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中醫護理怎樣擊退腫瘤不良反應

2024-04-19 04:15王彩麗
家庭生活指南 2024年3期
關鍵詞:穴位癥狀藥物

王彩麗

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與原則

(一)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

整體觀念:中醫學是將人體內臟組織器官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認為它們在功能上具有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特點,在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同時,中醫學認為人體與自然界的聯系較為緊密,環境因素、氣候因素等均會對人體病理及生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中醫不僅強調人體內部的完整性與協調性,而且注重外界環境與人體的統一性,以這種整體觀念為切入點,對患者病情進行全方位分析,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

辨證施護:遵照中醫理論,通過對患者病情變化過程中出現的體征表現、癥狀表現進行綜合分析,明確致病機制及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降溫護理時,不僅要通過測量體溫觀察患者是否發熱,還應通過四診合參判斷患者屬于哪種發熱情況,基于發熱的性質選擇相應的降溫措施。如對外感發熱一般不采取物理降溫;對久病發熱者一般不予以發汗退熱藥物,應予以滋陰清熱的藥物,同時輔以飲食護理、環境護理,可促使患者體溫盡快恢復。

(二)中醫護理的原則

扶正祛邪:中醫學將疾病看作是“正”“邪”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認為疾病的發生是以正氣內虛為基礎,以病邪外侵為主要條件。扶正是指扶助正氣,增強患者抵抗力;祛邪是指消除病邪,恢復正氣,治療疾病。

正護與反護:正護是指通過辨證明確疾病的寒熱虛實后,采取“實則泄之、虛則補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不同護理方法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如對虛癥患者應遵循“虛則補之”的護理原則,飲食、用藥、環境等方面均以溫補為宜;反護是指當出現復雜的癥候時,由于癥狀中出現假象,導致癥狀與癥候的性質相悖,如果順從假象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稱為反護。

標本緩急:標本的含義具有多樣性,如癥狀是標,病因是本;邪氣是標,正氣是本;新病是標,舊病是本。在進行中醫護理時,應通過辨別病癥的主次、輕重、本末、緩急來確定護理方法。一般情況下,治病應以治本為主,但若標病過急,應遵循“急者護其標,緩者護其本”的原則,先護標,后護本。若標本并重,應兩者兼顧,采取標本同護的原則。

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中醫護理時對疾病的差異關注較少,重點關注證型的區別,相同證型可采取相同護理方法,不同證型則用不同護理方法。同病異護是指一般相同的病癥應采取相同的護理方法,但由于病因及病理發展階段的不同,或患者個體存在差異,同一種疾病也會出現不同癥候,因此護理方法也應存在差異。如風熱感冒與風寒感冒的病因存在差異,在護理時就會存在選擇辛涼解表還是辛溫解表的區別。異病同護是指一般情況下不同的疾病、癥狀應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但有時不同的疾病存在同一癥候,對此可采取相同的護理方法。

三因制宜: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地區、季節等差異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因時制宜是指根據氣候選擇相應干預措施,如在夏季對風寒感冒者,避免過度辛溫發散,以免出汗過多,損傷津液;在冬季對外感風寒者,則應重用辛溫解表藥物,并多加衣被,促使風寒從汗而解。因地制宜是指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特點考慮護理原則,如南方地區容易出現濕熱的癥候,應以清化而涼的藥物為主。因人制宜是指根據患者的差異選擇護理措施。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發生前采取預防措施,以防疾病發生,包括情志護理、運動護理等;既病防變是指疾病發生后,應采取相應護理措施促進患者疾病康復,防止疾病惡化。

中醫護理措施

(一)膳食護理

中醫認為在腫瘤治療過程中,出現消化道不良反應的原因在于化療會對患者的脾胃功能造成損傷,導致患者出現胃氣運行不暢、脾失健運等情況,并且若患者飲食結構不當也會導致胃氣上逆等癥狀加劇。因此,加強膳食護理十分重要。中醫膳食護理是根據患者病情在飲食中加入相應的中藥材,能夠對腫瘤不良反應產生抑制、改善的作用。對于出現嘔吐癥狀的患者,可在其飲食方案中加入生姜,能夠起到溫中止嘔、回陽通脈等作用。同時,應注重飲食的多樣性,以低脂肪、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鹽、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禁止食用刺激性或變質的食物。根據患者病情,可搭配黨參、黃芪等中藥材增強其機體免疫力。在化療期間,藥物不僅對體內癌細胞可產生殺滅與抑制作用,對病灶周圍的正常細胞也會造成損害,因此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對改善不良反應及預后均有重要作用。

(二)情志護理

腫瘤疾病對患者機體健康水平影響較大,多數患者對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在疾病的作用下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等負性心理,不僅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對其治療依從性和疾病恢復也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應加強情志護理,輔助患者控制及減少負面情緒,提高依從性,減小負性心理對其機體體征波動的影響??赏ㄟ^鼓勵、表揚、引導等方式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可指導并鼓勵其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使其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得到提升,能夠正確面對疾病,提升依從性,配合治療。

(三)艾灸護理

艾灸護理是借助灸火的熱力與藥物的作用,以經絡為傳導介質作用于機體,可起到扶正祛邪、溫通氣血等作用。針對患者病情選取相應的穴位,如足三里穴、中脘穴等。將艾條的一端點燃,未點燃的一端置于艾箱內,將艾箱放置于相應穴位處,以局部皮膚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佳??刂瓢臅r間,一般在1 0~1 5分鐘,每日艾灸兩次。在艾灸后對相應穴位進行按摩護理,可起到陰陽平衡、舒筋通絡等功效,對改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有積極作用。

(四)穴位按摩和貼敷

穴位按摩是中醫用于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根據患者病情對特定穴位進行刺激,能夠激發經絡之氣,起到通經活絡、調整機能等作用,對改善腫瘤不良反應有顯著效果。穴位貼敷可通過皮膚吸收藥物的有效成分,發揮藥理效用,對改善多種腫瘤不良反應有積極作用。并且穴位貼敷可減少口服藥物經肝臟、腎臟代謝對其造成的影響,不具有毒副作用,安全性較高。

腫瘤治療不良反應的中醫護理措施

(一)疼痛的中醫護理

中醫認為疼痛是由于多種因素引起的精神、氣血、臟腑等陰陽平衡失調,經絡受阻,氣血流行不利而導致的。對于腫瘤引起的疼痛,中醫護理在辨證施護的原則上一般采取耳穴壓豆、中藥熨灸等措施。其中耳穴壓豆的原理在于:耳部的穴位對應人體全身的臟腑,使用耳穴壓豆的方式,將王不留行籽貼在對應的穴位上并進行按壓,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效果,改善氣機受阻的情況,從而緩解患者的疼痛。并且王不留行籽本身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消炎殺菌的作用,將王不留行籽貼壓在穴位上能夠將穴位按壓與藥物作用相結合,充分發揮鎮痛作用,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

(二)周圍神經毒性的中醫護理

周圍神經毒性是化療時常見的不良反應,患者手指、雙足會出現麻木、疼痛等癥狀,嚴重時會對患者的觸覺功能造成影響,導致腿、手臂等出現功能障礙。對此,中醫護理可采取中藥液浸泡、清洗用藥部位的方式,選擇相應的藥物,包括桂枝、川芎、老鸛草等,將中藥液加熱后浸泡局部皮膚。川芎能夠起到活血化瘀、除麻痹等功效;老鸛草能夠起到活血通絡、祛風燥濕等功效,可改善痹癥所致肢體麻木等癥狀。

(三)口腔黏膜損傷的中醫護理

針對化療所致口腔黏膜損傷,可每日按時使用中藥配置的專用漱口水漱口,能夠起到預防及改善不良反應的作用。一般用藥包括薄荷、銀花、麥冬等。

猜你喜歡
穴位癥狀藥物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如何選擇降壓藥物?
不是所有藥物都能掰開吃——呼吸系統篇
可改善咳嗽癥狀的兩款藥膳
夏季穴位養心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夏季豬高熱病的癥狀與防治
最熟悉的藥物傷你最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