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皩W群文化”的基本內涵與路徑研究

2024-04-22 11:28費衍慧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基本內涵實施路徑

費衍慧

摘 要:作為以精準對接學生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由師生主體共同創造、積累和發展而來的產物,“學群文化”有自身的精神基礎、實體支撐和力量保障。而以“目標為導向”的分類活動為載體,以“宿舍”為最小驅動單元以及構建網格化運作架構與管理體系則為“學群文化”建設提供了現實路徑。

關鍵詞:學群文化;高質量教育體系;個性化需求;基本內涵;實施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1]。為此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學生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與教育針對性不足之間的矛盾。通過“學群文化”建設,更加關注大學生個性化學業發展需求,可以形成全員協同的建設和發展格局,有利于推動高校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

“學群文化”的基本內涵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在追求學業發展的過程中,對教育個性化的需求大大增加。他們不再滿足高校傳統的群體組成,如宿舍、班級和院系等,而是希望加入自愿性更強、自主性更明顯、自由性更突出的學業群體。

“學群”,即由專任教師、輔導員共同擔任指導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以精準對接不同類別學生個性化學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而組建起來的學習群體?!皩W群文化”由“學群”內師生主體共同創造、積累和發展而來,是他們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物質及非物質成果的總和,反映了一個“學群”的核心價值取向和學業目標追求。

1.“學群文化”的精神基礎是文化認同。作為主體對精神生活的需要和對客觀世界的追尋,文化認同具有身份歸屬、凝聚力量、傳承發展、價值遵循的社會功能。因此,作為識別和認同所屬群體的關鍵因素,文化認同是一個群體存在的精神基礎。每個“學群”在運作時都不是獨立的,而是在制度建設、機制運作和人員配置上相互交織,使得形成的文化認同持續激勵“學群”主體凝聚合力,共同培育出“學群”內自主、自助學習的動力。

2.“學群文化”的實體支撐是同輩群體。社會學中將同齡人群存在各種相同因素而組成的非正式群體界定為“同輩群體”?!耙詢炔咳后w為基礎,再對外部群體進行分析、對比,從而突破原有群體的邊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活躍群體,也就是‘同輩群體”[2]?!巴吶后w”通常具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由平等的關系、強烈的互動意愿、文化交流與互通以及對群體較強的凝聚力與吸引力等特征。通過打造良好的“同輩群體”環境,能夠引導“學群”自發樹立榜樣的力量、鞏固“學群文化”的成果。

3.“學群文化”的力量保障是資源整合?!叭恕币笕珕T、全過程、全方位發揮育人的協同作用,促進資源整合,為“學群文化”建設提供力量保障,切實涵育出激勵師生的力量源泉和內生動力。作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動態過程,資源整合需要通過比較和選擇、交流和提升,從而形成推動“學群文化”建設的作用力,促進各個主體對“學群文化”的實踐認同,激發“學群”內含個體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作為師生共同享有和共同建設的文化形態,“學群文化”實現共建共享,明確各方責任和任務,重視建設主體的多元性、建設力量的互補性。

“學群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

“學群文化”建設要立足高校特點,以“目標為導向”的分類活動為載體,以宿舍為最小驅動單元,構建網格化運作架構與管理體系。

1.以“目標為導向”開展分類活動。設計出目標導向的分類活動,才能精準對接大學生行為實踐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是“學群文化”建設的基礎要求。學院精準對接學生個性化學業發展目標,成立了“考研”“競賽”“四六級”及“留學”四個學群?!翱佳袑W群”積極收集發布研究生招考政策、動態等信息,主動購置考試大綱及分析類書籍供學生借閱,引導學生明確考研內容和要求;同時,整理了近五年保研和考研成功的學生情況,為在校生詳細分析,供其參考;后續學群將探索針對大學不同階段,完善群成員的分類管理,開展針對性更強的考研經驗交流、學術能力提升等活動?!案傎悓W群”立足理論實踐相結合,鼓勵專業教師針對必修課不同方向指導學生參賽,“學群”采用“加強專業基礎課+種子選手篩選+賽期集中培訓”等形式,把課程授課與學科競賽相融合,在推動專業課程理論應用的同時,有效提升各類競賽的獲獎率和成果轉化率?!傲魧W學群”通過舉辦英語學習打卡、托福雅思考試訓練營等活動提升語言水平,邀請留學學生開展留學期間學習生活的經驗分享等活動,夯實學生基礎素養?!按髮W英語四六級學群”通過英語角、英語競賽、英語打卡、線上自習室等活動充分提升學生英語應試水平,提高四六級考試通過率。

2.構建宿舍最小驅動單元。作為高校公共生活的空間之一,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實體,既是“著力培養公共精神的‘小社會,也能成為充滿溫馨氛圍的‘大家庭,還可以充當促進成長成才的‘隱形課堂”[3]。在“學群文化”建設中,學院充分關注各個宿舍具備的個性化學業發展需求,通過深度輔導、調查問卷、班會等方式進行詳細摸排,對有困惑或迷茫的學生給與幫助和引導,促進宿舍單元形成加入“學群”的內在驅動力。同時,學院重視發揮宿舍“同輩群體”的作用,通過開展“學霸宿舍”評選,強化“學群”在宿舍層面的正向激勵和榜樣引領效果,夯實構建宿舍驅動單元的基礎和鋪墊。將宿舍作為最小驅動單元并非宿舍成員加入同一“學群”,而是通過宿舍不同成員之間互相影響和帶動,形成“學群文化”氛圍。同一宿舍不同“學群”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對照、學習和效仿,自我教育、自我檢視、自我豐富和自我完善。

3.構建網格化運作架構和管理體系。網格化“主要依托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通過建立統一高效的數字化管理平臺,按照精細化要求設置多個節點,協同多方力量和資源,高效精準開展各項管理和服務”[4]?!皩W群文化”通過科學運用網格化的運作架構和管理體系,能夠更好地調動多方資源,發揮協同作用,精準化地將學生個性化學業發展需求和培養目標整合對應,增強教育實效。首先,實現網格劃分標準化。結合建設目標和構成實體,學院“學群文化”網格劃分主要包括學生個體、宿舍、班級、專業、學院五級網格,調動學生個體、宿舍長、班干部、班主任、系主任、學群負責人的力量。其次,實現網格資源協調調度機制化及網格管理體系化。學院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對“學群文化”建設工作和目標進行統籌分析,制定了學群工作方案,細化了各網格層級管理的內容,從而強化了資源統籌協調和有效利用。最后,應逐步實現網格聯系信息化。結合網格劃分層級,搭建統一信息化運行平臺,使基礎數據記錄精準化、更新數據高效化、評價信息及時化、反饋渠道暢通化,為“學群文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本文系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21年課題“信息技術支撐下‘學群文化建設推動優化高校社團思政育人功能研究 ”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 鄒太龍,宋雪艷.同輩群體對大學生集體主義的沖擊及其教育引導[J].揚州大學學報 (高教研究版),2023,27(3):104-111.

[3] 杜飛進.宿舍是大學生公共生活的開始[N].光明日報,2016-06-21(6).

[4] 鄭士源,徐輝,王浣塵.網格及網格化管理綜述[J].系統工程,2005(3):1-7.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卜 珺]

猜你喜歡
基本內涵實施路徑
探究工商管理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
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協同培育機制構建
森林康養產業經濟帶動性與環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國之基本內涵探析
審美課堂:高中地理教學的新樣態
企業危機管理對策思考
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實施“三轉”的思考
一項必須做好的育人工程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如何整體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