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西古典悼亡詩詞之異同

2024-04-22 10:36申慧敏
青年文學家 2024年6期
關鍵詞:彌爾頓亡妻納蘭性

申慧敏

自《詩經》以來,悼亡詩詞就在中國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在我國眾多寫悼亡詩詞的作者中,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以其獨特的風格蜚聲古今?!肚邎@春·瞬息浮生》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西方悼亡詩不多,但英國詩人彌爾頓的《夢亡妻》已被眾多評論家視為西方悼亡詩代表作。經筆者比較,納蘭性德的《沁園春·瞬息浮生》和彌爾頓的《夢亡妻》雖有諸多共同點,但也有不同之處,現從藝術層面和文化層面一一論述,以探討中西悼亡詩詞的異同及其原因。

一、納蘭性德與《沁園春·瞬息浮生》

納蘭性德在二十歲時與嫡妻盧氏成婚,婚后夫妻恩愛,感情甚篤。然而,幸福生活只持續了三年,盧氏難產而死。妻子的早逝給詞人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傷痛。盧氏離世后的一天,詞人在夢境中與她相遇。詞人夢見她淡妝素服,二人執手哽咽。妻子說了很多話,詞人醒來無法復述,只記得臨別時妻子說的一句詩“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妻子生前沒學過作詩,不知怎么作出這樣的詩句。這個夢讓詞人悲痛感懷,作出這首《沁園春·瞬息浮生》: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浮生本就瞬息而逝,妻子又如此薄命,回思過往,怎能遺忘?記得閑時,繡榻之上相與吹花,同倚雕欄看斜陽西下。美好的回憶就像一場夢,只能讓生者“更深哭一場”。一陣朔風,妻子的音容俱逝,沒有機會再端詳。想要到黃泉碧落重尋,卻不可尋。料到妻子的短發,明朝定添秋霜。即使天上人間相隔,但塵緣未了,春花秋葉都觸動思緒使人感傷。想再續情緣,相思卻只令生者形容憔悴。真無奈,悲笛聲聲,譜出愁緒。

二、約翰·彌爾頓與《夢亡妻》

《夢亡妻》是英國約翰·彌爾頓為第二任妻子凱瑟琳所作的悼亡詩。二人于1656年成婚。凱瑟琳溫和善良,給失明的彌爾頓帶來極大的幸福;然而好景不長,十五個月后凱瑟琳死于產褥熱。兩年后的一天,彌爾頓在夢中見到亡妻。彌爾頓記錄夢境,有感而發,創作出這首真摯的愛情詩:

我仿佛看見了我那圣潔的亡妻,

好像從墳墓回來的阿爾雪斯蒂,

由約夫的偉大兒子送還她丈夫,

從死亡中被搶救出來,蒼白而無力。

我的阿爾雪斯蒂已經洗凈了產褥的污點,

按照古法規凈化,保持無瑕的白璧;

因此,我也好像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

毫無阻礙地、清楚地看見她在天堂里,

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樣純潔,

她臉上罩著薄紗,但在我幻想的眼里,

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愛、善和嬌媚,

再也沒有別的臉,比這叫人更加喜悅。

可是,??!當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時候,

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晝又帶回我的黑夜。

這首詩由第一人稱寫成,前十三行記夢。一開始,詩人仿佛看到亡妻回到了自己身邊,就像阿爾雪斯蒂被搶救回來還給了丈夫。她是那么圣潔,又那么蒼白無力。此時的她已洗凈了產褥上的污點,白璧無瑕。她的出現仿佛再度給詩人帶來了光明。詩人喜悅不已,他清楚地看見妻子在天堂里身著白衣,純潔無比,臉上罩著薄紗,全身散發著愛、善和嬌媚的光芒。但當她正要俯身擁抱詩人時,夢醒了,妻子不見,白晝重新變回了黑夜。

三、淺析納蘭性德悼亡詞與彌爾頓悼亡詩之異同

《沁園春·瞬息浮生》與《夢亡妻》同為中西方悼亡詩詞的佳作,創作背景相似,均是作者的妻子死于難產;主題相同,均是相思無盡的愛情主題;都記錄了與亡妻相見的夢境,并抒發了夢醒后的惆悵與哀傷。下文將從藝術層面和文化層面分析二者的異同,以此窺探中西方悼亡詩詞的共性和特性。

(一)藝術層面

兩首佳作在內容上的相似之處有三。第一,夢中亡妻的衣著?!肚邎@春·瞬息浮生》里是“素服”,即白色的衣服;《夢亡妻》里是“雪白的衣裳”。這一形象特征可能是因為在作者的心中逝去的妻子是純白無瑕的,也表達了作者對純真美好日子的懷念。另一相似之處是夢里亡妻的形象都是剛要接近便轉瞬即逝?!肚邎@春·瞬息浮生》里是“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夢亡妻》里是“當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時候/我醒了,她逃走了”。這與夢的特征有關,夢都是很少圓滿的。夢里亡妻形象的稍縱即逝正如現實中妻子的早逝,給作者留下了滿滿的遺憾。第三個共同點是作品中都提到“天上人間”“天堂”的概念,表明是死亡將相愛的人分開,將妻子帶到“天上”或“天堂”。除這些共同點外,二者內容側重點不同。納蘭性德只在小序中記錄夢境,其后大篇幅描寫現實,在追憶往昔的同時,又表達出生者在現實生活中的凄苦。而《夢亡妻》前面幾乎都在寫夢,大篇幅寫亡妻形象,只有最后一句拉回現實。

在藝術手法上,兩首佳作都以夢回的方式首先敘述夢境。不同之處也很明顯。納蘭詞屬于清詞中獨有的風格:“詞風婉約”“幽怨凄黯”。詞人抒情方式委婉含蓄,先在小序中借“素未工詩”的亡妻之口吟出“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的美好愿望,再細數過往的美好回憶,轉而悲嘆夢醒的悵然和現實中生者的無奈凄涼。這樣雖未直接抒懷,卻更顯幽怨。而《夢亡妻》直接以第一人稱描述亡妻圣潔的形象,表達見到亡妻的喜悅,仿佛重返光明。抒情方式不同,感情基調也由此可見。如果說《沁園春·瞬息浮生》是悲凄絕望,哽咽難鳴,那么《夢亡妻》則是烘托出溫暖平和的意境,流露出喜悅和一絲希望。另一個顯著的不同體現在二者的意象選擇上?!肚邎@春·瞬息浮生》使用的意象有繡榻、紅雨、雕闌、斜陽、霜、春花秋葉、鄰笛等,都是生活化的現實意象。而在《夢亡妻》中,彌爾頓使用的神話意象出自古希臘和基督教的文化經典:一至四行借用希臘神話中阿爾雪斯蒂的故事,五、六行又運用了希伯來法典中“凈身禮”的典故。下文會從文化層面分析這些典故和兩位作者使用不同意象的原因。

(二)文化層面

兩首佳作在文化層面的異同主要體現在婚戀觀和生死觀。納蘭性德的《沁園春·瞬息浮生》和彌爾頓的《夢亡妻》所體現的婚戀觀有共通之處,生死觀卻不同。

《沁園春·瞬息浮生》和《夢亡妻》雖一個屬于中國古代,一個屬于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但體現的婚戀觀有相似之處。首先,二者都表達了作者思念亡妻、渴望團聚的思想感情。這說明婚姻對于中西方來說都是神圣而莊嚴的。夫婦雙方一旦通過婚姻締結,二人就成為彼此不可或缺的親人,一旦分開,便渴望團聚。一方的逝去會給另一方造成莫大的傷痛。

除此之外,二者所體現出的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如出一轍?!肚邎@春·瞬息浮生》小序中提到的“婦素未工詩”體現了中國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詞的第一句“薄命如斯”表達了詞人對妻子早逝的感慨和遺憾?!袄C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這樣有妻子相伴的時光是詞人難以遺忘的記憶。然而“夢好難留,詩殘莫續”,只剩下“春花秋葉,觸緒還傷”,讓生者如同搖落和荀令失香,日漸憔悴,豐神不再。詞人將妻子在世時的美好回憶與離世后生者的凄苦生活作對比,似在譴責妻子的離去,體現了中國古代女子作為男子的附庸,職責在于陪伴男子?!秹敉銎蕖分羞\用的神話意象也折射出了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昂孟駨膲災够貋淼陌栄┧沟?由約夫的偉大兒子送還她丈夫”引用了希臘神話中的典故:阿爾雪斯蒂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德墨托斯之妻,以忠貞著稱。二人在阿波羅的幫助下結成眷侶。后來,阿德墨托斯被判定不久于人世,阿波羅于是勸求命運女神,請求她們答應只要有人愿意替他去死,就讓阿德墨托斯活下去。忠貞的阿爾雪斯蒂愿意犧牲自己,代替丈夫去死。最后,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剛好經過,在墓前與死神殊死搏斗,將阿爾雪斯蒂救了回來,還給了阿德墨托斯。這個故事體現了女性在婚姻中所被看重和期望擁有的品質是對丈夫的忠貞,必要時甚至可以犧牲自己,成全丈夫。彌爾頓引用這一典故,說明了其對這種品質的謳歌。第二個引用的典故是希伯來法典中的“凈身禮”?!皠P瑟琳因產褥熱死去,想必奉行教義理念的彌爾頓也一直為此耿耿于懷。雖然他看不見妻子,但希望妻子是干干凈凈的,故而在悼亡詩中發出如此感嘆?!保▽O美萍《彌爾頓〈悼亡妻〉中悼亡思想試析》)據《舊約·利未記》的第十二卷記載,若有婦人生男孩,她在產血不潔之中,要家居三十三天;若是生女孩,要家居六十六天。潔凈日子未滿,她不可摸圣物,也不可入圣所。從這一典故本身來看,女孩和男孩有著明顯的差別對待,且將女子生產視為不潔之事,被排除在圣所之外,體現了對女子的不尊重。女子在傳統的西方婚戀中,也處于不利的地位。

另外,兩首佳作中的男子在婚戀中扮演的都是“被愛”的角色?!霸谥袊鴤鹘y的文化觀念中,男性是處于主體地位的,而愛情與婚姻中男性之于女性就是一種‘被動關系。也就是說,男性處于被愛的位置?!保ㄍ舳ㄝx、張正勇《存在主義婚戀觀生死觀—對比分析〈江城子〉和〈憶亡妻〉》)在《沁園春·瞬息浮生》中,詞人借亡妻之口表達了“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的愛的宣言。亡妻愿成為天上的月亮,年年月月為郎君而圓。這其實都是詞人所想。詞人希望亡妻能化作天上的明月照向自己,表現了在內心深處處于“被愛”的位置?!秹敉銎蕖芬惨粯?。詩中的“我也好像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愛、善和嬌媚”“當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時候/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晝又帶回我的黑夜”,對于詩人而言,妻子是放射愛意的主體,她帶給丈夫光明,她主動俯身擁抱丈夫。這表明詩人心中渴望被愛。失明的詩人曾受到妻子體貼溫暖的照顧,因此更處于被愛的位置。

以上三點是兩首佳作中所體現的婚戀觀的共同之處。由此可見,彌爾頓雖處于文藝復興時期,但其婚戀觀仍屬于西方傳統的婚戀觀。這與中國古代傳統婚戀觀不謀而合。

兩首佳作折射出的中西死亡觀明顯是不一樣的?!肚邎@春·瞬息浮生》中運用了很多現實意象,今昔對比,具有強烈的寫實特征。而彌爾頓的詩側重寫夢,且感情基調積極而平和。這與中西方宗教文化中的生死觀有關系。儒家學派對于生死的基本觀點是“未知生,焉知死?”“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們重視的是生前,而非死后;人們渴望享受現世的幸福,而對死亡是恐懼和排斥的。正如納蘭性德難以遺忘與妻子相處的美好過往,其詞中提到了“重尋碧落茫?!薄叭碎g天上”,其中的“碧落”,即天上,與地下的黃泉相對,碧落和黃泉均為人間所不可知。因此,當死亡降臨時,生者會難以接受。而在西方,受到基督教教義的影響,人們將死亡視為新生和解脫,以至于西方人對死亡的態度多是從容坦然的,因此彌爾頓的詩中對亡妻的離去表現出更為積極的態度。

上文分別從藝術層面和文化層面探討了納蘭性德《沁園春·瞬息浮生》與彌爾頓《夢亡妻》的異同。二者雖主題相同,內容上也有相似之處,但意象的運用截然不同,感情基調也有差異。二者折射出的婚戀觀具有相似性?;橐鲈谥形鞣轿幕卸际乔f嚴的人生大事,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較低,依附于男性,且男性在婚戀中扮演的是被愛的角色?!肚邎@春·瞬息浮生》善用現實性意象,凄苦幽怨。這與中國文化中的生死觀相聯系,人們渴望享受現世的幸福,而對死亡流露出未知和恐懼,因此造成悲涼的基調。而《夢亡妻》受基督教生死觀的影響,使用神話意象,對死亡的態度是積極坦然的,因此呈現出恬靜平和的特點。

猜你喜歡
彌爾頓亡妻納蘭性
行書納蘭性德《長相思》(35cm×35cm)
溫暖的衣裳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1720年版《彌爾頓詩集》的排版、插圖和導字——分析目錄學案例研究
再婚相處有講究
點絳唇·詠風蘭
真切自然:納蘭性德悼亡詞風格
情到深處自然濃
——評孫犁散文《亡人逸事》的結尾藝術
國內彌爾頓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