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政治新授課中的應用方法探究

2024-04-18 07:22林國潘
高考·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授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策略分析

林國潘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教育部提出思政教育要尊重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課堂上創造開放、民主的教學環境,也要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形成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對此,高中政治教師則可在新授課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文章將從四個主方向,即通過組建異質小組的方式促進生生合作、通過設計明確的合作任務促使各個小組制訂學習計劃、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使得學生自主建構思政知識、通過設計小組評價總結合作學習經驗,闡述高中政治教師應該如何在新授課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高中政治;新授課;策略分析

新授課是指圍繞學生還未學習過的新知識所開設的課堂教學活動,也是引導學生拓展知識儲備的重要活動。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主張將具有智能互補優勢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內,通過組內成員的和諧分工、合作交流自主分析、解決問題,動態地生成知識意義的一種學習模式,十分看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也十分關注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將其應用在高中政治新授課上將切實突出學生的學,可通過組內之間的互助互學、組際之間的展學互評活動逐步提升學生的政治認知能力,也有利于促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此,高中政治教師則可在新授課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順利轉變教學形式,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政治知識。

一、組建異質小組,劃分成員職責

組建異質學習小組是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基本要求之一,而異質學習小組主張將智能優勢不同、性格互補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內,確保生生之間能夠形成互助關系,由此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為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此方面,高中政治教師則可通過以下方式組建異質小組并督促各個小組劃分成員職責。

(一)劃分學生層次,突出學生的學習特點

異質小組的一個特點便是將認知水平不同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內,保證組內成員的認知狀態是具有差異的、組際之間的認知水平是處于同一層次的[1]。對此,高中政治教師則可綜合分析學生的政治學習效益、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科學劃分學生層次,并且要由此突出學生的學習特點,以便真正地為促使學生實現合作學習做準備。

通過課堂觀察與政治考試成績反饋,教師可以將本班學生劃分成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本層學生是指具有良好的政治認知水平,且能夠在各類考試、檢測中考取較為優異的成績,而且具備學習自信、積極學習心理的學生。另外,本層學生對于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往往是比較深刻的,所以他們在各類檢測活動中能夠靈活遷移已有認知經驗,也能夠從中積累生活智慧、形成理性精神等,普遍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

第二層:本層學生是指在政治學習活動中成績相對良好,也能自覺、有效地完成每日的作業任務,但是整體的認知水平稍遜于第一層學生,而且在聯系時事熱點、現實生活問題時也不能一直靈活地遷移所學知識。

第三層:本層學生是指在政治學習活動中認知水平一般、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群體,他們在學政治時難以自主關聯現實生活,也不夠關心國家大事,不能及時地追蹤時事熱點。雖然本層學生的學習態度相對端正,但是對時事新聞缺少敏銳度,在應用政治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時也難以實現有效學習。

第四層:本層學生是指在政治學習活動中缺少主動性、自覺性,且學習效益低下、學習成就感較差的學生。本層學生的政治認知水平也比較低,他們經常會難以跟上教學進度,學習負擔也比較重,而且普遍缺少學習自信,心智發育水平也比較低下。

根據上述學生分層結果,教師便可組建異質學習小組,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組建異質小組,突出生生的互助關系

確定了各層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特征等學情特點之后,高中政治教師則應通過平等交流的方式科學調控各個小組的成員組成,科學組建學習小組,鼓勵組內成員進行互幫互助[2],形成較為穩定的合作學習關系。

根據學生分層結果可以發現,第二層學生、第三層學生的人數比較多,所以,便鼓勵這兩層學生在同一層學生群體中選擇合作學習伙伴,再分別與第一層、第四層學生進行互選,由此形成6人學習小組。初步確定了小組成員之后,教師會綜合審查各個小組成員的性格、認知水平、智能優勢等,在小范圍內調整部分學生的分組情況,確保各個小組之間的整體認知水平是相似的、突出組內成員的互助關系,最終組建異質學習小組。

(三)設計成員分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組建了學習小組之后,高中政治教師則可指導各個小組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智能優勢與學習特長,由此設計學習分工,確保每位成員都能承擔起具體的學習職責,并由此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以便在新授課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自主建構知識意義。

在設計小組學習成員分工時,教師可以設計小組長、資料員、統計員、紀律員、發言員、調查員等多重身份,鼓勵小組內擅長進行不同學習活動的學生毛遂自薦,自覺承擔起相應的合作學習責任,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高度自覺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另外,為了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師可以采取成員分工輪流管理制度,每月進行職責輪換,以便提高學生的協同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

二、設計合作任務,制訂學習計劃

成功組建異質學習小組,并且能夠科學劃分成員分工之后,高中政治教師便可在新授課上設計具體的合作學習任務,據此驅動學生,鼓勵各個小組自主制訂合作學習計劃,使其充分地進行合作交流[3]。

比如,在“偉大的改革開放”相關內容的新授課實踐中,教師可以綜合分析各個學習小組的整體認知水平,了解本班學生對于改革開放政策及其改革歷程的了解程度,據此設計以下幾個合作學習任務:

任務一:探究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背景及其具體進度,自主論述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必要性。

任務二:全面辨析并總結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巨大意義及其對發展中國家實現民族復興的借鑒意義,能夠辯證地看待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任務三:能夠知道社會主義道路所具備的強大生命力,并且能夠探究我國堅持實施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國情特點與偉大的歷史影響。

圍繞上述三個遞進式的合作學習任務,各個小組便可制訂合作學習計劃,如“資料員”負責調查、統計、整合關于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及其主要歷程、具體成果的時事資料與歷史文化資料;統計員則需負責統計關于改革開放成就、歷史影響的各類資料結果,主動從大量的文字資料中匯總具體的現象;紀律員則需負責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維護紀律;組長則需負責統籌規劃小組合作學習計劃,確保本小組成員能夠全員參與其中。

三、開展小組合作,親歷知識生成

為了順利地在高中政治新授課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則可主動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支持學生通過組內合作、組際展講的方式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由此積累有效的政治學習經驗。

(一)促進小組合作,變革教學形式

在確定了合作學習任務之后,高中政治教師便要主動放手,支持各個小組按照學習計劃主動整理政治素材、分析并解決關鍵問題,充分地展現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并且要有效促進生生之間的緊密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巡視、觀察與記錄,也要在各個小組主動求助、分享時及時回應,使得每一個小組都能更自主地完成合作學習任務,切實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比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關內容的新授課實踐中,教師可以針對中國夢的本質、中國夢的意義及其實現方式等多項合作學習任務,據此組織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在小組內,學生可獨立地閱讀教材內容,學習教材中關于中國夢概念的解讀及其本質內涵的分析,初步了解實現中國夢的意義與方式方法。待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政治認知之后,便可在小組內與同學一起討論中國夢的本質,及時分享個人觀點與見解,圍繞不同觀點進一步探究中國夢的含義及其本質。待形成學習共識之后,便可在組內繼續討論實現中國夢的意義與方式方法,討論高中生應該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促使學生將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關聯起來,使其能夠順利產生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也有利于促使學生產生高尚的理想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中政治新授課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不是要壓制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是要在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基礎上促進生生合作,使學生能夠通過組內成員的互助互學進一步提升政治認知能力,拓展探究結論。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高中生也往往能夠通過必要的生生合作相互影響,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便于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精神啟迪。

(二)設計小組展講,促進組際合作

小組展講活動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效益,能夠在各小組之間促進全班同學的和諧交流,也能展示各個小組的學習優勢、學習不足等,更進一步地發散學生的思維[4],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對此,高中政治教師則可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自主設計小組展講活動,使得各個小組選出“發言人”,有條理、有邏輯地展示探究成果,通過平等的展示與分享進一步建構知識意義。

依然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關內容新授課實踐為例,本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探究了中國夢的本質及其意義,也能通過組內討論總結出實現中國夢的具體方法。待各個小組自主生成了探究結論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小組展講活動,即各組的“發言員”負責展講本小組的探究成果,如本小組對于中國夢的本質的解讀、對于實現中國夢的意義分析、高中生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方針與做法等。各小組在展講時輪流分享主要成果,秉承求同存異、不贅述與不重復的原則,輪流展示合作學習成果,并由此積極建構知識意義。在此過程中,各小組之間能夠平等地進行溝通與合作,也能夠進一步拓展探究結論,總結出更多關于實現中國夢的意義、做法的結論,也能使用更精練的語言去解釋中國夢的本質。由此,便可順利地促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小組的展講結論設計精講計劃,實時地輔導學生,使其順利地積累有效的政治學習經驗。

四、組織小組評價,總結合作得失

教學評價本就是針對已經發生的教學活動及其效益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5],應貫穿于教學始終。在高中政治新授課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需設計形成性的小組評價活動,既要及時總結合作效益,根據評價結論優化學生的合作學習行為,也要鼓勵各個小組進行互評自評,使其能夠自覺調整下一輪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合作計劃與學習方式等,不斷地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真正為促使學生實現有意義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設計多維標準,反饋合作學習效益與過程

科學的教學評價應該能夠綜合評價教學過程、教學效益,伴隨著教學活動實時反饋評價結論。對此,高中政治教師則可設計多維度的評價標準,既要關注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效益,也要動態評價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

比如,在《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一課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中所設計的核心素養理念去設計相對應的政治素養、理性精神、科學態度等評價維度之外,還專門設計了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過程性的評價標準,前者是為了綜合檢測高中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態,由此總結學習效益,后者則是為了評價高中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行為表現與情感態度等,評價的是學生的學習行為、心智變化。由此,則可綜合判斷高中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所取得的認知進步、能力變化、素養提升等。

(二)促進小組評價,強化學生合作學習意識

由于高中生已經逐步能夠理性地總結學習得失,也應具備一定的學習計劃與反思能力,所以高中政治教師在新授課上也應鼓勵各個小組做出即時的小組評價,鼓勵學生自主評價本小組的學習行為與效益,及時總結合作經驗,也為下一輪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總結經驗。

例如,在《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本班各個小組能夠按照多維度的評價標準進行自評,鼓勵各個學習小組能夠評價本小組在探究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特點時所整理的資料是否充分且有效、所得出的結論是否準確且全面,同時也要評價組內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情況是否緊密、和諧等,根據評價結論設計并優化下一輪小組合作學習計劃。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新授課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有利于促使學生積累有效的學習經驗。為此,高中政治教師則可綜合分析學情特點,組建異質學習小組,并在新授課上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展開探究、進行展講,結合形成性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活動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以便順利地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政治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靜.高中政治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嘗試[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3(7):41-42.

[2]崔廣樓.讓高中生的政治合作學習回歸本真[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12):15-16.

[3]呂萍.高中政治小組合作教學實踐[J].家長,2022(27):117-119.

[4]潘惠琴.高中政治學科小組合作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2(21):76-78.

[5]徐昊.小組合作學習環境下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探索與研究[J].高考,2022(20):123-125.

猜你喜歡
新授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策略分析
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培養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
基于降低學習難度的初中化學新授課教學策略研究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構建探析
服裝電子商務發展淺析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完善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策略分析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淺議高中數學新授課的多樣化課堂模式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上好歷史“三堂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