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經指數重回巔峰,日本經濟發生了哪些巨變?

2024-04-22 12:03渡邊努
中歐商業評論 2024年1期
關鍵詞:工資水平物價漲價

渡邊努

工資、物價同時“凍結”

相比20世紀80年代市場普遍的樂觀情緒,如今日本的影響力已然無法與當年同日而語。過去一年,全球都在努力應對通貨膨脹,但日本仍未完全擺脫通貨緊縮的困境,并且仍然是唯一利率低于零的國家。

日本的國內情況似乎也不容樂觀,20世紀80年代汽車、電子產品大量出口,流行文化統治全球所帶來的自豪感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日本財團2022年對中國、印度、英國、美國、韓國和日本17~19歲青少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國家會改善的日本年輕人比例迄今為止最低(13.9%) 。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的物價上漲率一直處在零左右。日本人認為,很多商品今天的價簽與昨天的完全相同,明天的價簽還應該與今天一樣。不漲價意識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印記。

不僅是日本的消費者討厭漲價,日本企業的行為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旦價格上漲,消費者就會逃到其他商店或是其他品牌。因此,即使出現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也不愿意提高產品價格。最終形成了企業的“價格凍結慣例”。

與貨物價格、服務價格停止上漲同時發生的是,日本的工資也停止了上漲。這并不是偶然事件,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工資凍結而價格上漲的話,日常生活就難以為繼;對于企業來說,如果工資上漲而產品價格維持不變的話,企業經營也會陷入困境,因此價格凍結而工資不凍結的話也是行不通的。

于是,價格和工資同時凍結,被認為是兩者之間的“均衡妥協點”?,F實就是,消費者希望提高工資,企業也愿意自己的產品漲價,但是,如果誰都難以如愿的話,雙方都保持不變可以說也是一個不錯的理想狀態。正因如此,日本的工資和物價凍結狀態持續至今。

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范式。日本社會認為物價和工資的凍結是理所當然的,這在美國卻完全行不通。

2016年,日本赤誠乳業面向兒童的傳統優勢冰激凌品牌“咯吱咯吱君”漲價時,電視廣告中播出了當時社長向顧客道歉的鏡頭。該視頻在網絡上瀏覽量超過200萬次,很受消費者歡迎。據說由于這個插曲,該冰激凌品牌在漲價后銷售額沒有出現明顯下降。但是這一連串的事件,在美國社會出現了完全不同的解讀。

當時,《紐約時報》用一個整版篇幅刊登了這個道歉事件。冰激凌原材料價格上升引發產品漲價,社長必須就此向顧客道歉,這被揶揄為日本社會的扭曲。的確,在美國,將原材料價格上升負擔轉嫁到產品價格上是非常自然的,如果不轉嫁的話反而會追究管理者的職責。

失敗的范式改革

2013年,在時任首相安倍晉三的推動下,日本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出臺了劃時代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日語稱為“異次元”寬松貨幣政策),不遺余力地試圖擺脫慢性通貨緊縮。換句話說,就是日本央行發出強烈信號,不僅現在而且將來也會持續增加貨幣供應量。

劃時代的貨幣寬松政策,的確如政策所愿帶來了日元大幅度貶值,但是當政策效果波及物價上漲時,日本國民開始怨聲載道,這是由于價格上漲了而工資沒有提高。時任官房長官的菅義偉考慮國民怨言發表了講話,強調繼續日元貶值不符合日本的經濟利益,不久日本銀行也做出了相同表態。2015年6月,日元停止貶值,再次轉向升值。

現在回過頭來看,在日本物價–工資范式中,物價不變這一習以為常的范式被劃時代的貨幣寬松打破了,工資不漲這一范式卻在頑固持續而沒有改變。如前所述,消費者可以忍受價格不變狀態下的工資凍結,企業也可以承受不提高工資條件下的價格凍結,日本的工資–物價范式就是建立在這種絕妙均衡基礎上的。

如果其中的物價凍結轟然倒塌,而工資凍結卻屹立不倒,必然會遭到消費者的強烈抵制,結果范式改革以失敗而告終。

失去活力的日本

工資長時間保持不變,一般會導致兩種可能的結果:一種是一些人的工資上漲,另一些人的工資下降,所有人的平均工資保持不變;另一種就是所有人的工資都不發生變化,平均水平自然也不會變化。

前者的情況是業績好的勞動者以及企業的工資水平上升,業績不好的勞動者或企業的工資水平徘徊或下降,這樣可以確保工資的激勵效應,是一種健全的工資制度,而后者是不管勞動者和企業的業績如何,一律保持穩定的工資,這就喪失了工資的激勵效應。不管勞動者努力工作還是不努力工作,工資都保持不變,就很難調動起勞動者的積極性,整個社會的活力因此也會下降。

那么,日本平均工資不變到底是哪一種情況呢?日本厚生勞動省每年都要調查日本企業的調整工資(上調基本工資或定期加薪)情況,從1975年到20世紀90年代前半期之間,不調整工資的企業微乎其微,占比僅為2%~3%,意味著在這一時期,企業每年漲工資或定期加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到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不調整工資的企業占比開始上升,到2005年左右,這一比例達到了25%,之后在高位徘徊,直到2010 年才開始減少。到了2013年,在“安倍經濟學”的作用之下,這個數據開始顯著下降,2020年后這個數字又再次回升。

但日本企業工資的變動幅度極為有限,如果仔細分析數據就會發現:雖然2013年后調整工資的公司變多,但實際上工資調整的幅度很小,平均工資提高率僅為2%左右。

日本的機會

2021年,當全球性的通貨膨脹波及日本時,日本的工資–物價范式再次暴露出了破綻,并迎來了新局面。首先是消費者的通脹預期提高了,并開始修正討厭漲價的心理感受,企業的價格凍結慣例也有了改變。

日本內閣府每月對約8400個家庭實施“消費動向調查”,其中有一個選項,就是未來一年預期通貨膨脹率走勢。從調查結果看,2020年秋季開始提升通脹預期上升現象,到現在已經增加4個百分點。同期實際通貨膨脹率上漲3.5%,顯示預期通脹率的上漲速度超過實際通貨膨脹水平。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大概很多人看到實際通貨膨脹率上漲后預期未來的通脹率還會持續上升。實際上從過去的數據看,普遍存在這一傾向。但這次調查中出現的通脹預期超過實際通脹率的上漲幅度,在日本是史無前例的。

通貨膨脹預期為何出現了如此快速的上升,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一個因素是,這次漲價集中在汽油等能源相關產品以及食品類,這是消費者生活不可或缺,也是頻繁購買、經常接觸價格標簽的商品。

另外一個因素是,歐美國家出現的高通貨膨脹影響。日本媒體輪番報道歐美國家正在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不論歐美國家是因疫情暴發還是俄烏沖突引發了通貨膨脹,這些背景同樣對日本也都產生影響。因此,經常接觸這些報道的日本人就會想象日本也會出現歐美國家那樣的通貨膨脹。

部分民眾認為,日本已經結束長期的通縮局面,進入通脹時代,但這種說法并不符合事實。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仍然低于主要發達國家,仍未達到日本央行預計的2%的目標。日本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物價水平雖然有所上升,但工資水平卻沒有相應增長,導致居民的實際購買力下降。

2023年春季的勞資協商期間,日本大企業的加薪幅度出現了明顯的提高,平均加薪率達到3.99%,較2022年提高了1.72個百分點,平均工資水平也增加了5800日元,達到13362日元,創下30年來的新高。然而,這并沒有改變日本消費者對工資前景的悲觀看法,60%的消費者認為工資水平將保持不變,而歐美國家有超過50%的消費者預計工資水平將上升。

事實上,截至2023年11月,日本的實際工資(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已經連續第20個月同比下降,通貨膨脹的壓力繼續超過工資增長的效應。面對這種局面,日本央行是否會調整其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引發了市場的關注。一些經濟學家預測,日本央行可能會在2024年將短期利率從-0.1%上調至零,結束負利率政策的實施。但這也取決于大宗商品價格和工資水平的變化,以及日本央行對通脹前景的判斷。

猜你喜歡
工資水平物價漲價
能耗雙控下,漲價潮再度來襲!
尿素漲價坐實的兩個必要條件
共享單車漲價只能是權宜之計
人口紅利、經濟增長與工資水平
唉,又漲價了
HAIR AND NOW
圖解:數說2014年平均工資
市場物價
2012,物價的期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