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適前兩次出塞薊北的邊塞詩闡述

2024-04-22 08:23牛靜靜
青年文學家 2024年6期
關鍵詞:邊塞邊塞詩詩人

牛靜靜

高適是盛唐時期一位負有盛名的邊塞詩人。其詩作具有爽朗質樸、氣骨瑯然的特點,以致杜甫論其為人和創作時說:“總戎楚蜀應全為,方駕曹劉不啻過?!北疚闹荚趯Ω哌m前兩次出塞薊北時期的邊塞詩進行闡述,探究其詩作背后的心態轉變和深刻的人生觀。

一、高適出塞原因

(一)個人抱負

高適的人生理想是“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義”(《舊唐書·高適傳》)。他將“治國”與“平天下”視為自己的人生準則。詩歌反映了他所處時代的真實生活,也是他踐行人生準則的一種途徑?!靶新冯y,難于上青天”是李白的詩句,也恰是高適初涉社會時的一種內心感受。高適第一次西游長安時,年方二十,正是雄心勃勃、恃才傲物的年紀。他滿以為自己“書劍”學成,可以施展才華抱負,甚至天真地以為會受到皇帝的賞識,一舉由布衣而至卿相,然而現實是“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別韋參軍》)。首探仕途的挫折讓他憤而寫下《行路難二首》,既是對那些揮金如土的世家子弟的嘲諷,也能讓人感受到一種自憐之意?!伴L安少年不少錢,能騎駿馬鳴金鞭”寫出了京城權貴的奢華生活,“安知憔悴讀書者,暮宿靈臺私自憐”則相較出寒門子弟的可憐,兩相一比盡顯不平之氣?!熬灰姼患椅?,昔時貧賤誰比數”中“富家翁”與“貧賤”作比,映射出自己“少年”時期的窮困,品嘗到無盡的屈辱和沮喪,進而發出“有才不肯學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的感慨。既然京城無望,那就到塞外!由此,他把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寄托于塞外,從此奔赴戰場,為我們留下了諸多塞外名篇。

(二)社會原因

高適一生三次出塞,是有社會原因的。根據《資治通鑒》記載,邊將“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加之以邊將在外有權表奏選任自己的幕僚,因此很多無門路之人,往往以出塞當幕僚為謀取出路入仕的路徑之一。高適如此向往邊塞除了他心懷韜略,受安邊之志所驅使外,重要的是他想以軍中幕僚身份通達仕途晉升。高適多次親臨邊塞,對軍旅生活有著深入的觀察與體驗,加上嚴肅、刻苦的藝術實踐,故能成為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邊塞詩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前兩次出塞,第一次以淪落布衣之身,第二次以縣尉卑下之職,兩次出塞境遇基本相同,因此敢于正視和揭露邊事的實際情況。這兩次出塞所寫的邊塞詩思想、風格是一致的。

二、兩次出塞薊北:懷才不遇所寫下的詩歌

自開元二十年(732)至天寶七載(748),高適北游燕趙,應舉長安,落地留京,暫居淇上,歸后又出游魏、楚,旅居東平。在此期間,高適第一次從軍邊塞即“單車入燕趙”(《酬裴員外以詩代書》),到達東北邊塞。這一時期的唐朝與奚、契丹的戰爭打得如火如荼。他廣泛接觸社會現實,深切體會到百姓的疾苦。這樣的生活經歷深刻影響了他邊塞詩的創作,讓他寫出了諸多邊塞詩名作。作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高適的邊塞詩雖然數量不多,但思想內容十分深廣復雜。

(一)寫請纓無路、報國無門,以及對統治者異常失望的詩歌

《信安王幕府詩》以委婉的語言道出高適求援引卻最終落空之惆悵。該詩寫于開元二十年(732)春,是高適第一次出塞薊北時投詩李祎,希望其援引的“投刺之作”,展現出他內心渴望被援引的迫切心情。這首詩前六句從謀略、權位、威勢、忠勇等方面表達了對信安王李祎的崇拜和向往?!叭A省”以下四句頌揚了李祎生逢其時,能盡其才?!罢裼竦沁|甸”以下十四句是全詩的主要部分,圍繞李祎此次東征展開?!罢裼竦沁|甸,摐金歷薊儒。度河飛羽檄,橫海泛樓船”敘寫了唐軍一往無前,不懼怕艱難險阻;“大漠風沙里,長城雨雪邊”再加上“夜壁”“寒空”更加渲染出戰爭之殘酷,條件之惡劣;“軍勢持三略,兵戎自九天。朝瞻授鉞去,時聽偃戈旋”頌揚信安王出兵之利落神勇;“蒼生解倒懸”“萬里絕風煙”肯定了信安王的貢獻,這也是高適對戰爭結果的最終評判?!爸钡馈币韵滤木?,透露了自己失意的遭遇,他在詩中感慨,雖然有王粲、趙壹之才子,本以為幕府諸公能援手汲引,不料他們獨遭棄捐,從戎無路,翱翔云霄的愿望最終未能實現。

《塞上》則表達了高適縱有報國志卻不被賞識的郁悶心情。自開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首領可突于殺其王李邵固,率領契丹及奚眾降于突厥,東北邊塞戰爭爆發,唐軍連戰不利,遂釀成東北邊境巨大邊患。高適欲從軍邊疆,來到東北邊塞,看到邊情緊張,敵軍正向南方侵襲,在詩中寫道:“輾轉豈長策,和親非遠圖?!彼庾R到輾轉戰斗不是安邊的長策,和親妥協也只是臨時應付的權宜之計。進而他聯想到西漢王朝,寫道:“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側謷叽竽?,一戰擒單于?!彼J為只有像李牧那樣“一戰擒單于”才是最好的辦法?!俺迅屑ば?,愿效縱橫漠。倚劍縱橫漠,關河空郁紆”則抒發了自己縱有報國之心、安邊之策,卻不被重用的郁悶心情。

《自薊北歸》體現了高適對當時統治者的失望之情。該詩寫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冬,系高適自薊北南歸時所作。第一句“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中“北”字相連,運用頂針的手法,渲染出濃烈的悲哀氣氛。詩中客觀地描寫出了邊馬之哀,更襯托出“驅馬”人內心之悲哀。唐和契丹經常發生戰爭,而該區域又屬于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的轄區。自從開元后期以來,力量弱小的契丹和奚已經歸順唐朝。但是由于“安祿山欲以邊功市寵,數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殺公主以叛”(《資治通鑒》)。由此可以看出,這是唐對少數民族的欺壓,屬于不正義之戰,應該受到譴責。高適在這時期有不少關于民事、吏治和邊塞的詩,既寫出了邊塞環境之艱苦,又充分表達了詩人揭露社會弊端,對統治者倍感失望。

第二次出塞薊北的詩作以《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為代表。第一首中寫道:“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币粋€“難”字,看似單純寫一匹孤馬獨行如此遙遠路程之艱難,實則在寫行軍之不易、兵士的勞苦?!跋淙暱?,山空木葉干”,當時已是冬天,天色蕭條,而詩人“不知邊地別,只訝客衣單”的切身感受將寒冷的冬天描述得更加冰冷。此后詩人將“莫言關塞極,云雪尚漫漫”來回應第一句“行將久”,更加襯托出邊塞沿途的環境艱苦,加之自然條件惡劣,讓人心里更加寒冷。第二首寫山路的險峻,正當“寒風落日時”,鳥都過不去,更何況馬呢?詩人用“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層層遞進,將艱難險阻描述得無以復加。然而自然之寒與政治仕途失意相比,后者才是詩人最難忍受的。由此產生“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的歸隱之意,也很好解釋了詩人對自己空有報國志卻無報國門的憤懣之情。第三首則由行役轉成理想的破滅,出塞艱難,失路彌折,詩人深感“棲遲愧寶刀”的愧疚之意,自己的一生追求也只是“微祿果徒勞”。年近半百卻看不到人生理想實現之希望,他終而發出“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來表達自己既然理想無法實現,那就果斷離開的堅定去意。全詩緊緊抓住“難”字,路途艱難,天寒地凍,將其與自己的心境相結合,層層遞進,寫出自己的失意之情。還有如《送兵到薊北》中的“積雪與天迥,屯軍連塞愁。誰知此行邁,不為覓封侯”,前兩句寫了塞外寒冷的自然環境,用“愁”字寫出屯軍的悲愁,同時直抒自己此次出塞的目的已不是為了封侯。他察覺到在安祿山統治之下,邊疆問題已十分嚴重,而統治者仍無動于衷,這讓詩人倍感失望。

(二)寫邊塞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友誼珍貴的詩歌

《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贈》寫于高適有感于邊患之重而自己卻請纓無路、報國無門的苦悶之時。詩人與王之渙、郭密之分別已十余年,久聞其才華并為之敬仰,慨嘆自己正值芳節而功業無成,此時此刻多愿與好友傾訴失意的心情啊。奈何千里迢迢奔赴薊北期待與好友重逢,卻失之交臂,豈不悲傷!詩人感嘆,從今以后,有云海阻隔,再加上風雪交加襲人,前途渺茫,世事多謬,真乃欲說還休,唯有“懷君”不已也。此詩抒寫悲愁之情,層層遞進,前四句“獨搔屑”而不遇友人;“迢遞千里游,羈離十年別。才華仰清興,功業嗟芳節”,寫離別十年,千里相會而不得;“曠蕩”六句寫世事難料,艱難險阻,天各一方,未能相見,直到“愁絕”。本性豪放的高適以“愁絕”落筆,可見對此行未能與好友相聚之遺憾,也更加凸顯自身功業未成的痛苦至極,震撼讀者。

相較于《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贈》的“愁絕”,高適的《別董大二首》則一掃“愁”之陰霾,給人以面對未知的堅強的信念,體現了一種健美豪放。第一首詩是高適在漫游薊北時期所作的一首送別詩。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寫嚴寒的冬景。無邊的“黃云”,漫飛的雪花,雁鳴叫凄楚,凜冽的“北風”,以寫實的手法道出一幅悲涼景象,烘托出董大所處自然環境之惡劣,也寫出日暮天寒,游子何去的惆悵之情。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以勸慰友人的語調,勉勵他不要因為環境的艱苦、旅途的寂寞而悲愁,而是堅信以自己的才華定能實現抱負,無論身處何地均能四海之內皆有知音。該詩以白描手法,以景烘托情,情感真切,風格健美,既是表達與董大友情之深厚真摯,也是對自己的安慰,即使前路再艱難,也依然堅信自己人生理想定然能實現,反映出詩人豪爽、開朗、質樸、達觀的情懷。第二首詩寫道:“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笨梢娝敃r還處于“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可由此一窺其心中的惆悵。詩中感嘆他特別仰慕梁孝王的廣攬人才,而歷史早已一去而不復返了?!秳e董大二首》是詩人在第一次出塞時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雖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于慰藉中又寄希望于自己,給人以信心和面對以后的人生道路的堅定。詩人在與友人分手之際,全然不去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去面對未來。我們在感嘆高適詩作水平的同時,更應欽佩高適自身的“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以及“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

(三)抒寫塞外少數民族的民俗和風情的詩

在我國古代,漢民族多以農耕為主,而在周圍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則以游牧為生。

《營州歌》寫于高適第一次出塞時。當時的高適在請纓無路、悲愁交加之際,被邊地少數民族的尚武風俗、豪放性格所感動而作此詩。營州,即柳城郡,治所在遼寧錦州西,當時地處唐東北邊塞,西北接奚,北接契丹。詩人用“狐裘蒙茸”描述少數民族的穿著—皮袍子,用“虜酒千鐘(盅)不醉人”寫他們酒量大得驚人,用“胡兒十歲能騎馬”傳達了胡人自幼便勇敢豪放,成群出獵于城外,一派少數民族尚武的風俗。

兩次出塞經歷使得高適自感有才而不得重用,心里憤懣至極。他還認識到對歸降的胡人不可依靠,如《睢陽酬別暢大判官》中的“戎狄本無厭,羈縻非一朝。饑附誠足用,飽飛安可招”,還有《薊門行五首》中的“戍卒厭糟核,降胡飽衣食,關亭試一望,吾欲涕沾臆”,對厚遇降胡、虐待戍卒的做法實為不滿。還有如在《答侯少府》一詩中,“邊兵若芻狗,戰骨成埃塵”大膽批判和揭露安祿山的不義戰爭行為。高適自《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回封丘一年多,大約在天寶十一載(752)秋,他就辭去了封丘尉職務。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窺視高適兩次出塞薊北所寫詩的大概內容。其邊塞詩內容紛繁復雜,又大多吐露出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不幸遭遇,以及對當朝統治者的嚴厲批判。長期的塞外經驗與他愛國愛民的情感相結合,使他邊塞詩的成就多集中于這一時期,為他在盛唐詩壇上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礎。

猜你喜歡
邊塞邊塞詩詩人
相見歡·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感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夢回邊塞
論《河岳英靈集》對盛唐邊塞題材詩的接受
論中唐邊塞詩
詩人與花
唐代邊塞詩里的情長思遠
多元文化共存的邊塞古城:右衛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