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單元整體教學 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2024-04-22 17:21劉憶蓮
三角洲 2024年9期
關鍵詞:課程標準學科素養

劉憶蓮

在課程教學中以單元為基礎展開教學設計,引導教師將課標意識融入教學設計,讓課堂成為“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主戰場,本文以蘇少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金孔雀輕輕跳》為例展開分析,探索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中有效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策略。

問題的提出

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其中對16門課程方案與標準展開全新修訂,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應運而生,該文件從音樂課程的性質、理念、目標與內容幾個維度全新解讀,為中小學階段藝術課程的開展提供新的參考與指導?;仡櫼魳氛n程標準的發展歷程,自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規范并頒布《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至今已20年有余,在這個階段中,課程標準也在不斷地發展與完善,經歷了幾次較為重要的階段。2011年課程標準中首次提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至2017年于《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凝練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在2022年新版課程標準中再一次深化了音樂課程的育人目標,更注重強調課程宏觀性、整體性。

通過研究2022新版藝術課程標準,了解到其中有幾項關鍵點:其一,學科的綜合性。體現在以核心素養為本位的“大”單元教學,及如何有效開展課程資源整合。其二,學科的實踐性。如何有效在課程教學中綜合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技能的獲得。音樂學科是建立以審美為目標的學科教學,通過知識、技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內心理解與情感共鳴。那么,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之下如何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詳盡的分析,如何以單位為章節展開教學設計,如何突出教學的邏輯性與層次性,如何有效利用主題、聯系不斷強化單元的重難點等問題,值得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思考。筆者作為小學音樂學科一線教學教師,將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就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單元學科教學展開分析。

相關理論基礎

一、音樂科學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觀”是我國當前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張華教授在《論核心素養的內涵》一文中寫道:“核心素養”是適應信息時代對人的自我實現、工作世界和社會生活的新挑戰而誕生的概念,是人解決復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高級能力和人性能力。音樂學科核心素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是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和過程后形成的具有音樂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音樂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镀胀ǜ咧兴囆g課程標準》(2017年版)首次凝練藝術學科核心素養,《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再次將核心素養確定為四個主題關鍵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在藝術學科學習中感受、發現、創造不同形式的美,從而塑造與音樂學科相關的品格與能力。

二、單元整體教學

單元教學設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規劃地對教學內容展開統籌安排,在確定的單元主題為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特點合理地展開資源整合。單元內容具有相關相似性的特征,以單元為基礎展開的教學設計能在統籌的前提下對每個課時形成主線把握,讓課時之間的聯系更強,具有整體性、統籌性的特點。單元教學設計有兩種具體的落實方式:第一種,可以稱為自然單元設計,便是嚴格結合課程標準的相關模塊或者根據現有教材中劃分的單元作為基礎來展開教學設計。第二種,自主單元設計也可稱為大單元設計,是指結合教師的專業知識背景或基于學校的教學設計主題,抑或是有相關練習的音樂主題等各種要素,將相關內容進行整合而形成的學習單位。

完善單元整體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結合學生學情分析單元特征

小學音樂單元教學設計,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從學生出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簡單地指學生群體或者個體,還應當從學生的心理特性、認知規律、學習經驗、學習能力等相關因素來進行分析。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需要精準地對學情展開分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梳理、凝練出單元的相關教學特征。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的兒童時光,充滿活力,對音樂、舞蹈都非常喜愛,不僅如此,學生對不同民族文化已建立了初步的認知,對豐富的音樂藝術形式也充滿期待。

第三單元《金孔雀輕輕跳》選用“民族音樂”為單元主題,符合學生的身心特征以及認知特征,圍繞核心概念“少數民族音樂的韻律和表現形式”來展開,教師可以就單元主題與學生展開探討:如通過提問:為什么本單元會以《金孔雀輕輕跳》作為單元標題呢?在單元章節下的簡單索引中,你能發現哪些民族的音樂元素呢?為什么不同民族之間的音樂會有差異性呢?從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中,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民族擁有絢爛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器樂作品、聲樂作品、舞蹈作品中間能體現出不同的民族文化。

二、結合課標要求設計具體教法

2022年新版課標要求對中小學生應該達成的學科能力提出了細致的要求,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遵循的第一原則,通過分析課標要求而凝練出單元的特征是開展小學音樂單元設計的重要基礎環節。因此,教師應當結合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據小學生音樂學習的學習特點,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感受與欣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中,可以從這三個板塊根據教材來展開具體教法的設計,從而引導學生自主獲得體驗感受。

第三單元《金孔雀輕輕跳》從課標要求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法共包含以下步驟:第一步,劃分教學內容。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感受與欣賞:口笛獨奏/小提琴獨奏《苗嶺的早晨》、民族管弦樂《阿細跳月》。音樂表現與創造:《鈴鐺舞》《金孔雀輕輕跳》、豎笛練習。音樂基礎知識:四三拍。第二步,分析學科課標要求:要求學生能夠感受音樂的體裁、風格特征、情感與想象,理解相關文化;能夠識讀樂譜,節奏準確、音高準確完整地演唱或演奏樂曲;能夠適度地展開音樂創造,表達內心感受。第三步,確定關鍵學法以及教學的重難點:結合聽辨、模仿拍擊、對比分析、圖譜標注、即興唱奏等方式,體驗曲中pp、三拍子、彈性速度、連音符、延音線、全音階、持續音的表現作用和鋼琴音樂的彈性速度,用輕柔的聲音和連貫的氣息正確視唱《金孔雀輕輕跳》音樂主旋律;并能夠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動作表現作品。

三、將單元目標細化至單課時教學中

在對教材和學情有了基本理解掌握之后,教師可以根據設定的單元教學目標細化至每個課時,并且將教材的內容詳細展開設定,以期從單元的背景下來完成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單元整體教學是從宏觀的角度來展開的,而單課時教學正好是落實單元教學的方法與手段。大單元背景下的課時教學,保持一個宏觀的狀態來看到每一首作品、每一節課,力求在教材內容中挖掘更多的聯系與可能,從而形成知識的串聯,培養學生知識群結構的構建,從而在聯系與整體中更好地把握課程標準,形成學生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單元《金孔雀輕輕跳》可以細化成四個單課時內容。第一課時:欣賞作品《苗嶺的早晨》,通過對比欣賞口琴獨奏與小提琴獨奏兩種不同的版本,理解音色對作品意境的影響。同時可以找一找身邊能吹出聲音的東西,試著吹吹。認識特性音在民族音樂中對營造氛圍的感覺。第二課時:學唱《金孔雀輕輕跳》,能夠用自然、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在作品中感受旋律的美。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表演,體驗合作的樂趣。通過學習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用簡單的舞蹈給歌曲伴奏,感受傣族舞蹈的美。第三課時:欣賞民族管弦樂《阿細跳月》,在作品中感受彝族“跳月”舞獨有的奔放的音樂情緒,想象音樂中體現的“月下”歡樂的舞蹈場景。初步了解民樂合奏的表演形式,能夠跟著音樂展開節拍創編律動以及表演。第四課時:豎笛練習,四三拍。學生能夠準確地吹奏《雪花飄》,并且適度地展開音樂創作。理解四三拍的強弱規律及音樂特點,能夠聽辨簡單的節奏。

四、精心設計環節創建學習支架

學習支架是建立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下,為了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媒體。單元教學設計是一種教學理念和手段,但其教學成果和方式的落地仍需對每一課時展開精心設計,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何種方法、何種手段、哪些教學資源都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在以單元教學設計背景的學習支架構建中,仍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有所指向的關鍵設問,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式,設計能讓學生主動學習的任務清單,闡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期待,引導學生獲得有意義的幫助以及有用的信息

第三單元《金孔雀輕輕跳》第二課以學唱歌曲為例,設計關鍵設問:音樂讓你聯想到什么場景?為什么?音樂是通過什么樣的歌詞、節奏、旋律來營造少數民族的特有氛圍的?傣族歌曲有什么特點?在欣賞與學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作品的能力,強化學生內在的音樂聽覺感受,培養學生開朗活潑的性格,從音樂中獲得感受與體驗。創設教學情境: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身著傣族服飾吹奏葫蘆絲進入課堂,加上PPT視頻投影等環境布置營造傣族風情的物理情境,加上語言的描繪,營造出獨特的民族音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理解民族音樂特色,從而形成文化自信。落實教學任務。通過反復地聆聽、跟唱等環節,讓學生能夠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緒,能夠音高準確、節奏準確地演唱作品。并能以音樂的律動來隨著傣族舞蹈的韻律進行作品的綜合藝術形式的表達。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開展教學,設計多彩的教學環節,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充分結合教學評價等手段來鼓勵學生展開音樂表現,形成內心對音樂的真正熱愛,能夠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

單元教學設計是建立在自然單元上,嚴格遵循教材的篇章規劃,將一個單元形成教學設計的基礎,將每個課時置身于單元之中而形成的單元教學方案,其設計的整體思路為:以課標要求為出發點分析單元特征,結合教材的研讀形成具體的單元目標,將單元目標細化進而形成課時設計,精心地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搭建學習支架,再通過合理的評價體系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并以教學評價為后續的教學改進提供依據,以此形成教學設計的閉環良性循環,不斷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

小學音樂學科的單元教學設計聚焦學科音樂素養,結合教師專業素養、學生具體學情、教材準確把握的三者融合,從課時設計發展到單元設計體現的不僅是備課形式的改變,更是將頭腦中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具體行為上,科學合理的單元教學設計形成了獨立又系統的內容,聚焦核心素養形成挖掘學生內心審美的基點和載體。在2022年新課程標準印發的背景下,對音樂教育也必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元教學設計必然成為藝術課程改革的教學新思路。筆者堅信,教育只有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緊跟多元文化的發展趨勢,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卻又始終不忘音樂教育初心,才能回歸經典藝術教學。只有在不斷地探索與發展中,音樂教育才能得以更好地發展,為國家、社會輸送高水平的審美青少年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弇山小學)

猜你喜歡
課程標準學科素養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