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故道梨花開

2024-04-19 10:43趙令卓張銀定高韻哲張培基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故道酥梨試驗站

趙令卓?張銀定?高韻哲?張培基

光陰荏苒。在河南省寧陵縣黃河故道沙丘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幾代果樹科學家接力傳承,弘揚“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堅克難、造福百姓”的“寧陵精神”,加快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不斷推動黃河故道實現荒沙變果園,在服務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上貢獻力量。

扎根沙丘,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

時光回溯。為響應毛澤東主席“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在1958年召開的黃河故道果樹生產座談會上,中央提出了“發展果樹,改造沙荒”的要求。于是,剛成立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鄭果所”)選派崔致學、黎彥、高德良、余旦華等一批果樹專家,到土地貧瘠、風沙彌漫的黃河故道傳授技術。他們滿懷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在寧陵縣石橋鎮劉花橋村安營扎寨,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拉開了改造寧陵梨樹生產的序幕。

60多年前的寧陵,一如電影《焦裕祿》里當年的蘭考,風沙肆虐。據黎彥老師回憶,每次下鄉他們都要步行到長途汽車站,下了汽車再徒步幾十里地才到地方。吃的多是樹皮樹葉和窩窩頭,補充蛋白質只能靠吃樹上的蟲子。女同志住在漏雨的房子里,而男同志只能住在牛棚里。他們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批走進黃河故道的果樹專家,也是第一批把梨產業科學生產理念帶給農戶的果樹專家?!懊飨蓙淼膶<摇?,是寧陵老百姓對他們的親切稱呼。

風沙擋不住前進的腳步。專家們在沙丘上栽植果樹、培育新苗,指導農民改造老梨樹,現場傳授先進的梨樹修剪、人工授粉、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當時,病蟲害嚴重,酥梨產量極低,他們說服劉花橋村黨支部書記帶頭示范,刮除病害樹皮并予以焚燒。這不僅使近乎絕收的金頂謝花酥梨起死回生,還使劉花橋村的梨產量一年一個臺階,由年產量3萬多公斤,躍升到第三年的15萬公斤,實現了連年豐產豐收,成為寧陵全縣的酥梨生產樣板村。

薪火相傳,攥緊前人的“接力棒”

同吃同住同勞動,專家們早已視寧陵為第二故鄉。1993年,已經退休的崔致學、黎彥等第一代專家再次結伴來到劉花橋村,被熱情的村民拉進梨園。那一次,他們還像以前那樣現場指導、示范。那一次,他們和村民們依依惜別時,留下一句諾言:“有生之年,我們還會來!”忘不了的深情,忘不了的承諾。這一承諾,竟又是10多年的堅持。年邁的他們,真的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寧陵梨園里,還為當地爭取到了黃淮海酥梨基地開發資金。

6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老專家們大多已離去。他們的兒輩、孫輩成了第二代、第三代科技工作者。第二代科技工作者楊健看著滿樹的酥梨,動情地說:“我特別希望來傳授新技術的是俊男靚女,來聽課的也是俊男靚女,新時代的農業農村就得有新樣子?!彼澰S果農杜華一年能在雜志上發表好幾篇科技論文;贊許果農劉先照在自家建起了實驗室,要讓寧陵酥梨富含活性硒。年輕的第三代科技工作者薛華柏、蘇艷麗也來到了寧陵。此外,于會麗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也將試驗點選擇在石橋鎮。

當年的風沙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寧陵最重要的支柱產業;當年的茅屋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青磚紅瓦房。今天的寧陵可賞萬頃梨花,觀萬頃果園,品香甜酥梨,喝甘甜之水,過“梨”想生活。寧陵百姓自發為鄭果所專家豎立了3塊功德碑,向前來瞻仰者無聲地訴說著難忘的歷史,表達著對果樹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感恩之心,真可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踵事增華,擦亮寧陵精神“金招牌”

近年來,鄭果所的專家在寧陵培育并推廣了“中梨1號”“紅香酥”“早酥蜜”等10多個新品種,示范推廣新技術30多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90%;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活動上百場,培訓梨農1萬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0萬多份。如今的寧陵酥梨,已是該縣的農業支柱產業,種植面積20多萬畝,年產值突破10億元,從業人員5萬人,梨農人均年收入1.2萬元。還帶動了旅游、餐飲、物流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寧陵,這個地處黃河故道的國家級貧困縣,也在梨產業發展的助力下實現脫貧摘帽,并朝著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闊步前進。

“寧陵模式”是以“突出重點、接力堅持、深度融合、多方共贏”為特點的科產長期合作模式,是“農科”初心的具體體現,是踐行“農科”使命的有力證據。

突出重點。以種植梨為突破口,持之以恒不斷攻關,讓梨樹成為寧陵的生態樹、致富樹,實現梨業強、梨鄉美、梨農富。

接力堅持。幾代科學家矢志不渝,堅守黃河故道梨園。寧陵依然是青年一代開展科技攻關的主戰場。老專家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問題,新一代為從有到強繼續貢獻智慧。

深度融合??萍贾握傻谝划a業向第二產業融合拓展。地方政府高度重視雙方合作,不遺余力支持建設寧陵酥梨試驗站。

多方共贏。萬頃梨園春賞花、秋采果,吸引國內外40余萬游客參加梨花節和采摘節,帶動第二、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

“寧陵模式”為推動科產合作作出重要貢獻并取得顯著成效,以實際證明了科技為民的魚水深情。2018年,鄭果所寧陵酥梨試驗站正式簽約建設,開啟了新時代科技支撐寧陵酥梨產業發展的新篇章。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進行梨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研發與試驗示范,將試驗站打造成為品種培育基地、成果轉化基地、技術示范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國際合作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以問題為導向優化科技供給。針對20余萬畝寧陵酥梨提質增效難題,提出了“一穩定兩提高”的品種結構調整方案、“三轉四化”的栽培制度優化方案。

搭橋梁為產業振興廣招人才。邀請院士、國家梨體系首席科學家、崗位專家等17人把脈寧陵酥梨產業發展。組織召開全國性會議,匯聚科學家、企業家等共謀產業振興大計。

建平臺創機制提供長效支撐。共建寧陵酥梨試驗站,派駐站長和專家團隊,創立“科研院所+地方政府+試驗站+龍頭企業+果農”五位一體的試驗站運轉機制。

育人才推動技術傳播筑強基。積極開展集中培訓、田間課堂、電話微信咨詢等活動,培養鄉土科技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持續培養技術帶頭人。

結對子精準幫扶助力增效增收。結對幫扶寧陵縣石橋鎮劉花橋村、周樓村、石橋集,趙村鄉趙村集村。幫扶團先后被評為寧陵縣、商丘市、河南省優秀團隊。

梨花開遍黃河故道。無際的鹽堿灘、風沙地如今變成了生活富裕的綠洲。春來花海漾波,秋到碩果滿枝,果農自信幸福的笑容掛在臉上,專家們科技惠農的豐碑,矗立在他們的心頭……

[責任編輯:丁 浩]

猜你喜歡
故道酥梨試驗站
淮委組織完成黃河故道航拍調研并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復蘇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維納斯黃金蘋果在黃河故道地區的引種表現
陜北生態桑綜合試驗站赴山西調研
浙江大學農業試驗站簡介
碭山選“酥梨王”
慶安灌溉試驗站
蒲城酥梨
慶安灌溉試驗站
渭河故道恢復濕地生態的引水方案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