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高校智庫建設的現實困境與發展路徑

2024-04-22 11:28左崇良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現實困境發展路徑中國

左崇良

摘 要:高校智庫是中國智庫的主力成員,有其獨特的存在?,F實中,我國高校智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功能定位不清,智庫獨立性不強,人員資金來源單一,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困境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內外部環境的制約,組織運作模式不匹配,還有評價體系不完善。本研究基于中國現實語境,發掘高校智庫建設的多重困境及其影響因素,探索高校智庫有序發展的策略和路徑。中國高校智庫建設需要突破的重點是創新體制機制,明確功能定位,實行分層分類差異化發展,改革評價制度和資源分配制度,推進協同發展。

關鍵詞:中國;高校智庫建設;現實困境;歸因分析;發展路徑

高校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主體之一,在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4年,教育部印發《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首次提出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概念和建設目標,全國高校整合資源,陸續成立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面向政府決策咨詢的新型科研機構——高校智庫。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服務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高端智庫建設,依托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匯聚培養一大批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名師?!盵1] 時至今日,我國高校建設了多少智庫?高校智庫的發展現狀如何?是否實現了國家政策的預期?基于以上思考,課題組以“高校智庫”為主題,通過中國知網(CNKI)的高級搜索,在CNKI篩查北京大學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論文的題目,篩選出368篇文獻;同時,我們通過《光明日報》、中國智庫索引(CTTI)系統等權威官方渠道查找與高校智庫相關的報道文章,廣泛閱讀文獻并進行梳理和分析,輔以實地調研和深度訪談,獲知中國高校智庫的數量規模和發展現狀以及高校智庫的國內排名、產品產出、區域分布等情況,并進行必要的統計分析。研究發現:近年來,中國高校智庫建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同時也面臨著多重困境,亟須明確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路徑。

我國高校智庫建設的現狀

現時期,高校智庫已成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一支新軍。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宏觀背景下,我國高校智庫建設獲得了新進展,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面臨著新挑戰。

1.中國高校智庫建設的新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倡導和推動,最近幾年,高校智庫型機構在中國大量涌現,成為國家治理研究、政府決策咨詢的新銳力量。

第一,《全球智庫報告》定期發布,中國智庫穩健上升

自2006年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定期發布《全球智庫報告》,每年發布一期,建立了一套客觀公正的研究體系,通過每年對全球智庫進行綜合排名,實現研究全球各國智庫在政府與社會中的作用,描繪出全球智庫發展的路徑圖,引導各國智庫為搭起社會與政府間的橋梁付出努力。[2]

2020年1月30日,國際極具權威性的全球智庫評價報告——《全球智庫報告2019》(2019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在紐約、華盛頓、倫敦、巴黎等全球近150個城市盛大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智庫數量排在前三名的國家是:美國(1,871家)、印度(509家)、中國(507家)。有7家中國智庫位列全球智庫百強,而其中屬于高校智庫的,只有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在全球高校智庫排名第9位,在全球智庫總排名第81位。2021年初,《全球智庫報告2020》在紐約、華盛頓、倫敦、北京等全球近130個城市發布,該報告指出,2020年,亞洲超過歐洲,成為智庫數量最多的區域。與此同時,中國的智庫數量有大幅增長,位居世界第二。由此可見,中國智庫實力穩健上升。

第二,高校智庫數量大幅上升,分層明顯

現時期,我國高度重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智庫做了系統的頂層設計并出臺辦法,極大地推動了各級各類智庫快速發展。

2018年1月,《中國大學智庫發展報告(2017)》頒布了“中國大學智庫百強排行榜”,該排行榜是中國高校智庫的第一個排行榜。報告較為詳實地描繪了中國高校智庫的總體面貌、地域、領域等表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擁有1,000多家高校智庫。高校智庫百強呈現出“三大方陣”:一是國家高端智庫。全國首批的25個國家高端智庫中有6個高校智庫,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院、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二是高校智庫前三十強。其中,清華大學5個,中國人民大學3個,北京大學3個,復旦大學2個,中山大學2個,浙江大學2個。三是中國大學智庫百強。九成以上來自于“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3]。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榮登榜首,獲得“中國大學頂級智庫”三十強第一名的好成績;中國人民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優勢,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的改革、探索和創新,在推進中國特色高校智庫建設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4]

高校智庫的地域分布不均衡,各省級區域之間差異較大。在《2018中國智庫報告》中,有13家高校智庫進入前50強,這13家高校智庫分布于9所大學,9所大學皆為國內頂尖的“985工程”高校。區域高校智庫數量與高校絕對數量不成正比。從2018年進入百強高校智庫來看,北京、上海、江蘇、湖北4個省市的高校智庫有59家,近六成的百強高校智庫集中在這4個省市;有11個省市(河北、黑龍江、遼寧、甘肅、山西、重慶、河南、寧夏、青海、海南、貴州)沒有高校智庫進入100強;重慶、河北、甘肅3個省市的高校智庫數量及校均智庫數量都比較多,但都沒能進入百強智庫,說明這些地方的智庫建設水平還有待提高。

2022年8月,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浙江大學信息資源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發布了《全球智庫影響力評價報告2021》。2021年,全球智庫參評數量由2020年的388家增至403家。從國內外智庫占比情況來看,在總智庫池擴充的情況下,國內智庫的占比逐年提高,中國智庫的發展勢頭強勁,這與近年來中國圍繞《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促進政策有關。中國智庫TOP100排名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排名國內第一。進入全球智庫TOP20的國內智庫只有3家,分別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第3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第15名)和中國工程院(第19名)。從高校智庫建設來看,名列前十的依次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復旦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5]

第三,高校智庫在智庫中占比高,社會影響力大

近年來,中國智庫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增大,來自高校智庫的聲音越來越多?!度蛑菐靾蟾?020》綜合榜單中,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全球化智庫(CCG)、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 (IISS)、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8家中國智庫連續兩年入選全球百強智庫榜單。其中,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 (IISS)是入選全球百強榜單的高校智庫。

中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有25家,這些單位可分為四種類型。第一類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直屬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共10家,最具代表性的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第二類是依托大學和科研機構形成的專業性智庫,共12家,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第三類是依托大型國有企業,只有1家: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第四類是基礎較好的社會智庫,共2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綜合開發研究院。由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共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整合為新的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5家試點單位調整為24家。

高校智庫在新型智庫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截至2018年11月20日,中國智庫索引(CTTI)共收錄706家來源智庫,其中高校智庫441家,占比達62%。CTTI系統共收錄了來自高校智庫的7,110篇內參、17,646份報告、4,978篇報紙文章、6,220本圖書和45,130篇論文,分別占CTTI系統內各成果總量的74%、81%、52%、80%、85% [6]。高校智庫已成為智庫內容生產的主力軍,這體現了中國智庫建設的一大特色。

智庫建設是時代性課題,國家需求引發了中國高校智庫的快速發展。有學者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4月20日,中國智庫索引(CTTI) 共收錄836家來源智庫,其中高校智庫560家,占比達67%。而2018年11月,我國高校智庫數量為441家,僅占比62%,這說明高校智庫增長迅速。2020年4月,《清華大學智庫大數據報告(2019)》發布。清華大學選取的分析樣本有1,065個智庫,有社科院類智庫69所,黨政部門智庫157所,軍隊智庫2所,科研院所智庫24所,高校智庫611所,企業、社會智庫118所,黨校行政學院智庫54所。高校智庫611所,占據了中國智庫的半壁江山,其中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表現亮眼。

第四,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發展迅速,貢獻度大

中國廣大高校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號召,高校智庫快速興起并發揮自身優勢,在諸多方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高校智庫在服務國家大局、引導社會輿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高校智庫已明確服務于黨和政府部門,政治性特征顯著。時至今日,我國高校智庫建設已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體系,作為依附于政府的研究機構,它們在信息采集和研判、參與政策咨詢、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浙江大學信息資源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CIRAA)智庫研究小組于2016年成立,對全球著名智庫活動進行數據驅動范式的綜合性評價與評級?;跀祿治?,從國內外智庫占比情況來看,在總智庫池擴充的情況下,國內智庫的占比逐年提高,中國智庫的發展勢頭強勁。2019年,國內智庫102家(27.13%)、國外274家(72.87%);2020年,國內智庫108家(27.84%)、國外280家(72.16%);2021年,國內智庫128家(31.76%)、國外275家(68.24%)。與2020年入榜情況比較,近兩年的TOP20榜單重合率為85%。2021年,是項目組第五次發布智庫排行榜單。2021年,中國智庫影響力TOP20榜單中,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這兩家智庫是中國高校智庫中的佼佼者,在咨政建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高校智庫積極主動作為,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專業素養。中國高校智庫長期聚焦經濟社會運行與發展,定期發布中國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為政府、企業和其他單位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經濟主張和政策建議,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持續增長作出自己的特殊貢獻。

2.中國高校智庫建設的現實困境

中國高校智庫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不少問題,陷入了發展困境。

第一,高校智庫數量龐大,質量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中國有超過1,000個高校智庫,但高校智庫之間的差距明顯,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我國既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這類“高大上”的高端智庫,也有普通高校建設的毫不起眼的智庫。高校是我國智庫建設的重要力量,但問題是,高校強大的研究力量是相對分散的,合力不足,高校智庫研究中碎片化現象嚴重。高校智庫數量雖多但沒有得到普遍重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知名智庫不多、智庫研究成果質量總體上不高。

我國高校智庫的同質化程度高,發展不平衡,影響渠道相對單一。高校智庫是應用型研究機構,但我國高校智庫存在嚴重的重復建設現象,存在著各種偏差,存在謀取名利、“大干快上”“紙上談兵”的不良現象。高校智庫雖然積極地向政府建言獻策,但實效性不強。

第二,高校智庫功能定位不清,存在多重發展誤區

當前,我國高校積極參與智庫建設,但存在目標定位不清、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影響渠道不暢通,研究合力難以形成,理論聯系實際不足。

高校及其領導在智庫建設中表現出了超強的功利性,高校智庫陷入發展性誤區。我國高校智庫建設存在四類問題:一是國內高校一些智庫,做的主要事情是發表白皮書,而沒有獨立和深刻的聲音,智庫依附現象嚴重。二是缺乏明確的政策咨詢信息,供求信息不對稱,資源配置不科學。三是以學科建設代替智庫建設、割裂智庫研究和基礎研究,忽視宣傳工作,傳播意識淡薄。四是智庫治理機制運行不暢,高校智庫主體性缺位,缺乏開拓創新的智庫組織文化,粗放管理影響營運能力的提升。

“趨向”和“管治”構成了智庫與政府互動的實踐基礎,但高校智庫與政府的話語權不匹配。智庫與政府雙向交流的缺乏表現在:缺乏統籌規劃,供需銜接不夠,智庫成果缺乏可操作性,政策咨詢被少數人用來“做姿態”。政府靠熟人和圈子找咨詢專家,智庫靠“猜測”對接黨政部門的決策需求,雙方之間存在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對稱、產品不對路等問題。

第三,高校智庫缺乏穩定支持,智庫人才流動不暢

高校智庫缺乏穩定的支持,高校智庫成果難以得到認可,這影響了高校教師從事智庫工作的積極性。當前,高校智庫人才體系建設不夠完善,領軍人物和杰出人才匱乏,各層次智庫人才的良性流動、職業發展等受到傳統制度的制約,旋轉門“雙向旋轉”機制還不通暢,各類人才創造力得以充分激發的局面尚未形成。

智庫建設需要人員梯隊。但是,在中國的大學里,一種令人痛心的情況屢屢發生。高校智庫招募的專職研究人員享受不到高校教師的正常待遇,那些被選為大學智囊團后備力量的年輕教師常常在學術研究和咨政研究面前猶豫不決。在現有的學科體制下,高校的人才培養沒有涉及智庫研究工作的需要,這導致了國家急需的智庫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供給的錯位。

第四,高校智庫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不能滿足國家需求

我國高校智庫評價導向存在偏差。高校建立和認可研究機構時,沒有對智庫進行分門別類,也沒有制定專門的政策咨詢服務之類的評估標準。高校智庫之間缺乏整體性規劃,高校對智庫建設的評價標準普遍缺位,成果認定體系不適應智庫發展需要。

近年來,我國高校智庫建設取得了新進展,但與國家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許多不足,高校智庫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機構類型和職能擴展;二是與團隊建設有關的人事政策;三是研究模式;四是成果應用的制度機制。在傳統大學制度的影響下,我國高校智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僵化的運行機制,缺乏創新的研究方法,評價指標有失精準。

高校智庫深陷困境的歸因分析

對高校智庫建設的現狀進行系統的歸因分析,有助于找出高校智庫建設的阻礙性因素。

第一,高校智庫與高校、政府的行為準則存在沖突

高校智庫研究成果質量低下和影響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學、智庫和政府三者的運行機制難以兼容,大學、智庫和政府機構三種組織的使命、價值和行為準則之間存在沖突。

我國高校智庫起步晚,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有效的發展模式。在高校智庫的運作過程中,各種問題突顯出來,對此進行反思實有必要。高校智庫是在高校的學術生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種科研組織。高校智庫在人事和財產管理上沒有自主權。高校智庫建設面臨的矛盾是這種新的科研組織與大學原有的學術生產機制之間的矛盾,反映了智庫與高校整體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校庫關系”是高校新型智庫建設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變量。當前,智庫相對獨立與隸屬于高校之間的角色定位矛盾、高校智庫建設的學科性與高校建設的專業性之間的矛盾、智庫建設目標功能與高校建設目標不相一致的矛盾、智庫質量標準的多樣化與高校評價體系的專業化之間的矛盾、院校辦學效益與智庫建設成本之間的矛盾,造成高校在建設高校智庫過程中價值功能的“被牽連—被離心”,以及高校智庫在高校發展過程中“被束縛—被邊緣”的窘境[7]。

第二,高校智庫與政府以單向交流為主,話語權不匹配

高校智庫與政府以單向交流為主,話語權不匹配,是我國高校智庫發展困境的真實表現,原因很復雜。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中國高校智庫已具有較大規模,但數量的增加并不意味著質量的同步提升。對于大部分高校智庫來說,高質量發展和內涵發展仍然是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咨詢報告質量不高有其根源。咨詢成果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研究議題小、內容散、問題分析淺等方面。原因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許多高校智庫機構在成立之初,就是作為院系的“副業”而設立,本身要受到院系主業(教學和科研)的制約,智庫研究(現實問題與對策)僅僅排在第二或者第三位次目標。二是高校教師主要接受傳統的學術訓練,對學術評語體系熟稔,但對智庫報告所要求的行政(政策)話語體系不太熟稔,導致智庫成果難以被重視和采用。

我國高校智庫發展處于初期階段,尚未達到決策咨詢的期望。行政主導型政策制定體制決定了我國政策知識的主要功能是決策咨詢,其生產過程技術性強、生產系統結構中心化、傳遞方式具有吸納性,這使得我國對高校智庫的政策知識需求較為有限,政策知識產品的“適用性”相對不足,傳遞渠道不夠暢通,智庫功能與大學文化之間存在一定的張力。為此,高校智庫建設須注重內涵提升及與其他類型研究機構的錯位發展,充分發揮促進政策質量提高與政策共識形成的功能[8]。

第三,高校智庫組織結構不合理,建設中突顯三大矛盾

近年來,在黨政部門的戰略驅動下,高校智庫的數量和規??焖侔l展。但在高校既往科研工作和機制運行上所形成的路徑依賴,與智庫管理工作、智庫運營工作的方式不全然等同。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高校智庫借助外力得到迅速壯大的同時,是否能擁有與之相適應的科學內部治理體系,高度影響高校智庫的創新發展水平和參與治理能力[9]。

高校智庫的組織運行模式典型地反映了我國智庫建設面臨的三個主要矛盾,包括學術研究和咨政研究的矛盾、實體機構與虛體機構的矛盾、學科建設與智庫建設之間的矛盾[10]。從新制度主義理論角度來看,當前我國高校智庫建設存在著理性選擇導致主體利益沖突、權力的非對稱分布導致組織與學科專業權力沖突、合法性機制引起多元文化碰撞等困境產生[11]。高校智庫不同于其他類型智庫,它具有依托于自身豐富的學科和學術資源,聚焦基礎性、長線性的問題研究的優勢,但也有其“比較弱勢”,如智庫建設要求有相對固定的信息或者資料來源、要具有固定的經費和技術支持、要具有持續跟蹤觀察社會問題的能力等,這對于建設中的高校智庫都是難題。尤其突出的是,高校智庫從建制、科研程序到科研項目管理等,缺乏相對獨立性;人事管理僵化,缺乏內部獎懲激勵機制。人事管理體制是高校智庫重要的管理體制之一,其在引進人才方面須遵從高校的事業編制人事制度管理,造成智庫人才向傳統的教學科研人才看齊,這一定程度制約了智庫的發展,導致了高校智庫“社會影響力不強、資政建議采納率偏低”的困境[12]。

第四,智庫評價活動偏重于工具理性,忽視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

隨著國家決策所涉因素的日益復雜,理性決策至關重要,高校智庫建設受到高度重視。高校智庫建設既是高校的社會責任所在,也是高校積極參與國家決策服務的先機所據,但是,國家智庫包括省級智庫并非適合所有高校的目標選擇、將有限的資源分散于諸多高校智庫并非明智之舉[13]。

SCI、SSCI和CSSCI本身是文獻索引系統,其指標無法全面衡量一項研究的社會效益和創新貢獻。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要求高校以破除論文“SCI至上”為突破口,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破五唯”對高校智庫建設將產生有益的影響。高校智庫建設歸根結底是其能力建設。根據決策理論、政策過程理論以及高校智庫的本身運行特點,構建高校智庫的運行框架,并依據運行框架構建高校智庫能力體系。高校智庫能力體系要素分為基礎能力、情報能力、成果產出和創新能力、政治能力和服務能力。高校智庫基礎能力雄厚,而情報能力、成果產出和創新能力、政治能力和服務能力均存在不足之處[14]。?

智庫評價是智庫研究的難點,也是智庫研究的薄弱環節,最具挑戰性、最具爭議性。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007年開始推出年度全球智庫發展報告,它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方智庫評價報告,但其評價標準、評價方法主要還是基于西方的導向性評價理念與標準?!吨袊髮W智庫發展報告(2017)》及其以后系列報告主要聚焦中國大學智庫的建設和發展,通過提出大學智庫評價“三維(FAC)模型”和評價指標體系,為中國大學智庫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新視角與新方法。高校及其智庫要積極探索并實施、推廣科學客觀的成果認定與激勵制度,與國內同行一道,打造出更符合中國國情和高校智庫特征的“中國標準”。

中國高校智庫建設的路徑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校智庫,是我國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必須履行的使命職責。高校智庫,路向何方?推進高校智庫建設,可依據高校智庫的功能和特色,走以下幾條路徑。

第一,明確功能定位,高校智庫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高校要進一步明確高校智庫的發展目標,明確功能定位,充分發揮戰略研究、人才培養、政策建言、輿論引導、公共外交五大功能。

高校智庫具有獨特的優勢,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智庫。高校智庫是中國智庫體系的一支“新軍”,從其自身資源、政策研究過程、研究成果的公開發布、決策方案的推廣和實施等角度來看,高校智庫具有官方智庫無法獲得的優勢,也是民間智庫無法相媲美的。高校智庫具有自身優勢,如學科齊全、人才集聚、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此外,我國高校集聚了80%以上的社科研究力量,這是無與倫比的優勢。

基于高等教育的特殊背景,高校智庫發展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高??梢罁陨砬闆r,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基礎理論研究優勢、跨學科綜合研究優勢、人才優勢、學術優勢、對外交流優勢。與此同時,我們須著重引導高校智庫型機構進一步深化改革,適時啟動高端智庫建設計劃,重點建設一批新型高校智庫。高校智庫既要關注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與政府智庫相比較,高校智庫有更大的自主性,高校智庫“不能以獲得什么級別的批示為目的”,其提供的咨詢報告應該基于學術的嚴肅性和真實性,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將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相結合,通過差異化的發展形成自身特色。

《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明確指出,中國新型高校智庫是“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的基本定位。作為我國智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智庫不僅具備為各級政府提供政策咨詢和智力支撐的常規性職能,更是兼具高端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獨特職能。不同于社會智庫、黨政智庫和其他類型的政策咨詢機構,高校智庫的建設具有自身的特殊屬性。高校智庫的建設應堅持以下原則:以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為導向,以創新改革機制體制為重點,以培養高水平的研究人員為核心,以打造富有特色的研究項目為紐帶,以提高研究質量和成果轉化率為目標。[15]高校智庫須明確自身的擔當與作為。進入新時代,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智庫責無旁貸地承擔著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的時代責任。為此,高校智庫建設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是要明確主攻方向;二是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三是要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四是要推動科研方法創新。

第二,加強高校智庫建設整體規劃,統籌整合優質資源

我國高校智庫建設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全國高校成立了眾多智庫、智庫聯盟。這固然是好趨勢,然而,如何避免智庫建設一哄而上、重復建設,真正發揮智庫“大腦”的作用呢?這需要健全高校內外部治理體系,加強智庫建設整體規劃,統籌整合優質資源。

健全內部治理體系,高校智庫須在規范化建設上下功夫。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規范化發展,需要從人員管理、資金利用、項目管理、成果管理等內部治理機制方面著手,切實革除弊端,破除發展桎梏。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是中國高校智庫建設的成功實例,考察其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路徑上如何打造高端智庫,如何通過組織形式與管理方法的創新變革,突破高校智庫發展的制度瓶頸,可為其他高校智庫提供借鑒。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以“多維度的能力建設”模式作為高校智庫的治理之道,科學配置人力、物力、財力等能力要素,在資金募集能力建設層面,促進政商學媒多元籌資方式;在知識儲備能力建設層面,優化智力資源的科學配置;在戰略規劃能力建設層面,塑造國際知名度與話語權體系等舉措,為中國特色高校智庫建設提供有益探索。[16]

健全高校外部治理體系。中國高校智庫要改變“庫多智少”的現象,可從需求和供給兩端,政府和高校雙方共同發力。政府提供的間接支持,鼓勵公眾和社會機構向高校智庫提供資助,在稅收上提供一些優惠;政府給高校智庫直接的支持,包括財政支出上增加預算以支持高校智庫的發展,提供資助支持智庫的機構建設,或向智庫設定一些定向資助項目,集中研究當前重要的經濟、社會問題;高校要改進對高校智庫的管理和服務,加強智庫的標準化建設[17]。建立智庫成果轉化渠道和轉化平臺,高校新型智庫平臺建設要做到選好題目、立題精準、反復調研、重點核查、對策有力、開門見山、層次分明、多方咨詢、渠道暢通等,多元驅動實現高校新型智庫高質量發展。

智庫工作強調建設性,強調如何改進那些與國計民生有關的政策和措施。在充分利用高校智力資源的基礎上,保證高校智庫提供一種有質量的“智”,或者說,高校智庫有何不同于政府和民間智庫,是社會各界都在探討的話題。高校智庫參與決策咨詢是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民主的體現。從世界范圍來看,比較成功的制度模式主要有“相對獨立式”“人際互動式”“間接影響式”。我國高校智庫參與決策咨詢以“有限介入”為主要特點,與決策部門的互動與協同不夠,決策影響力較低。因此,需要以嵌入理論為視角,探索一種既能保持大學智庫適度獨立,又能使之深度參與決策咨詢的中國特色制度安排;同時,遵循激勵相容原則,優化改革路徑,確保制度的順利實施。[18]

第三,高校智庫謀求差異化發展,勇于培養智庫人才

作為智力資源的有效集成形式,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為高校智庫建設帶來新的契機。目前,我國高校建設智庫進程受阻、智庫與院系存在組織沖突、兩者相互爭奪資源、高校智庫之間缺乏協同機制等。為了突破這些障礙,更好地達到建設目標,高校智庫應平衡權力,減少組織沖突;多途徑籌措科研經費,跨界共聘優秀人才。

高校智庫建設須謀求差異化發展。高校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類型,有其獨特的組織形態以及人員構成。圍繞高校智庫組織特點以及智庫人員工作性質與職業發展訴求,以多通道職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探索建構針對學術型、咨政型、支撐型三種智庫工作人員的職業發展通道和相應的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有助于促進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高水平建設。高校智庫應與其他類型的智庫錯位發展,人才培養與對策研究結合起來[19]。推進智庫人才培養,是高校智庫的一大使命。高校智庫可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發揮人才關鍵作用,著力培養和打造高校智庫隊伍;二是推動智庫人才交流;三是高校智庫為國家培養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的人才。

高校智庫建設須以專業人才為支撐,高質量的智庫、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的基礎還在于人才。高校智庫具有人才密集、學科齊全、對外交流廣泛的先天優勢,且具有非營利性。高校智庫建設的關鍵在于人才管理機制的改革。只有構建高質量智庫隊伍,才能充分發揮高校智庫戰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養、輿論引導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高校智庫人才管理應從選拔機制、培養機制、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四方面入手:通過拓展引才渠道、構建“旋轉門”制度,匯聚智力資源;依托智庫人才資源,培育兼備學術能力和咨政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保障智庫成果產出的持續性;將學術成果和咨政成果均納入考核指標,確??己说墓胶侠?;完善經費制度,優化激勵體系,建立智庫人員職業發展多通道。此外,還應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項目化運作,構建靈活的智庫人才協同機制。[20]

第四,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推動高校智庫協同發展

建立高校新型智庫建設評價體系,評價標準至少應包含國家提出的八條標準、新型智庫突出自身“新”和“特”的標準、國際評價標準以及社會實踐評價標準,其中最為實用的標準即是社會實踐評價標準,看重研究成果采用后引發的社會效益和價值。高端智庫建設成功的標志就是產出管用、實用的高質量成果,這也是高校智庫建設的努力方向和檢驗標準。

《中國大學智庫發展報告(2020年)》從中國大學智庫評價的理論建構和學理邏輯出發,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新型智庫評價指標體系,建構了智庫評價“三維模型”FAC,即維度一之契合度: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認定標準與任務要求相關性與匹配度;維度二之活躍度:衡量決策咨詢、媒體網絡和學術研究交流的參與表現;維度三之貢獻度:從量和質的角度評價智庫咨政建言、理論研究成果和智庫人才培養結果與呈現狀態,為中國大學智庫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野。未來我國智庫評價應在以下幾方面著力:深化智庫評價理論研究,提高評價方法科學性;提升評價主體多元化及協同合作;完善智庫數據庫建設,對智庫成果和績效進行全面評價;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評價體系,建立多維、多層次、完善的智庫評價體系等[21]。

高校智庫評價首先要基于高校智庫的本質及其實際貢獻,要以多元評價理念構建高校智庫評價體系,全方位、多層面優化高校智庫多元評價機制。高校智庫作為政策研究咨詢機構、知識創新與應用平臺,其功能的有效發揮離不開依托原有學科優勢與破除傳統學科約束兩個主題。建設新型高校智庫,應在明確定位與定能的前提下,從“建設一流”與“適應需求”兩方面重塑學科戰略,建立適應不同類型知識生產模式特點的多元評價體制,以管理創新撬動組織創新,在改善公共決策系統和提升公共政策質量方面持續有力地產生“高校思想”與“高校影響”。[22]

高校智庫建設是高校的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和成果優勢轉化為服務于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解決高校智庫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矛盾的辦法:一是解決學術研究和咨政研究矛盾最重要的路徑是探索分類評價機制,即把對咨政研究的評價和學術評價區列開來,建立一套完善的咨政研究的評價體系;二是實體機構與虛體機構的矛盾可以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來解決;三是找到學科建設和智庫建設的平衡點[23]。

推動高校智庫協同發展,須堅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完善人才保障。智庫是知識密集型組織,人才是思想與理論創新的主體,更是實現高校智庫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和生命力所在。建好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關鍵在于創新制度設計,深化體制改革,激發智庫活力。鑒于校庫間存在的關系悖論問題,關系治理理論可為校庫關系的良性治理與協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即重新梳理高校智庫與高校間的組織關系,建立協同共進的關系體系,推動高校智庫建設由依靠高校組織建設的邊緣化發展模式轉向內部嵌入的協同發展之路。[24]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重點課題“普及化階段省域高等教育治理的體系結構與協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1A044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31)[2022-09-1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王俊生.美國智庫運行模式及其對我國智庫建設的啟示[J].中國發展觀察,2018(Z2):118-121.

[3]中國大學智庫百強排行榜出爐 大學智庫前30強[EB/OL].[2024-03-12].http://www.551j.com/news/202203/338167.html.

[4]人大國發院榮登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首[EB/OL].[2024-03-12].http://nads.ruc.edu.cn/yjdt/3cf719b7463d49b5a61ae5bc1cd5c4bd.htm.

[5] 2021全球智庫影響力評價報告,中國核心智庫榜單排名[EB/OL].[2024-03-12].https://www.baogaozhiku.com/5126.html.

[6]于亮,王傳奇,王斯敏,等.2018CTTI高校智庫及“高校智庫百強榜”報告[N].光明日報,2019-01-07(16).

[7][24]楊中艷,張忠家.高校與高校智庫間的關系治理:邏輯、悖論與重塑[J].高教探索,2021(3):23-29.

[8]姜爾林.行政主導政策制定背景下高校智庫的功能困境及其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4):25-33.

[9]徐萬歡. 高校智庫內部治理的邏輯向度[J].江蘇高教,2022(5):64-68.

[10][23]沈國麟.中國新型高校智庫建設的3個矛盾[J].智庫理論與實踐,2018,3(2):30-34.

[11]孫清忠,黃方方.我國高校新型智庫建設的困境與消解——基于新制度主義視角的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1(5):130-135.

[12]秦惠民,解水青.我國高校智庫建設相關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高??萍?,2014,4(4):15-20.

[13]眭依凡,王賢嫻.對大學智庫建設熱的理性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 2017,37(7):1-8.

[14]張春花,孫玉玲,遲玉琢.高校智庫能力建設研究[J].智庫理論與實踐,2021,6(3):10-19.

[15]程建平.高校智庫建設的功能定位、運行機制與路徑選擇[J].社會治理,2020(6):5-8.

[16]楊沐,林珅.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探索與多維度能力建設——基于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個案研究[J].智庫理論與實踐,2018,3(1):93-100.

[17]張寒松.治理高校智庫“庫多智少”需要雙管齊下[N].貴州日報,2019-04-17 (11).

[18]汪鋒. 交互嵌入:一種大學智庫參與決策咨詢的理想制度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8(11):85-90.

[19]金志峰,楊小敏.高校智庫人員考核評價——基于職業發展通道理論的基本思路與體系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5):62-69.

[20]吳玉閣,邵長臻,魏文忠.新型高校智庫人才管理機制改革推進路徑研究[J].智庫理論與實踐,2022,7(4):44-53.

[21]郭瑞,楊天通.我國智庫評價研究:現狀與未來展望[J].智庫理論與實踐,2022,7(1):51-60.

[22]何曉芳,邵英碩.學科優勢與學科之困:新型高校智庫的內在邏輯與建設路徑[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12):33-39.

(作者單位:衡陽師范學院)

[責任編輯:于 洋]

猜你喜歡
現實困境發展路徑中國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現實困境和對策分析
中國網絡民主發展的現實困境及優化對策
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現實困境與教育路徑
保定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自然保護區社區參與現實困境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