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的現實依據、主要內容與理論特質

2024-04-21 02:15馬友樂
鄧小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生命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共同體

馬友樂

〔關鍵詞〕習近平;共同體;生命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共同體是人們基于共同的利益、需求和目的而結成的聯合體。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方式和重要依托,同時,它又集中體現了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本質力量和本質特征,“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共同體”①。因此,人類歷史可以說就是人類共同體孕育生成、分化瓦解、沖突組合、演變進化的歷史。統觀當今世界局勢和中國發展,呈現“兩個大局”相互交織交匯、相互激蕩互動的局面。一個是蘊含歷史之變、時代之變、世界之變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以稱之為“國際大局”;一個是蘊含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可以稱之為“國內大局”?!皣H大局”是“國內大局”的時代背景和機遇挑戰,“國內大局”又是“國際大局”加速演變的重要力量和積極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兩個大局”,針對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倡導以共同體方式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從而形成了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它為解決“兩個大局”背景下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提供了全新而有效的解決方案和行動指南。

一、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的現實依據

“一種理論的產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雹?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正是習近平立足于“兩個大局”,順應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的現實要求而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一)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在境遇命運上需要達成共濟共生

在“國際大局”的背景下,人類出現一些世界性難題。例如,出現地區沖突持續、局部戰爭突發、恐怖主義猖獗、部分國家民眾遭受戰火摧殘等和平赤字;出現逆全球化思潮滋生、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糧食安全問題凸顯、國際發展空間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發展赤字;出現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增加、地區沖突和集團對抗交織疊加、大國博弈和核戰陰影交匯激蕩等安全赤字;出現全球氣候變暖、網絡安全問題加重、難民危機加深等治理赤字。然而,“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雹?為此,習近平在2015 年9 月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首次提出“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③。從此,他不斷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世界各國應攜起手來,共同應對世界難題,實現同舟共濟、共生共榮。在“國內大局”的背景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全面推進和不可逆轉的歷史時期,但也面臨著影響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安全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生態安全問題等。例如,在國家安全方面,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外部風險壓力進一步加大,國際挑戰困難更加不確定、不穩定,反分裂、反滲透、反恐怖斗爭更加艱巨持久。為此,習近平在2014 年5 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提出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從此,他不斷倡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共同建設平安中國。又如,在社會穩定方面,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動調整、民眾訴求和社會矛盾呈現多元化多樣化、社會格局和治理態勢出現原子化疏離化、黃賭毒騙拐黑有所抬頭、社會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社會治理難度任務加大。為此,習近平在2019 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①,以推進社會治理多元化和協同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切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再如,在生態安全方面,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各種生態污染破壞事件時發、大氣水體土壤污染趨重、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加重、食品安全問題凸顯、資源能源約束趨緊。同時,全球氣候問題和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為此,2021 年,習近平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首次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②,倡導樹立新的生態文明觀,以提升生態系統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和優美環境的訴求和需要??傊?,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回應了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在境遇命運上需要達成共濟共生的現實要求。

(二)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在價值情感上需要形成共識共鳴

在“兩個大局”的背景下,人們要有效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需要在價值上達成共識。面對世界難題,世界各國人民需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只有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才能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形成共同的價值追求,達成共同的價值共識,匯聚共同的精神力量,才能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化解世界性難題。為此,習近平多次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各國風雨同舟、攜手共進、共生共榮。世界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帶來諸多好處和便利,但也帶來一些挑戰和問題,出現全球網絡治理難題。例如,網絡恐怖主義滋生,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猖獗,對一些國家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網絡虛擬空間對現實空間帶來嚴重的沖擊和危害。在解決全球網絡治理難題時,世界各國人民需要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互利、共治共享的價值理念。正是基于這樣的時代訴求,習近平在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首次提出“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③,以促進全球網絡空間互聯互通、交流互鑒、共同繁榮、有序發展。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使全國各族人民在價值上形成共同的故土愛國意識、同胞相親意識、共生共榮意識、和合共享意識和民族圓夢意識。因而,習近平不斷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斗、共同繁榮、實干興邦。在我國社會治理面臨復雜化、碎片化、疏離化的治理態勢下,廣大民眾需要樹立規則法治意識、責任奉獻意識,做到人人有責;需要樹立參與協商意識、合作意識,做到人人盡責;需要樹立包容互惠意識、共生共榮意識,做到人人享有。在這樣的社會治理態勢下,習近平主張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在解決生態安全問題時,人們需要樹立共同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觀念。因此,習近平不斷強調要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了有效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人們不僅需要在價值上達成共識,還需要在情感上形成共鳴。情感共鳴是人們在價值共識的基礎上情緒和意志的共振,具有動機驅動性、力量蓄積性和共情生成性。情感共鳴是人們將價值共識轉化為行動共勉的中介和橋梁。因此,人們要想有效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必須在情感上形成共鳴,然后才能做到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攻堅克難、共享美好??傊?,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回應了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在價值情感上需要形成共識共鳴的現實要求。

(三)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在責任擔當上需要促成共勉共進

在“兩個大局”的背景下,無論解決中國問題,還是解決世界難題,都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能夠應對的,需要全國各族人民、世界各國攜起手來,在責任擔當上需要共勉共進。例如,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眾已由原來計劃經濟條件下封閉的、同質的、穩定的“單位人”變成市場經濟條件下開放的、異質的、流動的“社區人”,社會結構呈現原子化、碎片化、疏離化,社會生態出現風險性、陌生性、復雜性,故而社會穩定隱患有所增多、社會矛盾問題有所凸顯、社會治理任務日趨繁重,政府無法獨自包攬社會治理,迫切需要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社會組織協同社會治理,實現責任共擔、共勉共進。鑒于這樣的社會需要,習近平倡導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以推動社會治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又如,在民族與民族的關系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夢想,同時也是各個民族的共同責任。只有56 個民族團結起來、行動起來、擔當起來,團結一致、艱苦奮斗、實干進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才能變成現實。根據這樣的現實需要,習近平不斷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使中華各民族形成共同的價值理念,促成共同的責任擔當,鑄就共同的復興夢想。再如,在國家與國家的關系上。當今世界各國共處于一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命運與共的世界,共同面臨和平赤字、安全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世界難題。面對這些共同的矛盾、問題和挑戰,任何國家都不能置之度外,更不能獨善其身,需要各國共同擔責、共同勉勵、共同推進?;谶@樣的時代需要,習近平不斷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各國樹立共同的價值理念,采取共同的切實行動,共同應對世界難題??傊?,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回應了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在責任擔當上需要促成共勉共進的現實要求。

二、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主要闡述了構建基于改善人與自然關系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建設基于優化人與社會關系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基于協調人與網絡關系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打造基于凝聚民族與民族關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構建基于凝合國家與國家關系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和觀點,從內在邏輯上看緊密關聯、層次分明。其中,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基石和依托,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是梁柱和支撐,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條件和保障,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主體和關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視野和擔當。此外,習近平還將共同體理念運用到內政外交其他多個場合,提出構建區域發展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等論斷,進一步充實了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

(一)構建基于改善人與自然關系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自西方工業革命以來,由于人類過于強調物質財富的增長和生產,不斷加速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攫取,加深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形成了人與自然相對立的自然觀,從而導致全球氣候日益變暖、生物多樣性不斷喪失、土地沙漠化不斷加劇、極端天氣氣候頻發等,人與自然的關系日趨緊張,人與自然的深層矛盾日益凸顯,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生態資源危機和環境治理難題。同時,資源環境問題也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挑戰和瓶頸。為了改善人與自然之間的張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命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是習近平對馬克思自然觀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認為,“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①,“但是,人不僅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說,是自為地存在著的存在物,因而是類存在物”②。同時,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也是習近平對中國古代關于天地人并生、萬物人合一、人天同構、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核心要義在于:第一,在哲學觀念上,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秉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哲學觀念。第二,在價值導向上,倡導綠色發展,樹立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協調的發展理念;倡導可持續發展,樹立代際公平與永續發展的發展觀念。習近平在2021 年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順應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方向,抓住綠色轉型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以創新為驅動,大力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雹?第三,倡導堅持系統治理,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緊密關聯和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維,“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②;倡導堅持多邊主義,深化伙伴關系、攜手共治,重信守諾、提升合作水平;倡導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秉持責任共擔,但要照顧和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困難和關切,發達國家要切實擔責和扎實行動。習近平認為,“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③??傊?,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命題的提出,是順應人類生態文明發展的歷史要求,是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資源環境瓶頸問題的客觀要求,是滿足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需要的時代要求,是共同應對全球生態危機和環境治理難題的必然要求。

(二)建設基于優化人與社會關系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社會治理關乎國家的安全和平安,關乎社會的活力和秩序,關乎人民的幸福和安康。隨著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日益彰顯、社會生態的復雜性和風險性日益顯現,社會治理的繁重性和壓力性也日益增大。因此,社會治理專業化和精細化、合作化和協同化的時代訴求日益強烈;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和智能化的時代訴求日益強烈。為了順應這樣的客觀需要,習近平提出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命題。這個命題體現了習近平對馬克思關于人的屬性和本質、人的需要和價值、人的自由和發展等人學思想在社會治理領域的運用和發展。

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核心要義在于:第一,在治理的主體上,倡導多元協同治理。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強調:“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雹?要形成由黨委、政府、公眾、社會組織等組成的多元化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社會治理主體在互動和互信的基礎上開展多元協同治理。第二,在治理的方式上,倡導協商合作治理。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雹?要堅持以溝通交流和對話協商為基礎的協商治理,堅持以相互信任和聯合行動為內核的合作治理,協商和合作是社會治理共同體開展社會治理活動的基本方式。第三,在治理的保障上,倡導法治、智治相融合。要堅持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善于把法律法規、法治原則落實到社會治理各個方面,同時要結合以快捷、便捷、高效、人文為導向的智治,將法治、智治與德治、自治有機融合起來,從而實現“自律和他律、剛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統一”①。第四,在治理的導向上,倡導樹立包容共享的發展理念。要樹立相互尊重、相互寬容、求同存異、同舟共濟的包容性發展理念,樹立共擔責任、共盡義務、共勉共享的共享發展理念。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命題的提出,是我們黨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社會治理態勢轉變的精準把握, 是我國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和專業化、協同化和合作化的時代要求。

(三)構建基于協調人與網絡關系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人類已進入以互聯網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時代,互聯網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業態、生活樣態和思維方式。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和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互聯網已把人類緊密連在一起,形成相隨相伴、休戚與共、不可分割的網絡空間聯合體。但是,網絡空間亂象叢生,秩序不明朗不合理、規則不公正不健全、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網絡霸權主義抬頭、網絡恐怖主義滋生、網絡監聽攻擊時發、網絡違法犯罪頻發。為了構建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習近平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義在于:第一,在依據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第二,在目標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將涉及發展、安全、責任和利益等要素。為此,要推動創新國際互聯網治理體制機制,力爭做到共同推進發展、共同維護安全、共同參與治理、共同分享成果,從而促進網絡空間實現“創新發展、安全有序、平等尊重、開放共享”②的目標。第三,在原則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堅持“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③的原則。第四,在路徑上,習近平認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在于,“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絡安全、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④??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順應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時代潮流和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關切了全球網絡空間的風險挑戰和治理難題,彰顯了我們黨胸懷天下、謀求大同的國際情懷。

(四)打造基于凝聚民族與民族關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 個民族在歷史變遷中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逐步形成了多元一體格局。多元一體格局是我國多民族關系的特色和亮點,也是我國發展進步的優勢和依托。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事關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不斷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要義在于:第一,內涵和實質。2021 年8 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雹俚诙?,目標和目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目標是“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②,其目的在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聚焦目標,重在行動,重在實干,促成目的。第三,主題和原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③的主題,堅持“四個統一”的原則導向,即堅持差異性與共同性相統一、堅持統一與自治相統一、堅持爭取人心與用好政策相統一、堅持國家憲法與區域自治法相統一,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第四,路徑和措施。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④。從工作格局上看,要形成黨政領導統籌、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齊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從根本途徑上看,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營造各民族共居共事與共享共樂的社會生態;從宣傳教育上看,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從民族事務治理上看,要防范和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提高治理法治化水平。

(五)構建基于凝合國家與國家關系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立足于解決全球性問題和關切人類前途命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此倡議一經提出就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和廣泛認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習近平對馬克思關于消滅剝削奴役、財富共有共享、自主勞動休閑、自由全面發展的“真正的共同體”思想的時代運用和發展,是習近平對天下為公、講信修睦、各得其所、各盡所能的大同社會理念的現代詮釋和拓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義在于:第一,倡導世界各國堅持相互尊重、對話協商,摒棄冷戰思維和霸權主義,共同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第二,倡導世界各國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堅持共建共享,反對強權政治和恐怖主義,共同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第三,倡導世界各國恪守正確的經濟全球化方向,堅持合作共贏,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共同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第四,倡導世界各國樹立正確的文明觀,堅持交流互鑒,尊重各國文明差異性,增進各國文明共同性,共同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第五,倡導世界各國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堅持綠色低碳,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為此,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對話協商,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推動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雹?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體現了“以人類整體為中心,以共同利益為基石,以共同價值為導向,以共同責任為保障,以共同發展為追求”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鮮明主題和重要內容,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世界情懷,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前途所在和命運所系。因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理念日益成為引導世界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日益推動中國外交在世界亂局中不斷化危機為機遇,在世界變局中不斷化被動為主動,促進世界更加和諧和睦、人類更加健康安全。

三、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的理論特質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基于唯物史觀的共同理論基礎,在政治立場上秉持堅定的人民立場,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為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這一重要論述具有鮮明而獨特的理論特點,蘊含豐富的理論特質。從理論的內容和導向上來看,它是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從理論的主題和旨歸上來看,它是人民性與發展性的統一;從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上來看,它是實踐性與創新性的統一;從理論的影響和作用上來看,它是認同性與有效性的統一。

(一)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

從理論的內容上來看,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具有真理性。第一,理論基礎具有科學的真理性。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為基礎和遵循,體現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第二,實踐基礎具有合理的現實性。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的形成和發展是基于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的現實訴求,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堅實的實踐基礎。第三,理論本身具有真理性。由于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的形成與發展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和合理的實踐基礎,因而,這種理論本身具有真理性,它是對當代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和正確認知,順應了時代進步和世界發展的潮流,回應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呼聲。

從理論的導向上來看,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具有正確的價值性。第一,面對價值主體的多元性,它注重價值的人民性。換言之,它不僅注重中國人民價值追求的傳承性和創新性,也注重世界人民價值追求的共同性和同質性,既有中國的家國情懷,又有世界的大同情操。第二,面對價值內容的多維性,它注重價值的統一性。具體而言,它不僅強調世界各種文明的民族性、獨特性、傳承性,也注重世界各國文明的包容性、互鑒性、求同性。第三,面對西方價值功能的負面性,它呈現價值功能的積極性。這種理論的內容具有真理性,因而它在價值功能上具有積極性的價值引領作用,與西方價值功能的負面性形成鮮明對比。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是真理性和價值性的統一。對一種理論的優劣評價,不僅要看它的真理尺度,還要看它的價值尺度。真理尺度要求理論要具有合規律性,價值尺度要求理論要具有合目的性。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既符合真理尺度,又符合價值尺度,是真理性和價值性的統一。

(二)人民性與發展性的統一

從理論的主題上看,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具有人民性。習近平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探索以共同體方式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把人民確定為共同體構建和運行的主體依靠和價值指向,倡導在共同體運行中要充分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和奮斗精神,要不斷汲取人民的無限智慧和無窮力量,要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共享發展成果作為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著力點和歸宿點,要把人民的心愿和意愿作為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所以,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是“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①的理論,是來自人民創新實踐、為了人民幸福福祉、造福人民生存發展的理論。

從理論的旨歸上來看,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具有發展性。習近平基于發展的目的,探索以共同體方式關注關照當代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發展問題,倡導以共同體為依托化解人與社會的疏離關系、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人與網絡的對立關系、民族與民族的疏離關系、國家與國家的疏遠關系,從而推動人的能力實現全面發展、人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人的個性獲得自由發展。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是以人民作為根本的主體和立場,以發展作為根本的目的和目標。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人民是發展的目的和歸屬。故此,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是人民性和發展性的統一。

(三)實踐性與創新性的統一

從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上來看,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是實踐性與創新性的統一。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具有實踐性。第一,理論形成的基礎具有實踐性。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的形成是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有效解決實踐問題的必然產物,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鮮明的問題導向,是解決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在際遇途徑上需要達成共濟共生、在價值情感上需要形成共識共鳴、在責任行動上需要促成共擔共勉的實踐訴求。第二,理論發展的動力具有實踐性。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在實踐基礎上逐步形成,同時,隨著實踐不斷變化又產生新的問題和新的需要,促使它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第三,理論內容的主題具有實踐性。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基于實踐而形成,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實踐問題是它聚焦的核心主題,實踐性貫穿于這一重要論述的始終。第四,理論存在的意義具有實踐性。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不斷發展,并成為指導解決實踐中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具有創新性。第一,從理論的內容上來看具有創新性。由于這一重要論述是在創新性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因而在理論的內容上形成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觀點、新理念和新思想。第二,相對于理論的基礎來看具有創新性。這一重要論述在對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和中國傳統大同思想繼承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新實踐進行了創新和發展。第三,從理論的思維上來看具有創新性。這一重要論述在思維方式上注重思維的戰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促使其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新視角、新方法和新措施。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是以實踐為基礎和依托,聚焦世界難題和中國問題,是對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和理論升華;是以創新為特色和亮色,在守正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供諸多原創性的理論貢獻。因此,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是實踐性和創新性的統一。

(四)認同性與有效性的統一

從理論的影響和作用上來看,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是認同性與有效性的統一。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具有認同性。這一重要論述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合理的實踐基礎和正確的價值取向,順應了時代發展和世界潮流,回應了人民的呼聲和現實的訴求,因而它是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是一種正確的行動綱領。這一重要論述站在人民的立場,關注人民的生存和發展,關心人民的心聲和意愿,關照人民的幸福和福祉。這一重要論述在守正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和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所以,它不斷贏得中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尊重和認同。

習近平關于共同體的重要論述具有有效性。這一重要論述堅持人民至上,站在人民的立場和角度,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創造,匯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而它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這一重要論述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世界發展和中國發展所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和新矛盾,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正確的價值理念和科學的行動綱領,因而它具有很強的實效性。這一重要論述堅持系統觀念,運用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揭示問題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因而它具有很強的有效性。

總之,習近平關于共同體重要論述不僅得到中國人民的一致認同,也得到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廣泛認同;不僅能夠有效解決中國問題,也為化解世界難題提供有效方案。因此,習近平關于共同體的重要論述是認同性和有效性的統一。

猜你喜歡
生命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共同體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生命共同體”中的辯證關系解析
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看習近平對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發展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帕措”組織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探析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復合互嵌格局與多元一體交融
略論孔子對近代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建設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