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從《徐霞客游記》看文學與地理文化的交融互動

2024-04-22 08:23魯天智
青年文學家 2024年6期
關鍵詞:徐霞客游記個性化

魯天智

由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所創作的《徐霞客游記》,是我國第一部記錄地質地貌的著作,在文學與地理學領域均有重要地位。徐霞客在多年游歷中,對地理、水文、植物,以及地質等進行的記錄,又經他人整理,形成了一部系統性的散文游記。作為同時涉及文學與地理學的作品,通過《徐霞客游記》中的記載,不難發現文學與地理文化之間的互動與交融,本文便以此為側重點展開分析,了解這一部明代散文游記在現代的價值。

一、《徐霞客游記》中的地理文化

《徐霞客游記》中記載了徐霞客多年游覽高山大川的游記,在地理學層面具有研究價值,主要可以從兩點闡述:

(一)喀斯特地貌

《徐霞客游記》中記載了大量關于西南地區喀斯特地貌的內容,也是國內外首部對喀斯特地貌進行詳盡記錄的著作。作者在書中對喀斯特地貌的不同形態進行了描述,如鐘乳石、溶洞,同時也分析了形成此類地貌的原因。以《徐霞客游記》中的《楚游日記》為例,作者在游覽湖南茶陵時,發現了當地有井狀落水洞,用“嶺頭多漩渦成潭……是為九十九井”,以及“始知是山下皆石骨玲瓏,上透一竅,輒水搗成井”闡述形成井狀落水洞的原因,同時也介紹了在喀斯特地貌當中,包含一種比較特殊的地貌,即喀斯特漏斗?!缎煜伎陀斡洝分幸灿衅渌P于喀斯特漏斗這一地貌的描述,如“兩山夾中,又回環而成一洼,大且百丈,深數十丈,螺旋而下,而中竟無水”,對這一地貌進行了精準定義,并對后世地理學的研究提供了參考。

(二)水道源流與水文情況

《徐霞客游記》對以往一些文獻古籍中的錯誤記錄進行了糾正,尤其是水道源流這一部分。作者對游歷過程中發現的水文現象給予了客觀解釋,并對多個地區的河流、湖泊,以及沼澤等水文資料進行了整理,使我國關于地理現象的記錄更加完善。例如,作者否定了原本很多地理文獻中“泯山導江”的說法,認為長江上源為金沙江,并提出了河床坡度、侵蝕力兩者為正比的觀點。與此同時,徐霞客采用追蹤以及目擊兩種方法,考察了多個地區的江河,整理成《溯江紀源》。這一篇中詳細記載了長江、黃河,以及盤江流域的水文情況,并有《盤江考》作為佐證,為后世水利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

二、《徐霞客游記》中的文學研究

(一)八股文基礎上的創新

從《徐霞客游記》的體裁來看,這是一部散文游記著作,作者以日記體進行了記述,讀者閱后能感受到徐霞客游歷所欣賞到的景色?!缎煜伎陀斡洝吩谖膶W領域同樣具有非??捎^的研究價值,關于這一點,可從明代科舉制度作為著手點。當時科舉的主要內容為八股文,所謂八股文,講究對仗工整,并在四書五經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所以格式和命題范圍均比較受限,要想創作出真正有創新意義的文章其實有一定難度。但《徐霞客游記》中并沒有八股文的身影。透過《徐霞客游記》中關于美景的描寫,不難發現徐霞客對于美景的敏銳度,他既能夠發現美景,又能夠切身感受到景物中的意境。

(二)修辭手法的使用

在文學創作方面,徐霞客多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述山川壯麗之境,而且作者筆下描寫的景色,十分清秀、靈動,好比《游雁宕山日記》中有“然海中玉環一抹,若可俯而拾也”的描述,此句便將玉環山喻為飄帶,使用的語言十分具有趣味性。另外,徐霞客在文學表述上,多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讓讀者在閱讀游記時,仿佛能夠真實地置身于其中,與作者共覽錦繡山河。譬如,在《江右游日記》當中,作者用“然霧猶時時籠罩……又巧為獻笑之迎者”這種擬人的修辭手法,對山中濃霧進行了描述,同時讓讀者也可以切身感受到徐霞客在登山時的喜悅。

(三)對美景的敏銳度與觀察力

徐霞客在文字運用方面,除了使用了大量的寫作手法外,還善于抓住景觀的特殊性,彰顯出作者對于美景的敏銳度與觀察力。以《徐霞客游記》中的《游黃山日記》為例,作者抓住了黃山的“秀麗”,用“爭奇競秀”形容,仿佛黃山其他山峰也都被賦予了活力。作者使用“奇山”形容之余,對黃山上的奇松也進行了傳神的描述,使用“低僅數寸”“平頂短鬣”“盤根虬干”等形容詞,讓讀者感受到黃山特有的奇峰怪石。

由此可見,徐霞客對于美景的描繪,使用精準的詞匯,使敘述更加生動,筆下的美景也更為生動。以《徐霞客游記》中的《滇游日記十一》為例,這篇記錄了作者和嚴君在禾木亭游玩時的所觀之景,并用“亭當坡間……窗欞潔凈”進行描述,同時也與倪瓚創作的山水畫進行了對比,更加細致地描寫滇池景色,可見徐霞客非常擅長描寫一些情感細膩且壯麗的景色。再如,《黔游日記》中對黃果樹瀑布的描寫,使用了“復聞聲如雷”“搗珠崩玉”等描述語,這種比喻的修辭手法可以讓讀者在心理預期之外,體會到黃果樹的震撼之景。

(四)生態審美觀念的形成

在《徐霞客游記》中,作者通過獨特的生態審美,為游記賦予了極高的藝術性??傆[《徐霞客游記》中的文字表述,形成生態審美觀的關鍵,其實與我國古代的一些文化理念有關,如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作為一部游記,作者通過個人的文字功底彰顯出藝術性,讓讀者在閱讀時也可以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獨特之美。

徐霞客在游覽高山大川的過程中將自己置身其中,認為自然山水所展現的魅力與山水散文是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徐霞客游記》中所有山水形象的塑造,通過直接、間接的形式,讓讀者可以感受作者的文學品格,以及高超的文字功底,這也是《徐霞客游記》文學價值的重要體現。

三、《徐霞客游記》中文學與地理學的

融合發展與創新

(一)以“獨抒性靈”文學主張為基礎的獨特旅游體驗

《徐霞客游記》雖然是地理學名著,但是文學性敘事也是其藝術價值的重要體現,作者以文字記錄的形式,描寫出在各地旅行的見聞,這和現代社會推行的文化旅游理念不謀而合?,F代旅游業發展進程中,推出了旅游地理學這一新的板塊,如果以《徐霞客游記》作為對比,這部作品中采用的旅游敘事形式具有個性化特點,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與當時明朝追求個性化的文學思潮有關。恰如徐霞客開始旅行之前,即晚明時期的公安派,對于文學領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認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這里提到的“性靈”,即創作者內心產生的獨具個性化的思想與感受。公安派總結“性靈”的觀點,其實在進入到明代的中晚期,與當時的思想史新變有一定程度的聯系。追溯到16世紀初期,當時陽明心學是明代理學界的新生代學派,盡管其核心要義是“致良知”,然而其他思想的提出,也在當時的思想大環境下彰顯出個性化的趨勢,如“吾心即宇宙”和“心外無理”。自此之后發展至16世紀末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贄提出“童心說”,該思想原本意為摒除道學家謙恭揖讓的思想,鼓勵人們勇于表達內心最為真實的感受??紤]到該思想同樣為個性化敘事做了鋪墊,因此在晚明時期,公安派主張的“獨抒性靈”思想并非“獨樹一幟”,可以理解為明清時期在文學領域解放思想的必然趨勢。在此基礎上再分析“獨抒性靈”這一主張,其實在進入清代后,便受到當時很多文學家的認可,如袁枚和趙翼,甚至對該思想進行了深刻表述,一直到清中期,演變為“性靈說”。

綜上,立足于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學兩個角度,當時思想潮流的變化,與《徐霞客游記》中主張的個性化旅游敘事手法相契合。尤其是“獨抒性靈”的文學主張思想,更是與地理文化交融的直觀體現。徐霞客在創作時,根據自己積累的個性化旅游經驗,為我國文化旅游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在《浙游日記》中,作者講述了從蘭溪乘舟,曾經過楊村時所觀景象,并在這一部分使用了烘托意境的手法,如“江清月皎,水天一空”“徹成水晶一塊”。此處對當時景色意境的描寫,可以讓讀者真實感受到作者觀江景時產生的個性化感受。若是站在王國維提出“境界說”的角度,徐霞客這一段描寫可謂真正實現了“真感情、真景物”的意義。對于“真”的判定標準,其中便可包括發自內心的個性化體驗,這主要是因為作者作為主體,在和自然環境、景物等客體融合后,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生命體驗,即“境界說”中主張的“真感情”,甚至已經超出“意境”的范疇,達到情景交融與虛實相生的文學效果?;诖嗽俜治觥墩阌稳沼洝分械摹皬爻伤б粔K”與“滿前皆飛躍也”,從作者的角度可以將其理解為對“一身與村樹人煙俱熔”景象形成的當時的生命體驗。正是因為此體驗的獨特性,所以也被賦予了真實感,是作者內心感情的流露。在《徐霞客游記》中,這種被寄予了真實情感的山川、風景,在讀者看來仿佛真實呈現在眼前,即“意境說”中主張的“真景物”。有了“真感情”和“真景物”作為烘托,《徐霞客游記》中對各地景色的描寫,能夠真正達到所謂的“真境界”。

反觀由韓駒創作的《夜泊寧陵》,在這首詩中作者用“茫然不悟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表達自己在停泊于寧陵時所觀景色產生的感想。讀者閱后仿佛馬上可以參透其中的奧義,理解作者“茫然不悟身何處”的原因。韓駒與徐霞客面對眼前之景,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獨屬于當時那一刻的體驗,難以再準確辨識到底身在何處。這也就可以理解在《浙游日記》中作者所用的語句,其實是對“茫然不悟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闡釋的觀點。從這一角度切入分析,讀者可以真正了解到歷朝歷代文人身處能夠迸發“真感情”的景物時,所產生的真摯、特殊生命體驗的原因。

綜上,《徐霞客游記》中文學與地理文化之間的交融點之一,可以總結為作者在旅行途中產生的個性化體驗。從文學角度剖析,契合了明代主張“獨抒性靈”的文學思想;從地理文化角度剖析,也是游記類文學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

(二)以“個性化生命體驗”為核心的現代文化旅游新模式

《徐霞客游記》是我國古代游記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其成書時間距今有四百年,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分析,其在信息化時代下能夠帶給人們的啟示,也是這一部作品文學與地理文學交融互動分析的關鍵點。

透過《徐霞客游記》所記錄的古代名山大川,以及作者在旅行途中的所觀所想,能夠給人們帶來的啟示,依然是獨特的生命體驗。從這一角度切入,可以將現代信息化時代下,人們在各大短視頻網站中上傳的旅行類作品,與《徐霞客游記》中記錄的各篇游記進行對比。其實無論哪家短視頻平臺,均有大量熱衷于旅游的用戶制作并發布記錄旅行的作品,但這些用戶往往是以視頻的形式,真實記錄旅游途中看到的景物,甚至很多是客觀的局部風貌,很少有用戶在制作的視頻中,像徐霞客一樣傳遞個性化感受,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短視頻平臺中的很多旅游類作品面臨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其實在現代化社會環境下,人們借助互聯網平臺不僅可以獲取到旅游資訊,還可以宣傳旅游文化與資源。這就不能單純地依靠短視頻記錄各地景物與風貌,景區、旅游者均可借鑒《徐霞客游記》中的記錄方式,為旅行賦予個性化體驗,并且可以站在文學視角,真切地感受來自旅行過程中的獨特生命體驗。只有如此才能夠在制作的短視頻中,注入旅行者內心的感受,為短視頻作品賦予生命力。這為新媒體時代下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即開拓個性化生命體驗為核心的文化旅游模式。

上述提出的文化旅游新模式,其實對于廣大研究《徐霞客游記》的學者而言,同樣面臨著問題,如在《徐霞客游記》基礎上,站在文學視角實現旅游地理學的現代化創新。對于這一點,學者其實可以從文學地理學這一交叉學科的角度著手,總結創新方法,如可以總結《徐霞客游記》中文學地理學相關內容的占比,并在分析后作出總結,為旅游地理學在現代社會的創新提供助力。在此基礎上,《徐霞客游記》中的個性化生命體驗能夠真正實現向以旅游地理文化為代表的有關學科的轉換,展現出學術生產力價值,為現代旅游業賦予生產力,實現文學與地理文化的積極互動。

通過本文對《徐霞客游記》的分析,可以發現在這一部作品中文學與地理內容之間的相互交融。一方面,兩者之間的融合為人們研究這一著作提供了切入點;另一方面,讀者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在文學創作中想要傳遞的個性化生命體驗,并以此為基礎欣賞徐霞客筆下的名山大川。立足于信息化時代下,對《徐霞客游記》中文學與地理內容交融互動的分析,為文學旅游的創新及文學研究提供了著手點。

猜你喜歡
徐霞客游記個性化
堅持個性化的寫作
徐霞客在這棵樹下說再見
徐霞客訪談錄
地心游記(十)只剩我一個人
新聞的個性化寫作
尋夢環游記
尋夢環游記
超市游記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徐霞客志在四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