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州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

2024-04-18 14:21陸冰梅龍艷芬
南方農業·下旬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陸冰梅 龍艷芬

摘 要 隨著電、氣廣泛普及和農業機械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耕牛飼養量減少,農村生產生活對秸稈燃料、秸稈飼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少,廢棄的農作物秸稈已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新源頭。根據近年來廣西象州縣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際,分析當地秸稈綜合利用存在的部分農民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意識淡薄,認識不到位;秸稈離田綜合利用面窄、量小,離田利用率低;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缺乏;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推進緩慢等問題,并提出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認識水平;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示范、指導;加大秸稈轉化新技術引進力度,開拓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相應機制等建議。

關鍵詞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廣西象州縣

中圖分類號:S21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2.042

農作物秸稈是農業生產中數量最大的副產品,其總量是糧食總產量的1.1~1.2倍[1]。農作物秸稈是種植業、養殖業及農村新能源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可再生資源,用途極其廣泛。秸稈是優質的肥料,是綠色無公害農業的重要肥料來源。通過秸稈還田,將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歸還土壤,可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有助于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收[2]。秸稈是發展養殖業的重要飼料。利用秸稈直接飼喂家畜,可節省飼養成本,增加經濟收入。青貯、氨化處理秸稈,還能提高秸稈粗蛋白含量、有機物消化率、采食量等,同時秸稈過腹還田可培肥地力。秸稈是發展食用菌的良好基料。稻草、玉米芯是食用菌栽培的良好培養基,每平方米栽培面積大約可消耗秸稈5 kg。使用后的培養基還是難得的優質有機肥料,可直接還田,無污染、無危害[3]。秸稈是新能源的替代材料。通過秸稈氣化,其中的碳、氫、氧等元素變成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可燃性氣體,是直接供生活和工業生產用的優質能源,可緩解能源緊張,保護生態和資源。秸稈是環保型的工業原料。利用秸稈作為原料,代替木材制成多種產品,可開發建材、輕體板、快餐飯盒、包裝材料等,發展環保型綠色產業。

象州縣位于廣西中部,是傳統的農業大縣,是自治區級生態縣,耕地面積7.07萬hm2,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沙糖橘等,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F階段,象州縣秸稈綜合利用仍以秸稈直接還田為主,開發產業化綜合利用潛力大,前景廣闊。實現更多秸稈從“廢”向“寶”轉變,實現多元化利用,讓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一直是農業工作者不斷思考和探索研究的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因此,加快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對實現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具有重大意義。

1 綜合利用現狀

1.1 農作物秸稈產生與利用現狀

根據農作物秸稈資源臺賬數據,2022年象州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約為4.306萬hm2,秸稈產生量約為21.63萬t,可收集量約為17.63萬t,利用量約為15.22萬t,綜合利用率為86.33%。其中,秸稈直接還田利用量約為11.56萬t,直接還田率為65.57%;秸稈離田利用量約為4.59萬t,離田利用率為26.04%。

水稻、甘蔗和玉米是象州縣農作物秸稈產生的主要來源,占農作物秸稈產生總量的96%以上。其中,水稻秸稈產生量約為14.23萬t,占比65.80%;甘蔗秸稈產生量約為5.58萬t,占比25.80%;玉米秸稈產生量約為1.12萬t,占比5.16%。目前,水稻、甘蔗和玉米秸稈綜合利用以直接還田為主,秸稈離田綜合利用模式有飼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3種,離田利用量少,具有較大的可開發利用潛能。

1.2 農作物秸稈收儲、加工、利用現狀

象州縣農作物秸稈收儲、加工、利用體系尚未建立健全,缺乏農作物秸稈離田收儲專業隊伍,加工、利用市場主體少,規模小,加工、利用主體主要集中在縣域東部鄉鎮。同時,產業化綜合利用面窄量小,利用模式有飼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3種。根據2022年統計數據,象州縣有23個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市場主體,年加工、利用農作物秸稈約1.9萬t。規模千噸以上的秸稈加工利用市場主體6家,其中燃料加工利用1家、飼料加工利用5家。

2 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部分農民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意識淡薄,認識不到位

部分農民的環保意識和培肥地力的意識不強,對焚燒秸稈造成的危害認識不足,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認識還處于較低水平,沒有充分認識到秸稈綜合利用的價值及重要性。部分農民僅考慮省工省力,認為無論是直接還田還是離田綜合利用,效率和效益都不如焚燒還田,通常將田間稻秸及稻樁、蔗葉等一燒了之,方便下一茬種植農作物。

2.2 秸稈離田綜合利用面窄、量小,離田利用率低

2.2.1 秸稈綜合利用市場主體少、規模小

象州縣缺乏專業的收儲隊伍,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對農作物秸稈需求量少,這是造成秸稈離田利用率低的主要因素?,F階段,象州縣有20多家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市場主體,牛、羊年出欄量達1.7萬頭。但規模千噸以上綜合利用市場主體少,沒有龍頭企業帶動消耗大量農作物秸稈,田間秸稈無處可去。大部分牛羊養殖戶從考慮養殖成本和利用時節受限等實際出發,仍然以牧草飼料為主,對稻秸、蔗梢、玉米秸稈飼料需求量少,以冬季利用為主,農作物秸稈利用率較低。

2.2.2 客觀因素影響收儲工作開展

象州縣農作物種植結構、農作物區域布局、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等客觀因素對農作物秸稈收儲工作極為不利,這些都是影響秸稈離田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1)隨著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象州縣已形成水稻、水果(柑橘)、甘蔗、玉米、桑樹多元化產業種植結構格局,但集約化經營程度不高,農作物種植區域布局不能得到科學合理規劃,過度分散經營制約大型機械的推廣應用[4]。2)水果產業快速發展,導致水稻連片種植區面積越來越小,水稻種植分布過于分散,“插花”種植現象不利于開展秸稈機械化收儲作業,收儲成本增加、效率低。3)象州縣屬于丘陵地形,甘蔗種植區多處于坡度較大區域,實施機械收獲或蔗葉打捆作業難度大。4)人工撿拾和運輸成本高,農作物秸稈收購價格低,送達收購點只有0.17元·kg-1,農戶撿拾秸稈積極性不高。此外,冬春季正是縣域柑橘類水果收獲期,采摘水果工資收入相對較高。這些客觀因素都會影響秸稈收儲工作順利開展。

2.3 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缺乏

缺乏相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能夠結合農時,短期內大量消耗秸稈的技術不多。目前,象州縣有效的秸稈綜合利用辦法是秸稈還田和秸稈飼料化養殖。但這些技術措施應用又易受農時和不利天氣影響。

2.4 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推進緩慢

秸稈收儲利用的環節多、費工費力、秸稈堆放占用場地大、風險高。而象州縣財政扶持力度有限,又缺乏相應的項目建設扶持資金,獎補機制未建立健全。培育發展起來的秸稈綜合利用市場經營主體在運行過程中,由于收儲、利用、加工成本高,市場風險大等,出現停運或運行規??s小的情況,依靠市場經營主體自主擴大經營規模有一定困難。

3 建議

3.1 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認識水平

焚燒秸稈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農民思想觀念落后,認知水平不足。為轉變農民落后的思想觀念,提高其認知水平,必須加強宣傳教育。例如,象州縣可通過召開會議、組織技術培訓等,廣泛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及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組織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現場觀摩交流會等,讓農民理解和認同秸稈資源化利用的益處,從而推動其轉變觀念,使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真正成為農民主動自覺行動,最終實現“以用促禁”。

3.2 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示范、指導

3.2.1 推廣秸稈綜合利用

1)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還田是農業上秸稈變廢為寶的主要舉措,也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關鍵措施,土壤有機質的增加則是土地生產力的保證[5]。實踐證明,秸稈還田可操作性強,農戶易掌握接受,是較好的秸稈綜合利用方式,更是現行保護土地資源的需要?;谙笾菘h實際,秸稈還田仍是現階段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機械粉碎翻耕還田、覆蓋還田、快速腐熟還田、過腹還田、堆漚還田等技術比較成熟,宜加大宣傳、示范推廣和政策補貼扶持力度[5]。例如,可通過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在補貼標準上給予傾斜,鼓勵更多農戶實施秸稈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2)推廣秸稈“飼料化”利用。農作物秸稈一直都是草食家畜(牛、羊等)主要飼料,但由于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象州縣畜牧養殖業發展態勢不佳,存欄量不斷減少,對農作物秸稈飼料利用需求大大減小?!帮暳匣崩檬窍笾菘h離田綜合利用的主要模式,宜加大對養殖戶的政策扶持力度,調動農戶養殖積極性,鼓勵養殖戶擴大規模,適度規模經營,增加秸稈飼料需求量。同時,大力推廣秸稈微生物發酵飼料技術、秸稈氨化飼料技術,提高秸稈飼料質量以及牲畜的采食率和消化率。

3.2.2 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示范

在秸稈綜合利用成效好的鄉鎮或村建立示范點(基地),通過現場觀摩、技術培訓等方式宣傳秸稈綜合利用成功典型案例,用實例和效益來讓廣大農戶真切看到綜合利用的好處。例如,較常見的甘蔗分步式機收技術就是先將甘蔗連葉收獲后,再進行甘蔗、蔗葉加工分離,甘蔗加工成蔗糖,蔗葉加工用作飼料或質能燃料,最終實現蔗葉離田利用,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甘蔗秸稈是象州縣第二大秸稈量、第一大秸稈離田量,未來要想提高全縣秸稈離田利用率,關鍵就是解決甘蔗秸稈離田利用問題,這也是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關鍵。

3.2.3 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分類指導和引導

象州縣相關部門應因地制宜,堅持宜還則還、宜離則離原則,分類指導和引導廣大農戶、市場經營主體合理高效利用農作物秸稈。例如,早稻秸稈主推機械粉碎翻耕還田和快速腐熟還田,晚稻秸稈主推還田培肥和“飼料化”利用相結合;玉米秸稈、蔗梢主推發酵、氨化、青貯等“飼料化”利用;甘蔗黃葉主推覆蓋還田和固化燃料發電等。

3.3 加大秸稈轉化新技術引進力度,開拓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

制約農作物秸稈離田產業化利用的主要瓶頸就是缺乏秸稈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帶動。秸稈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用處廣泛,除常用作肥料、飼料、直接燃料外,還可通過技術轉化成氣體和固體能源,還是開發建材、輕體板、快餐飯盒、包裝材料等環保綠色產品的工業原料[6]。象州縣可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綜合利用技術成熟的龍頭企業和秸稈轉化新技術,吸納加工利用縣域更多農作物秸稈,不斷開拓縣域外秸稈利用需求市場,使農作物秸稈用途更多、去向更廣,解決現階段農作物秸稈離田量低的問題,從而推動當地秸稈綜合利用。

3.4 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相應機制

象州縣應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縣域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體系和獎勵補貼機制,不斷培育和壯大秸稈綜合利用市場經營主體。推動農作物秸稈離田產業化利用,不能僅依靠農民,必須通過市場化的途徑加以解決,還必須要有一定秸稈綜合利用市場主體強有力的帶動。因此,為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象州縣應建立健全獎勵補貼機制,給予秸稈市場經營主體更大的扶持補貼力度,解決其目前所面臨的困難,以此激發調動市場經營主體積極性。同時,需要建立秸稈收儲專業隊伍,壯大現有市場經營主體,不斷培育和發展更多市場經營主體,推動當地秸稈收儲利用。

4 結語

為解決象州縣現階段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問題,有效推動當地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需要齊抓共管,農業生產主體、秸稈市場經營主體需要積極參與。同時,需要通過加強宣傳,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示范、指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秸稈轉化新技術,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縣域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體系和獎勵補貼機制等,助推象州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參考文獻:

[1] 艾平,張衍林,李善軍,等.農業廢棄物處理利用技術與農業機械化發展[J].農機化研究,2009,

31(9):234-237.

[2] 陳玉華,田富洋,閆銀發,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39(2):67-73.

[3] 張桂云.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推廣應用[J].農家科技,2018(1):247.

[4] 田堯甫.新形勢下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與企業,2012(2):115.

[5] 李世江,張文選.秸稈還田主要技術模式及示范效果[J].農技服務,2017,34(20):136.

[6] 張俊俠.亳州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及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2):46-47.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宜昌市夷陵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主要途徑及對策
拓寬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途徑 有效改善生態環境
吉林省秸稈資源開發潛力及能源化綜合利用效果分析
農作物秸稈人造板工業化生產現狀
環境標準樣品在環境監/檢測中的綜合利用
冊亨縣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調查與評價報告
西安潔姆環保公司餐廚廢棄物生態處理調研報告
提高馳放氣綜合利用的效益
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資源的開發利用
我國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