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縣9個早稻品種的生態適應性鑒定與評價?

2024-04-22 09:52李勝軍李誠易展平葉為柳意能
湖南農業科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長沙縣早稻評價

李勝軍 李誠 易展平 葉為 柳意能

摘要: 以中早39、松雅早1號、陵兩優1785等9個早稻品種為參試品種,以株兩優819為對照品種(CK),在長沙縣青山鋪鎮洪河村開展水稻品種的生態適應性鑒定與評價,通過對不同品種的生育期、抗病性、倒伏情況、農藝性狀、經濟性狀以及產量的比較,篩選適宜推廣種植的品種。試驗表明:9個品種中,松雅早1號產量最高,達609.8 kg/667m2,比株兩優819(CK)增產12.53%,全生育期113 d;陵兩優1785的產量第二,為584.8 kg/667m2,全生育期113 d;中安早7號的產量第三,為573.2 kg/667m2,全生育期114 d。相比之下,這3個品種豐產性好、生育期適中、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建議在長沙縣地區進行推廣種植。

關鍵詞: 早稻;生態適應性;評價;長沙縣

中圖分類號:S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0X(2024)02-0010-04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Nine Early Rice Varieties in Changsha County

LI Sheng-jun 1,LI Cheng 2,YI Zhan-ping 2,YE Wei 2,LIU Yi-neng 1

(1. Changsha Coun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Changsha 410100, PRC; 2. Changsh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Promotion Center, Changsha 410006, PRC)

Abstract: Nine early rice varieties, including Zhongzao 39, Songyazao 1, and Lingliangyou 1785, were used as test varieties, while Zhuliangyou 819 was used as a control variety (CK).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ice varieties were conducted in Honghe Village, Qingshanpu Town, Changsha County. By comparing the growth period, disease resistance, lodging resistance, agronomic traits, ec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different varieties, favorable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for promotion and planting.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nine varieties, Songyazao 1 has the highest yield, reaching 609.8 kg/667m2, with an increase of 12.53% compared to Zhuliangyou 819 (CK) and a total growth period of 113 days. Lingliangyou 1785 has the second highest yield of 584.8 kg/667m2, with a total growth period of 113 days. Zhonganzao No. 7 has the third highest yield of 573.2 kg/667m2, with a total growth period of 114 days. These three varieties have good yields, moderate growth periods, and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performance, so they are recommended for promotion and planting in Changsha County.

Key words: early ric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Changsha County

湖南省水稻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曾長期穩居全國第一,生產優勢明顯[1]。近幾年,湖南省水稻種植面積仍居全國第1位,產量居全國第2位,糧食產量持續保持在300億kg左右。湖南生產的糧食對于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2]。近年來由于品種審定開通了綠色通道和聯合體試驗,審定的品種數量大幅增加,導致推廣種植的水稻品種數量繁多,然而具有突破性的品種很少[3-4]。水稻產量和稻米的品質不僅受遺傳特性的影響,也受環境條件及栽培技術措施的影響[5],相同條件下不同品種對環境的適應性有所差異,性狀的表現也各有不同[6],因此開展水稻品種的生態適應性研究對于水稻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長沙縣坐落于湖南省東部偏北,在我國中部地區百強縣榜單中,以較強的綜合實力排名第一位,同時也是湖南省的糧食生產大縣,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在7.59×104 hm2以上,其中早稻種植面積2.64×104 hm2左右。為充分發揮水稻良種在糧食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加速水稻品種的更新換代,促進長沙縣水稻產業的發展,2023年長沙縣農業農村局在長沙縣青山鋪鎮洪河村進行了早稻生態適應性鑒定與評價,對9個早稻品種的產量、經濟性狀、抗病性、抗倒伏能力等進行了系統研究,擬從中篩選出適應長

沙縣生態環境且抗逆性、豐產性突出的早稻品種,為當地區主栽早稻品種的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品種

9個早稻供試品種基本情況見表1,除中安早7號和中安早2號外,其余品種均已通過國家或者省級審定;以湖南省區試對照品種株兩優819作對照(CK)。其中,中安早7號和中安早2號種子由湖南金健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余供試品種種子均從當地農資市場采購。

1.2 試驗概況

試驗在長沙縣青山鋪鎮洪河村進行,前茬為水稻,冬閑田,土壤質地為砂質壤土;土壤理化性狀為:pH值6.2,有機質38.8 g/kg,全氮0.84 g/kg,有效磷3.8 mg/kg,速效鉀42.1 mg/kg。

1.3 試驗設計與管理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30 m2;于2023年3月27日播種,4月26日移栽,移栽密度為16.7 cm×20 cm,每株插2粒谷苗;試驗田四周種植同一品種5行做保護行;按照當地高產栽培管理方式進行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控。

1.4 調查項目

1.4.1 生育期 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分別調查記錄播種期、移栽期、始穗期、齊穗期和成熟期。

1.4.2 病害發生情況 成熟期田間調查葉瘟、穗頸瘟、白葉枯病、紋枯病和南方黑條矮縮病的發病情況,并按照無、輕、中、重的分級標準進行記載。

1.4.3 倒伏情況 成熟期調查倒伏情況。倒伏程度分直、倒2級。直為莖稈直立或基本直立,倒為小區80%面積莖稈傾斜角度大于45°或完全伏貼于地。

1.4.4 農藝性狀 分蘗盛期觀察記載株型、葉色和葉姿,株型按緊束、適中、松散進行分類記載,葉色按濃綠、綠、淡綠進行分類記載,葉姿按挺直、一般、披垂進行分類記載;成熟期根據葉片、莖稈和谷粒色澤,觀察記載落色,分好、中、差進行記載;成熟期根據稻穗脫粒難易程度,分難、中、易進行記載。

1.4.5 經濟性狀 在水稻收獲前一天每個小區連續調查50株,測定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另取3株有代表性植株測量株高,同時進行室內考種,調查穗長、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經濟性狀。

1.4.6 產量 于成熟期每小區單打單收單曬,測定實際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2可知,同期播種的早稻品種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不盡相同。9個參試品種的始穗期,中安早7號、隆科早1號比株兩優819(CK)晚4 d,中早39、中安早2號、中早48比CK晚3 d,陵兩優1785、K兩優22、K兩優144比CK晚2 d,松雅早1號比CK晚1 d;9個參試品種的成熟期,松雅早1號、陵兩優1785、K兩優22比CK晚2 d,K兩優144、中安早7號、中安早2號、中早48比CK晚3 d,中早39和隆科早1號比CK晚4 d;9個參試品種的生育期均長于CK,全生育期為113~115 d,平均生育期113.9 d,比CK長2.9 d,生育期最長的品種是中早39和隆科早1號,均為115 d。

2.2 抗病性及倒伏情況

由表3可知,所有參試品種均輕感紋枯病,但均未感染葉瘟、穗頸瘟和白葉枯??;中早39、中早48輕感南方黑條矮縮??;除中安早2號和中早48分別有20%和40%的面積倒伏外,其他品種成熟前田間未見倒伏。

2.3 農藝性狀

如表4所示,株高最高的是隆科早1號,為98.6 cm,最矮的是K兩優22,為84.6 cm;除松雅早1號、K兩優22和K兩優144外,其余參試品種的株高均比CK高;9個參試品種的株型,中早39、陵兩優1785、中早48為適中,松雅早1號、中安早2號、隆科早1號為松散,K兩優22、K兩優144、中安早7號為緊束;成熟期9個參試品種的葉色,除陵兩優1785、K兩優22、中安早7號為綠外,其余品種均為淡綠;9個參試品種的葉姿,中早39、松雅早1號、中安早2號、隆科早1號為一般,其余品種為挺直;9個參試品種的落粒性均為中;后期落色方面,除松雅早1號后期落色為中等,其余品種落色均為好。

2.4 經濟性狀與產量

從表5可知,9個參試品種中,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最多的是陵兩優1785,為23.85萬穗/667m2,最少的是中安早2號,為16.47萬穗/667m2,除陵兩優1785和K兩優144外,其余品種有效穗均低于CK;9個參試品種穗長最長的是隆科早1號,為24.3 cm;除K兩優144外,其余參試品種的總粒數均高于CK;除陵兩優1785和K兩優144外,其余參試品種的實粒數均高于CK;參試品種的結實率在82.1%~93.9%之間,結實率最低的是陵兩優1785,僅為82.1%;千粒重以隆科早1號最重,為27.4 g,最低的是中安早7號,僅為24.2 g,但參試品種的千粒重均大于CK;理論產量高于CK的是中早39、松雅早1號、陵兩優1785、中安早7號和中早48,其中理論產量最高的是松雅早1號,為658.0 kg/667m2,理論產量低于CK的是K兩優22、K兩優144、中安早2號和隆科早1號,其中理論產量最低的是中安早2號,為552.1 kg/667m2;參試品種的實測產量,松雅早1號、陵兩優1785和中安早7號均高于CK,其中松雅早1號的實測產量最高,為609.8 kg/667m2,比CK增產12.53%。

3 結論

糧食安全對于保障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而水稻是我國人民的主要糧食作物,在糧食安全“緊平衡”背景下,發展早稻生產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7]。水稻高產既受遺傳基因的影響,又與環境適應性密切相關,從穩定糧食產量和用種安全的角度出發,在不同生態區開展水稻品種的生態適應性鑒定非常重要[8-10]。在長沙縣青山鋪鎮洪河村的田間試驗表明,9個參試品種中,松雅早1號的理論產量和實測產量均最高,分別為658.0和609.8 kg/667m2,除輕感紋枯病外,未感其他病害,成熟期無倒伏現象出現;陵兩優1785的理論產量和實測產量分別為624.6和584.8 kg/667m2,位列第二位,株型適中,落粒性中,后期落色好,除輕感紋枯病外,未感葉瘟、穗頸瘟、白葉枯病和南方黑條矮縮病,后期也無倒伏現象;中安早7號的理論產量和實測產量分別為596.7和573.2 kg/667m2,位列第三位,株型緊湊,落粒性中,后期落色好,除輕感紋枯病外,未感其他病害,成熟期無倒伏現象出現。綜合以上試驗結果,并考慮各品種的生育期、農藝性狀、經濟性狀、產量等指標,認為松雅早1號、陵兩優1785和中安早7號這3個品種綜合性狀優良,建議在長沙縣有配套栽培技術的地區進行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 青先國. 湖南水稻生產發展的對策與關鍵技術[J]. 中國稻米,2013,19(1):7-9.

[2] 徐一蘭,付愛斌,劉唐興. 不同氮肥運籌模式對雙季稻植株生理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 華北農學報,2019,34(3):155-163.

[3] 徐春春,紀龍,陳中督,等. 2020年我國水稻產業形勢分析及2021年展望[J]. 中國稻米,2021,27(2):1-4.

[4] 中國水稻研究所,國家水稻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2020年中國水稻產業發展報告[M].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5] 繆發華,張華書. 水稻新品種(系)品比試驗簡報[J]. 上海農業科技,2011(5):40-41.

[6] 王平,郭小俊,謝成俊,等. 蘭州市旱作區馬鈴薯品種(系)比較試驗[J]. 中國農學通報,2019,35(32):20-25.

[7] 孔祥智,何欣瑋. 糧食安全背景下早稻生產的戰略價值與發展路徑[J]. 農村經濟,2022(10):37-46.

[8] 萬建忠,張劍鋒,陸雪芳,等. 水稻品種安全性種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對策[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9):166-167.

[9] 楊艷萍. 雜交水稻高產栽培研究[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17):14-15.

[10] 周健,崔迪,趙洙敏,等. 不同年代水稻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的表型評價[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9,20(6):1566-1578.

(責任編輯:肖彥資)

猜你喜歡
長沙縣早稻評價
長沙縣湘龍幼兒園
早稻迎豐收
2021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802萬噸增長2.7%
2021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802萬噸 比2020年增產72.3萬噸
宋代早稻若干問題探討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長沙縣主種的茶樹品種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長沙縣:養豬大縣為生態“轉身”
長沙縣茶葉產業穩步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