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寧思想遺產對世界革命和越南革命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2024-04-20 08:02阮春勝韋麗春潘金娥審校
東南亞縱橫 2024年1期
關鍵詞:實踐價值越南

阮春勝 著 韋麗春 譯 潘金娥 審校

[摘要]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論進行了發展和創新,領導俄國取得偉大的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權,使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開辟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人類歷史新紀元。列寧根據十月革命后蘇維埃俄國的具體國情,提出了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轉向“新經濟政策”的戰略決策,使蘇維埃俄國找到了向社會主義經濟階段過渡的新道路?!靶陆洕摺笔橇袑帉︸R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理論的補充、發展和創新。在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向帝國主義過渡的背景下,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和斗爭的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進行了全面的、創造性的運用、補充和發展,為全世界人類進步作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杰出貢獻,是捍衛和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為被壓迫民族的民族獨立斗爭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思想。在列寧主義的光輝照耀下,許多殖民地人民為擺脫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桎梏、爭取獨立和自由而斗爭,并在獲得解放之后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越南革命領袖胡志明在列寧主義的指導下選擇了無產階級革命道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創造性地運用到越南革命實踐中,帶領越南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解放斗爭的勝利。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等嚴重曲折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重大挫折,但這并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蘇聯模式的失敗。革新時期,越南共產黨堅持并在創新中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胡志明思想,必將領導越南人民取得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國家事業的勝利。

[關鍵詞] 列寧思想遺產;越南;理論意義;實踐價值

[作者簡介] 阮春勝(Nguy?n Xu?n Th?ng),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越南中央理論委員會主席、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院長,越南 河內 10000;韋麗春,廣西社會科學院越南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廣西 南寧 530022;潘金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 100028

[中圖分類號] A82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1003-2479(2024)01-092-07

列寧以其豐厚的理論積淀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新的歷史時期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1917年領導偉大的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權,使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了生動的現實,開辟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人類歷史新紀元。在列寧艱苦卓絕的偉大革命生涯中,他為全世界工人階級和被壓迫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

一、列寧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可能在帝國主義時期取得勝利的理論,成功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開辟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紀元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時期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進程時曾預言: “共產主義革命將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在一切文明國家里,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的革命?!?根據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當生產力發展到原有生產關系所不能容納時,必然會導致一場社會革命,打破舊的生產關系,建立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的生產關系。但是,列寧在分析帝國主義時期的資本主義本質時,發現了資本主義的新特征。列寧在其著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并預言:“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或者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

列寧在分析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俄國的具體形勢時指出,俄國已成為帝國主義時代各種社會矛盾的焦點和世界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2。從那時起,列寧和俄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積極地為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條件做準備。在以列寧為首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俄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發動了偉大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政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權;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從一國實踐變為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開辟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

十月革命的勝利,既不是敵對勢力歪曲論調中所謂的歷史的“早產兒”,更不是所謂“主觀即興”的結果或者“一種偶然”。十月革命的勝利具有客觀必然性,因為俄國帝國主義已經暴露出其本身所無法克服的且是前所未有的尖銳矛盾:沙皇制度已十分腐朽,俄國資產階級成為極其反動的力量,俄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陷入困境,隨時準備奮起反抗并推翻剝削和壓迫的枷鎖。因此,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列寧和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經過長時間的、有意識的精心準備的必然結果。布爾什維克黨是一個用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武裝起來的真正的革命的政黨。列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并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創造性地運用到俄國的具體實踐中。

二、列寧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理論的補充、發展和創新

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后,擺在列寧及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面前的最基本、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俄國組織和建設社會主義,使落后的俄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革命領袖列寧接下來所肩負的歷史重任,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運用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事業中去。

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初的1918—1921年,為應對抵御內寇、抗擊外敵和保衛新生蘇維埃政權的迫切形勢,列寧領導蘇維埃俄國實施了作為應急措施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然而,當蘇維埃俄國進入和平建設國家的時期,這一政策就不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而成為發展的障礙,造成生產停頓,使蘇維埃俄國陷入經濟社會危機并有可能導致政治危機。列寧意識到了這一點。在1921年3月召開的蘇共十大上,以共產黨人所特有的智慧和本領,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作出了歷史性的決定,以“新經濟政策”代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按照“退一步、迂回前進,在小農國家先‘建立起牢固的橋梁,從而過渡到社會主義”3的思路,將革命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和文化建設上來,實行社會主義建設模式和道路的總體性改革。

“新經濟政策”采取徹底而強有力的改革措施,主張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的商品經濟,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擴大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商品交換;允許經商自由;實行經濟核算制;關注勞動者的切身利益鼓勵個人利益。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辯證思維,列寧清楚地認識到,要想在俄國成功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的先進成果,必須“樂于吸取外國的好東西”4。列寧指出,共產主義者也要學習經商,學習領導和管理的組織方式,懂得用“全人類創造的一切知識財富以豐富自己的頭腦”1。所有這些辦法都是為了挖掘和發揮各種資源、各種經濟成分來發展生產,“把社會主義拖進日常生活”2;通過來自生產、正在生產和發展生產的生動實踐來建設現實社會主義3模式。

在當時的條件下,“新經濟政策”的實施過程并不順利。黨員隊伍中有不少人質疑該政策是對資本主義的“妥協”,潛藏著在俄國恢復資本主義的風險,背叛了馬克思關于革命事業的遺訓。列寧通過對實踐進行分析發現,落后國家過渡到社會主義,多種成分的經濟結構是必然的客觀存在4。這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不矛盾。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由于“社會主義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5。這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客觀特征,特別是對于落后的小農國家而言。實踐證明,通過實施“新經濟政策”,蘇維埃俄國的經濟迅速恢復,社會走向穩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從而證明了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和優越性。遺憾的是,列寧去世后,這一政策沒有得到充分實施。

一百多年來,世界上的現實社會主義經歷了許多波折。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其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已取得了許多偉大成就,但卻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停滯不前,陷入嚴重危機之中。后來,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垮臺了。這是世界革命運動的巨大損失,但顯然不是社會主義的垮臺,更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垮臺。這只是一種帶有很多缺陷的現實社會主義模式的垮臺,例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官僚主義、唯心主義、教條主義,脫離群眾、脫離馬列主義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具體的、歷史的原則),放松黨的先鋒領導作用,不主動適應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頻繁發生的變化,等等。這也是執政黨在改革過程中的政治路線、思想和干部工作中嚴重失誤的后果。這次失敗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轉向“新經濟政策”的重大意義,列寧為現實社會主義的改革和革新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典的指導,以克服經濟停滯和危機,繼續恢復和發展經濟。

三、列寧是捍衛、補充和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

在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和第二國際解散的背景之下,列寧對攻擊和歪曲馬克思主義的機會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撰寫了《怎么辦?》(1902年)、《進一步,退兩步》(1904年)、《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1909年)、《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國家與革命》(1917年)、《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等一系列名著。通過這些著作,列寧指出了機會主義者“很容易贊成任何公式,同時也很容易背棄這個公式”6的本質,指出機會主義者承認保衛祖國的口號和資產階級愛國主義,承認階級斗爭,但本質上卻否認無產階級專政,否認暴力革命,頌揚改良主義道路,支持在資本主義制度框架下進行淺層次的調整;他們只是在口頭上承認馬克思主義,披著馬克思主義的外衣,卻企圖埋葬馬克思主義;他們呼吁并支持工人的斗爭,前提是他們不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并代之以無產階級專政,也就是說,工人盡管斗爭,但絕對不能取得勝利!7列寧以其淵博的學識、豐富的革命實踐經驗,以及對馬克思主義及其方法論的堅定信念,揭露并駁斥了機會主義的反動錯誤觀點,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革命性和純潔性。列寧和俄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在思想和理論上戰勝了機會主義者,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十月革命的思想理論旗幟,并成為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條件和前提。

列寧認為,捍衛馬克思主義就要將革命的策略和戰略與解決實際政治任務相結合。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明確指出,革命者“應當用事實證明它不僅能夠推翻剝削者,而且能夠組織起來進行自衛”1。列寧指出,“革命要善于自衛”,以抵抗各種資產階級、壓迫和剝削勢力時刻為奪回“失去的天堂”而進行的反抗;必須堅決反對機會主義和反動思潮,以保衛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果實。

列寧強調,捍衛革命成果不僅要增強軍事和國防實力,而且要自己創造新的經濟關系,建立新社會2,要有高生產率、現代化發達的經濟;民智高、文化水平高;要建設一個民主政治的新型國家,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這不僅要堅持與外部敵對論調和行動作斗爭,還要堅持與內部各種弊病和蛻化尤其是官僚主義、貪污、賄賂和共產主義幼稚病等作斗爭。列寧發出警告:“如果我們本身不犯錯誤,誰也摧毀不了我們。這個‘如果就是全部問題的所在。如果由于我們的過錯而造成了分裂,那就一切都完了?!?

歷史已證明,列寧是現實社會主義建設和完善進程中的第一位改革者。正是在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向帝國主義過渡的背景下,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和斗爭的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即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進行了全面的創造性的運用、補充和發展。這是列寧為全世界人類進步所作出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杰出貢獻。

四、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為被壓迫民族的民族獨立斗爭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思想

當資本主義發展成帝國主義,就會加強殖民擴張、發動帝國主義戰爭,這時,殖民地民族問題就成為了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最根本、最緊迫的政治實踐問題。因此,列寧花費了大量精力去研究這個問題,完成了《論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民族綱領》(1913年)、《論民族自決權》(1914年)、《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自決權》(1916年)、《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1920年)等著作,形成了關于殖民地民族解放道路的科學理論。這些著作始終貫穿各民族完全平等、各民族擁有自決權及各民族工人聯合起來等思想。

列寧認為,宗主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必須與殖民地民族的解放革命運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了徹底解決民族問題,殖民地民族的解放革命運動必須走無產階級革命道路。解放殖民地民族,不僅是宗主國工人階級和共產主義者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確保其取得斗爭勝利的條件。在新形勢下,民族綱領的實施必須與世界革命運動和工人階級的國際主義聯合起來。列寧將“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發展成“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使之成為全世界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共同口號。

列寧通過領導蘇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以及創建和領導共產國際(1919年3月成立),為殖民地的民族解放事業鞠躬盡瘁,并視之為關系到社會主義革命生死存亡的目標和任務之一。在列寧主義的光輝照耀下,在偉大的十月革命的深刻影響下,在列寧建立的共產國際的有效幫助下,許多殖民地國家的勞動人民覺醒了,他們奮起反抗帝國主義和新舊殖民主義,為爭取獨立和自由而斗爭。許多國家和民族在擺脫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桎梏而獲得解放之后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為20世紀世界革命運動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在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實踐中,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增添了許多寶貴的觀點和理論,其中包括越南共產黨和胡志明主席的富有特色的理論。在新的時代形勢下,胡志明主席從越南革命實踐出發,指出共產主義在亞洲比在歐洲更容易傳播;殖民地民族獨立革命的爆發和勝利可能先于宗主國的無產階級革命;民族獨立要與社會主義相結合;在越南南北兩地同時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人民民主民族革命;等等。這些理論探索和創新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補充、豐富和發展,證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新時代的生命力。

五、列寧的思想遺產照亮了胡志明時代的越南革命道路

在尋找救國道路的過程中,阮愛國1從一個愛國主義者變成了一個共產主義者。其轉折點是他接觸了列寧于1920年發表的《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提綱(初稿)》。他寫道:“列寧的提綱令我無比感動、振奮、豁然開朗并充滿信心!我高興得熱淚盈眶,獨自坐在屋里,就像對著廣大群眾講話一樣大聲喊道:‘被奴役的苦難的同胞們,這就是我們想要的!這就是我們的解放道路!從那時起,我完全信仰列寧和第三國際?!?

胡志明主席信仰列寧和十月革命,并選擇了無產階級革命道路,不僅僅是出于他對列寧的感情和敬重,以及對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敬仰,而且更重要的是,胡志明從他幾十年來在世界各國尋求救國道路的歷程、對思想理論和政治實踐的研究中發現:“革命”有很多種,“主義”“學說”也有很多種,但只有俄國十月革命才是真正的成功,列寧主義是“最真實、最堅定和最革命的主義”3。只有追隨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才能滿足民族歷史的客觀要求,即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溫飽、自由和幸福。

從此,胡志明認識到,“要想救國和獲得民族解放,別無他路,只有無產階級革命道路”4。只有無產階級的解放才有民族的解放,與此同時,民族獨立問題解決不了,無產階級的解放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民族獨立與保障人的各項權利緊密相關,包括生命權、平等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民族獨立與社會主義緊密相連,人民民主民族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相連,這是越南革命的必由之路。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地高舉“民族獨立與社會主義緊密相連”的旗幟——這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全新的方式,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創造性地運用到越南革命實踐的結果,是越南共產黨的領導方針,并且是推動越南民族解放斗爭和國家建設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

六、越南共產黨以其智慧和本領,堅持革新,堅定馬克思列寧主義、胡志明思想,必將領導越南人民取得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國家事業的勝利

越南共產黨結合越南的具體實踐,堅持、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胡志明思想,并深刻把握客觀發展規律,推進革新,從集中官僚包給制轉向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大力推動工業化、現代化并積極融入國際,繼續堅持走旨在實現“民富、國強、民主、公平、文明”目標的社會主義道路。

在革新實踐中,越南共產黨不斷地補充和完善關于社會主義和越南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認識。在此基礎上,越南共產黨提出下列主張:全面同步完善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集中精力大力革新增長模式,調整經濟結構以提高生產效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同步完善可持續發展機制,將經濟增長與文化發展、人的發展、解決社會問題、保護資源環境相結合;構建和弘揚越南民族文化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和發展理念,將全民族大團結力量與時代力量相結合;在堅決、堅持保衛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獨立的同時,維護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積極主動地全面、深入、廣泛融入國際,在尊重國際法和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堅持獨立自主,保障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

作為一個經過9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堅實的本領的真正的革命黨,越南共產黨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加強黨的建設和整頓、建設純潔強大的政治系統的重要性;始終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執政能力和戰斗力;加強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依靠人民推進黨的建設;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建設高素質、有能力、有威望的、能勝任本職工作的,以及能夠解決革新進程中出現的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困難和挑戰的戰略級干部隊伍。尤其是,自越共十二大以來,越南共產黨堅決、同步、有條不紊、深入并突破性地開展了打擊貪污腐敗和防止政治思想、道德、生活作風蛻化及內部“自我演變”“自我轉化”等現象的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績。由此,越南的腐敗、消極和浪費現象逐步得到遏制,獲得廣大干部、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高度贊譽和擁護,為越南共產黨的十二大任期黨的建設和整頓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經過35年的革新和30年實施《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家建設綱領》(以下簡稱《綱領》),尤其是近十年來,“越南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就”,“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的基業、潛力和地位”1。越南已崛起成為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經濟規模和發展水平得到提升;文化、社會和人得到全面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改善并日漸豐富;全民族大團結不斷穩固;政治社會穩定,國防安全得到增強;主權獨立得到維護,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聲望和形象日益提升。

這些值得自豪的成就,是越南共產黨和越南人民創造力的結晶,證明了越南社會主義道路符合越南國情和時代發展趨勢,越南共產黨的革新路線是正確的,是具有創造性的,越南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決定越南革命勝利的首要因素。1991年《綱領》(2011年增補)將繼續成為思想的旗幟、戰斗的旗幟,是團結、凝聚和鼓舞全黨全國人民的旗幟,是越南共產黨繼續發展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完善新時期國家建設和發展路線的基礎2。

七、結語

紀念天才領袖列寧150周年(1870年4月22日至2020年4月22日)誕辰是我們向列寧的一生、列寧的革命事業致敬的契機,也是紀念他為全世界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被壓迫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的契機。這也是推動我們繼續對列寧進行研究的契機,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列寧在蘇維埃俄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捍衛和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智慧、本領和人格,更加深入地吸取世界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經驗教訓。我們將借此增長本領,從而堅持和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胡志明思想,堅定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的目標,堅定革新路線,以堅強的意志、決心和強烈的愿望克服一切困難和挑戰,創造越南奇跡,實現偉大的胡志明主席生前的心愿:使越南成為與世界大國比肩的社會主義定向的發達國家。

(責任編輯:顏? 潔)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Lenin's Ideological Legacy

To the Worlds Revolutions and the Vietnamese Revolution

(Vietnam) Nguy?n Xu?n Th?ngg(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The Central Theoretical Counci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Ho Chi Minh National Academy of Politics, Hanoi, 100000, Vietnam)

translated by Wei Lichun(Guangx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Nanning, 530022, China)

Proofread by Pan Jin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8, China)

Abstract:Lenin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the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ism and the path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He led Russia to achieve the victory of the Great October Revolution and established the world's first workers' and peasants' Soviet power,turning scientific socialism from a theory into a reality and opening up a new era of human histor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capitalism to socialism.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Soviet Russia after the Revolution, Lenin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decision to shift from War Communism to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which enabled Soviet Russia to find a new path for the transition to the stage of the socialist economy.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is Lenin's supplemen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ism and the socialist road.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ition of capitalism from free competition to imperialism, Lenin, in the practice of leading the Russian revolutions and struggles, comprehensively and creatively applied, supplemented and developed Marxist philosophy, political economy and scientific socialism, making epoch-making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mankind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was a model for defending and creatively developing Marxism. Lenin's theory on the National and Colonial Questions provided a valuable guiding ideology for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of the oppressed nations. As a result of Leninism, many colonial peoples struggled to shake off the shackles of imperialism and colonialism, fought for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and chose the socialist road after liber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Leninism, Vietnamese revolutionary leader Ho Chi Minh chose the road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 creatively applied Marxism-Leninism to the practice of the Vietnamese revolution, and led the Vietnamese people to victory in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dras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 were major setback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movement. However, it was not a failure of socialism, but a failure of the Soviet model. During the period of renovation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adheres to and develops Marxism-Leninism and Ho Chi Minh Thought through innovation, and will lead the Vietnamese people to victory in the cause of building and defen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Keywords: Lenin's ideological legacy; Vietnam;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practical value

[基金項目] 本文獲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2023 年度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扶持項目“越南在思想理論、 政治建設、 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動態”(2023)資助

注:本文越文版發表于越共中央機關刊物《共產主義雜志》網站,發表日期為2020年4月25日。Nguy?n Xu?n Th?ng. Di s?n c?a V.I. Lê-nin: Giá tr? l? lu?n và th?c ti?n ??i v?i cách m?ng th? gi?i và Vi?t Nam[EB/OL].(2020-04-25)[2023-12-18].https://www.tapchicongsan.org.vn/tin-tieu-diem/-/asset_publisher/s5L7xhQiJeKe/content/di-san-cua-v-i-le-nin-gia-tri-ly-luan-va-thuc-tien-doi-voi-cach-mang-the-gioi-va-viet-nam#.

1C. Mác và Ph. ?ng-ghen.Toàn t?p, t.4[M]. Hà N?i: 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1995:472.

2V.I. Lê-nin.Toàn t?p, t.26[M]. Hà N?i: 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 447.

3Nguy?n Anh Thái (Ch? biên).L?ch s? th? gi?i hi?n ??i (Tái b?n l?n th? n?m)[M]. Hà N?i:Nxb. Giáo d?c, 2005:10-11.

4V.I. Lê-nin.Toàn t?p, t.44.[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 189.

1V.I. Lê-nin.Toàn t?p, t.36.[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684.

2V.I. Lê-nin.Toàn t?p, t.41.[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362.

3 V.I. Lê-nin.Toàn t?p, t.45.[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358.

4譯者注:現實社會主義是對當今世界上已經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的表述,以區別于馬克思和恩格斯設想的理想社會主義即理論上的社會主義。

5V.I. Lê-nin.Toàn t?p, t.43.[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248.

6C. Mác và Ph. ?ng-ghen.Toàn t?p, t.19 .[M].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1995: 33.

7V.I. Lê-nin.Toàn t?p, t.6.[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239.

1V.I. Lê-nin.Toàn t?p, t.37.[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328-330.

2V.I. Lê-nin.Toàn t?p, t.38.[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165-166.

3V.I. Lê-nin.Toàn t?p, t.39.[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15.

4V.I. Lê-nin.Toàn t?p, t.42.[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 2006:311.

1譯者注:阮愛國為胡志明化名。

2H? chí Minh.Toàn t?p, t. 12.[M]. Hà N?i: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2011:562.

3H? chí Minh.Toàn t?p, t.2.[M]. Hà N?i: 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2011:304,289.

4H? chí Minh.Toàn t?p, t.12,[M]. Hà N?i: Nxb. Chính tr? qu?c gia S? th?t,2011:30.

1D? th?o các v?n ki?n trình ??i h?i XIII c?a ??ng (tài li?u s? d?ng t?i ??i h?i chi b?, ??ng b? c? s?)[G].Hà N?i:2020: 9.

2Báo ?i?n t? ??ng C?ng s?n Vi?t Nam, H? th?ng t? li?u-v?n ki?n ??ng. Phát bi?u c?a T?ng Bí th?, Ch? t?ch n??c Nguy?n Phú Tr?ng b? m?c H?i ngh? l?n th? m??i m?t Ban Ch?p hành Trung ??ng ??ng khóa XII[EB/OL].(2019-10-12)[2023-12-20].https://tulieuvankien.dangcongsan.vn/van-kien-tu-lieu-ve-dang/hoi-nghi-bch-trung-uong/khoa-xii/phat-bieu-cua-tong-bi-thu-chu-tich-nuoc-nguyen-phu-trong-be-mac-hoi-nghi-lan-thu-muoi-mot-ban-chap-hanh-trung-uong-3502.

猜你喜歡
實踐價值越南
讀圖
越南Vedana餐廳
越南YAM餐廳
越南Chicland酒店
越南百里“銀灘”
論王陽明民族觀的當代啟示
概念—屬性分離加工及其實踐價值研究
關于參與式培訓在企業管理中的實踐價值研究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群眾路線融合的實踐價值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于中國社會發展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