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有“道” 學有“術” 評有“法”
——以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自相矛盾》為例談“教—學—評”一體化

2024-04-19 08:07江蘇啟東市匯龍小學226200楊裕海
小學教學參考 2024年7期
關鍵詞:寓言文言文目標

江蘇啟東市匯龍小學(226200) 楊裕海

“雙減”背景下,課堂成為教師教足教好、學生學足學好的減負、提質和增效的主陣地?!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的“教—學—評”一體化,成為向這一主陣地要質量、求效益的理想選擇?!敖獭獙W—評”一體化,倡導教法設計、學法設計和評價設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要求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對學習的評價高度一致,共同指向目標的達成?!敖獭獙W—評”一體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教有“道”、學有“術”和評有“法”的統一體。

一、教有“道”:教師的教,胸中有“標”

科學厘清教學目標,才能為“為什么教”“為什么學”(目標的制訂)、“教什么”“學什么”(內容的選擇)、“教得如何”“學得如何”(評價的標準)這三大必答題找到共同的答案。語文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的統一體。要科學確定一篇課文、一個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師就要增強以下三種意識。

(一)單元意識

統編語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單元編排方式。如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思維的火花”,語文要素之一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自相矛盾》旨在凸顯思辨與智慧。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思維的過程:體驗其中的角色,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發問思維中,發現“自相矛盾”的問題所在;發散思維,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分類思維中,探究“自相矛盾”的問題根源;鏈接生活,在“其人弗能應也”的拓展思維中,探究“自相矛盾”的問題解決。在思維過程中,學生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習得“學會關系思維,聯系著想”“學會整體思維,整體地想”的思維方法,感受思維的力量,這正對應單元人文主題“思維的火花”。因此,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一課的教學,教師必須確立以下核心目標:結合實際思考問題、優化思維。

(二)文體意識

《自相矛盾》是一則文言寓言。因此,這一課文的教學目標的確定,離不開兩大視角:其一,文言視角。讀通讀順、讀懂意思是文言文教學的兩大常規目標。五年級的學生雖然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學習經驗,但文言文的朗讀和理解始終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其二,寓言視角。從寓言的小故事中悟出大道理,并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寓言的力量,這是寓言學習的應有之道。此外,文言文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其教學自然而然地承擔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因此,《自相矛盾》教學目標的制訂,必須扎扎實實地觀照“文言”的文體特點,做好讀通讀順、讀懂意思的保底工程;切切實實地觀照“寓言”的文體特點,做好聯系生活、讀懂寓意的品質工程。文化的傳承,既是潤澤課堂的空氣,又是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隱性目標。

(三)學情意識

教師應充分研判學情,謹防制訂目標時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把學生的學習潛力估計得過高或過低。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教學目標錯位,進而使教學內容出現偏差。教學《自相矛盾》一課前,教師應充分研判學情,根據以下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一是文言文的學習經驗,特別是借助注音和注釋讀通讀順、讀懂意思的能力;二是寓言故事的學習經驗,特別是關于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中的“故事”以及“道理”的學習經驗。

基于此,針對《自相矛盾》一課,教師可以制訂以下學習目標:

1.認識“吾”“弗”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譽”“吾”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聯系上下文,猜測“譽”“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說出“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樹立結合實際思考問題、優化思維的意識,并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二、學有“術”:學生的學,行動有“步”

目標是引領教師教學的航標,也引領學生學習的方向?!敖獭獙W—評”一體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讓學生經歷真實、完整且充分的學習過程。

(一)驅動式學習活動

有效的學習活動,驅動著學生沿著循序漸進的學習流程,在完成承前啟后的活動任務過程中,不斷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驅動式學習任務應該清晰地表現為:學有方向,即學生清楚“我要學什么”;學有方法,即學生清楚“我要怎么學”;學有展示,即學生清楚“我要學到什么程度”。教學《自相矛盾》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讀悟結合,直面文言意趣”環節設置課堂活動單(見圖1),幫助學生達成讀通讀順、讀通意思的目標。

圖1 《自相矛盾》課堂活動單

這一學習活動,以預習為起點,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回歸文言文學習的應然狀態:通過基礎的文字閱讀,助力學生讀通讀順、讀懂意思,為后續的文言文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多樣化學習方式

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亮出課堂學習的“組合拳”——自主學習看得出痕跡,伙伴互學亮得出觀點,全班展學產得出成果,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做到獨立自主思考、積極主動互動和自信大方展示。以下是課文《自相矛盾》課堂教學中“讀悟結合,直面文言意趣”環節的教學片斷。

師: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和剛才的小組學習,還有哪些地方大家理解起來有困難?

生:文中出現了很多個“之”字,我不是很清楚不同地方的“之”字的用法。

師:說說你們已經理解了哪些地方的“之”的用法。

(學生回答略)

師:看來,大家普遍感到困惑的是“吾盾之堅”“吾矛之利”中“之”字的用法。哪個小組或哪位同學能夠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

這樣的學,問題從學生中來,問題的解決到學生中去。在教師適時的點撥中,學生積極主動地省思深學,使得課堂教學見證了每個學生“我思我存在”的最美姿態、“我學我經歷”的最真動態。

(三)支架型助學系統

學習內容的深淺、學習任務的難易、學習經驗的多少和學習能力的高低,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進程,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益。恰到好處的學習支架,可以賦能學生的課堂學習。因此,教師教學《自相矛盾》一課時,在“出入文本,直面思維意趣”環節,教師可以搭建以下學習支架(見圖2),助力學生深入思考、啟迪思維。

圖2 《自相矛盾》學習支架

圖3 《自相矛盾》情節梯

這一學習支架引導學生經歷在探究中思辨、在思辨中提升思維發展的過程。第一步,思維中覓原因。學生借助教師提供的思維導圖,用分類思維的方法探尋楚人“弗能應也”的原因。第二步,思維中覓漏洞。學生依托完善的思維導圖,發現楚人思維的最大漏洞在于沒有把“賣盾”“賣矛”二者聯系起來。第三步,思維中覓道理。學生從故事的“敘”和“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議”中,發現思維方式的重要性,感受寓言道理的深刻性。

三、評有“法”:學習的評,手中有“法”

“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更加凸顯評價對學生學習的有效引領的作用?!蹦繕艘I下的評價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考察學生“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去得如何”的真實情況。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伴而行的學習評價,能讓學生始終揚起學習目標的風帆,在學習的航程中暢通無阻。

(一)全程評價,凸顯形成性評價

在《自相矛盾》課堂教學中的“讀悟結合,直面文言意趣”環節,教師設置三次形成性評價任務,并相機提示評價標準。

第一次:用心地讀

學習任務: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整篇課文

評價標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停頓★聲音響亮★

文言文的朗讀,既可以先理解再朗讀,也可以邊朗讀邊理解。讀通讀順、讀懂意思基礎上的全文朗讀,是一個反饋朗讀和理解效果的過程,朗讀的情況往往反映了理解的情況。

第二次:會心地講

學習任務:借助情節梯(見圖2),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述整個故事

評價標準:講正確(意思準確)★★ 講完整(內容全面)★★

統編語文教材中的課后練習往往體現編者的編排意圖。教師要利用好課后練習,為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保駕護航。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課后練習第4 題“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助力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第三次:開心地演

學習任務:借助劇本框架(見圖4),小組合作,選擇角色,思考細節,創造性地演一演這個故事

圖4 《自相矛盾》獨幕劇劇本框架

評價標準:演得合理(符合文意)★★演得完整(情節完整)★★演得有趣(細節傳神)★★

上述活動旨在落實“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這一學習目標,引領學生在創意表演中實現學習目標的增值。

(二)動態評價,凸顯生成性評價

“教—學—評”一體化中的評,不是一個機械的存在,而是在“即教、即學、即評—再教、再學、再評”的動態過程中,不斷發揮著診斷、反饋和激勵等諸多功能,考察教與學目標的達成度,調適教與學的具體行為、策略和進程。針對第一、二次形成性評價任務,教師給予生成性評價。教學片斷如下。

【片斷一】“用心地讀”

生:(展示讀)……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師:你給這位同學的朗讀打幾顆星?

生:我給他打三顆星,因為他最后一句話沒有讀好。最后一句話應該這么讀: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師:讀好停頓是個學問。你能告訴他,為什么這么讀嗎?

(學生回答略)

【片斷二】“會心地講”

生:(講故事)……在這個世界上,堅不可摧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怎么可能同時存在呢?

師:你想給這位同學幾顆星?

生:我給他打五顆星。額外增加第五顆星是因為我覺得他最后一句話講得特別好,不僅用上了兩個成語來形容盾和矛的特點,言簡意賅,而且還使用了反問的語氣,讓這個道理更加發人深省。

師:你不僅會聽,還善評。你和他一樣了不起!

在上述教學片斷中,師生、生生之間積極互動,形成了多元評價,使得評價的過程成為以評促學、以評優教的過程。于是,“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真正步入了教有“道”、學有“術”、評有“法”的本真之境。

猜你喜歡
寓言文言文目標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寓言
成長的寓言
時裝寓言
初中文言文的“教”與“學”
我們的目標
讓文言文閱讀在選擇中漸進——以《師說》為例
寓言的馬甲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