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泛聯想 多解探究
——對一道“華數之星”試題的解法探究及思考

2024-04-18 00:51陸祥雪
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過點線段結論

陸祥雪

(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級中學)

解題的核心是把待解決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尤其是解決類似問題的經驗聯系起來,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解題思路的探尋有三個基本環節:一是觀察,即審題,解決任何問題都離不開已知的條件與事實;二是聯想,包括激活與重組,創新、創造離不開繼承,任何問題的解決都要建立在相關知識與經驗的基礎上;三是預見,包括猜想與轉化.聯想指由眼前所感知的信息,激活大腦中存儲的相關信息,創造性地提出新的信息組合的思想活動過程.聯想既是重組信息、用好信息的關鍵,也是形成直覺、產生預見的關鍵,這表明了聯想在化歸中的作用.而解題的實質就是一個不斷化歸的過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形成廣泛的聯想,可以得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文以某次“華數之星”青少年數學大會數學水平測試中的一道四級試題為例,從待求結論、已知條件、圖形特征等方面入手進行廣泛聯想,形成多種解法,以充分體現聯想思維在數學解題中的重要作用.

一、題目呈現

題目如圖1,在△ABC中,∠A=60°,∠ABC=80°,點I為△ABC的內心,連接BI,CI.求證:CI=AB.

圖1

由已知,可得下列結論:①∠ACB=40°;②∠ABI=∠CBI= 40°;③∠ACI= ∠BCI= 20°;④∠BIC= 120°.(以上結論在下面的證明中可以直接應用.)

二、廣泛聯想

聯想1: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關系.

題目給出的條件都是關于角的,但結論是要證明邊相等.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將條件與結論聯系起來,于是思考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首選方案.在初中所學的知識范圍內,學生容易想到直角三角形邊角之間的關系.運用差異分析法,發現需要作垂線來構造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解法1.

解法1:如圖2,過點B作BF⊥AC于點F,過點C作CE⊥BI,交BI的延長線于點E.

圖2

在Rt△ABF中,

因為∠CIE=∠IBC+∠ICB,所以∠CIE=60°.

在Rt△ICE中,

因為在Rt△BCF中,BF=BCsin∠FCB=BCsin 40°,

在Rt△BCE中,CE=BCsin∠EBC=BCsin 40°,

所以BF=CE.

所以AB=CI.

事實上,若運用高中階段的正弦定理解此題,會更加便捷,但是此知識不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的范圍內,故在此不作介紹,讀者可自行嘗試.

初中階段證明線段相等的方法比較多,常用的有三角形全等、等角對等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圓中兩條弧與弦之間的關系等.

聯想2:構造全等三角形.

若想通過三角形全等證明CI=AB,則需要尋找分別包含CI和AB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圖中現有的△ICB和△ABC并不全等,故可以考慮構造分別含有CI,AB的全等三角形.以當前已知的△ICB或△ABC為基礎進行構造是考慮之一,相當于將其中一個三角形剪貼到另一個三角形的位置,剪貼時將相等的邊重合或相等的角重合,這樣考慮構造的方向比較明確.具體而言,要證IC=AB,可以考慮以IC為一邊構造三角形與△ABC全等.

分別將點A與點I、點B與點C對應,在IC上方構造三角形與△ABC全等,可得解法2.

解法2:如圖3,過點C作BA的平行線,交BI的延長線于點D,可得∠D= ∠ACB,∠DIC= ∠A,CD=CB.即可得△IDC≌△ACB.所以IC=AB.

圖3

分別將點A與點I、點B與點C對應,在IC下方構造三角形與△ABC全等(實際上是將圖3中的△ICD沿IC翻折而成),可得解法3.

解法3:如圖4,以BC為邊在BC下方作等邊三角形BCD,連接ID,可得B,D,C,I四點共圓.所以∠DIC= ∠DBC= ∠A= 60°.因為∠DCI= ∠ABC= 80°,CD=BC,所以△IDC≌△ACB.所以CI=AB.

圖4

分別將點A與點C、點B與點I對應,在IC下方構造三角形與△ABC全等,可得解法4.

解法4:如圖5,分別過點C和點I作直線IB,AB的平行線,交于點D,ID與BC交于點M,可得∠DIC=∠ABC,∠DCI= ∠A,ID=BC.所以△IDC≌△BCA.所以IC=AB.

圖5

同理,可以以AB為邊構造三角形與△IBC全等.

分別將點A與點I、點B與點C對應,在AB左側構造三角形與△IBC全等,可得解法5.

解法5:如圖6,以點B為頂點在△ABC外作∠ABD=20°,交CA的延長線于點D,可得∠BCI=∠ABD,∠IBC=∠D,BC=BD.所以△ICB≌△ABD.所以IC=AB.

圖6

分別將點A與點I、點B與點C對應,在AB的右側構造三角形與△IBC全等,可得解法6.

解法6:如圖7,作∠ABI的平分線交△ABC的外接圓于點D,連接CD,AD,可證得△BCD是等邊三角形.所以BC=BD.又因為∠IBC= ∠ADB,∠ICB=∠ABD,所以△ICB≌△ABD.所以IC=AB.

圖7

根據∠A=60°,∠BIC=120°,聯想到∠BIC的外角與∠A相等,考慮到要證明IC=AB,故作垂線構造全等三角形,可得解法7.

解法7:如圖8,過點B作BF⊥AC于點F,過點C作CE⊥BI,交BI的延長線于點E,可以證得△CBE≌△BCF.所以CE=BF.因為∠CIE= ∠A= 60°,所以△ICE≌△ABF.所以IC=AB.

圖8

聯想3:利用60°角構造等邊三角形,轉化線段證明全等.

在要證明的相等線段所在的三角形不全等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先等量代換,再證明三角形全等.由60°角聯想到等邊三角形,從而轉化線段.由∠A=60°及∠BIC的鄰補角等于60°,可得解法8和解法9.

解法8(轉化AB):如圖9,在AC上截取AD=AB,連接BD,則△ABD是等邊三角形.所以∠BIC=∠BDC=120°,∠ICB=∠DBC.又因為BC=CB,所以△ICB≌△DBC.所以IC=BD.所以IC=AB.

圖9

解法9(轉化IC):如圖10,延長BI到點D,使ID=IC,連接CD,則可得△ICD是等邊三角形.所以∠D=60°,∠BCD=80°.所以∠D=∠A,∠BCD=∠ABC.又因為BC=CB,所以△DBC≌△ACB.所以DC=AB.所以IC=AB.

圖10

聯想4:平移匯聚轉化.

由于AB,IC,∠A,∠BIC的位置比較分散,聯想到通過幾何變換可以使分散的線段、角集中,故考慮利用平移將線段AB,IC匯聚到一起,可得解法10.

解法10:如圖11,分別過點B,C作AC,AB的平行線交于點D,則四邊形ABDC為平行四邊形.在BD上截取BE=BI,連接CE.可證得△EBC≌△IBC.所以EC=IC,∠BEC= ∠BIC= 120°.所以∠DEC= 60°.又因為∠D=∠A=60°,所以△CDE是等邊三角形.所以CD=EC=AB.所以IC=AB.

圖11

上面的證法是聯想角的軸對稱性,也可以聯想角平分線的性質.如圖12,過點C分別作BD,BI的垂線,垂足分別為點E,F,證明過程略.

圖12

解法10 中,將∠A與∠BIC匯聚到一個四邊形中后,因為∠BIC+∠D=180°,所以聯想到B,D,C,I四點共圓,也可以證明.證明過程略.

聯想5:圓中的等量關系.

我們知道在同圓或等圓中,弧、弦、圓周角、圓心角中的一組量相等,其余對應的量也相等.盡管看似轉化跨度較大,但注意到∠IBC= ∠ACB,若作△ABC的外接圓,則可聯想到“在同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弦相等”,所以不妨探索一下.

解法11:如圖13,作△ABC的外接圓,延長BI交圓于點D,連接CD,可證得△CDI是等邊三角形,得CD=IC.因為∠DBC=∠ACB=40°,所以CD=AB.所以IC=AB.

圖13

上述5 種聯想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條件、結論間的聯想,如聯想1和聯想4都是為了充分溝通條件與結論;二是對解題方法的聯想,如聯想2中的全等三角形的構造是以一個三角形為基礎,結合圖形位置進行變換,聯想3是先轉化再證全等,聯想5是由直線型問題轉向曲線型問題,更能體現思維的廣闊性.這些都體現了廣泛聯想的信息源.對不同信息源的聯想,衍生出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三、幾點思考

1.問題的本質

在講授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時,我們知道“有兩邊及一邊的對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在這兩個三角形不全等的情況下,兩個三角形中另一組相等的邊所對的角互補.其逆命題是:(1)在兩個三角形中,若有一組角相等,有一組邊相等且其對角互補,則相等的角所對的邊相等;(2)在兩個三角形中,若有一組邊及其對角相等,有一組邊的對角互補,則互補的這對角所對的邊相等.這兩個命題均是真命題.如圖14,我們將圖1 分解,則可以看作是上述逆命題的具體化.這說明原題的很多解法是由兩個三角形的特殊位置得來的.

圖14

溯源問題,基于聯想,是對類似問題的聯想.對問題中圖形的抽象,是抽象能力和空間觀念的體現,是數學眼光的主要表現之一;探討問題,是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的體現,是數學思維的主要表現之一;表達問題,歸于常見模型,是模型觀念的體現,是數學語言的主要表現之一.這些均是數學課程要培養的數學核心素養.

2.聯想的實現

聯想是以觀察為基礎,根據研究的對象或問題的特點,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想象的思維方法.聯想是一種自覺的、有目的的想象,是由當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此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活動.數學問題通常涉及數、式、圖形等,解決數學問題需要以“四基”為工具.那么,如何實現廣泛聯想,以儲備豐富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呢?掌握數與式的結構、基本圖形的特征等是必要的前提.題目中要求證明線段相等,那么如何證明線段相等呢?由此展開聯想,聯想的網能張多大,取決于學生對證明線段相等方法的積累有多少.由60°角可以得到哪些結論?哪些圖形與60°角相關?由兩角互補又能想到什么?四點共圓呢?學生若能養成解決問題后反思的習慣,反思條件、解法、結論、解題過程等,則會增加對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從而在聯想、發散、聚合的循環中不斷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

3.多解的意義

解決問題從觀察開始,由對問題中觸發思維聯想點的不同思考,就會產生不同的解法.一題多解,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求異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還能更多、更廣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能促進學生養成解題后進行反思回顧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能使學生的解題從表層走向深入,從零散走向系統,為解題教學提供新的角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升高階思維,對數學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驗,理解數學本質,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教師要積極鼓勵并正確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學生只有意識到了一道題是可以有多種解法的,就會自然而然地對一題多解產生興趣,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聯想既是數學解題的一種習慣、一種策略、一種方法,也是有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策略、一種載體、一種手段.數學解題教學應該通過加強聯想教學,促進學生品性、心智、知識與技能的協調發展.廣泛聯想能促進一題多解,反過來,一題多解又能增加聯想的思路.

猜你喜歡
過點線段結論
由一個簡單結論聯想到的數論題
畫出線段圖來比較
立體幾何中的一個有用結論
一個圓錐曲線性質的推廣
怎樣畫線段圖
我們一起數線段
數線段
結論
數學(二)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