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古詩文教學

2024-04-20 09:09劉璟
小學科學 2024年11期
關鍵詞:古詩文教學策略信息技術

劉璟

〔摘? ? 要〕? 在全球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重塑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古詩文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是語言學習的寶貴資源,學習古詩文更是傳承文化、培養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所以信息技術與古詩文的結合符合時代發展趨勢,能夠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強化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古詩文教學的意義,重點探討其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信息技術;古詩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1? ? 124-126

古詩文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是語言學習的寶貴資源,學習古詩文更是傳承文化、培養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然而,傳統的古詩文教學模式往往過于依賴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背誦,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為古詩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可能。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體驗。

一、信息技術支持下古詩文教學的意義

首先,信息技術的融入為古詩文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如電子白板、互動投影等,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動態和互動。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工具展示古詩文的背景圖片、歷史地圖、相關視頻等,為學生提供直觀的視覺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

其次,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古詩文的學習形式,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例如,通過音頻和視頻資源,學生可以聽到古詩文的朗誦,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通過動畫和虛擬現實技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詩歌所描繪的場景,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能夠加深學生對詩歌情感和意境的理解。此外,信息技術還支持學生通過在線討論和協作學習,與同伴和教師進行實時交流,共同探討詩歌的內涵和藝術特色,互動式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夠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最后,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古詩文,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通過網絡平臺,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古詩文資源,包括不同版本、不同解讀的詩歌,為其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視角,直觀的學習方式能夠增強學生對古詩文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尊重。通過信息技術,古詩文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能夠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使文化傳承成為一種持續和自然的過程。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古詩文教學的策略

(一)豐富古詩文背景資料

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古詩文教學中,豐富古詩文背景資料的策略可以從多媒體資源整合的角度進行深入探討。首先,可以利用視頻平臺如抖音、Bilibili等,收集與古詩文相關的紀錄片、歷史短片、動畫視頻等。視頻資料不僅能夠生動展現詩歌的創作背景,還能通過視覺藝術的形式,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例如,通過觀看與《靜夜思》相關的紀錄片,為學生提供李白在不同時期創作的詩歌背景資料;通過觀看關于李白生平的紀錄片,學生可以了解到這位偉大詩人的生活經歷和創作背景,從而更好地理解《靜夜思》中所表達的思鄉之情。

此外,音頻資料的整合也是豐富背景資料的重要方式。在線音頻平臺如喜馬拉雅、蜻蜓FM等提供了豐富的古詩文朗誦和解讀資源,學生可以通過聽的方式,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同時,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文化背景介紹也能增強學生對詩歌深層含義的理解。例如,通過聽《春曉》的朗誦,學生可以在聲音的引導下,想象春天的早晨,感受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生命新生的贊美,幫助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體驗詩歌中描繪的春天的生機與活力,進一步把握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圖片資料的搜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與古詩文相關的圖片,如詩人畫像、歷史事件的繪畫、詩歌描繪的自然景觀等,可以通過視覺藝術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例如,通過觀察《望廬山瀑布》所描繪的廬山瀑布的圖片,教師可以利用地圖軟件展示廬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瀑布的壯觀景象。通過觀看廬山瀑布的高清圖片和視頻,學生能夠感受到詩人筆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宏偉氣勢。此外,通過對比不同季節的廬山圖片,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詩歌中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詩人對壯麗山河的贊美。

(二)創設古詩文教學情境

電子白板技術為創設古詩文情境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利用電子白板平臺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可以設計一系列與詩歌情境緊密相關的互動游戲和活動,以增強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和記憶。以《詠柳》為例,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創建一個互動游戲,游戲包含多個環節,如“柳樹特征識別”“詩句填空”和“情感表達”等。在“柳樹特征識別”環節,學生需要將柳葉、柳枝等元素拖放到相應的位置,以展現柳樹的形態,該活動不僅考查了學生對詩歌內容的掌握,還通過動手操作加深了對詩詞情境的記憶。在“詩句填空”環節,學生需要根據上下文填寫缺失的詩句,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整體結構和意象。在“情感表達”環節,學生可以嘗試用現代語言描述詩歌所傳達的情感,比如春天的生機勃勃和詩人對自然的熱愛。通過互動游戲,學生不僅能夠在游戲中學習,還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加深對古詩文情境的理解。

多媒體展示工具如PowerPoint和WPS?Office為古詩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視覺和聽覺元素,有助于創設生動的詩歌情境。以《望天門山》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多媒體展示,首先通過展示天門山的圖片,如兩岸青山相峙而立、長江東流至此折返、江面孤舟日邊駛來等,通過音頻播放長江奔流的聲音,幫助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真實情境。在展示過程中,可以穿插詩歌的朗誦,引導學生在聽詩的同時,通過圖片和聲音的結合,更好地理解詩歌中天門山的景色和詩人的情感。此外,還可以加入視頻片段,如江水流動、江船行駛的動態畫面,以及落日、河流等自然景觀,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更加深入地體驗詩歌的情境。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直觀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在情感上與詩人產生共鳴,從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賞古詩文,該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學生對古詩文情境的感知和記憶。

(三)打造古詩文學習平臺

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打造一個高效的古詩文學習平臺,首先需要確保平臺的用戶友好性。以《題西林壁》為例,平臺可以設計一個直觀的界面,讓學生能夠輕松地瀏覽詩歌全文、注釋、譯文以及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例如,學生可以通過點擊詩歌中的關鍵詞,如“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等,平臺會自動彈出相關的解釋和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此外,平臺還可以提供音頻功能,使學生聽到專業朗誦者的朗讀,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其次,平臺的內容多樣性對于吸引學生至關重要。以《題西林壁》為例,除了提供詩歌原文和注釋,平臺還可以整合與西林壁相關的人物傳記、歷史背景以及蘇軾的創作背景。通過多媒體展示,如插入西林壁的實景照片、蘇軾的畫像以及當時的社會風貌圖片,學生能夠全面了解詩歌背后的文化和歷史。此外,平臺可以提供與詩歌相關的文化活動,如書法練習、繪畫創作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古詩文的魅力。

最后,在個性化學習路徑方面,平臺應具備智能推薦系統,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和進度,個性化推薦合適的學習材料和活動。例如,對于初學者,平臺可以推薦簡單的古詩文和基礎的解讀;而對于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則可以推薦更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同時,平臺應記錄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成果,為教師提供反饋,以便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提供古詩文作業反饋

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提供古詩文作業在線反饋的策略可以通過實時互動反饋、作業提交與自動批改以及個性化學習路徑三個方面來實現。首先,實時互動反饋是提高學生作業質量的關鍵,利用視頻會議軟件,如雨課堂或騰訊會議,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作業后立即提供反饋。例如,在學生朗讀《游山西村》后,教師即時指出字音的準確性、節奏的把握以及情感表達的深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韻律和情感。即時的反饋機制不僅能夠糾正學生的錯誤,還能夠鼓勵學生繼續探索和改進,從而提高其語言表現力和文化理解力。

其次,作業提交與自動批改系統能夠提高作業批改的效率和準確性。學生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可以方便地提交其古詩文作業,填空題、選擇題等基礎性問題可以由系統自動批改,而教師則專注于對學生的創造性作業和理解性問題進行個性化反饋。自動化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也確保了學生作業的及時反饋,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最后,個性化學習系統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作業表現提供定制化的反饋和建議。智能學習管理系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如作業成績、在線測試結果等,推薦相應的學習資源和練習,幫助學生強化薄弱環節。例如,如果學生在理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思想情感存在困難,系統可以推薦相關的講解視頻和練習題,教師也可以提供額外的指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通過這些策略的整合應用,信息技術輔助的小學古詩文教學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高效、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不僅提高了作業的批改效率,還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深度理解,從而全面提升古詩文教學的效果。

三、結語

信息技術為古詩文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從多媒體資源整合到互動教學平臺的運用,再到個性化學習路徑的構建,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古詩文教學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在更加生動、有趣的環境中學習和欣賞古詩文。然而,我們也應認識到,技術只是工具,真正的教育變革還需要教師的智慧和創新。在信息技術輔助下,教師的角色更加重要,需要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技能,以適應數字化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章玉婷.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學古詩文教學傳承傳統文化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22):30-32.

[2]王珺然.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宋詩的文本解讀及教學策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23.

[3]黃雅芬.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高年級古詩文教學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22.

[4]彭美會.小學古詩情境教學現狀與策略研究[D].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20

猜你喜歡
古詩文教學策略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