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懸疑?為何懸疑?

2024-04-18 07:42陳培浩
湖南文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海海邏輯小說

陳培浩

對近十幾年中國當代文學稍有接觸的人當有共識:當代小說確實存在著突出的懸疑化敘事傾向。例子不勝枚舉。原因很復雜,其中重要的一條是純文學在尋找讀者。20世紀80年代以后,純文學邊緣化是不爭的事實。小說家跟詩人還不太一樣。詩人們愿意將寫作“獻給無限的少數人”,不太關心讀者在哪里。小說家擁有更復雜的心智,他們既然寫,就關心誰來讀,以及如何抵達讀者的問題。關心的結果,小說家們得出結論:道路千萬條,懸念第一條。小說要有讀者,必須好讀;保持懸念,是好讀最重要的方式。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懸疑化敘事的流行,背后一定有相應的時代文化癥候。換言之,懸疑作為一種形式,一定呼應了某種癥候性的思想迷云和疑難,才會被時代所選中。值得注意的是,懸疑化敘事的內在并不一律,可謂風云萬端,各具慧心。所以,懸疑化只是殼,殼里的乾坤日月才更值得關注。

先從一部偏文藝的商業電影說起。2008年,華誼兄弟、驕陽電影等影視公司推出電影《李米的猜想》,這部商業片集合了明星、懸疑等元素,體現了強烈的市場野心。這部片子通過戲劇化的雜糅兼容了各種類型片的元素,當時最有名的宣傳語是:初看這部片,以為是公路片,接下來才發現是偵探片,看到最后才發現這原來是愛情片。

懸疑顯然是這部電影的重要元素。

李米是一個年輕柔弱的女出租車司機,開著出租車漂流于城市的茫茫人海,為的是尋找突然消失的男友方文,李米確信他就在身邊。尋找男友的李米遭遇劫持,卷入兇殺、販毒的案中案。直到電影最后,李米也沒有找到方文,卻收到方文寄來的一盒錄像帶。原來,當她尋找方文之時,方文的鏡頭正跟在她身后,記錄著她的漂流和尋找。方文為何消失?方文在哪里?李米能否找到方文?這構成了電影重要的懸念。電影必須對此作出出人意表又合乎情理的解釋。透過錄像帶,我們知道,原來這關乎方文和李米之間的承諾:“李米,我做到了。去開家超市吧,也許我很快會回到你的身邊,也許我回不去了,不知道……嗯,萬一我回不去的話,這些就算我留給你的吧。嗯……其實不管發生什么事情,你真的不用為我擔心,真的!凡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嘛,也沒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萬一我要真的回不去的話,你要是哪天想我了,就看我給你寫的信,一共是五十四封……就說這么多吧……”高中畢業那年,他們都考不上大學,他們渴望在一起,他們的夢想是開一家超市??墒撬麄兊膼矍樵獾搅死蠲啄赣H的質疑和反對,因此,和李米一起開一家超市或退而求其次——讓李米開一家超市成了方文人生的至高目標,他為此不惜成為毒販。這是一個愛情至上的解釋。談不上有多高級,電影這樣設計,恐怕是預設了這個答案市場買賬。

懸疑敘事的核心是設疑和解疑。設疑固然不易,解疑更是一個技術活。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好的“解”是明明朝著掩蓋的方向去,結果卻不期然地解開;且絕不是一次性就解開,而是多次拼圖才使真相呈現。所以,在他老人家眼中,《俄狄浦斯王》之所以是十全十美的悲劇,跟它對懸疑的高超“解”法有關。在我看來,懸疑之解,顯然涉及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心理契約和博弈。作者并沒有絕對的自由,想怎么解就怎么解。一個解,大部分讀者覺得不合理,便是失??;一個解,大部分讀者覺得平淡無奇,便是失效。好的解,初看出乎意料,細想合乎情理。這是懸疑敘事背后的邏輯。作者給讀者提供什么樣的邏輯?是生硬的邏輯?是俗套的邏輯?還是真的對世界有所洞察的精神邏輯?

敘事難,但敘事背后的精神邏輯更難。

《李米的猜想》對底層幻滅有所揭示,但仍小心翼翼地藏于精致的消費主義修辭術中。我們必須理解商業電影的苦衷——對敘事感興趣的尚且不多,何況敘事背后的精神邏輯??墒?,真正的作家必然死磕敘事背后的精神邏輯,也正是精神邏輯區分出作家境界之高下。

第二個故事,來自陳崇正的《碧河往事》。發表于《收獲》2015年第1期。

故事并不復雜。周初來領導著一個叫馬甲的鄉村潮劇團居無定所地四處演出,劇團的境況越發不濟,常輾轉于各地鄉間的祭神節慶勉力維持。加之人才寥落,設備落后,周初來劇團的“做戲”真的只是做戲,并沒有能力真唱。因此,當周初來偶識有唱戲功底的韓芳便喜出望外,招入團中。除了為劇團發展計,他還有一個私愿——請戲迷母親來看一場劇團的真聲演出。小說中,神神道道的周母顯然有某種程度的老年癡呆及幻聽癥,她向周初來索要冰淇淋,用紅線將玉手鐲縫在手上,夜里總是夢見白色或紅色的蛇盤踞在手鐲上。周母時刻擔心當年的潮戲女旦陳小沫的鬼魂或家屬會來索要這只手鐲,據她自己說,當年批斗“四舊”中,她帶頭批斗陳小沫,并奪走了她的這只手鐲。只是,她依然堅信自己行為的合法性:“文藝黑苗就該鏟除”“我是替人民群眾在教育她”。在這種半幻覺狀態中,周母極為認真地觀看了韓芳演出的《金花女》,她入戲落淚,邀請韓芳吃宵夜并為韓芳說戲;但繼而她又驚恐地懷疑韓芳便是陳小沫的女兒,是前來向她索要手鐲的,因而強硬地要求韓芳退出劇團。周母揚言可以替代韓芳演出,并親自演唱了一段《金花女》,人們驚覺周母原來真的如此懂戲。之后不久周母謝世。小說的最后,周初來為母親的墓碑忙碌,讀者于是驚訝地發現:原來周母墓碑上刻的名字竟是陳小沫。

小說最后,圖窮匕見。小說一直掩藏周母與陳小沫同為一人的事實。這是小說的謎底。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個“見光死”的謎底。所謂“見光死”的謎底,懸疑被揭開的一刻,恰是小說失去價值的一刻。一般讀者就是那個“渣男”,得到了答案便開始覺得索然無味。這當然是等而下之的懸疑。有價值的懸疑,謎底揭開,背后的精神邏輯卻更加耐人尋味、引人入勝。

《碧河往事》中,周母竟是陳小沫,那么周母這一形象就大可品咂了!她的神神道道大有內容,她其實是一個無法從歷史陰影中全身而退,因心理折磨而成為異形者的人。如此設懸,不但人物的心理縱深大大增加,人物與歷史的關聯也發人深思?!侗毯油隆方栌昧溯p微的懸疑元素,關鍵是活用!懸疑背后有人物的心理深度和歷史的悲劇性。所以,懸疑結束處,人心和歷史才徐徐展開!

第三個故事,來自麥家的《人生海?!?。

從《解密》《暗算》《風聲》開始,麥家的小說始終像瑞士手表一樣精密?!度松:!吩陬}材上有了轉型,敘事和精神敘事的勾連卻一樣嚴絲合縫?!度松:!芬詳⑹氯恕拔摇币簧淖粉櫠钛a了上校(蔣正南)的人生拼圖,小說從一開始就處于上校的身份謎題帶來的懸念中。李敬澤稱麥家寫的是一種理科生思維的小說,大概是指麥家小說敘事內部那種高度錯綜復雜而又嚴絲合縫的邏輯安排。

《人生海?!窇乙蓴⑹碌暮诵?,無疑是圍繞著上校肚皮上的傷疤展開。上校肚皮上的傷疤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它竟至于可以決定上校的命運。甚至可以說傷疤也成為了《人生海?!窋⑹碌闹i底和動力機制。一個平素喜歡看點小說的朋友告訴我,她看了《人生海?!酚悬c失望。被上校肚子上的秘密吸引了那么久,最后發現不過是女鬼子留下的一塊傷疤。這個答案好像沒那么過癮。這感覺像什么呢?就好像電影《無極》被稱為“一個饅頭引發的驚天血案”。這個朋友如是說。她的說法讓我深思,但卻無論如何不能同意。這里涉及上面提到過的小說的懸念和邏輯問題。讀者都期待小說在解疑過程中提供相應的邏輯。假如這個邏輯不能匹配,一腳踩空,便會讓人產生類似“饅頭引發血案”的荒誕感。問題在于,讀者能否超越表象的邏輯,而進入內在的精神邏輯?好小說的邏輯一定是深入到精神和歷史層次的。將《人生海?!分猩闲5膫陶`判為邏輯失重,恰是因為讀者還沒有進入其內在的精神邏輯。有的讀者倒沒有邏輯困擾,輕易便被小說英雄主義的論說感動得一塌糊涂。但更理想的讀者會進入到傷疤背后的精神敘事。

《人生海?!吩趥虜⑹轮铣晒Φ亟嬈鹨惶淄暾木駭⑹?。正因此精神敘事的存在,使得上校的刺字在徹底出場完成其敘事功能之后,更激活了精神敘事層面的幽深想象,所以作為“偵探敘事”的這個謎底才沒有將小說的意義用罄,反而使其有所增益和延伸。與一般小說的傷疤那種確定、單一的所指不同,上校身上的刺字卻是一個滑動游移而豐富多元的能指。在上校那里,它是秘密與恥辱;在公安那里,它是漢奸的證據;在女鬼子和女漢奸那里,它是調情和占有;在小瞎子那里,它是造謠的武器;在林阿姨那里,它是與命運及苦難和解,是還上校清凈之身的通道……像麥家這樣,激活了一個身體印記內部駁雜的意義喧嘩的,實在極為少見。由敘事通往精神敘事,這不是類型化的懸疑及偵探小說的常規,但麥家的文學資源來自于茨威格、卡夫卡、博爾赫斯、納博科夫、馬爾克斯等經典文學作家。所以,《人生海?!芬陨眢w印記為核心的懸疑偵探敘事跟世界文學經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并成為有著內在精神邏輯、有獨特哲學觀的小說。這是其難得之處。

第四個故事,來自格非最新長篇小說《登春臺》。

格非善懸疑,從上世紀80年代的先鋒小說便如是,后來的《江南三部曲》《望春風》《隱身衣》《月落荒寺》等也都有懸疑元素?!峨[身衣》中崔師傅遭遇丁采臣的經歷可謂驚悚,而《月落荒寺》中丁采臣的故事則得到更多表露,但讀者始終無法獲知,毀滅楚云的力量所自何來。這是一種內在的懸疑?;蛟S,在格非看來,那種疑云密布、不可自控、被裹挾著向前的感覺正是不同階層的個體在劇變的當代的共通感受。

《登春臺》同樣啟用了懸疑元素。小說共四章,嵌合了與神州聯合科技公司相關的四個人物——沈辛夷、陳克明、竇寶慶、周振遐的人生命運。懸疑同樣推動著這部小說的閱讀期待:作為神州聯合科技公司董事長的周振遐何以竟頗“隨意”地將公司托付給陳克明?這種讓一些讀者百思不得其解的奇遇敘事背后有著怎樣的精神邏輯?

必須讀懂《登春臺》包含的“物哲學”,這使它甚至可以當作哲理小說來讀。格非小說一貫重視“物”,比如發燒音響,“物”在格非小說中具有敘事和象征功能。在《登春臺》中這“物”成了花草。他如此細致地描寫周振遐侍弄花草的過程,可能在暗示:生命的存在是一個悟物性而通天理的過程。人如不能勘物悟物,則物非我所有,即使你在物權法意義上擁有它。這很可能是周振遐像轉手燙手山芋一樣要將科技公司交出去的原因?;ú萦徐`,只有真正懂得花草的人,才能與之相得、相契和相遇。周振遐是一個老而超脫、老而有惑的形象。他參與了時代的造物、創富浪潮,又時刻自我警醒以求超脫;他有超越心卻已無法像古人那樣達致不惑、從心所欲。因為,他是屬于當代的。當代意味著未知和裂變。沉溺于無限豐富的物產和物聯的當代人,如何重新認識精神物權,進而領悟人與物的精神辯證法?這是《登春臺》非常重要的精神敘事。不理解此意,便無法理解周振遐創富又棄物的人生態度。

我依然要強調,重要的不僅是如何懸疑的敘事,更有為何懸疑的精神敘事。

責任編輯:羅小培

猜你喜歡
海海邏輯小說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邏輯
毛莠莠
創新的邏輯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和海海去放羊
蟻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榮縣生活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