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內翻畸形程度對全膝關節置換術的影響△

2024-04-19 07:00鄭永智陳飛飛康乾晉春陽王若秦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24年7期
關鍵詞:力線線片骨關節炎

鄭永智,陳飛飛,康乾,晉春陽,王若秦

(1.河南省中醫院關節病科,河南鄭州 450002;2.河南省胸科醫院結核內科五病區,河南鄭州 450000;3.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鄭州 450046)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較為常見,受骨質疏松、長期負重及恐懼就醫等因素影響,病情進展至終末期,常伴有關節外翻、內翻及屈曲畸形等嚴重合并癥,其中內翻最為常見,占全部膝關節畸形的90%以上,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等癥狀,對患者膝關節生理功能、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2]。目前,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為臨床治療膝骨關節炎效果較好、可靠的方法,推薦病情嚴重或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患者使用,可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矯正關節畸形,改善膝關節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6]。膝內翻的發生與骨質結構缺損、軟組織失衡密切相關,TKA 術能有效平衡截骨與軟組織,改善膝關節病理狀態。但對于膝內翻畸形膝骨關節炎患者,以往研究認為嚴重畸形者需接受更復雜的骨切除及更多軟組織松解,下肢對線及預后相對較差,術前內翻畸形程度極大影響TKA 術治療效果[7]。近年來亦有研究顯示,不同畸形程度的膝關節炎患者TKA術后預后相近[8,9]??梢?,不同畸形程度膝骨關節炎患者是否對TKA 術后有影響仍存在爭議。本研究選取不同程度畸形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從膝關節功能、下肢力線等方面評估膝內翻畸形程度對TKA 術后療效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膝骨關節炎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相關診斷標準[10];(2)符合手術指征且愿意接受手術治療;(3)按照要求完成術前、術后下肢負重位X 線片;(4)單純內翻畸形;(5)隨訪1 年以上。

排除標準:(1)內翻超過20°;(2)因創傷等其他因素行TKA 術;(3)非首次行TKA 術。

1.2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4 月—2022 年4 月在本院行TKA 的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86 例符合上述標準,納入本研究。術前下肢全長負重位X 線片測量髖膝踝角度(hip-knee ankle angle, HKAA),根據患者畸形度數將其分為輕度組(≤10°)54 例,中度組(10°~20°)32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病程、側別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兩組患者術前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fore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3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醫療團隊完成。術前預防性靜滴氨甲環酸注射液及抗生素,取仰臥位,全麻后術區常規消毒、鋪巾,股部上止血帶,行膝前正中切口。切除交叉韌帶及半月板,咬除脛骨平臺及股骨內外髁周圍增生的骨贅。髓外定位下完成脛骨平臺截骨,髓內定位下完成股骨髁截骨。逐步松解相關結構,達到伸、屈膝間隙平衡。安裝試模,并測試膝關節伸直屈曲運動的間隙是否合適及穩定,活動膝關節,觀察髕骨軌跡。安裝骨水泥脛骨、股骨假體,安裝脛骨平臺襯墊。生理鹽水沖洗后將引流管置入并逐層縫合切口,加壓包扎。

1.4 評價指標

記錄圍術期資料,包括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時間、切口愈合等級、住院時間、治療費用。采用完全負重活動時間、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11]、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評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12]、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關節炎指數[13]、膝伸-屈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 ROM)評估臨床效果。行影像檢查,測量并記錄內側股脛角(femorotibial angle,FTA),脛骨近端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脛骨平臺后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機械軸偏移(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5.0 軟件統計分析本研究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使用Fisher精確檢驗或χ2檢驗。等級資料兩組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組內比較采用多個相關資料的Friedman檢驗。術前影像測量指標與臨床指標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圖1.患者男性,76 歲。1a: 術前全長下肢X 線片示膝關節畸形,內翻角5.5°;1b, 1c: 術后正側位X 線片示假體位置良好,伸直、屈曲間隙較好;1d: 末次隨訪全長下肢X 線片示下肢力線正常。Figure 1.A 76-year-old male. 1a:The preoperative full-length X-ray film of lower limbs showed knee joint deformity with varus angle of 5.5°;1b,1c:Posterior anterolateral X-ray film showed that the prosthesis was in good position with good extension and flexion spaces;1d:At the last follow-up,the full-length X-ray film of lower limbs showed normal force lines.

圖2.患者女性,66 歲。2a: 術前全長下肢X 線片示膝關節畸形,HKAA 角14.7°;2b, 2c: 術后正側位X 線片示膝關節假體位置良好,伸直、屈曲間隙較好;2d: 末次隨訪全長下肢X 線片示下肢力線正常。Figure 2.A 66-year-old female. 2a:The preoperative full-length X-ray film of lower limbs showed knee joint deformity with hip-knee ankle angle(HKAA)of 14.7°;2b,2c:Posterior anterolateral X-ray film showed that the prosthesis was in good position with good extension and flexion spaces;2d:At the last follow-up,the full-length X-ray film of lower limbs showed normal force lines.

2 結 果

2.1 圍手術期資料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中未發生血管、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兩組圍術期資料見表2,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時間、切口愈合等級、住院時間、治療費用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兩組患者圍術期資料比較Table 2.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隨訪結果

所有患者均獲得1 年隨訪。兩組隨訪結果見表3,兩組完成負重活動時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時間推移,兩組術后VAS 評分、WOMAC評分均顯著下降(P<0.05),而膝伸-屈ROM、HSS評分均顯著升高(P<0.05)。術前及術后3 個月輕度組VAS 評分、HSS 評分、WOMAC 評分、膝伸-屈ROM 均顯著優于中度組(P<0.05),末次隨訪,兩組上述指標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間,兩組均無疼痛加重、脫位、再僵硬、翻修手術等情況發生。

表3.兩組患者隨訪結果(±s)比較Table 3.Comparison of follow-up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兩組患者隨訪結果(±s)比較Table 3.Comparison of follow-up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指標時間點輕度組(n=54)中度組(n=32)P 值完全負重活動時間(d)VAS 評分(分)0.109<0.001<0.001 ns HSS 評分(分)<0.001<0.001 0.471 WOMAC 評分(分)<0.001<0.001 0.153膝伸-屈ROM(°)術前術后3 個月末次隨訪P 值術前術后3 個月末次隨訪P 值術前術后3 個月末次隨訪P 值術前術后3 個月末次隨訪P 值28.6±2.1 5.1±0.5 3.5±0.3 1.4±0.1<0.001 53.1±5.3 70.5±6.4 84.2±8.2<0.001 48.5±2.8 39.5±2.4 31.2±2.1<0.001 95.7±9.5 105.7±9.9 111.2±11.4<0.001 29.4±2.4 6.1±0.6 4.0±0.4 1.4±0.2<0.001 48.0±4.1 61.6±5.7 82.9±7.8<0.001 52.4±3.3 41.6±2.5 31.9±2.3<0.001 90.1±8.6 99.2±9.1 110.5±11.3<0.001 0.008 0.003 0.783

2.3 影像評估

兩組患者影像評估結果見表4。與術前相比,末次隨訪時,兩組患者FTA、MPTA、PTS、MAD 均顯著改善(P<0.05)。輕度組術前FTA、MPTA、PTS、MAD 均顯著優于中度組(P<0.05),末次隨訪時,輕度組FTA、MPTA 顯著優于中度組(P<0.05),兩組間PTS、MAD 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4.兩組患者影像評估結果(±s)比較Table 4.Comparison of imaging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兩組患者影像評估結果(±s)比較Table 4.Comparison of imaging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指標時間點輕度組(n=54)中度組(n=32)P 值FTA(°)<0.001<0.001 MPTA(°)<0.001<0.001 PTS(°)0.002 0.416 MAD(mm)<0.001 0.164術前末次隨訪P 值術前末次隨訪P 值術前末次隨訪P 值術前末次隨訪P 值190.4±5.6 174.3±4.1<0.001 73.4±3.8 87.6±5.3<0.001 8.5±1.9 10.5±2.3<0.001 38.4±1.5 3.2±0.6<0.001 196.3±6.1 180.7±5.3<0.001 67.2±3.1 79.3±4.5<0.001 7.2±1.6 10.1±2.0<0.001 40.6±2.1 3.4±0.7<0.001

2.4 下肢力線與臨床評分的Pearson 相關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術前FTA 與VAS 評分、WOMAC 評分呈顯著正相關(P<0.05),與ROM呈顯著負相關(P<0.05);術前MPTA 與VAS 評分、WOMAC 評分呈顯著負相關(P<0.05),與ROM 呈顯著正相關(P<0.05)。末次隨訪FTA、MPTA 與VAS評分、WOMAC 評分、ROM 均無顯著相關性(P>0.05)。見表5。

表5.下肢力線與臨床評分的Pearson 相關分析Table 5.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lower limb alignments and clinical scores

3 討 論

膝骨關節炎進展到中晚期即可常見膝關節內、外翻畸形,內、外翻畸形又可通過內、外側間室受力增加,使癥狀加重,形成惡性循環[14,15]。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進展,患者改善現狀、就診意愿增強后,行TKA 治療膝關節內、外翻畸形的數量逐年上升,但不同畸形程度對TKA 術后療效仍存在爭議[16]。因此,本研究對比分析輕中度膝內翻患者圍術期、隨訪與影像學結果,旨在探討膝內翻畸形程度對TKA 的影響,為不同膝內翻畸形程度患者的管理提供參考評估。

本研究發現,兩組術前膝伸-屈ROM、HSS 評分、VAS 評分、WOMAC 評分比較具有明顯差異,患者術前FTA、MPTA 與VAS 評分、WOMAC 評分、ROM 具有明顯相關性,提示內翻越嚴重,患者各項評分越差。這是因為關節受力是由下肢力線決定的,內翻畸形可增加內側間室受力,加重骨關節炎病情[17]。因此,可將不同內翻程度作為臨床對術前關節功能的預測指標。Kim 等[18]研究顯示,不同程度膝內翻患者術前WOMAC 評分、ROM 具有明顯差異。Liu 等[9]研究指出,不同嚴重程度膝內翻患者術前膝關節功能評分具有明顯差異,也佐證本研究結論。本研究對不同畸形程度膝內翻患者手術后各指標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兩組末次隨訪時膝伸-屈ROM、HSS 評分、VAS 評分、WOMAC 評分均改善,但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utman 等[19]研究指出,不同程度膝外翻患者術后ROM 等存在明顯差異,但是該研究中主刀醫師經驗不同、手術方式不統一,研究結果缺乏一定可信度。而Kim 等[18]對不同程度膝內翻患者行TKA 治療并進行1 年的隨訪顯示,患者術后WOMAC 評分、ROM 等并無差別,Rueckl 等[8]對不同程度膝外翻患者進行為期2 年的術后隨訪顯示,患者術后ROM、VAS 評分等較術前明顯改善,但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Liu 等[9]隨訪不同程度膝內翻患者顯示,患者術后KSS 評分等指標與術前比較均明顯改善,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對手術前后下肢力線指標進行分析,發現兩組術前FTA、MPTA、PTS、MAD 差異顯著,兩組末次隨訪時FTA、MPTA較術前明顯改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提示術前膝內翻畸形越嚴重,TKA 術后FTA、MPTA 恢復越差,術前膝內翻畸形嚴重程度是影響術后下肢力線重要因素[20]。本研究還發現,末次隨訪FTA、MPTA 與VAS 評分、WOMAC 評分、ROM 無顯著相關性,提示術前內翻畸形程度不會對患者TKA 術后膝關節功能產生影響。因此,建議行TKA 手術時不必太顧慮不同程度內翻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術后各項功能評分均能得到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不同膝內翻畸形程度對TKA 術后下肢力線影響顯著,但對膝關節活動度、膝關節功能無明顯影響。本研究不足之處:(1)選取病例數有限,結果可能存在偏倚;(2)使用量表評估患者各項功能存在主觀性。

猜你喜歡
力線線片骨關節炎
體檢要不要拍胸部X 線片
不同力線位置高位截骨術治療KOA的臨床療效研究*
抗抑郁藥帕羅西汀或可用于治療骨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如何防護?
內側固定平臺單髁置換術后的冠狀面下肢力線是翻修的影響因素
尼采的哲學實踐
足過度旋前對人體力線的影響及治療方法①
周圍型肺癌X線片檢測法和CT檢查法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簡述放射性核素骨顯像比X線片發現骨腫瘤要提早的原因。
醫院放射科X線片的質量管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