目標。

一、高中物理課程思政的特點

(一)思政內容的多樣性

高中物理研究的內容以物質結構、運動、電力等基本規律為主,所研究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入手,將思政內涵融入生活情境之中,圍繞生活情境傳遞物理知識中蘊含的愛國精神、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等思政理念,使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魅力在貼近生活的情境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為學生創造一個多樣化、生活化的高中物理課程思政課堂[1]。

(二)思政途徑的多元化

高中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探究性和實踐性特征,教學形式較為豐富,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開展思政教育活動,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按照預設環節融入思政內涵,將思政元素與物理知識一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從所學物理知識中品味思政內涵。教師可以利用物理實驗這一形式開展思政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設計實驗、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體會探究知識的活動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教師還可以在課外實踐活動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干精神和科學探究熱情,助力學生成長。

(三)思政效果的依賴性

課程思政的效果與教師的專業素養、思政能力、專業教學技能直接聯系在一起,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中的責任感、思想品德和對課程思政內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響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為此,教師作為在物理教學中傳遞思政理念的主體,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反復研究探討課程思政,深入挖掘在教材知識背后蘊含的思政元素,為課程思政活動的展開奠定基礎,助力學生成長。

二、高中物理學科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政治課在高中階段的教育進程中的課程數量占比相對有限,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嚴重不足,思政課程的育人效果難以真正體現出來,而物理學科屬于理學的支柱型學科,這一學科將會貫穿大部分學生的高中學習生涯,因此,課程思政與高中物理學科的結合能夠有效填補高中思政教學的空白,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思政教育主要指培養學生德行的課程,而物理學科作為一門基礎自然學科,主要研究物質結構變化、相互作用關系、運動形式以及物質的相互轉化規律,學科本身起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知識當中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以及哲學思想,二者天然具備一定的融合基礎,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對應著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責任意識,對學生科學、完善的思維認知觀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二者在教育目標上存在相似性,這也為高中物理的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2]。

三、課程思政視角下高中物理教學優化策略

(一)引入科學故事,培養價值觀念

從人們接觸物理定律到最終發現物理定律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學術界的質疑,外在環境的阻力,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都在限制著科學思想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許多科學家不畏艱難險阻,奮不顧身地投入到科學研究和科學探索過程中,在研究過程中經歷了他人的否定、失敗帶來的挫折體驗后仍然堅定不移地將全部的注意力和心血投入到物理研究過程中,這種為追求真理而奮不顧身的科研精神和價值觀念值得每一位高中生學習。為此教師可以嘗試在講述高中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適當加入介紹科學家事跡的環節,引導學生在課上嘗試復現科學家發現物理定律的過程,讓學生從科學家的事跡中體會到科學探究活動的不易之處,為學生科學研究精神和勇于面對困難的挑戰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礎,助力學生成長。

以人教版高二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二冊第三章《交變電流的產生》為例,教師在介紹交變電流的產生經歷的過程中,引入科學家特斯拉的研究經歷,在講述研究經歷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交流電誕生發展經歷的漫長且崎嶇的過程,特斯拉自立門戶后面對愛迪生對交流電的造謠和打壓,為證明交流電的安全性,毅然決然地親身上陣,一手持燈泡,一手持電線,讓上百萬伏的高頻電壓通過自己的身體,展示出驚人的放電效應,向社會公眾證明了交流電的安全性,并在投資公司破產后毅然決然地選擇撕毀專利,將交流電送給了社會大眾,使電這一能源成了普通人也能使用的能源。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入圖片素材等材料增強故事的感染力,用故事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教師在科學故事的最后提出問題:“同學們,探究物理知識的道路‘道阻且長,是一條注定需要人們披荊斬棘去探索、去發現的道路,我們在特斯拉的身上學到了什么?”用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故事內容,在回憶與思考中體會到科學家在追求科學知識,探究科學規律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專注耐心、勇于追求卓越、不滿足、不退步、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定的奮斗精神,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特斯拉不具備這些特質,他能否取得這些科學發現?在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究精神,為學生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奠定基礎,讓高中物理課程成為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陣地,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奠定堅實基礎[3]。

(二)引入傳統知識,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夠快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推動祖國未來的發展。由于物理教學體系圍繞西方已有的教學體系發展而來,因此許多學生認為物理知識主要來源于西方社會環境中,由西方科學家建構形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授課中引入中華傳統文化中有關物理學知識研究經歷,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古代在物理定律的認識上的先進性和進步性,在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為學生今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以魯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為例,首先教師在課程導入環節中提出問題:“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物體加速度、作用力和質量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借助問題復習舊知識,為牛頓第二定律表達式的推導奠定基礎。其次,教師為讓學生體會到牛頓第二定律的適量性、瞬時性和通特性特征,在課上引入傳統典籍中有關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注釋,“本文節選自王充的《論衡》,大家思考一下此段敘述體現了什么樣的道理‘是故車行于陸,船行于溝,其滿而重者行遲,空而輕者行疾‘任重,其進取疾速,難矣‘古之多力者,身能負荷千鈞。手能決角引鉤,使之自舉,不能離地,大家結合大屏幕中給出的注釋,嘗試翻譯本段文言文的內涵”。學生在翻譯理解古文內容,認識到古代人已經了解到在外力一定的情況下物體質量越大其開始運動時所需的力就越大,運動狀態更難發生變化,且內力的作用難以改變物體原有的運動狀態。在此基礎上設置討論問題: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體受力大小不變,此時施加一個方向向右的力,物體的加速度方向會發生什么變化?物體此時做什么運動?如在一段時間后將力撤去,此時物體所受的加速度會發生哪些變化?物體此時又做什么運動?引導學生對比《論衡》中記錄物理知識的樸素方法和現代物理講述物理知識的方法,理解中外思維觀念的差異,讓學生體會到古代人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物理知識的探究精神,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吸引學生主動投身到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助力學生成長。

(三)實驗探索新知,打破舊有認知

實驗教學法是探究物理知識,證明物理定律的重要方法之一,為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讓學生掌握正確處理問題和矛盾的方法,教師應用實驗教學法打破學生的舊有認知觀念,讓學生正視自己在學習、探索物理規律的過程中犯下的錯誤,克服舊有認知被粉碎的失落感和沮喪感,知恥而后勇,投入到用實驗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發現、理解物理規律的過程中,使失敗的經歷成為人生的一部分,在探索失敗與成功的意義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基礎[4]。

以魯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自由落體運動》為例,為讓學生掌握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同時,理解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背后的意義,形成科學探究精神。教師在授課中采取實驗教學法,模仿比薩斜塔實驗,引導學生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為學習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奠定基礎。教師設置實驗一:將一片羽毛和一個鋼珠拿到相同的高度放開,提出問題“哪一個物體下落的速度較快,哪一個物體下落的速度較慢?”學生結合日常經驗猜想實驗結果,認定質量較大的物體下落速度更快,質量較小的物體下落速度更慢。此時教師進行實驗,發現確實是鋼珠下落的速度更快,羽毛下落的速度更慢。此時教師設置實驗二:將一個鋼珠和一個同樣大小的木質小球擺放在相同高度位置,并在一旁用攝影設備記錄二者的下落過程,此時學生受實驗一結果影響,仍然認為鋼珠下落速度更快,木質小球下落速度更慢,實驗結束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慢放實驗結果,學生觀察實驗結果后發現二者的下落速度幾乎相同,利用新的實驗結果打破舊有認知,培養學生敢于承認錯誤,不怕失敗的科學探究精神。

(四)組織課外活動,培養人生態度

在課堂教學這一形式中學生所處的環境更加可控,更加高效,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具有的個性化特征,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為此教師可以在高中物理思政化過程中嘗試引入課外活動這一形式,利用課外活動延伸課堂教學過程,教師在活動中帶領學生參加諸如科普講座、興趣實驗、探究活動、課題研究等課外研究活動。在活動中滲透思政理念,讓科學思政精神成為學生認識世界、探究世界的重要指導理念,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奠定基礎[5]。

以魯科版高一必修第三冊第三章《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為例,教師在簡要說明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概念后組織開展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課上拆開節日彩燈、手電筒、卷發棒、剃須刀等小型家用電器,結合電器內部構造分析電器的電路特征,教師以手電筒為例進行細致分析,介紹按鈕、開關、電池、燈泡、燈座、控制驅動電路之間的連接方式,讓學生對電路形成一個較為基礎的認識,其次,教師將學生分為多個活動小組,每組負責結合日常所學知識設計常見物品的電路構造圖,甲組負責四驅車,乙組負責電風扇,丙組負責為手機制作一個外接電池,丁組負責設計能夠隨光照強度變化而變化的電燈控制系統。由于學生此前缺少實踐經驗,因此在設計討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難題,教師以激勵法引導學生戰勝困難,以此培養學生敢于面對困難的堅定意志力。在設計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設計圖紙在實驗室中選擇零件和電路器件,組裝屬于自己的小電器,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反復經歷失敗和挫折,教師引導學生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優化設計,重新安裝電器線路,在反復嘗試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人生不能糾結于一時的失利和不幸,需要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正視人生的種種,方能實現最終的人生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踐行課程思政理念,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在物理知識當中探尋與思政思想存在關聯性的內容,通過實驗、實踐、自主討論等多種方式將思政理念或是主動,或是被動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正確看待學習生活中的成功經驗或是失敗的教訓,推動物理課程向思政方向發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崔北元,李金良,孫梅芳,等.高中物理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課程實施:以光學模塊為例[J].廣西物理,2022,43(4):244-247.

[2]黃全安,郭洋.核心素養視域下課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融合探究[J].物理教學,2021,43(8):25-30.

[3]馬如寶.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之旅:以“重核裂變 ?鏈式反應”教學設計為例[J].物理教學,2021,43(8):31-32,10.

[4]廉會鑫,潘峰.中學物理“課后思政”活動實施途徑探析[J].科教導刊,2021,454(22):171-173.

[5]尹慶豐.“課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初探[J].物理教師,2020,41(6):69-72.

本文系福建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立項課題“‘雙新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學科思政課程的研究”結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Fjxczx22-095。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高中物理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學好高中物理必須做好的四件事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物理實驗
新形勢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