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策略

2024-04-22 09:12陽金玲
云南教育·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雙減物理作業

陽金玲

在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的前提下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務必做到課前備課精準,課中創新教學模式、活用教學方法、體現主體與主導,課后重家校溝通、激勵教學評價機制,確實激活學生內在學習動能和外在因素,精減課后作業,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真正達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實現初中物理教育教學減負、提質、增效的目的。

一、備課精準突破重點難點

備課是高效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課前的集體高效備課,才能確保課堂上的教學高效。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保證,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活水源頭。

(一)心系學生備課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最大受益者。備課中除了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學習興趣點、心理特征、探究知識的能力及思維盲點外,還要明確應該教會學生什么知識、采用什么方法將知識有效地教會給學生。要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我們需采取富有啟發性的教學策略。為了使學生能親身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我們應鼓勵他們動手操作,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同時,我們還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積極與他們建立互動,以此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參照課標鉆研教材備課

教學過程參照課程標準,嚴格遵循教材的知識體系,設計教學過程更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以課程標準為準繩,真正做到吃透、活用教材。備課中要提煉出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以及學生的痛點、興趣點,創新設計,使書本中的知識凝練化、系統化,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這些重、難點知識。

(三)整合課程資源備課

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備課時,必不可少的資源首先是媒體資源,其來源于電視、互聯網、報刊、圖書館、課件等,這些資源具有生動形象、迅速便捷的特點,可以成為教學過程中很好的素材,靈活、廣泛地應用這些素材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通過將師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到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后是人力資源(主要是教師和學生),教師起核心作用,師師之間要相互學習、群策群力、資源共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中,扮演好自己的主體角色,將被動、接受式教學變為主動式學習。

(四)巧用教學方法備課

平時我們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和科學探究式教學,因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對象的差異,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無定法。

(五)精心反思過程備課

備好課、上完課,這節課并沒有結束,課后教師還得反思:教學目標有沒有達到、重點有沒有突出、難點有沒有突破、疑點有沒有解惑;教學活動有沒有溝通與合作;教學過程有沒有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有沒有“內傷”;師生有沒有碰出火花、有沒有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有沒有“偽探究”等等。

二、模式創新提高效率,作業分層促各需所求

結合學校與學生實際,采用新的教學模式。例如“三六”模式,即:三步(課前預習、課堂展示和課后鞏固),六環節(目標定向、自主學習、合作探討、精講點撥、分層鞏固、反思提升)。讓學生多動手、多實驗、多贊賞鼓勵學生,規避“100-1=0”現象。學生動、課堂活、效果起,真正實現教學減負、提質、增效。

既要落實“雙減”政策,又要培養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的學生,不可小覷作業的研究,分層次、分角度、分梯度地設計作業,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一)基礎達標練

此部分作業針對全體學生,側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緊扣當堂課所涉及的內容或技能,突出重點概念和規律的識記,強化實驗探究的過程體驗,結合教師在課堂上對物理內容的講授和例題的分析,設計基礎、全面、簡單的作業,達成本課時必須的學習目標。

(二)重點提升練

此部分作業針對大部分學生,以本課時重點知識和相關物理思維方法為核心,建立知識體系。設計以點帶面、同題歸類的典型作業,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也可設計邏輯思維遞進的問題串作業,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和知識的綜合遷移;還可設計具有母題思想的典型作業,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更可圍繞學生的難點和易錯點對原有作業題目進行改編、創編,或者對錯題或經常出錯的題進行匯編布置作業。

(三)核心素養練

此部分作業專門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具有適度的綜合性。通過創設真實的物理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注重實驗方案的設計、證據的收集及分析論證能力的培養,突出素養立意,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三、服務課后引其全面發展

課后服務是“雙減”政策中最為亮眼的提法,但嚴禁將課后服務理解為“補課”。合理、創新性地利用好課后服務時間,帶領學生們更多角度、更多形式地探秘物理世界,充分發揮作業的檢測、導向、激勵功能,引導學生實現更全面的發展。

(一)走出教室 親身體驗

教師可在課后服務時間引導同學們走出教室,親身觀察和發現物理知識。例如:在學完光現象這一章后,可帶領同學們走出教室,引導他們去感受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不同,做一做光的折射、平面鏡成像、水透鏡生火、彩虹等相關實驗,認識與體驗太陽能電池、各種面鏡的作用、物體的顏色等現象,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有效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動手和應用物理知識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二)多元評價 及時指導

通過運用集體討論評價、一對一指導、個性化溝通、詳細批注等多種評價方式審閱學生作業或檢測試卷,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辨識與糾正。這種做法旨在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和測驗在教育學生方面的效用。

(三)集中會診 典型示范

教師可以從已批閱的作業中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錯誤題目,及時分析這些錯誤產生的根源,并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解題的方法和思路。這種做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有目的地收集學生作業中解題思路新穎、簡捷或具有創新性的習題,并在課堂上進行集中展示,以此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四)單元梳理 專題強化

分析、梳理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采用專題講評的形式逐個擊破,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弄懂知識的來龍去脈,從探究物理規律的產生、發展過程中感悟物理思想,培養核心素養。

(五)留置器材 盲點驗證

教師習慣于在下課便將演示或分組實驗器材全部收走,不妨有意留下1-3套器材在教室或實驗室,供學生在課余時間個別或分批去驗證課堂上、課后或生活中遇到的盲點問題。

四、學以致用聯系生活,家校溝通共促成長

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物理知識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關注生活現象,更要讓學生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所看到的現象、用物理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物理知識與現代生產、生活相滲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教育這一復雜的生態體系中,孩子被視為正在孕育的種子,家庭是滋養這些種子的沃土,教師則扮演著園丁的角色,精心照料、培育著每一位孩子。而社會則為這一切提供了一個廣闊而多元的成長環境。只有當種子質量上乘、土壤肥沃、園丁盡職盡責、環境適宜時,孩子們才能茁壯成長,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凝聚教師、家長、社會教育合力,統一思想,加強對孩子學習及行為習慣的監督、管理與提醒,規避“5+2=0”現象,讓好習慣、好行為伴隨孩子的一生。

“雙減”政策實施的主陣地是課堂,主體是學生,主導是教師,教師應立足于課堂,把握好角色,積極擔當,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致力于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使他們的課業負擔得到實質性緩解,促進學生善學、樂學、輕松學,讓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得以大幅提升。

猜你喜歡
雙減物理作業
只因是物理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快來寫作業
處處留心皆物理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作業
我不是教物理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