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2024-04-18 05:26成源
高考·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改革策略新高考高中語文

成源

摘 要:高考考試大綱明確了新高考“考什么”,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其中核心素養備受關注。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有助于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體會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變化。為進一步提高整體課堂教學質量,在解讀新高考背景下核心素養的考查方向的基礎上,文中提出教師可以采用以問題驅動學生交流、組織群文閱讀教學、開展古詩詞鑒賞活動、借信息技術手段拓展資源等方式組織教學,關注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生成核心素養。

關鍵詞:新高考;核心素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中反復提及“核心素養”這一關鍵詞,并強調: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的考查方向也逐漸由“知識為先”轉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新課標中有關核心素養的內容,積極探索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一、新高考背景下核心素養的考查方向

語文核心素養是什么?它們在高考試題中怎樣呈現和考查?對復習備考有哪些要求?這些問題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關心的焦點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能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語言構建與運用

此素養的核心為“語言”,意在幫助學生學習能正確掌握語言文字的方法,在具體情境中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化,此部分內容成為語文試卷中承接性最強、創意性最高且變化最大的一個板塊,考查方式主要分為“選擇所示語言材料的對錯優劣”“要求考生完成一定的表達目標”[1]。例如,2023年高考新課標Ⅰ卷中,語言文字運用第一小題“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題干要求“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且邏輯嚴密”并限定字數,對學生的語感、語意理解、語言表達等具有一定要求。此外,還有第二小問要求學生對文中第二段內三處表達不當的內容進行修改,確保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從內容上可以發現,新高考中高度重視與邏輯有關的語言表達題,要求學生能憑借語感和對語言運用規律的把握,根據語境以及對象,運用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與交流。因此,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關注語言與邏輯之間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與運用能力。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

“在發展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推進思維的發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是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的外在表現。例如,乙卷中的《韓非子·十過》一文,學生需要利用對比閱讀的方式,思考不同人物因選擇不同而帶來不同結局的原因,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新課標Ⅰ卷的現代文閱讀Ⅰ第4題,要求學生思考西方媒體在報道時使用了哪些“競爭性真相”,這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一定要求。全國甲卷論述類文本選自科普讀物《樹的秘密生命》,考查學生探究意識的同時,強調學生能基于文本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個性化見解。分析新高考的考查內容,不難發現,新高考強調對多樣思維的考查,意在使學生啟智增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加強思維訓練,幫助學生逐漸突破思維定式,通過語文學習實現思維的深度

發展[2]。

(三)審美鑒賞與創造

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培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語文學科中的審美素養考查緊密圍繞學科基本特點展開。例如,乙卷中的古代詩歌閱讀《鵲橋仙·贈鷺鷥》一文,其優美的語言文字,字里行間流露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神往。學生需要對文本內容進行賞析,分析這首詞的語言特色;又如新高考Ⅰ卷第7題以及第8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以及反復手法的效果,學生需要注重語言表達的嚴謹、簡潔和流暢之美。高考中審美素養考查的基本規律可分為:基于語文學科特點進行考查、重點考查與綜合考查相結合、審美鑒賞與審美創造相貫通、從感性走向感性與理性相融合。對此,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關注語文學科特有的審美特征,圍繞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進行設計,確保學生能在學習中強化審美意識。

(四)文化傳承與理解

“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樣性,關注當代文化,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是核心素養培育中的重中之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高考試卷中逐漸增加了關于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等內容成為近年來高考作文的熱點素材。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教學階段,教師需要關注傳統文化的滲透,嘗試基于教學內容為學生分享與之相關的資源,真正實現“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促使學生以文化自信開辟天地、創造奇跡。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通過以上內容的分析,教師已經了解到新高考關注核心素養的考查。下文,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對核心素養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培育方法進行總結,以供廣大教師參考借鑒。

(一)以問題驅動學生交流,強化學生的語用表達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為追趕教學進度,將大部分時間用于知識講授,并未關注對學生語言表達以及運用技能的培養[3]。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思想,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嘗試圍繞文本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基于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在訓練中學會正確的表達。

例如,教師在組織必修下冊《祝?!芬徽n的教學期間,先是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進行閱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梗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圍繞標題設計問題:文章的標題取名為“祝?!?,看到標題你首先會想到什么?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你覺得作品的情節與內容是否符合你的想象?這種開放性的問題,能驅動學生沉浸式地參與到角色扮演與閱讀活動當中,使其帶著問題思考故事的走向,在表達、交流中充分展現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當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并給出自己的回答后,教師可以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重新梳理文章線索,嘗試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分別闡述主要人物祥林嫂以及次要人物魯四老爺、衛老婆子、祥林嫂婆婆、柳媽、魯四家短工、四嬸等在文中呈現的人物性格特點,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他們在作品的“環境”構成中起到什么作用?故事的敘述者對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抱著怎樣的態度?借助此類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在文本細讀以及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教師在聽取學生回答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引導學生調整表達的語序以及表達方式,使學生有效規避語病,能做到“表達得體”,順利提高自身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

上述案例中,教師借助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閱讀,一方面能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大膽表達,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邏輯與表達的密切融合。

(二)組織群文閱讀教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文言文是高考中的重要考查部分,近年來高考試卷中的文本形式可能會出現一個語段變為兩個或者多個出自不同文化典籍的語段,讓學生進行文本間的相互闡釋,考查考生的綜合理解能力。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圍繞核心概念加強課內外的聯系,突破傳統單篇閱讀的桎梏,幫助學生通過對比閱讀的方式增加閱讀量,在分析、對比中發展思維品質[4]。

例如,教師在組織選擇性必修上冊《〈老子〉四章》一課的教學期間,基于文本內容教師選擇以《五石之瓠》作為群文閱讀補充資源,并以“突破常規的認識”為主題,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學習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下注釋閱讀這兩篇文章的內容,然后分別對《〈老子〉四章》與《五石之瓠》中提出的新思想進行總結,說明其中有哪些內容突破了常規的認識,結合文本做出說明。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閱讀,感受文中所傳達的真理與思想。如《〈老子〉四章》中的“有”和“無”,“知人”和“自知”,“勝人”和“自勝”,為“對待”關系,警示世人要重視容易被忽略的事情,具有較強的思辨性。而《五石之瓠》中莊子則是超越了世俗經驗的限制說明了大葫蘆的獨特價值,認為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中存在價值,這與《〈老子〉四章》中表現的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過對比閱讀能幫助學生獲得新的體會。此外,為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發展,教師還可以從表達技巧上指導學生基于群文閱讀思想,品味二者不同的論述風格和語言韻味,使其通過探究深入理解兩篇文章所傳達的中心思想。

上述案例中,教師借助群文閱讀的方式指導學生參與學習,使其充分感受多樣文體的表達形式,在復合文本學習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引順利發展思維能力并能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闡述自己的發現。

(三)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古詩詞是古代文人智慧的載體,不僅語言優美、精練,還飽含古代文人的羈旅憂思和家國情懷,能夠反映政治、歷史、社會、人文,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新高考背景下,關于古詩詞的考查比重增加,學生不僅需要記憶、背誦古詩詞,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詩詞做出正確賞析,這對其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提出相當高的要求。為避免枯燥的古詩詞學習影響學生的情緒,教師可以采用活動的方式,在班級內組織古詩詞誦讀活動,帶領學生共同分析詩句中傳達的文化意蘊,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美的體驗,充分感受古詩詞的旋律之美以及韻律之美。

例如,教師在組織選擇性必修下冊《蜀道難》一課教學期間,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由標題出發,為學生分享“蜀道”的具體位置“四川廣元市劍門棧道”的圖片,引導學生通過對畫面的觀察,直觀地感受棧道的崎嶇,并設想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李白在面對此路段時的心情。通過此種方式,能創設真實情境,幫助學生提高審美體驗,初步了解蜀道的通行之難。本詩想象奇特,筆意縱橫,境界闊大,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創作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閱讀期間,還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進行想象,在腦海中構建詩人筆下蜀道的雄奇險峻,并為學生提供純音樂,指導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嘗試按照節奏進行誦讀,在表現中感受詩歌的格律不羈,融入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如在朗讀開頭“噫吁噓,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時,學生可以加入肢體動作,表達詩人對蜀道的感嘆之情。而在朗讀結尾“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時,同樣是感嘆但增加了一絲可惜、嘆息的意味,學生只有揣摩作者的心情才能更好地借助誦讀表達詩人的思想情感,切實感受古詩詞的韻律之美。

上述案例中,教師利用誦讀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古詩詞學習,一方面避免傳統教學影響學生學習情緒,一方面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在品味語句、誦讀吟誦中體味古詩之美,強化審美意識與審美情趣。

(四)巧借信息技術手段拓展資源,拓寬文化視野

教材中提供的學習內容有限,為幫助學生拓寬文化視野,進一步了解與語文相關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圍繞教學內容補充課外知識,為學生分享生活熱點新聞、實時資訊、文化資源等內容,幫助學生形成關注當代文化的品質,能積極參與到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文化素養[5]。

例如,教師在進行選擇性必修下冊《陳情表》一課的教學期間,帶領學生從布局出發,分析先陳苦情——后陳孝情——再陳忠情的邏輯順序,體會“表”這一文體的語言特點。依據文章圍繞的中心論點“孝”,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分享孝感動天、鹿乳奉親、親嘗湯藥等文化故事,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進一步了解我國奉行“孝文化”的精神內核,促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同時,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孝”為主題,搜集更多古代與孝文化相關的故事,在班級中進行分享,形成良好的交互氛圍,使傳統文化在課堂中生根發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心靈。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挖掘《陳情表》中的素材設計寫作活動,引導學生對忠孝兩全的內在價值以及含義進行思考,嘗試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理解選好角度明確立意,自擬標題完成作文的創作,借助實踐鍛煉學生的文本寫作能力。

上述案例中,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補充與文本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能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為學生參與文本寫作提供了廣泛的素材,構架生活與學科之間的橋梁,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在高中語文教學期間解讀新課標的具體內容,基于新高考的改革變化對教學形式做出調整,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習文化知識,逐漸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力爭在新高考中取得傲人成績。

參考文獻

[1]陳麗華.核心素養在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2(36):81-83.

[2]李峰.淺析高中語文教學與新高考的適應[J].高考,2022(33):15-17.

[3]杜劍斌.基于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思考[J].青海教育,2022(Z3):65.

[4]李鴻.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中學課程輔導,2022(30):9-11.

[5]劉壇.新高考背景下創新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思考[J].成才之路,2022(29):137-140.

猜你喜歡
改革策略新高考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職數學教學方法的現狀及改革探究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勢下??茖W校體育教學工作研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新高考來了,家長該做些什么?
試論基于項目驅動的機械制圖教學改革
高中思想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指導
浙江新高考化學《有機推斷與合成綜合題》的特點分析與復習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