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統照與青島的卅載

2024-04-20 05:52王溱
走向世界 2024年11期
關鍵詞:青島文學

王溱

馬路牙子兩旁的櫻花樹上已經呈現出綠油油的幼芽,霏霏細雨撲灑在臉頰上,也不再感覺有寒冷之氣。在青島觀海二路49號門前,王統照雙手相抱,站在石階上,背后是用粗糙的白石砌成的墻柱和陡直的石梯。放眼遠眺,高高聳立的天主教堂雙子塔就在前方,一抹夕陽映的磚紅色塔尖格外耀眼;紅瓦綠樹之下,一隅海水隱隱相見,仿佛能聞到海水的咸味;天空中的小鳥“嘰嘰喳喳”飛來飛去,一會兒奔向屋頂,一會兒俯沖到樹枝之上,像是在尋找昔日溫暖的巢穴。王統照深吸了一口氣,環顧四周,然后轉身拾階而上。這不經意的轉身,時光便流逝了三十載。1956年,王統照在舊居照片上題詩:卅在定居地,秋暉共倚欄。雙榆仍健在,大海自安瀾。風雨昔年夢,童孫此日歡。夕陽絢金彩,天宇動奇觀。

王統照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天妒英才,他只在世上度過了一個“甲子年”。而這60年中,有一半是在青島度過的。盡管期間還到過歐洲,去過上海、北京,但大多數時間是在青島。有人說青島是王統照的第二故鄉,名副其實,并非虛言。

王統照7歲喪父,母親雖沒系統上過學但很懂得讀書的重要,丈夫去世后,盡管家境困難但她還是省吃儉用請了一位學識淵博且精通數理的老先生,為兒子講授經、史、唐詩、宋詞等。學貫古今,博學多聞,為王統照日后在中國文學史上可圈可點的地位,夯實了牢固的根基。

16歲那年,王統照從家鄉諸城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新的學習環境更加開闊了生活視野,也進一步豐富了所學的知識。畢業后王統照為了接濟家人的生活,參加了工作,并一度在青島教過書。1918年王統照考入中國大學英文系,求學期間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紀念》,從此走上文學創作之路,也因此結識了一大批文學青年和文學前輩。24歲那年,他與周作人、沈雁冰、鄭振鐸、瞿世英、蔣百里、葉紹鈞、朱希祖、耿濟之、郭紹虞、孫伏園、許地山12人,發起成立了新文化運動史上第一個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倡導“為人生而藝術”。文學研究會的誕生,對當時的文壇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正是在這段“風風火火”為文學而不懈努力和奮斗的日子里,王統照發表了大量小說、新詩、散文和譯作,一躍成為“五·四”后文壇上一顆閃耀的新星。

1926年,含辛茹苦的母親撒手人寰。從北京回青島的王統照在處理好母親的喪事后,經過深思,決定在青島住下。翌年,他辭去了中國大學教授職位,“屈就”于青島的鐵路中學、市立中學任國文教師。這一年恰是他而立之年。

對文學情有獨鐘的王統照,難以割舍自己的創作之夢。在青島定居后,除了完成教學任務,他的文學創作激情不斷迸發,一篇篇經典之作脫穎而出:《攪天風雪夢牢騷》《印空》《買木柴之一日》《黃昏》《片云集》《去來今》等。這些作品的出現,不僅豐富了當時的文壇,還讓被稱之為“文學沙漠”的青島因此而呈現出一片綠洲。

青島是沿海城市,飽受德日等外國勢力的染指,這里的工業發達,有知名度頗高的啤酒、有占據國內幾乎半壁江山的紡紗廠,但在文學方面卻顯得“貧瘠”“滯后”。1929年,已定居青島近3年的王統照,創刊了青島文學史上第一個文學刊物《青潮》?!肚喑薄返某霈F,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青島本土的文學愛好者為之振奮,也讓外地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羨慕不已。在創刊號上,王統照寫了《我們的意思——代創刊詞》,其中寫道:“我們想借助文藝的力量來表達思想,在天風海浪的浩蕩中,迸躍出這無力的一線青潮?!薄肚喑薄纷鳛橐槐惊毩⒌目?,改變和突破了當時“約定俗成”的現代文學多依附于報紙副刊的形式格局,既有“創新”的成分,也有“改革”的元素,一度讓整個中國文壇都刮目相見。遺憾的是《青潮》僅出版了兩期,就因為印刷、稿源、經費等瓶頸,悄然落幕。然而它的里程碑式的意義永存,青島從此也不再是人們眼里的文學沙漠,同樣可以看到綠水青山。也確實,1935年王統照又與老舍、吳伯簫、洪深、杜宇、臧克家等人在《青島民報》創辦了《避暑錄話》,《避暑錄話》匯集了全國各地知名作家的作品,影響力非同小可。雖然一共出了10期,卻帶動了青島當地的“報章繁興,印刷鼎盛”。

一次次短暫的“紅火”,一次次遺憾的“消失”,并沒磨損王統照對文學癡愛的意志,反而更加堅定了信心。當抗戰勝利后他重回青島,被《民言報》聘為主編,創辦副刊《潮音》時,他的熱情和力量再次迸發出來。在他的精心耕耘下,《潮音》成為青島的文學發展的重要窗口,不僅讓青島的作者有了展示自我的天地,也吸引了許多全國著名作家前來助陣。大名鼎鼎的鄭振鐸、郭紹虞、豐子愷、徐中玉等,都在《潮音》上發表過作品。一個地方報紙的副刊,有無數文學“大咖”加入,其衍生的影響力可想而知。而這一切都是沖著王統照的面子來的,沒有他的魅力和號召力,誰會理睬一個普通的文藝版面?

王統照定居青島,不僅辦刊物、組社團,更是手把手的引領文學青年們在創作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的穩步前行。

如今的觀海二路49號已成為“王統照文學館”,經過修葺與當年的景象已不可同日而語。臧克家曾在回憶文章中曾描述:“我在(國立)青島大學讀書期間,不時到他(王統照)的觀海二路寓所去。大鐵門向西向,院子很小,一進大門,右手一座小平房,兩個通間,這就是會客室。室內陳設簡單,只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和一匣‘全唐詩。我一到,老工友上樓通報一聲,一會兒看到主人扶著陡直的欄桿,滑梯似的飛躍而下。樓很小,又高高踞上,真可成為危樓了”。然而就是這處簡陋的住宅,當年卻是文學青年的神圣之地。上大學的臧克家經常來,被稱為“小弟”的吳伯簫也常往來,甚至上中學的于黑丁也是這所住宅的“座上客”,至于青島的作者,像姜宏、王玫、李同愈、杜宇、李同瑜、冰蘆、王卓等,更是不拿自己當外人,隨來隨去。吳伯簫曾深情地回憶:“觀海二路的書齋里,同你送走過多少度無限好的夕陽,迎接過多少回山上、山下的萬家燈火?!笔堑?,像俞平伯、聞一多、老舍、朱自清、劉白羽、臧克家、王亞平、于黑丁、臧運逸、許杰、范泉、袁勃等這些后來享譽文壇的“巨匠”,當年都曾與王統照有過較密切的來往,都曾在觀海二路的住宅里留下過蹤跡。

王統照在青島居住期間,也是他創作激情的噴發期。年富力強,加上“憂國憂民”,使他的創作有著不平凡的高度。1933年創作的《山雨》一出版,著名作家茅盾立即撰文稱其為“在目前文壇上應當引人注意的新作”。吳伯簫把它與茅盾的《子夜》并列,稱為“子夜山雨季”?!渡接辍返那楣澲杏星鄭u生活和人物的影子,而在這之前創作的《海浴之后》《沉船》《青島素描》等,也大都是王統照在青島耳聞目睹的故事寫成的。他向人們描繪了青島山海的美麗,也深刻地剖析了這一城市遭德、日帝國主義的統治之后黎民的困頓??梢赃@樣說,王統照成就了青島的文學繁榮,青島也讓王統照找到了創作的源泉。

王統照作為一名“新文學”作家,有著正義的良心和樸實善良的情感。他同情勞苦大眾,反對專制統治,因此遭到反動政府的壓制與迫害。1933年出版的小說《山雨》,以軍閥張宗昌統治下的北方農村為背景,描寫了自耕農奚大有帶著一家人離鄉背井到城市謀生,卻依然找不到生活下去的出路的故事。作品圍繞奚大有的苦難,描繪了一幅凄厲陰郁與憤怒悲壯交融著的農村經濟破產景象,從而暗示了農村中必將爆發革命。結果小說發表后,立即遭到國民黨的查禁,并將王統照列入黑名單。無奈之下,翌年王統照只好被迫自費去了歐洲,暫避魔掌??箲饎倮髢葢鸱闊熢倨?,此時在青島山東大學中文系任教授、系主任的王統照,對惡劣的局勢十分憂心,同時憎恨國民黨政府的腐敗。1947年春夏之交,各大城市爆發了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學生運動,山東大學學生也在青島組織了游行示威。在校方組織的一次所謂辯論大會上,個別領導對學生的愛國行動橫加指責和阻撓,臨到王統照演講時,他挺身而出,先談了當前形勢和對學生運動的看法,然后振臂高呼:“國無寧日,何談學習!”“我支持同學們的愛國行動!”辯論會次日,學生運動遭到鎮壓,王統照也因此被解聘。

1949年7月,王統照赴北平參加中華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并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文協理事?;氐角鄭u,他又出席了青島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并當選為主席團委員、常務委員會委員。人們期盼王統照能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特別是與青島相關的作品,但此時他奉命離開了青島,到濟南擔任了教育、文化和文學藝術方面的領導,有了更重要的責任。王統照是山東省文聯第一任主席,山東省文化局局長首任局長。之后他還被選為中國文聯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作協常務理事、全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繁忙的工作之余,王統照創作了大量謳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文章,并錄入《爐邊文談》評論集。1957年臧克家在北京向毛主席匯報工作時提到了王統照,并介紹了其工作狀況。毛主席聽后十分高興,高度贊揚王統照的創作精神:“百花齊放了,像王統照這樣一些老作家都發表了許多作品,這很好?!边z憾和惋惜的是,1957年深秋,王統照因病不幸逝世。當家人收拾遺物時發現,未完成的《膠州灣》書稿靜靜擺在他的書案上。膠州灣,與青島緊密相關。王統照是帶著對青島的眷戀和無盡的思緒而去,這讓青島人更加深深懷念他。多少年過去了,許多人仍借用陳毅元帥的《劍三今何在》悼念其:“劍三今何在?墓木將拱草深蓋。四十年來風云急,書生本色能自愛……”

Wang Tongzhaos Three Decades with Qingdao

W a n g To n g z h a o , a r e n o w n e d modern Chinese novelist, essayist, and poet, was a pioneer of the New Culture M ovement. He spent half of his life in Qingdao. While he did travel to Europe and visit cities like Shanghai and Beijing, the majority of his time was spent in Qingdao. Some say Qingdao was Wang Tongzhaos second home, a title that is well-deserved and not mere rhetoric.

A s a “N e w L i t e r a t u r e” w r i t -e r, W a n g To n g z h a o p o s s e s s e d a righteous conscience and sincere k indness. During his residence in Qingdao, it was a period of passionate creativity for him. His youthful vigor, combined with his concerns for the nation and its people, ele -vated his creations to extraordinary heights.

猜你喜歡
青島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上合,從青島再啟航
開啟空中看青島航線
青島東方影都落成
青島如何引進人才
對“文學自覺”討論的反思
青島明月申牌?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文學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