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后”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及教育引導研究

2024-04-22 18:23周強熊冕秦治國
關鍵詞:勞動價值觀教育

周強 熊冕 秦治國

摘要:做好勞動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型人才的重要舉措,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之一。通過對“00后”大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勞動教育現狀等方面內容,挖掘出高校勞動實踐教育內容設置、學生功利化思想、重腦力而輕體力勞動、勞動認知和勞動行為不一致、培養體系構建等具體問題。就此提出明晰勞動育人意義、全路徑推進勞動教育、研究創造性勞動學習經歷和構建有效實施機制等對策,以期為勞動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勞動教育;“00后”大學生;對策

中圖分類號:G 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95X(2024)01-0083-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10802255

有效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是養成勞動素養的核心[1]。馬克思、恩格斯曾分別從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教育學原理三個維度對勞動價值觀進行過十分重要的理論解釋。其中在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內涵中,馬克思認為,勞動形成人的本質,勞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原則。胡君進、檀傳寶在此基礎上也提出勞動價值觀內涵應該涵蓋本源性價值、經濟性價值、教育性價值三個方面的內容[2]。筆者認為,勞動價值觀即人對于勞動這一實踐行為的根本態度和選擇判斷。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當中,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要求,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指出了包括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等五個方面的具體要求。目前國內對勞動教育研究諸多,如李珂、曲霞對1949 年以來勞動教育在黨的教育方針中的歷史演變等內容進行總結[4];王坦、蔣新秀結合1992-2021年期間國內外核心數據庫文獻對勞動教育研究的進展、熱點與趨勢進行分析[5-6];檀傳寶對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等進行解讀[1],但研究內容多為歷時性和理論研究,對勞動實踐教育的研究較少。

高等教育階段是學生邁入社會前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勞動價值觀直接影響大學四年的成長并進一步影響社會風氣的形成。在當下“00后”學生已經普遍成為高校生源主力的情況下,針對他們的勞動價值觀進行研究,以促成勞動教育的實施和推廣,這對幫助青年大學生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以實際調查為基礎,研究對象覆蓋工、文、藝、理、經、管6個學科大類加預科班以及全國各省多市,不同生源地區的學生,覆蓋面廣、代表性強,以期為高校制定勞動教育培養方案起到借鑒作用。

一、研究設計與樣本

(一)調查對象

調查以上海理工大學基礎學院2020級學生為對象,結合學院日常勞動教育崗位實際成效(見表1),采取網絡問卷調查方法,回收有效問卷共3 490份,有效率為99.94%(樣本詳細情況見表2)。另外,為了保證數據有效、真實、可信,設置問卷反饋機制包含:學生座談、典型案例回訪、個別訪問等方式,隨機對學院所含的9個大類超50名學生進行針對性深入了解和挖掘,以確保研究的可靠性及獲得問卷中無法得到的相關信息。

(二)調查方式

為了能夠準確把握“00后”新生的勞動價值觀情況,以《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現狀及提升路徑》[7]中的問卷調研題目作為參考,自編《上海理工大學基礎學院2020級新生勞動教育狀況及愿景調研(問卷)》,包括基本信息、學生參與勞動的現狀、勞動價值觀、關于勞動教育我想說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本問卷在發放之前,為確保問卷內容的合理性,先在小范圍內進行了預填寫,并根據填寫人員的建議以及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合理化的完善。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勞動認識基礎良好,學校日常工作需持續完善

針對學院結合新生實際開展的各類勞動教育實踐崗位,對于問題“開學至今您參與學院勞動教育崗的情況是?”,表示“從未參與”的人數只有23.47%。對于所設的勞動崗位,其必要性選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垃圾分類崗、食堂清潔崗、教室執勤崗。對于垃圾分類崗,98.68%的人表示“每次會進行垃圾分類后再扔到分類點”,而表示有實際困難的學生,61.17%的人認為“垃圾投放點或者設備不足”。對于食堂清潔崗,64.3%的人表示“自己未來得及收到食堂清潔崗志愿者的招募通知或者人數需求有限,但自己很愿意參加”。對于教室執勤崗,36.22%的人表示存在著“檢查標準過于嚴格”“可勞動時間過于緊張”以及其他需改善的問題。在問到日常寢室集體生活中是否會主動/定期打掃衛生時,89.6%的人表示“會”。

從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學生們對于學校的勞動教育崗位參與度很高,按照正常4人寢劃分的格局,每個宿舍不參與勞動崗位的人數W1人。同時,還應該看到的是,學校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并優化各項勞動崗。比如對于數據反映出的垃圾投放點或者設備的不足,是否可以進一步調研,增設更多的投放點以及延長投放時間。還比如食堂的崗位是否可以聯系后勤部門,除了清理崗之外,結合學生的需求增設幫廚崗、衛生監督管理崗、窗口打飯崗等以滿足更多學生對勞動崗的需求。而對于擦黑板、清理教室雜物這樣的勞動崗,可以靈活根據不同班級的中午或者下午下課時間段以及步行距離等設置服務時間段。這說明了勞動實踐教育需要因地制宜,持續完善,從而更加地貼合學生的實際。

(二)勞動價值觀總體向上,部分存在物質化或功利化思想

在“您認為勞動目的和價值所在?”選項中,50.52%的人選擇了“幫助他人,奉獻社會從而實現自身價值”,38.28%選擇了“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8.22%選擇了“得到個人財富與社會地位”。從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將實現社會價值和發展需要作為自己的勞動目的,其代表了大多數學生的價值觀,但仍有小部分學生的勞動價值觀需要進一步引導。在“您認為獲得個人財富與家庭幸福取決于什么”的問題中,超過四分之三的人選擇了“勞動”“知識”,但也有少部分人選擇了“機會與運氣”“家庭和社會關系”;在“贊同勞動最光榮、偉大、美麗的說法嗎?”問題中,57.54% 的人選擇了贊同,而剩余的人選擇了“比較贊同”或者“不贊同”。因此,從數據體現出,少數學生未能體會到勞動是獲得幸福的前提與必要條件,仍抱有機會主義思想。在“有償勞動與公益勞動相重合時,您會如何選擇?”問題中,只有28.11%的人選擇“公益勞動”,表示“糾結”的是27.71%,可見一部分學生存在著物質化或功利化思想,缺乏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

(三)學生思想中存在重腦力勞動而輕視體力勞動現象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都可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馬克思說過:“勞動過程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在一起了?!盵8]兩種勞動方式不是平行線,相反它們是互通互融、緊密結合的。根據問卷顯示:在“您對‘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觀點贊同嗎?”問題中,持“非常贊同”的是42.49%,

“比較贊同”的是48.57%[7];在“腦力勞動型和體力勞動型工作,您就業時偏向于哪個?”問題中,82.06%選擇了“腦力勞動型工作”;而被問到

“您贊同環衛工人不如科學家的工作光榮這一說法嗎?”,19.14%是“贊同”或者“比較贊同”的。結合以上,相比較體力勞動,多數學生傾向于認為腦力勞動意味著被認可,是高尚的。但其實勞動沒有高尚與低賤之分,二者都是在為社會做貢獻,任何一方都不應該被蔑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這就是我們今天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重大意義?!盵9]

(四)勞動認知和實際勞動行為不一致

對于“節假日是否主動幫忙做家務?”,表示“經常做”的占比為42.98%,“偶爾會做”的占比為53.64%,“自己不想做,也幾乎不做”只有3.38%;而對于“您覺得自己平時參加勞動少的原因?”,61.4%的人選擇了“勞動機會少,學校很多工作被后勤部門或保潔公司承包,家里被家人承包”,30.72%的人選擇了“自己不想做”,7.88% 的人選擇了“想做卻不會做”;對于“學校衛生大檢查,是否認真完成?”,82.69%的人選擇了“是”,13.81%的人選擇了“能敷衍過關就行”,3.5%的人選擇了“毫不在乎,無所謂”。

由此可見,主觀因素是當代大學生做家務少的一個主要因素。此外,社會快速發展給生活帶來極大方便,但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學生參與勞動的機會。比如,科技進步創造了很多自動化產品如掃地機器人、自動洗碗機、洗衣機、電飯煲等。這些產品在為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讓很多年輕人失去了寶貴的家庭勞動的機會。再加上現代父母較為普遍溺愛孩子,在家里家長包辦家務,在學校里又有后勤物業承包制,從而也增加了學生對勞動的認知和實際的勞動行為不一致的可能性,使得“00后”學生少有機會參與生活中的勞動,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五)中學-大學的銜接及培養體系構建需要完善

對于“您在以前的初高中階段是否有勞動課/勞動與技術類/實踐類課程?”,79.08%的人表示“有”,20.92%的人表示“沒有”;進一步調研表示“有”的同學“是否存在初高中文理課常常占用勞動課/實踐類課程,使得勞動實踐課缺失?”的情況,“是,而且次數很多”占比29.2%,“是,但次數不多”占比44.46%,“否,沒被擠占”的只占26.34%;當問到“您希望學校專門開設勞動教育類課程嗎?”時,“希望開設理論課課程”占比17.42%,“希望開設實踐類課程”占比28.94%,

“希望理論與實踐類都開設”占比22.21%,“不希望,覺得沒必要”占比31.43%;在回答“針對部分高校將勞動實踐課作為學分納入學籍管理,您怎么看?”,32.41%的人表示“有必要,支持”,40.89%的人表示“認定學分沒必要,可以認定綜合表現分”,20.86%的人表示“沒必要,不支持”,5.85%的人表示“無所謂”;而對于“創建良好的勞動氛圍,您認為從哪方面入手最重要?”,選擇“將勞動教育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學期末按照學時學分要求統一認定綜合表現分”占比47.94%,“學校設置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將其認定為第一課堂學分”占比27.16%,“通過樹立典型,引領弘揚勞動光榮和美麗的價值取向”占比67.71%,“加強勞動理論教育和勞動實踐教育”占比57.19%。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一方面,目前部分初高中的勞動實踐類課程還存在缺失現象,對于已有課程也存在時常被占課的情況,即已開課程存在感低,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各階段學校教育存在不重視勞動教育的情況,勞動教育缺失實際存在,使得學生進入大學前沒有很好的實踐課基礎或養成實踐意識;另一方面,學生進入大學后普遍認為勞動教育是必要且希望得到認定,但多數學生認為不必認定為第一課堂,可以作為第二課堂認定。當然數據只能作為參考,不同高??筛鶕嶋H情況考核認定為第一課堂還是第二課堂或其他形式。

三、教育引導路徑研究

(一)明晰勞動教育的全方位育人意義,合理引導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勞動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勞動價值觀[2]。高校教師無論是思政教師還是專業課程教師或者行政管理者都是勞動教育的重要一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育者需要提高自身的勞動教育話語水平,多多學習馬克思主義中關于勞動觀的理論研究和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黨史100年來對于勞動教育的經典理論。同時對這些內容進行合理加工,實現易懂和大眾化,幫助學生理解,從而做到老師先學、師生活學、學生趣學的良好局面。這一重要性從問卷中也可以看出,在問題“你是否了解馬克思主義教育觀”問題中,選“是”占比50.72%,選“否”的占比49.28%;而“輔導員/班主任有進行過與勞動相關的引導與教育嗎”,34.04%表示“經?!?,49.46%表示“次數很少”,16.5%表示“沒有過”。

由于諸多原因,我們過去的人才培養十分注重德智體美,勞動育人功效沒有得到相應重視。但其實勞動教育作為重要的實踐活動,是德智體美四育的實際載體,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順利過渡到社會化,實現和諧發展。所以,要明晰勞動育人的全方位育人功能,從教育者做起,引導好學生的勞動觀。同時可以運用微信、微博、QQ等為教育宣傳媒介構建網絡勞動育人平臺,推出可視性高、互動性強、即時性好的勞動價值觀宣傳作品,積極宣傳正能量勞動價值觀。

(二)全路徑推進勞動教育,重視家庭-學校-社會聯動

勞動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的大工程,其中家庭是勞動教育的第一場所、學校是主渠道、社會是最大的勞動舞臺,三者需要形成良性的互動和互補,共同挖掘家庭生活中、學校教育中、社會實踐中的勞動元素。一方面,高校要積極對接、挖掘各類社會教育資源。因為他們能夠給教育雙方提供眾多的實踐與教學資源,滿足師生多樣化勞育需求,形成全環境育人的教育局面。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視家庭教育的地位,推進家校合作,同向育人?!凹彝ナ侨松牡谝凰鶎W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保?0]家長能夠更為及時準確地洞悉教育對象的內心世界,家校構建良好的信息互通機制,及時掌握學生的成長動態。同時針對于中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的缺失以及不被重視而被占用等情況要及時糾正,要從中學階段因地制宜地開展勞動教育,使勞動教育不同階段能有效銜接。

(三)加強勞動實踐研究,增加學生創造性勞動學習經歷

指導學生親身參與并掌握必備勞動知識技能,才能感同身受勞動大眾的辛苦,體會勞動對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性,從而能夠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比如帶領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社區志愿服務等活動,體會幸福生活需要奮斗;校內多增設勤工助學崗,讓學生在崗位工作中體會勞與獲的不易;為每個學院或者班級劃定公共區域進行義務勞動,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每年度契合3·5 雷鋒日、五一勞動節等設置“勞動周”“勞動月”等活動,引導學生實際參與到動手活動、服務活動中來,充分培育他們的勞動技能,營造良好的校園勞動氛圍。

除以上等常規操作,還要思考如何充分挖掘學科專業特點與元素,創新勞動教育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保?1]比如開展“專業+勞動”的模式,將勞動教育與理工科的創新創業相結合、與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創作活動相結合、與農林類的專業實踐將結合等,將勞動與學科特點緊密相扣。同時還可以將思政隊伍和專業教師隊伍相結合,思政隊伍通過生動的案例教學幫助學生回首本校、本院、本專業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涌現的勞動模范及學界泰斗深鉆細研的勞動故事;專業課教師則可以在專業課的教學中融入勞動元素,像溶鹽于水一般在潤物細無聲中將正確的勞動觀念傳授給學生。

(四)完善勞動教育設計,構建有效機制保障勞動育人開展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通過外部行政命令和內部制度改革推進實施政策,是最行之有效的運行方式[12]。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明確提出要加強對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的督查和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激勵機制。目前關于勞動教育的考核或評價機制相對匱乏,勞動教育作為德智體美勞五育的一環,應該有著合適的評價體系,這既有助于勞動教育的規范化、常態化,也能發揮評價機制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比如思考如何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過程,制定可實施的《勞動教育培養方案》,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訴求將勞動納入學分制課程或者學生綜合表現評價體系,實現勞動教育的科學評價與管理。同時注意把控過程中的質量與數量、過程與結果。在過程上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手段,如微信小程序、易班等進行記錄。在結果上要著重對勞動實踐進行考核、評估、反饋,以鼓勵并幫助提高為主。同時還可以把評價體系作為團推優、評獎評優等參考條件??傊?,在制定評價標準時要將其作為評估學生實踐能力的衡量尺、壓艙石,避免出現形式主義的勞動教育。

四、結語

當下,“00后”大學生已成為高校的學生主流群體,他們終將在未來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成為推動祖國建設、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做好他們的勞動價值觀研究,正確引導青年大學生將崇尚勞動內化為個人的意識思想,外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無論在校在家,還是未來走向社會都有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真正能夠擔負起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奮進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2):82-84.

[2]胡君進,檀傳寶.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觀與勞動教育觀——經典文獻的研析[J].教育研究,2018,39(5):9-15,26.

[3]王瑩.新時代育人目標的豐富和拓展——從“德智體美”到“德智體美勞”的解讀[J].學校黨建與思想 教育,2020(7):52-55.

[4]李珂,曲霞.1949年以來勞動教育在黨的教育方針中的歷史演變與省思[J].教育學報,2018,14(5):63-72.

[5]王坦.勞動教育研究的進展、熱點與趨勢——基于國內外核心數據庫文獻的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J].當 代教育論壇,2021(2):107-118.

[6] 蔣新秀.我國勞動教育研究的現狀、熱點與趨勢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21(6):94-100.

[7] 簡超宗,張永紅.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現狀及提升路徑[J].高校輔導員,2019(4):71-76.

[8] 呂國忱.兩種價值觀的互補性[J].煙臺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04(1):19-23.

[9] 習近平.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隆重舉行[N].人民日報,2015- 04-28(001).

[10]閆煦.淺談班主任的核心素養:情感與智慧[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2016.

[11]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2018-9-10)[2021-12-9].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611223577946760049&wfr=spider&for=pc.

[12]趙癸萍.理論內涵·價值意蘊·培育路徑:大學生創新勞動的三維透視[J].機械職業教育,2021(2):1-6.

猜你喜歡
勞動價值觀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我的價值觀
題解教育『三問』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熱愛勞動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