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教、科、創、產”五位一體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

2024-04-18 12:23倪然李紅星姚振岸王彥國封志兵徐哈寧李廣
高教學刊 2024年38期
關鍵詞:思政育人協同育人立德樹人

倪然 李紅星 姚振岸 王彥國 封志兵 徐哈寧 李廣

摘? 要:該文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針對工科專業,探索并實踐以思政教育為中心,產業發展為導向,教研、科研、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的“思、教、科、創、產”五位一體育人模式,包括形成“專題思政、課程思政、科創思政、校企聯合思政”全方位思政育人機制;構建“產業導向、產學結合、科教融合、雙創聯合、管服聚合”多元育人路徑;建立“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和“一交叉、二優化、三結合、四依托”的創新創業培養辦法。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政育人;協同育人;人才培養;創新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S2-0153-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five in one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of "thinking, teaching, scie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cent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s the direc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engineering majors. It includes forming a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of "themat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chool enterprise joi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 diversified path of education that includes "industry orient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joint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establishing a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of "open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ethod of "one cross, two optimization, three combination, and four support".

Keywords: cultivating virtue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秉h的十九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出“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體現。為此,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2019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再次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必須明確如何“立德樹人”,尤其是工科人才培養中,應深化改革研究,探討“立德樹人”的時代內涵與實施路徑,將立德樹人落地生根。正是基于這一新時代教育的新要求,本文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適應新時代國家和地方發展對新工科創新人才的需求,解決工科專業教育中以思政為核心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問題,探索并實踐以思政教育為中心,產業發展為導向,教研、科研、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的“思、教、科、創、產” 五位一體育人模式(圖1)。

一? “專題思政、課程思政、科創思政、校企聯合思政”全方位思政育人

為了在工科教育中,全程開展思政教育,除高校開設的思政課程外,如何結合工科人才培養特點,制定全方位思政育人機制尤為重要。本成果根據工科人才培養對科技創新能力要求高,科研與產業發展結合緊密的特點,建立專題思政、課程思政、科創思政、校企聯合思政全方位思政育人機制(圖2)。

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開展專題黨課,結合時事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等,進行專題思政教育。在專業課程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制定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開展課程思政。結合科研項目實施,舉辦科研與學術道德講座和創新創業講座,開展科創思政。結合校企聯合人才培養,舉行校企聯合黨日活動,進行校企聯合思政。最終建立全方位思政育人機制。

二? “產業導向、產學結合、科教融合、雙創聯合、管服聚合”多元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此構建“產業導向、產學結合、科教融合、雙創聯合、管服聚合”多元育人路徑(圖3)。

“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以產業發展為導向,與企業聯合開展產學結合育人,才能使得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求。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在原有“三育人”的基礎上,新增“科研育人”和“實踐育人”,形成“五育人”格局?!翱蒲杏恕笔状握匠霈F在了中央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導文件中,且人才培養始終貫穿其中。因此,要大力開展科研反哺教學,科研內容融入課堂,開展科研、學術道德講座與學術交流,深入開展教學科研,實施科教融合育人。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競賽,提高人才創新能力,開展雙創聯合育人。學生工作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管理和服務中,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素質教育,開展管服聚合育人。

三? “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翻轉課堂教學方法

工科人才培養存在內容交叉性強,實驗成本昂貴、創新性不足等問題。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可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線上-線下”課堂結合、“實驗室-創新平臺-校企實訓基地”結合,營造開放式創新教學生態系統,將教學內容進行翻轉,形成以自主學習為主的課下教學和以討論、研究為主的課上學習翻轉課堂,創新教學方法(圖4)。

四? “一交叉、二優化、三結合,四依托”的創新創業培養辦法

“一交叉”指多學科交叉貫穿于“雙創”培養;“二優化”指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優化項目選擇與培訓方式;“三結合”指校-企結合、師-生結合、教-研結合;“四依托”指依托特色、依托優勢、依托科技園、依托項目,形成可行的創新創業培養辦法(圖5)。

五? 結束語

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針對工科專業,探索并實踐以思政教育為中心,產業發展為導向,教研、科研、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的“思、教、科、創、產”五位一體育人模式。成果創新點主要有以下四點:以思政教育為中心,產業發展為導向,教研、科研、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的 “思、教、科、創、產” 五位一體育人模式;形成了“專題思政、課程思政、科創思政、校企聯合思政”全方位思政育人機制;構建了“產業導向、產學結合、科教融合、雙創聯合、管服聚合”多元育人路徑;建立了“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和“一交叉、二優化、三結合,四依托”的創新創業培養辦法。依托東華理工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開展了成果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思政教育成效顯著。通過在學院實施專題思政、課程思政、科創思政、校企聯合思政全方位思政育人,學生的思政素質大大提高:我院2016級學生孫蒙獲得江西省就業創業人物典型事跡征兵入伍人物三等獎;2019級陳康超同學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受到當地百姓的高度贊揚;2016級金西正同學榮獲“校園十佳”榮譽稱號;2020年,“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小分隊將我??萍挤姥聪冗M事跡帶入家鄉,給當地孩子們進行宣講;2019年,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深入幼兒園宣傳雷鋒精神,深入小學開展“小小科學家”科普知識宣講等。同時,學院涌現出一批“向上好青年”,學院進行了系列報道,學風得到極大提升。

專業發展與平臺建設突飛猛進。專業建設更上一層樓, 2012年,入選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國家和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特色專業;2017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通過國際教育工程認證;2019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和地球物理學專業獲批江西省一流專業;2021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和地球物理學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2022年在江西省專業評估中獲評“五星級”。

專業培養省級平臺取得突破,2019年,獲批江西省防震減災與工程地質災害探測工程研究中心,與中國地震局合建江西九江郯廬斷裂南端地球物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專業校企聯合實訓平臺更加豐富, 2020—2022年新增與江西省煤田地質局普查綜合大隊、河北保定金迪公司、江西省地震局、廣東金萊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銀河表計有限公司、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檢測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國堪儀器有限公司、京核鑫隆科技中心、江西有色地質勘查五隊等企業開展產學研用基地建設或合作。校企聯合育人平臺建設極大地促進了“產、學、研、用”融合,推動了校企聯合育人。

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2018—2022年,學生獲省部級以上科創競賽獎109項(表1)、國家與省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43項、創辦科技公司10個,授權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48項、軟件注冊權70項;參與研發專業儀器14套、軟件9套、物理仿真實驗裝置10個。2020—2022年平均考研錄取率33%、就業去向落實率95%,畢業生科創能力獲用人單位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 李紅星,倪然,徐哈寧,等.高??蒲杏说膭恿C制與實現路徑研究[J].現代教育,2020(5):35,37.

[2] 李紅星,方根顯,楊海燕.工程教育認證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方法——以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為例[J].高教學刊,2018(8):71-72,76.

[3] 李紅星,方根顯,鄧居智,等.勘查技術與工程卓越人才培養中的實驗室開放策略研究[J].高教學刊,2017(4):51-52.

[4] 李紅星,倪然,徐哈寧,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生“雙創”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2020(5):51,54.

[5] 鄧居智,李紅星,陳輝,等.新工科背景下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多元協同育人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97):1-2.

[6] 張華,李紅星,肖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以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為例[J].高教學刊,2018(9):29-30,33.

[7] 張雪昂,楊志超,戴夢雪,等. “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研究與探測——以東華理工大學《核輻射儀器》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96):84-86.

[8] 肖慧,徐哈寧,黎正根,等.多元化趣味教學方法在“工程光學”課堂中的應用[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8(1):92-94.

[9] 羅升平,于濤,蘇幸,等.“互聯網+”背景下構建網絡空間“第四課堂”——理工學院校學風建設探討[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8(1):88-91.

[10] 楊志超,張雪昂,饒利民,等.基于“翻轉課堂”的地球物理儀器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10):35-37.

[11] 楊志超,張雪昂,戴夢雪,等.基于“知識三角”理念的核地學儀器方向研究生創新教育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A4):33-34.

[12] 肖昆,楊亞新,吳永鵬,等.基于在線開放課堂的核技術勘查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86):82-83.

[13] 劉軍,侯慶明,饒利民,等.智能儀器課程與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4):394-397.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地球物理學研究生培養中‘課程思政教育路徑研究與實踐”(JXYJG-2021-126);東華理工大學“立德樹人要求下多元協同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yjsjg2202018)

第一作者簡介:倪然(1979-),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

*通信作者:李紅星(1981-),男,漢族,山西翼城人,博士,教授,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地球物理教學科研。

猜你喜歡
思政育人協同育人立德樹人
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機制探究
高職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實效性探究
“大思政”視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論思政課與公安院校政治忠誠教育的關系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