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實踐路徑

2024-04-22 20:04趙晨曦王宇宸
三角洲 2024年9期
關鍵詞: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趙晨曦 王宇宸

“行德則興,倍德則崩”,高校德育工作關乎著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更關系著國家的興旺和社會的進步。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和精神食糧,與大學生德育具有較強的內在契合性。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可以助力高校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全面提升人才培育質量,喚醒大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而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為國家與社會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內涵與價值

一、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內在因素

首先,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開展德育工作的資源支撐。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綜合體現著健康、積極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方向,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道德理念、責任意識等,可以為高校開展德育工作提供豐富的素材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根基,進而從思想、理念、行動等各方面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民族精神。其次,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開展德育工作的基礎保障。優秀傳統文化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屬性,對高校開展德育工作具有文化導向作用,以優秀的基因和精神資源使高校德育工作冠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底色”,保證了高校德育工作健康良性地發展,使大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中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準。最后,優秀傳統文化和高校德育工作具有較強的內在契合性。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工作均屬于道德文化范疇,兩者的核心導向均以“德”為基準,因此,依托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工作相輔相成、互為佐證,兩者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

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價值邏輯

首先,有助于喚醒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開展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可以使大學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掌握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燦爛歷史,強化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本土文化的認同,進而使其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其次,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有助于德育工作文化育人效能的發揮,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人文性得以大幅提升,使大學生在文化的熏陶與浸潤中得到有效的思想引導與靈魂塑造,在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時,對其思維方式、人格品質、文化素養等方面的培養大有裨益。最后,有利于加強思想引領和價值觀教育。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有利于依托優秀傳統文化抵御不良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的侵襲,使大學生在多元文化交互沖突的當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同時自覺肩負起傳承優秀傳統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重要任務。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現實阻礙

一、育人模式的創新性有待深化

目前,針對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融合,高校普遍不能以創新發展的態度和思維創新育人模式。部分高校依舊以特定的理論課程和大面積灌輸的方式開展大學生德育教育,雖然在施教過程中能夠利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但德育教育模式的陳舊化和單一化制約著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效能的有效發揮。同時,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大部分高校仍然沿用傳統的育人理念和施教手段,不能對新媒體技術進行全面運用,導致可利用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較為缺乏,同時也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融入較為機械、刻意、缺乏創新性,難以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受教育積極性和主體能動性。

二、教育內容的豐富性有待提升

就目前來看,高校在依托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將古典文獻、國學著作、經典詩詞等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德育教育內容的涵蓋面。然而,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且兼具綜合性與多元化,僅僅依靠以文字為載體的文化形式難以有效提升德育工作教育內容的豐富性,也使得大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不能從多個維度和多個層面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不利于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的強化。同時,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融合,高校與德育工作者缺乏創新性應用思維,沒有結合大學生的思想訴求、審美傾向與興趣方向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改良設計,進而以創造性的內容形式融入德育工作,因此使得德育教育的內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施教手段的多元化有待加強

高校在運用優秀傳統文化實施德育工作的過程中依舊以顯性教育為主,當面宣講、口頭教育等形式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主要渠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然而忽視了文化的滲透性作用,不利于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學習和全面內化,使得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文化底蘊較為薄弱。同時,在高校德育工作過程中,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運用普遍缺乏新媒體技術、數字技術等信息化、智能化方式的支撐,因而難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使得大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和感悟始終停留在表面,淺嘗輒止的方式難以達到高校德育工作的預期目標。

四、隊伍建設的人文性有待強化

依托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德育工作,有賴于高校組建一支兼具德育施教能力和文化素養的教師隊伍。然而,部分高校的德育工作者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具備完善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體系,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解讀能力和應用素養,自身缺乏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必然導致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難以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效能。同時,各專業教師雖然明確了自身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職責與任務,然而未能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課程專業知識,不能將專業課程教學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有力載體,在專業教學中借助優秀傳統文化實施德育教育就更加無從談起。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實踐路徑

一、深化育人模式的創新,構建數字化育人模式

針對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全面融合,高校與德育工作者需要以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為指導,創新德育工作的育人模式。首先,將德育教育融入各專業學科教學中,使各專業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專業知識技能教學的有效素材和有力載體,進而不失時機地開展德育教育。其次,高校需要增設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課程,結合大學生學習與成長的不同階段使其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針對性學習,使大學生在文化浸潤與熏陶中自覺提升思想水平與道德素養。最后,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融入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方各面,使之成為大學生思想與行為的核心引導,以此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渠道基礎。除此之外,高校需要依托新媒體平臺建立線上德育教育平臺,構建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共享數據庫,打通線上師生互動渠道,使德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體的數字資源和技術功能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德育的有效融合。

二、提升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增強德育工作吸引力

在高校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德育工作者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以多維立體的方式融入德育教育,除了充分利用以文字形態為載體的文化表達形式外,還需要將民樂、戲劇、國畫、漢服、剪紙等各種形態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內容,以此使大學生在豐富的傳統文化素材中感受中華民族的深厚內涵,進而自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并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融合,高校與德育工作者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形勢,結合大學生的關注焦點與興趣方向,將國際時事、熱門事件、民生問題等素材融入德育教育,并以傳統文化的視角對其進行解讀和研究,從而以貼近現實和“接地氣”的方式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效能,全面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的有效性。

三、加強施教手段的多元化,全面實施隱性教育方式

針對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融合,高校與德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創新施教手段,強調隱性教育方式的運用。對此,高校與德育工作者需要強化協同配合,以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社團組織等為載體,創設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組織學生參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同時鼓勵學生組建古琴社團、書法社團、京劇社團等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團體,以此強化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文化涵養與文藝氣質,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夯實基礎。同時,德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借助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分析等數字技術,為學生創設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浸式情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以“德”為核心導向,對大學生實施有效的思想引導和靈魂塑造。

四、強化隊伍建設的人文性,有效踐行立德樹人理念

高校需要以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融合為導向,打造一支兼具傳統文化素養和德育指導能力的優秀教師隊伍。對此,高校需要組織并鼓勵德育工作者及各專業學科教師積極參與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座談會、專題會及名家講座,要求全體教師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則,充分彰顯自身的文化底蘊和涵養,并可以以創造性的方式依托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大學生德育教育,全面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引領功能和道德塑造功能。同時,高校需要要求教師全面踐行“立德樹人”理念,以“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方式開展師生溝通,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依托思想溝通、心理疏導、情感互動等方式,運用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助力大學生道德素養的全面提升,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元素,在高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效能,明確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德育融合的價值意義,針對兩者融合發展面對的現實困境落實有效的解決措施與優化對策,全面處理好優秀傳統文化“守”和“變”之間的辯證關系,以守正創新的態度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使高校德育工作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訴求,促使大學生將自身價值與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緊密聯系起來,并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作者簡介:

趙晨曦,男,山西大同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王宇宸,女,江蘇泰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黨建、倫理學。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大學。

猜你喜歡
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開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嘗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