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一流高校智庫的建設經驗及其啟示

2024-04-22 18:15倪好余好劉存鈺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高校智庫

倪好 余好 劉存鈺

摘 要:高校智庫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撐。作為位列第一梯隊的世界一流高校智庫,美國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對國家重要外交事務和國內公共政策問題提供高質量研究和分析,其成功的建設經驗在于以需求為導向,扎根公共政策;以人才為根本,健全培養機制;以制度為保障,經費來源廣泛;以議政為己任,多元成果推廣。我國高校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借鑒其有益經驗,提高站位,研究方向聚焦國家戰略,服務治國理政;重視人才,人才引育形成良好生態,效力經世致用;整合資源,智庫治理深化機制改革,實現自給自足;擴大影響,合作研究推進二軌外交,加強成果推廣。

關鍵詞:世界一流;高校智庫;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

問題的提出

智庫(think tank),也被稱為“思想庫”“智囊團”“智囊機構”,是匯集來自多個學科的專家學者組建而成的咨詢研究機構,智庫成員發揮智慧謀略為決策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出謀劃策,在理論、策略、方法乃至思想層面提供最佳方案或優化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智庫建設。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目標,智庫建設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2014年2月,教育部發布《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1],明確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建設目標和主攻方向。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2],強調“發揮高校學科齊全、人才密集和對外交流廣泛的優勢,深入實施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推動高校智力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同年12月,25家高端智庫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后因國家機構改革(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合并)縮減為24家。2020年3月,第二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名單公布,共有5家高端智庫入選。目前,全國共有29家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其中高校智庫有8家,分別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和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高校牽頭建設了38%的國家高端智庫,承擔了90%以上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

高校智庫已然成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因功能定位不夠清晰,致使智庫研究難以跳出傳統學術研究的思維窠臼,學術成果與智庫成果之間的轉化率不高;有的因沿用傳統學科人才招聘的方式招攬人才,致使人才團隊缺乏多元化學科背景,不少青年才俊到崗后發現難以勝任,不利于高校智庫構建穩定、可持續的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大部分高校智庫的資金來源單一,受制度約束較大,在國際合作、境外調研、社會化招聘人才等方面缺乏靈活性;還有一些高校智庫向外拓展能力不足,在擴大全球影響力方面舉步維艱。面對建設教育強國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使命,我國高校智庫建設如何解決現存的難題從而在新的歷史征程上交出高水平答卷,既要找準定位加強內涵建設,也要汲取世界一流高校智庫的發展經驗。

縱觀全球,越來越多的高校智庫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科技等重大問題的決策咨詢研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來自世界一流高校的智庫表現尤為突出,美國萊斯大學的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Rice Universitys Baker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以下簡稱貝克研究所)在全球最佳大學智庫排行榜上位列第一[4]。能在全球諸多高校智庫中脫穎而出,貝克研究所有其獨到之處,本研究旨在探析其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以期為我國高校智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中國式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功能和更高價值提供借鑒。

功能定位精準:以需求為導向,扎根公共政策,聚焦國際議題

高校智庫與政府智庫、企業智庫、社會智庫等其他智庫類型的根本區別是其功能定位與所在高校的基礎研究實力、學科門類、學術優勢等息息相關,高校智庫功能定位的精準程度直接影響到其能否最大限度地將高校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作為世界一流高校,萊斯大學在材料科學、納米科學、人工心臟研究以及太空科學等領域都占世界領先地位,貝克研究所也憑借著學校卓越的研究能力和學術聲望,擁有來自世界各地學術界、私立機構和政府的二百多名頂尖專家,智庫建設的定位非常明確,即為重要外交事務和國內公共政策問題提供最高質量研究和對策分析。貝克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其核心研究涉及能源、衛生政策、公共財政、創業精神和經濟增長、國際經濟、總統競選、科技政策、中國研究、太空政策和藥物政策等領域。作為該研究所的創始人,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三世(James Baker III)在研究所成立伊始便對其做出了清晰的定位——致力于架起思想和行動之間的橋梁,推進務實、可實現的政策,改善民眾生活,改善共享的世界。對于貝克研究所的學者專家來說,要從政府機構洞悉影響政策的實際需求;對于政府決策者而言,能夠聽取貝克研究所學者專家圍繞改進政策提出切實有效的學術建議;對于有望成為未來學者和政府人員的萊斯大學學生,可以通過參與貝克研究所的政策研究提升自己,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好充分準備[5]。從貝克研究所的職能定位可以看出,該機構清楚界定了學者專家、政府人員和在校學生這三類群體與研究所密切相關的身份角色之間的互動關系,無論是哪類群體,在與貝克研究所的互動關系中,公共政策需求始終放在首位,以需求為導向的清晰定位對貝克研究所的機構設置及研究內容產生直接影響作用。

1.根植政策研究領域深耕細作

貝克研究所下設六大研究中心,分別聚焦能源、健康與生命科學、中東問題、公共財政問題、美國和墨西哥相關問題、私營企業發展問題等方面的政策研究(見表1)。常設研究項目包括中國研究、藥物政策、國際經濟、總統競選、宗教與公共政策、科技政策和太空政策七個方面。貝克研究所六大研究中心和主要研究項目有交叉跨學科合作,不僅能夠拓寬其研究視角和研究結論,而且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研究所的國際知名度以及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力。

當前,研究議題設置的國際化是高校智庫應對全球化變革的重要特征之一,貝克研究所的研究議題不僅涉及美國公共政策領域,而且涉及全球重大議題,通過主動設置全球性、戰略性的研究項目,持續拓寬其研究范圍,促使主動設置議題的能力和全球敘事的能力不斷增強,國際話語權隨之提升。

2.借助區位優勢建設品牌項目

貝克研究所發揮自身的地理優勢,推動獨具特色的能源研究項目快速發展。借助坐落于美國的能源之都休斯敦這一區位優勢,貝克研究所于2012年10月成立了能源研究中心,為政策制定者、企業領導者和公眾提供高質量、以數據為導向、影響能源市場的問題分析,“能源論壇(Energy Forum)”也是該中心的學術品牌活動。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貝克研究所能源研究中心躋身世界能源與資源政策智庫榜首,力壓英國牛津能源研究所和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并因連續三年排名第一而被評為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據貝克研究所2022年報顯示,隨著俄烏沖突不斷升級,能源研究中心以能源為視角切入美國的地緣政治和能源安全議題,為能源和經濟政策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建議[7]。

同時,能源研究中心結合美國加強能源轉型的現實需求迅速做出反應,將2022年能源議題下的研究重點轉向對中國的研究,通過剖析在能源供應鏈上中國的角色以及即將面臨的挑戰,試圖打破對中國的能源依賴,并且聚焦太陽能和其他替代能源供應鏈的廢棄物管理問題。2019年2月,能源研究中心首次發布了中國石油地圖,該圖提供中國關鍵能源基礎設施在線、交互式和全面可視化信息,包括現有的石油基礎設施,還有原油管道、精煉產品管道、煉油廠、原油和產品儲存設施以及石油港口。自2020年7月以來,能源研究中心在原有基礎上繪制了能源附加地圖,包括天然氣基礎設施、煤炭和核電站以及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等信息,意在更準確地呈現中國完整能源系統,該中心即將發布中國能源地圖(2023年版)[8]。

3.高度重視區域國別問題研究

除了對中國的關注,美國—墨西哥關系和中東問題也是貝克研究所關注的國際重點議題。2013年10月,新增設的兩個研究中心——墨西哥研究中心和中東研究中心是貝克研究所根據國際社會的發展變化專門設立的,旨在密切圍繞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熱點問題展開各項研究,為美國國內決策者、學者和公眾提供關于該地區熱點事件及其發展的全面分析。例如:作為2022年十大亮點項目之一的美國—墨西哥關系研究,其主要成果包括出版發表一系列論文,探討美國和墨西哥的經濟與能源問題,同時聚焦墨西哥的教育改革、潛在的貿易協議、預測墨西哥主要經濟和政治問題以及思考能源轉型對美國—墨西哥能源政策的影響等。

內生動力強勁:以人才為根本,發揮高校優勢,健全培養機制

人才建設是決定高校智庫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高校智庫能否持續產出高質量的研究報告,能否在服務社會發展這一使命上實現更多的成果應用與轉化,落腳點在于高校智庫是否擁有人才培養的內生系統,借助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匯合點的優勢,為智庫人才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1.基于高校內外系統形成穩定的智庫人才輸送渠道

貝克研究所注重以人才為根本,傾向于構建多元化學科背景的人才團隊,在人才引進方式上注重多渠道引進人才。貝克研究所將人才按照不同特性和崗位特征分為研究員和學者(Fellows and Scholars)、非常駐人員(Non-resident)、萊斯學者(Rice Faculty Scholar)、一般研究員(Research Staff)和行政人員(Administrative Staff)等類型。貝克研究所現有各領域專家學者200多名,這些研究者的身份背景涉及政界、外交界、新聞界及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等眾多行業,還有來自萊斯大學校內各院系及其他高校不同院系的教師。這些研究人員通常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深耕于各自的行業領域,并已在相關行業領域開展大量研究,這些經驗有助于對各類公共政策進行深入分析。例如:在研究所從事能源和全球石油研究工作的馬克·芬利(Mark Finley),他在能源、經濟和公共政策的交叉領域擁有超過35年的工作經驗。在加入貝克研究所之前,他曾是英國石油公司的高級經濟學者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分析師。在新冠肺炎疫情與俄烏沖突的國際大背景下,他不斷跟進在此影響下全球能源市場的反應,并以多種形式分析美國未來的國家能源戰略[9]。除了從社會各界招攬人才外,貝克研究所得益于萊斯大學為智庫發展提供的人才、學術和組織等方面的優勢,積極聘用萊斯大學各院系人才,組成了陣容強大的萊斯學者團隊,為各領域研究筑牢了堅實的學科基礎。

2.基于“旋轉門”機制增進政府和智庫人員雙向交流

在人才管理方面,貝克研究所注重建立科學的人才管理機制,讓人才流動“活”起來。貝克研究所善用“旋轉門”機制,即通過智庫學者和政府官員身份的轉換,促進智庫和政府的雙向人才流動。因此,其人才隊伍中不乏多人曾在政界、商界等社會機構擔任要職。例如:前任所長愛德華·杰瑞簡(Edward P. Djere Jian)曾擔任美國助理國務卿和駐敘利亞、以色列大使,擁有30多年的政府工作經驗?,F任所長戴維·薩特菲爾德(David M. Satterfield)也具備40多年的外交和領導經驗,曾任美國助理國務卿、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和美國駐外大使等要職?!靶D門”機制,一方面,能讓這些即將卸任或離任的熟悉政府決策的官員為智庫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推動智庫多元化人才隊伍建設;另一方面,智庫人才也有機會進入政府部門,直接參與政府決策,推動智庫產出更具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提升高校智庫的公信力和影響力[10]。

3.構建“學科—智庫”發展生態協同學科培養人才

高校智庫不僅肩負國家政策研究的職責,而且還要履行人才培養的使命任務。盡管人才培養情況并非高校智庫的核心評價標準,但世界一流大學均將人才培養視為智庫發展的重要任務[11]。貝克研究所致力于培養下一代政策領導者,不斷創新后備人才培養方式,構建相互促進的“學科—智庫”發展生態,建立了獨特的人才培養體系。貝克研究所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開設政策類課程,設置碩士學位,舉辦學生論壇、提供國內外帶薪實習機會,并聯合萊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系分別開設了全球事務專業和能源經濟學兩個碩士學位項目,將全球政策制訂的學術研究和實踐實訓相結合,將智庫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協同起來,為培養該領域的未來領導者做足準備。

第一,全球事務專業碩士學位項目。貝克研究所與萊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共同開設的全球事務專業是為期兩年的專業碩士學位,也是該校最具特色的社會科學類專業之一,為學生提供與全球能源公司、財富500強組織、地方和聯邦政府實體以及國際非營利組織接觸的機會。該項目開設了較為豐富的美國研究課程,如20世紀美國史、美國與世界、美國經濟發展、美國與全球化、美國與各區域的關系等主題模塊,其培養的全球事務人才在美國甚至世界范圍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第二,能源經濟學碩士學位項目。該項目由貝克研究所能源研究中心與萊斯大學經濟學系跨專業合作,是為期12個月的全日制專業碩士項目。通過提供計量經濟學、企業金融、能源轉型、微觀與宏觀經濟學、風險管理、能源交易、能源與環境、政治經濟學、地緣政治、能源項目管理、運輸、稅收等方面的課程,為能源專業人員提升業務發展、戰略規劃相關的人力資本開辟了新的途徑。該碩士項目聚焦于能源戰略規劃和能源資本決策分析,培養學生對能源市場進行深入分析的技能,在能源行業的所有領域提供戰略性、洞察力和數據驅動的見解,以便為未來市場定位、資本資產決策和公司戰略方向提供信息。該項目的最后一個學期要求學生進入實習機構,從而有利于就業。

該碩士項目共四個學期,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遵循標準的萊斯大學學年日歷。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是在夏季連續舉行為期7周的短學期。第一學期的所有課程和第二學期的兩門課程都是必修課。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為學生提供專業選修課程。學生們也可以選擇在第二學期選修額外選修課以加快學習進度。

第三,實踐實習機會。貝克研究所定期舉辦學生論壇,給學生提供參與線上小組討論和演講、專家學者講座與圓桌會議、公共政策競賽、出版公共政策刊物等實踐活動機會。鼓勵學生在貝克研究所提供的實踐項目中充分運用公共政策方面的知識,進一步激發他們未來從事公共政策領域職業的潛能。與此同時,貝克研究所還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習機會。2022年,貝克研究所輸送了50多名學生擔任實習生和研究助理崗位,學生深度參與到政策建議制定、項目報告撰寫等過程中[7]。貝克研究所給學生提供的實習機會無論是從培養學生政策制定的專業硬實力,還是在這過程中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對培養下一代公民知情權和政策領導者都起到關鍵作用。

管理機制靈活:以制度為保障,經費來源廣泛,財權相對獨立

靈活的管理機制能夠有效激發組織創新,同樣也適用于高校智庫,無論是經費籌措還是內部管理上,給予高校智庫更多的自主權有利于增強獨立性,也能促進智庫研究項目更快更好地應對國家社會重要關切。

作為高校智庫這樣一種特殊的科研組織機構,貝克研究所的管理機制體現出靈活性。盡管其與萊斯大學之間屬于隸屬關系,但它擁有相對獨立的財權。一方面,貝克研究所沿襲學術機構的特點,與母體大學治理文化保持相對一致;另一方面,在內部管理上,貝克研究所采用企業管理方式,相對更具靈活性。智庫由研究所所長負責,下設顧問委員會,成員都由政府要員或企業高管兼任,建立起研究所與決策核心必要且對等的溝通[12]。專家學者依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在研究所各研究中心交叉任職,由專職人員組成的管理和行政團隊輔助研究所日常運營、辦公、溝通與協調等事務。

龐大的經費總量和相對穩定的來源渠道,對智庫維持日常高效運轉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貝克研究所探索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為研究所經費來源的穩定性提供保障。貝克研究所在2022年度總收入為1,255萬美元,支出為1,241萬美元。其中,捐贈基金和支持者的捐款為該年度最大的兩項收入來源,占據所有經費來源的85%。兩項收入分別為574萬美元和490萬美元,各占研究所總收入的46%和39%;研究資助收入達182萬美元,占研究所總收入的14%。相較之下,貝克研究所從萊斯大學基金中獲得的總收入最少,僅10萬美金,在總收入占比不到1% [7]。

在美國,由于受到“樂善好施”的宗教文化以及經濟政策的影響,社會捐贈較為普遍[13],加上貝克研究所的機構性質是符合《美國聯邦稅法501》(c)3條款的非營利性組織,來自美國國內的各類捐贈都可以享受免稅條件,這也極大推動了企業和個人的捐贈熱情。貝克研究所全部的經費來源不外乎經由六大渠道——捐贈基金收益、基金會捐贈、企業捐贈、個人捐贈、政府資助以及萊斯大學撥款。其中,捐贈基金收益和基金會捐贈成為研究所最主要的經費來源渠道,這也有利于在保障研究所日常運營的同時,兼顧研究工作的獨立性。在接受諸如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政府所屬機構的科研資助時,貝克研究所也明確了不接受限制研究自主性的資助,始終恪守無黨派立場,政治家和學者在卓越的知識和嚴格的無黨派氛圍中工作,制定更新的、知情的政策方法,學生們通過協助研究和參與對話獲得寶貴經驗,從而成為更好的學者和領導者。

而智庫所隸屬的母體大學撥款占比最少,已然是美國智庫適從的事實,這也是萊斯大學在不干涉高校智庫日常研究的情況下,對其工作給予相應的支持。貝克研究所并不局限于現有的經費來源渠道,而是積極地創新其他捐贈方式[14],如萊斯大學員工可以直接通過從工資扣除來進行捐贈,捐贈人在捐贈收益完全歸智庫所有之前,可在指定時間內甚至終身享有該捐贈的收益。由此可見,貝克研究所在財權方面擁有極為靈活的自主性,并且積極拓展多種渠道增加經費來源,能夠有效避免對單一渠道經費的過度依賴,在保障課題研究獨立性的同時,也為開展重大課題預留備用經費。

對外交流廣泛:以議政為己任,注重外部傳播,多元成果推廣

世界一流高校智庫在國際話語權和外交博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這種話語權的獲得與其成果傳播密切相關。因此,高校智庫不僅要提供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更需要注重面向公眾尤其是政府決策者宣傳,進行成果推廣。張新培(2018年)認為,將研究成果向外進行有效輸出和輻射,開放和多元的文化特征是高校智庫組織模式特征之一[15]。貝克研究所注重研究成果轉化,轉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直接參與并影響決策過程;二是通過媒體傳播擴散政策理念。

一方面,貝克研究所借助“旋轉門”機制,聘用前任政府官員到研究所任職或請現任官員參與內部會議,實現了讓決策者和研究者角色之間的相互切換,將研究成果更為直接地運用到政府決策的過程中。在總統大選期間,總統候選人會聘用政策精英擔任顧問,這對美國未來總統的政策理念有著直接影響。而貝克研究所作為美國第一個專門研究美國總統競選與選舉的智囊團,長期活躍在美國總統政治中。借助其創始人詹姆斯·貝克三世在總統政治方面的豐富經驗,貝克研究所在參與總統競選活動中積累了深厚經驗和廣闊人脈。此外,貝克研究所還會通過舉辦研討會、圓桌會議、辯論會等各種會議與論壇,邀請學者、決策者、媒體等對內政外交問題進行討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幾年線上會議更為普遍。2021年,貝克研究所共舉辦137場會議與研討會,出席觀眾高達16,225人次[7]。在國會聽證會上作證,也是貝克研究所的學者直接參與影響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式,能進一步了解政府對頒布政策的輿論管控與引導以及如何影響公眾輿論。

另一方面,貝克研究所借助不同形態媒體輔助傳播研究成果,擴大其在學術界或同行業內部的影響,同時起到引導輿論的作用。研究所官網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貝克研究所共公開發表了322份出版物,媒體引用量達37,714次,影響范圍覆蓋214個國家及地區[7]。其成果類型主要包括圖書專著、研究論文、政策報告、時政評論等,并且這些成果在其網站面向公眾開放獲取。除了圖書專著需要付費購買外,其余出版物形式均可免費下載。除了在傳統媒體的傳播推廣,貝克研究所對其成果在新媒體平臺的使用與傳播頗為及時。研究所會在推特、臉書等網絡新媒體平臺實時共享研究進展。在2021年,研究所推特賬號總瀏覽量達646萬次,播客累計下載16,524次,優兔網賬號關注者115萬人[7]。憑借社交平臺的影響力,貝克研究所可以更精準地進行成果推廣,提升智庫的全球影響力。同時,借助網絡新媒體平臺形成與公眾的交流與互動,有利于及時了解公眾的反饋和聲音。

啟示

世界一流大學必然是服務于國家戰略的,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中也應率先垂范。既要充分發揮高校智庫學科齊全、人才密集、對外交流廣泛等傳統優勢,也要向政府、企業、媒體、社會組織等借力,形成教育系統內外協同發展合力,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服務國家戰略,完善內部治理,優化人才生態,拓寬國際合作。

1.提高站位,研究方向聚焦國家戰略,服務治國理政

世界一流高校智庫的使命和定位不同于一般智庫,而是要通過融匯世界一流高校卓越的學術思想來引領國家的決策,體現“答疑解惑”“見招拆招”“指點迷津”的功能,其研究方向一定要聚焦國家發展宏觀戰略,密切關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基礎性、趨勢性戰略主題和改革熱點難點問題,才能走在決策之前。我國建設世界一流高校智庫,其正確的研究方向必定是以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根本立場,能夠科學地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這也是國內高校智庫與國外高校智庫的本質區別。世界一流高校具有學科齊全、人才密集和對外交流廣泛等優勢,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在咨政啟民方面積淀深厚,高校智庫要充分發揮好這些優勢,以研究項目為載體將學術研究與決策研究緊密連接,促使高校頂尖專家學者重視智庫研究并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以不同的學科視角為研究中國實踐問題提供理論指導方案。高校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治國理政是我國高校智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國高校的性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是我國高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高校的性質正是決定了高校智庫在服務治國理政上有五個基本方向:一是服務黨和國家戰略決策,增強咨政建言能力,賦能國家治理現代化;二是服務教育改革和發展,主動構建促進實現教育強國目標的自主知識體系;三是服務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全面賦能,服務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把論文和調研報告寫在中國大地上,真正做到為解決現實問題把脈支招,確保智庫報告的高質量與高水準;四是服務國際合作,強化支撐引領和參謀助手作用,推動智庫交流合作網絡建設;五是服務“雙一流”建設和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貢獻智庫力量。

2.重視人才,人才引育形成良好生態,效力經世致用

建設世界一流高校智庫,人才是第一資源。高校智庫既要對頂級專家學者、退休政要、行業領軍人物等人才在引進上發揮強磁場的虹吸效應,還要善于利用母體高校的優質資源,如與高校一流學科、科研機構協同培育新生代智庫研究力量。高校智庫作為政府科學精準施策的最強“外腦”,要善于從不同的群體角度對決策的各個層面加以思考,從年齡和資質等維度上搭建人才梯隊,構建良好的智庫人才生態,開辟高校智庫研究人員上升通道,有助于更全面科學地發揮智庫人才集體力量服務政府決策,開展更多經世致用的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重大理論問題和決策咨詢研究。

與美國相比,我國高校智庫的人員“旋轉門”現象并不常見,這種差異源于行政體制和人事制度方面的區別[16]。因此,我國高校智庫要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旋轉門”通道,促進政府部門人員、高校智庫人員互動協作機制的形成,為高校智庫的年輕學者提供參政議政機會,拓展教師干部赴部委、企業、國際組織等任職、掛職、兼職、借調、交流的鍛煉機會,從而更加熟悉決策過程,經由參政議政積累豐富實踐經驗。

3.整合資源,智庫治理深化機制改革,實現自給自足

深化高校智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對標先進,瞄準一流,切實學習借鑒世界一流高校智庫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創新內部治理體系。在組織形式上不斷創新,如智庫的組織架構、質量評價與監督、經費管理、成果轉化等方面,通過“智庫+高?!眱瀯莜B加整合優質資源,在課題研究中用活“望聞問切”,真正做到“把好脈、選好題、寫好文、講好理”,不僅能夠為國家戰略決策提供真知灼見,而且也能為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提供科學方案,使高校智庫成為黨和政府信得過、用得上的新型智庫。

經濟上保持相對獨立是高校智庫治理的目標,要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探索高校智庫多元經費籌措機制,從而在財務上逐步減少對政府和母體高校的依賴,創設開放包容的研究條件,促使高校智庫的成果更具獨立性和客觀性。此外,產出高水平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是高校智庫能否躋身世界一流的根本保障,研究成果的質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決定了高校智庫的水平和層次。高校智庫要始終將調查研究落到實處,堅持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將對政府決策產生意義和作用視為判斷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價值的基準線。

4.擴大影響,合作研究推進二軌外交,加強成果推廣

相對于政府間的“第一軌外交”,高校智庫可以通過民間形式,以學者、退休官員等為主進行智庫外交活動,由于其方式更為靈活、廣泛,起到“緩沖帶”和“助推器”的作用,往往被稱為“二軌外交”。以“二軌外交”助力雙邊和多邊關系,可以發揮公共外交的獨特功能,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并在促進國際對話、講好中國故事、塑造話語體系中形成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國內“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匯合點上,我國建設世界一流高校智庫要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格局放眼全球,增進融合交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科學回答時代關切,積極傳播中國聲音,為“世界之問”提供更好的“中國方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智庫核心競爭力,逐漸鍛造出增進全球福祉、促進共同繁榮的“國際化高校智庫品牌”,發揮輔助公共外交、提升國家軟實力、塑造國家形象和維護國家利益等重要作用。

當前,世界大學智庫聯盟、“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一帶一路”創新合作研究聯盟、“一帶一路”工程教育國際聯盟等國際化高校智庫品牌紛紛建立,但由我國高校主導、長期運營并活躍全球的智庫聯盟還不多。發達國家高校智庫的影響力始終位居前列,并且呈現出全球建立分支機構、深度參與國際事務等趨勢。因此,建設一批國別和區域問題研究基地、海外中國學術研究中心仍是我國一流高校智庫肩負的重任,建立我國高校主導的智庫聯盟品牌有利于加強區域國別研究,必將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參與并影響全球事務。

在研究成果的國際傳播上,除了高校智庫牽頭發起國際會議、專題論壇等形式之外,還應主動提煉中國式現代化概念,基于數字技術加快實現一流高校智庫的數據驅動,提高智庫成果精準化水平,基于網絡新媒體、數字出版等更多元化的推廣渠道面向全球傳播來自中國高校智庫的觀點、策略和思想,構建成熟的研究成果國際傳播機制和體系,逐步掌握話語的定義權和定制權,讓我國高校智庫逐漸成為強有力的思想動力源。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一般項目“高??萍挤锗l村振興的協同創新機制研究”(項目編號:BIA20020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的通知[EB/OL].(2014-02-12)[2023-07-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2/t20140212_164598.html.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EB/OL].(2015-01-20)[2023-07-25].

https://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3]“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第十五場:介紹從數據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成效[EB/OL].(2022-09-27)[2023-07-25].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75/.

[4] MCGANN J G.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R].Philadelphia, P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21.

[5] About the Baker Institute [EB/OL].[2023-07-27]. 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about-baker-institute-0.

[6] Centers & Programs [EB/OL]. [2023-07-27]. 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centers-programs.

[7] 2022 Annual Report [EB/OL]. [2023-07-27]. 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node/71676.

[8] Open-Source Mapping of China's Energy Infrastructure[EB/OL]. [2023-07-27].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open-source-mapping-chinas-energy-infrastructure.

[9] Mark Finley [EB/OL]. [2023-07-27].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expert/mark-finley.

[10] 田山俊,陸軍.一流大學智庫高速崛起的內在成因——以萊斯大學貝克研究所為例[J]. 現代教育管理,2019(8):8-15.

[11] 倪好,周谷平.與學科協同發展:英國高校智庫建設經驗及啟示——以蘇塞克斯大學發展研究院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5(2):57-62.

[12] 鄧志超,宋美.美國高校智庫對政府決策影響研究——以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為例[J].高教學刊,2019(19):23-24,28.

[13] RICH A. Think tanks, public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102-105.

[14] Other Ways to Give [EB/OL]. [2023-07-27].https://www.bakerinstitute.org/other-ways-give.

[15]張新培.連接學術與政策——一流高校智庫組織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84.

[16] 何振海,劉尚月.世界一流大學的智庫治理策略及其觀照——以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為例[J]. 中國高教研究,2018(8):74-79.

(作者單位:倪好,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余好,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劉存鈺,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

[責任編輯:于 洋]

猜你喜歡
高校智庫
高校智庫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中的作用及服務模式
論高校智庫建設的倫理邏輯
高校智庫:學術立場與社會關切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路徑分析
激勵視角下高校智庫協同決策機制研究
建言獻策如何影響政府決策
教育研究推動政府決策的問題及路徑
面向計算機專業的高校智庫信息服務模式研發
關于加強天津高校智庫建設的研究
高校智庫服務教育綜合改革的價值、困境與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