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態話語分析下云南大象北上之旅對國家生態文明形象建構的研究

2024-04-21 19:06劉瑤瑤
旅游縱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大象模態頻率

劉瑤瑤

(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昆明 650224)

引言

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中國環境威脅論”的聲音并沒有因此斷絕.長期以來,以西方媒體為主導的“他塑”印象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與誤讀,造成他國民眾對中國國家形象抱有成見。曹孟勤(2022)提到,“在國際社會意識形態斗爭加劇和國際話語權爭奪激烈的態勢下,如果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走向世界的敘事方式不妥當,極有可能引起國際社會的憂慮和恐懼,進而拒斥和抹黑中國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1]。史安斌/劉長宇(2021)在研究國家形象傳播時指出,“我們往往強調到國際輿論場上去爭奪話語權,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情感市場’的存在。這正是國家形象傳播的有利資本,可以抵御負面的輿論”[2]。

為了打破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使中國正面的國家形象得到傳播,對成功案例的分析必不可少。2021 年棲息地在西雙版納的野生亞洲象往北遷徙500 公里的視頻刷爆網絡,無疑展現了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軟傳播”。本文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為依據,收集YouTube 上關于“云南大象北上之旅”搜索量排名前十的視頻形成語料庫,分析視頻呈現的視覺要素、聽覺要素和文字要素,從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三個角度來探究視頻中多模態信息是如何相互協調來建構我國的生態文明形象的。

一、視頻選取

2023 年1 月4 日晚上11:40,筆者通過在You-Tube 輸入關鍵詞“China’s Wandering Elephants”,檢索得到觀看量排名前十的視頻。

表1 觀看量排名前十的“云南大象北上之旅”視頻

鑒于本文主要分析海外主流媒體對云南大象北上之旅事件的報道,即國家形象他塑范疇,視頻1~3和視頻10 是國內媒體報道,屬于國家形象自塑的范疇,故不在本次研究范圍內。視頻4、6 和9 包含大象片段、解說詞和字幕,構成要素比較完整,而視頻5、7 和8 只有大象片段和簡單的字幕描述,因此本文重點分析視頻4、6和9。

二、分析軟件

Elan 軟件作為一個支持手動和半自動標注音視頻的專業工具,有標注、同步、轉寫、分割、線性交錯五種模式,為了對選定視頻中多個模態的關系和呈現意義進行分析,本文運用Elan6.0軟件,對視頻的影像(Animation)、 聲覺(Voice)、 特征(Feature)、 取景距離(Shot Distance)、 接觸(Contact)、 拍攝角度(Camera Angle)、 轉場(Transition)等進行編碼,并對這些編碼出現的次數、頻率、時長進行統計,為后文的多模態話語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三、云南大象北上之旅視頻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韓禮德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提出了語言三大功能假說,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組篇功能,Kress & van Leeuwen(1996)根據韓禮德的論述,將研究對象從語言擴展到多模態話語中,對應提出了圖像的再現意義(概念功能)、互動意義(人際功能)和構圖意義(組篇功能),用來分析視覺圖像語法[3]。圖像的再現意義分析需區分敘事的圖像和概念的圖像;圖像的互動意義主要通過距離、接觸和視角三方面共同作用;圖像的構圖意義分析則取決于信息值的位置、顯著性和取景。

(一)再現意義分析

視頻4、6 和9 包含大象視頻片段、解說詞和字幕,對應到視頻的表達層面,分別為視覺、聽覺、文字三大表意系統。

1.視覺表意

從視覺表意系統來看,視頻內容組成可以分為人、物、人和物三種方式,視頻4、6、9 中人影的標注頻率都為0,人影和物影并存的標注頻率分別為3.3%、22.2%和18.1%,遠遠低于物影標注頻率,分別對應為96.7%、77.8%和81.9%。大象是視頻的主角,觀眾跟隨大象的行動看到其安穩睡覺的樣子和野外生活的環境(如圖1),也看到人的居住環境(如圖2)。鏡頭中大象逛農田、偷糧食、在馬路上閑逛的畫面,使觀眾不禁覺得它們像調皮的孩子,而面對大象闖入人的居住環境后可以肆無忌憚地逛吃逛吃,讓人聯想到人和大象相處氛圍的和諧。這引導觀眾的情緒從對大象活動的好奇轉到對大象調皮性格的喜愛,最后轉到對大象身處環境的滿意。

圖1 (出自視頻9)

圖2 (出自視頻4)

Kress & van Leeuwen(1996)根據圖像的特點,區分了敘事的圖像和概念的圖像兩大類。前者可分為行動過程、反應過程、言語和心理過程,后者可分為分類過程、分析過程和象征過程。通過對三個視頻的再現意義進行標記和統計,視頻4、6、9 中敘事再現的比例分別為94%、99.3%、94%,均遠遠高于概念再現的比例6%、0.7%、6%,視頻以敘事的方式讓觀眾的目光跟隨大象的腳步,觀看其北上的活動,沿途是青山綠水的風光,大象累了可以集體倒在森林空地上休息,餓了有人工投喂的食物,渴了可以在水潭里嬉戲。大象自由自在的北上之旅正好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一方面森林植被茂密,大象生存需要不成問題,另一方面人類提前撤離,將住所讓給途徑的大象,并通過投喂食物引著大象朝森林行進,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悄無聲息地傳遞給觀眾。

2.聽覺表意

音頻內容可以分為背景音樂、同期聲、畫外音(解說詞)三種,通過標記和統計,視頻4、6、9的背景音樂出現頻率為100%、0、0;同期聲出現頻率為0、35%、92%,畫外音出現頻率為100%、40%、89.4%。

視頻4 的背景音樂很有節奏感,配合解說,使整個視頻內容緊湊活潑,豎屏拍攝適應當下短視頻時代觀眾的觀看方式,其活潑緊湊的講解模式也使得視頻信息更快地傳遞給觀眾。由于拍攝距離影響,視頻無法錄到大象的聲音,視頻6 和視頻9 的同期聲是周遭環境的聲音,同期聲的加入讓畫面更具有真實感。另外,這三個視頻都使用了解說詞,解釋畫面中大象或人在做什么,使畫面信息更準確。解說的語氣和內容表達無不透露出對大象的喜愛。

3.文字表意

筆者簡要統計了三個視頻文本的高頻詞前三。在旁白中,視頻4 的高頻詞前三分別是“The”“Elephant”和“A”,視頻6 的高頻詞前三則分別是“The”“Of”和“Elephant”,視頻9 的高頻詞前三則分別是“Of”“They”“Are”。字幕中,視頻4 的高頻詞前三分別是“The”“Elephant”和“A”,視頻6的高頻詞前三則分別是“The”“Horn”和“Journey”,視頻9 的高頻詞前三則都是記者名字“Saiyad Iftekhar”。在有實際意義的詞中,大象是關鍵詞,視頻6 中“Journey”也傳遞了大象做什么的關鍵信息,“旅行”這樣的表述很親切,觀眾看到不禁會心一笑,抱著輕松的心態觀看視頻。

(二)互動意義分析

根據Kress & van Leeuwen 的研究,圖像的互動意義體現圖像的觀看者和圖像中的成分之間的特定關系,主要通過接觸、距離和視角三個方面的共同作用構建。

1.接觸

接觸是想象層面的接觸,包括索取類圖像和提供類圖像。圖像中表征參與者和觀看者目光對視時,被認為是“索取”,反之被認為是“提供”。通過標注和統計,視頻4、6、9 的提供因子頻率分別為100%、59.8%和100%,而索取因子頻率分別為0、39.6%和0。

從數據結果來看,視頻4 和視頻9 都屬于提供類圖像,畫面中的主角并未和觀眾目光對視,視頻6 當中和觀眾發生目光對視的是主播,主播播報信息的時候看向觀眾,表示尊敬也期待觀眾對于該新聞的反應,除此之外的大象畫面都是提供類圖像。提供類圖像使觀看者輕松愉悅,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沒有壓力。

2.距離

距離的分類參考影視中的術語來表達,分別是特寫、近景、中景、全景、遠景,對應著距離的尺度有:只看見臉和頭或者某些被攝對象細部畫面;頭和肩部以上;膝蓋和腰部以上;表現人物的全身形象或某一場景的全貌;周圍有空間環繞。

值得注意的是,視頻4、6 和9 的遠景頻率分別為52%、17.4%和31.3%,全景頻率分別為34.6%、41.4%和54.8%,三個視頻的遠景和全景比例加起來占半數以上,可見拍攝大象北上之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看到大象的活動又不能過分打擾其生活,否則容易引起大象的過激反應,再加上大象北上的路徑比較隨意,很難提前將攝像機架設到位,因此遠景和全景占絕大比例。其中少量的近景和特寫是當大象靜止活動的時候,拉近距離拍到的畫面,比如大象集體睡覺這一畫面(參考圖1),其他近景和特寫畫面是關于主播和被采訪者的,被采訪者面帶笑意。

3.視角

觀看者和圖像中的成分之間的關系還可以用視角來構建,視頻4、6、9中仰視的頻率均為0,俯視的頻率分別為92.8%、53.1%、65.3%,占絕大比例,平視的頻率分別為7.2%、46.9%、34.7%。視頻6 和9 的平視對象是主播和被采訪者,極少數是對大象平視的畫面。以往的研究中認為仰視、俯視和平視體現了表征參與者和觀看者之間的權勢關系,但在大象北上之旅事件中,筆者不認為視頻畫面呈現出這樣的權勢關系,由于大象的攻擊性,攝像機無法靠近,再加上活動中的大象路徑無法固定,很難準確找到平視拍攝的角度。

(三)構成意義分析

根據Kress & van Leeuwen 的研究,圖像的構圖意義可以從信息值、顯著性和取景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信息值

信息值是通過元素在構圖中的放置實現的,大象北上視頻中的構圖多是放置中心的方式(參考圖1),根據大象行動路徑的不同,有時畫面中的大象從左往右運動,有時從右往左運動,這和拍攝時機位的放置有關。

視頻4、6、9 轉場次數分別為20、32 和15 次,對應頻率為2.99s/次、3.37s/次和5.75s/次。由于視頻4 是短視頻,力求在更短的時間里釋放較多的信息,因此轉場頻率最快,視頻6 和9 是播報新聞的方式,受新聞時長限制,視頻本身長度不長,通過轉場盡可能多地把大象北上之旅事件呈現清楚,借助背景中自然環境和人類居住環境的轉換來表現。

2.顯著性

顯著性指的是元素吸引觀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大象北上之旅視頻把大象放在正中間、做前景化處理的例子比比皆是,非常吸引人的配色主要有綠色和土黃色,即森林的顏色和亞洲象本身的顏色,綠色包圍土黃色,在畫面中對比非常鮮明。

3.取景

所謂取景(也叫框架),指的是圖像中有無空間分割線條,這些線條表明圖像中各成分之間在空間上被分離或被連接的關系。在大象北上之旅事件的畫面中,對空間分割的線條感幾乎沒有,視頻呈現給觀眾的大多是大象和周圍環境融洽地在一起的感受。

四、結語

本文對云南大象北上之旅相關視頻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發現,敘事再現圖像的比例遠高于概念再現圖像,視頻雖沒有提及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但是和諧共生的概念已經用敘事的方式通過大象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人類為大象遷徙作出的努力自然地呈現出來,與刻意宣傳理論的價值內涵相比,這樣的方式更能觸動觀眾的情感,觀眾從對大象的活動感到好奇,進而產生對大象調皮性格的喜愛,最后轉到對大象身處環境的滿意。提供類圖像比例也高于索取類圖像,視頻中主角往往不和觀眾有目光接觸,觀眾不會有被注視、需要反饋的壓力,再加上背景音樂和畫外音呈現的活潑之感,觀眾更能抱著輕松愉悅的態度接受信息,很自然地將大象北上活動中感受到的可愛、可敬移情到對中國產生可愛、可敬的印象,中國正面的國家形象由此傳遞出來。由此可見,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報道中,可以選擇恰當的主角用講故事的方式加入細節和記憶點,傳遞中西方共同認可的理念,以情感取勝,潛移默化地化解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猜你喜歡
大象模態頻率
振動與頻率
大象無形
認真的大象
極限頻率
大象
國內多模態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電力系統低頻振蕩模態識別
導航頻率源的同步與控制
由單個模態構造對稱簡支梁的抗彎剛度
大跨人行天橋的自振頻率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