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精小工坊:探索中職復合型文旅人才培養模式

2024-04-21 19:06
旅游縱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工坊文旅中職

方 園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杭州市臨平技工學校),浙江杭州 311100)

引言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升級,中職旅游服務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更多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難以滿足這些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更具針對性和適應性的教學模式。在這一背景下,中職旅游服務專業教育需要不斷創新,以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設計了一套專、精小工坊教學模式,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在課前自學、課中體驗實施、課后拓展的過程中全面發展。

一、專、精小工坊:探索復合型文旅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一)融文旅重傳承,開創沉浸式工坊教學新范式

在工坊真實運營的背景下,學生主動地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積淀文化素養,學會了“游客畫像”分析,換位思考,制定不同的導游講解方案,有針對性地為不同的游客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旅游職業技能。通過沉浸式工坊教學,學生不僅能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還能夠培養細致入微的服務意識和靈活應變的能力。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逐漸領悟到文化傳承與現代旅游需求之間的平衡,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整體旅游體驗。

(二)融校企重交流,開創了工學一體教學新路徑

企業方基于現實收益和客戶反饋對工坊的項目效果給與評價,相較于學生互評和教師觀察分析更具客觀性,并提供有益的補充?;诂F代商業規則完成了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實踐嘗試,職業教育長期推崇的工學一體、產教結合也于此得到了有效的探索[1]。在這個新的教學路徑中,融合了學校、企業和工坊的力量,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企業方的評價是對項目效果的客觀評價,更是對教學實踐的有效補充。這種實踐嘗試符合不僅現代商業規則,還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三)融研學重跨界,開創了創思創新創學新樣態

教學與非遺手工藝的跨界融合,讓學生脫離課堂,以不同的維度進行思考的契機。項目的復雜性促使與數控專業進行產品制作、與計算機工美設計專業合作進行旅游IP 設計、與校外機構和企業合作提升項目專業性,這不僅考驗溝通技巧,更需要學生明確自己和工坊的優勢和價值。與不同專業和外部機構的合作,學生能夠學會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項目中,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跨界合作的創新模式既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也給學校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發展方向。

二、當下區域旅游熱點和中職旅服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非遺熱度不斷攀升,區域缺文旅學術建設精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明的瑰寶,如何有效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是文化領域密切關注的問題。作為民族文化瑰寶,非遺文化體系中的重要性長期被低估。許多因為現代化大生產而瀕臨淘汰的傳統手工技藝,在傳統語境下實際上處于“文化核心”之內,影響著文化觀念的形成,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文化發展的方向。當前,許多非遺技藝退出了文化核心區,但其中記錄了舊時代文化體系的核心要素,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例如,時下高熱度的宋韻文化,其是浙江文旅立志要打造的一張金名片。杭州南宋古都品牌,紹興宋六陵、陸游宋詞,寧波“宋韻甬存”物質和非物質遺產等,宋韻文化六大工程目前正在火熱地實施中。一些項目立意較好但落地比較粗糙,未能真正地從“文化本位”出發,抑或沒能平衡好文化本位與經濟宣傳效益之間的關系。比如宋韻服飾中出現的大量影樓風。復建幾處實景作為網紅打卡點,推廣點茶、插花、焚香等一些純技藝體驗等未免有些流于表面,簡單高效,但是于古無依,偏離了宋文化元素的基本事實。因此,在追求流量擴散的過程中,還是應該有對文化要素的基本保護。

(二)旅服職業技能教學缺時代氣息,教材載體陳舊

傳統旅服職業課堂以擺臺、鋪床、導游詞講解等技能課為主;文化課程也是以純理論填鴨式進行,缺少時代氣息以及建立互聯網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思維。同時,教材著眼于旅服技能本身,欠缺廣泛的文化、社會與民俗視野,例如,“文旅融合”“沉浸式職業體驗”“旅游研學”“云游”“全旅游”之類的新業態沒有及時地在教材中體現以及在旅服教師的教學意識中跟進,這對于新時代文化旅游人才培養和杭州推廣宋韻文化起不到幫助的作用。

(三)中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有追求,但缺少引路人

新時代的學生需求種類多樣、涉及廣泛、個性化強的知識領域,對傳統文化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專任教師的精力有限,本身專業能力也有限制,實際上很難滿足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系統性需求。需要通過合作接觸到各種專業的文化機構、行業指導師、博物館、研究所、高校獲得智力和資料支持,進行深度垂直的傳統文化教學。

(四)旅服工學過程缺“深度融合”,不利于人才培養

眾多企業與學校合作的意愿強烈,但學校所輸送的職業人才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成為“即戰力”,需要進一步培訓累積實戰經驗后方能獨擋一面。這需要學校和教師走出學校的象牙塔,了解社會趨勢與企業內需,跨界合作、抱團取暖,合力來拓寬旅服專業教育的涉獵范圍,形成行業、企業、學校共生共學系統,培養企業能用、好用的人才。非遺元素具有雙重屬性,既是承載文化記憶的物質消費載體,也是文化符號本身。這種介于虛實之間的屬性使非遺元素特別適合作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題材的內容,特別是當代中職學生美育素養的提升教育中可以發揮很大的能量[2]。

三、專、精小工坊:復合型文旅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實踐

基于以上問題的思考,我校旅服專業通過“學校+景區”“大師+學生”“宋韻+非遺”等要素組合,成立了“臨蘭嬉香非遺工坊”項目,采用“工坊式”教學、實體文創與旅游相結合、工學一體等新式課堂手段,旨在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增強課程實用性,探索復合型文旅人才培養,更好地發揮中職在對接高職人才培養的“橋接”作用,更好地服務地方旅游企業對新型旅服人才的需求。(如圖1)

圖1 整體思路框架圖

(一)建工坊、設場館、推作品,主動對接地方旅游企業內需

在項目設計思路上,首先,篩選本地“文旅點”,確定以“宋代四藝”作為工坊主題。杭州文旅以“宋韻”為標簽,宋代“素、凈、簡”的審美品位與文人化的城市風格都烙印進了社會生活。以宋梅等人文自然景觀為主打的超山風景區便成為工坊選址的不二之選。因此,校方積極與國家4A景區級超山風景名勝區洽談,簽下了首個校企合作協議,盤活景區閑置空間,通過景區提供空間、校方提供教學設施設備的合作方式建立非遺工坊。其次,工坊真實運營,全程自負盈虧。工坊主打“古方香膏”創新DIY 體驗以及“宋代四藝體驗課”兩個板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文旅產品推出的復雜過程:挖掘文旅點,自主學習非遺技能,研發文創產品,進行市場調研,聯系原材料供應商,設計商標包裝,協作討論確定經營方案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遠超香膏制作本身的大量文旅信息并實踐了實體商品營銷體驗。而“宋韻文化體驗課”則屬于景區對客服務,需要學生自主統籌展示區布置、課程設計、授課稿撰寫、分工協作、排班、宣傳片宣傳冊制作、與景區人員溝通交流等諸多問題。理實一體最大限度地模擬了真實的工坊經營,在增強實踐性的同時強化理論知識的吸收,培養企業“想要”的人才。(如圖2)

圖2 工坊教學模式示意圖

(二)聘大師、挖內驅、促展示,工坊教學續寫旅游文化傳承

教師重構了“工坊式實踐項目”教學課程設計,替代傳統校內授課,以宋韻非遺文旅為切入點,給學生開設了“文化素養”“非遺技能”這兩堂課。聘請“茶道祖庭”余杭徑山寺的行業指導師,向學生教授茶葉篩選、茶文化史、茶道儀軌、茶席布置等;又與省級非遺保護單位重慶九龍沉香博物館達成合作,進行“宋代文人篆香技藝”、熏香儀軌、香文化史等課程培訓。學生在茶、香兩個領域獲得來專業行業指導的同時,也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品位和自信。中職學生普遍有很強的職業展示欲,教師先后在塘棲、超山、良渚等地開展了宋韻非遺文創等多個實踐項目的展示活動來提升學生學習內驅力、實戰經驗及協作應變溝通能力,即展示職業風采,又傳播非遺文化,打造新型文旅服務生態圈。

(三)跨專業、創環境、重原創,智慧打造沉浸式立體學習情境

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立體”的教學空間,開設繼前面提到的“文化素養”“非遺技能”兩堂課后的第三堂進階課“創新創業”。工坊強調“全流程沉浸式體驗”,組織學生“下?!眲摌I,以此達到加深學生對職業的認識,增強現實的職業能力,引導創新創業熱情的目的。讓學生體驗“賺錢”的喜悅、職業的魅力。2021年10月開始,工坊學生深入企業實踐,通過所學的宋韻文化知識技能,大膽創新構思,設計文旅路線“尋宋記”,與校數控3D 合作原創設計獨具良渚文化元素的“玉鳥”篆香模具,自編自導自演了宣傳片《陳記茶香鋪》穿越小劇,云游直播臨平—塘棲—超山一帶的地方風物,工坊利用VR 進行虛擬授課,在“UMU 學習通”平臺推送微課,增加了“互聯網+”“科技創新”“線上線下學習”等接合點。

(四)建學材、強技能、育實力,深化內部教學機制和評價的革新

一是對接崗位任務,重建教材內容,形成“四位一體”活頁式學材;二是強化職業基礎,提升“創新,思辨,協作,解決問題”四個軟實力;三是構建“三段六進”的教學模式;四是全方位精準測評,關注個性發展,建構“多元多維立體”評價體系。通過對接崗位任務重新構建教材內容,學生們能夠直接接觸到最新的行業動態和實際工作場景,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強化職業基礎和軟實力的培養,則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具備了面對復雜問題和挑戰的能力。構建“三段六進”的教學模式,不僅使教學過程更加系統化和有序化,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實踐經驗。全方位精準測評體系的建構,則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有助于發現和培養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力[3]。

四、專、精小工坊復合型文旅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成果

(一)校、企、社三方共育,提升中職旅服專業教學的品質

高品質的旅游服務中蘊含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的因子,也包含了地方志、圖像志的方法論。在“工坊”實踐中,學生所接觸的知識和技能傳承了宋代生活的深厚積淀,與本區域旅游形態相融合,開辦展示活動,開發文創產品;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術交叉與融合、跨越學科與學科的藩籬,使旅服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得到質的飛躍,成為點茶、制香等非遺文化的傳承人。工坊運營的成功經驗給與學生職業成就感和自豪感,也促進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二)創建自有文創品牌,擴大學校影響力

工坊的開展使得教研組提升了教科研能力,多次在校級和企業會議作典型推廣發言,反響熱烈。以此項目為基礎撰寫的專題論文、課題參加區、市比賽中屢獲獎項。本項目開啟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了學校自有文創品牌,助力學校雙高建設。鑒于良好的品牌效應,進一步與良渚古城遺址開發考古研學旅游,送教入企業,開辦古體驗工坊;與塘棲大運河科創城建立“國風社”工坊;與超山風景區續約,切實承擔起振興鄉村的職責;積極參加教育局組織的義賣“第一件冬衣”、“三八婦女節”展賣、送課進社區等公益活動等。這些有意義的活動擴大了學校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三)于一方專精小天地,構建風雅宋韻非遺的品位

宋人“風雅處處是平?!钡纳罘绞胶碗h永深沉的生活美學,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根植進當代“杭式”品味生活。本工坊在超山梅花節期間服務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學生精心編寫的《茶·香圖冊》被游客當作精美的紀念冊帶走。為接待好社會文化名人、文廣旅游局等領導、省職成教廳、市教科院專家視察和指導,學生們潛心研究學習宋韻非遺知識技能,講解詞撰寫上能做到專業、精準,講解時落落大方。他們講授的茶香課程多次接受媒體采訪和報道,如《杭州綜合一套·走進杭州》欄目,《杭州日報》等市、區級媒體,還被推送上了“學習強國”[4]。

五、結語

通過專、精小工坊教學模式,成功將“宋韻非遺文化”融入學生的學習體驗中,為其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培養。這一創新教學模式不僅強調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沉浸式體驗得以更全面地認識和應用“非遺文化”知識技能。而課后的拓展更是為學生打開了通向多領域、多層次知識的大門,拓寬了他們的學科視野,提供更廣的展示平臺,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加全面、靈活地運用所學,為旅游服務領域注入更多創新與活力。展望未來,期待中職旅服專、精小工坊教學模式通過持續創新和不斷優化,為培養出更多富有創造力、具備綜合素養的旅游服務專業人才,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為重要的貢獻。

猜你喜歡
工坊文旅中職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文旅照明的興起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