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項管理背景下初中德育綜合實踐開展的行動策略與思考

2024-04-22 23:45馬宇勛
求知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五項管理初中德育綜合實踐活動

摘 要:五項管理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精細化部署和具體策略指導,具有極強的操作意義。它針對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等五項具體管理內容制訂相應的策略并加以落實,使德育工作更具有程序性和計劃性?;谖屙椆芾肀尘?,初中教師在開展德育活動時,應有所延伸、有所拓展,積極開辟一條創新優化路徑,指引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接受德育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從而提升德育效果。以甘肅省研學旅行為例,聚焦五項管理的內核,探尋初中德育綜合實踐的行動策略。

關鍵詞:五項管理;初中德育;綜合實踐活動;行動策略;甘肅省研學旅行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五項管理背景下初中學生研學旅行行動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2]GHB016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馬宇勛(1992—),男,甘肅省蘭州市第四十九中學。

研學旅行作為一種綜合實踐活動的新形式,其宗旨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與體驗,自主獲取知識和經驗,進一步夯實文化知識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边@深刻體現了教育領域中的知行合一理念與學生五育發展的促進關系。研學旅行與學校德育能實現政策上的交融、目標上的統一、管理上的協調,二者在立德樹人的道路上相互印證。因此,初中教師在開展德育活動時,應積極將其與研學旅行相融合,促使學生在研學活動中主動適應社會,實現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從而展現出高效的德育實踐成果。

一、五項管理背景下初中德育研學綜合實踐開展的價值思考

(一)研學旅行將幫助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道德實踐

學生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夠形成較為全面的道德感覺與體驗。研學旅行的綜合實踐活動特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道德體驗,讓他們有機會融入自然、接觸社會、回望歷史、展望未來。在一系列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和體驗,能夠培養出勤勞、勇敢、誠實、善良、自強、擔當等多種優秀品質[1]。同時,研學旅行還有助于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體系,它將促使學生追求本真,增強自豪感和使命感,多維度地拓展實踐,從而激活德育認知。例如,以“賡續南梁精神 尋根華夏文明”為主題的甘肅省研學旅行實踐活動開發了多個模塊的研學課程,具體如下:

(1)訪平涼博物館,觀崆峒之武術;

(2)聆聽紅色故事,傳承文化血脈;

(3)兩校交流凝智慧,篤行致遠共成長;

(4)體驗剪紙文化,感悟當地風情;

(5)書香引領風向,文化塑造風骨。

在四天三夜的研學旅行中,學生將從金城蘭州出發,穿越歷史悠久的平涼,到達革命老區慶陽,完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研學課程活動,追尋傳承至今的華夏文明,賡續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將得以了解過去、感受歷史、體驗文化、思考生命,德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學生發自內心地主動探究,在心中烙印下德育的種子。這次研學旅行聚焦學生的親身體驗,旨在豐富他們的德育實踐經驗,進而顯著提升德育效果。

(二)研學旅行將幫助學生在知行合一中獲得個性成長

研學旅行拓展了教育空間,將大自然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去剖析生活事物與德育詞匯之間的深刻聯系。在多樣化的研學場景中,學生能擺脫傳統課堂的束縛,抒發個性,表達自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基于特定的實踐獲得德育認知,在知行合一中實現個性成長[2]。在研學旅行中,學生將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合理利用手機搜索活動內容,閱讀相關課外讀物,完成富有價值與特色的實踐作業,同時加強體育鍛煉,提升體質。整個德育活動與“五項管理”理念緊密聯合,規范學生的實踐過程,促進學生個性成長和道德功能的內生。這將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顯著提升德育效果。

二、五項管理背景下初中德育研學綜合實踐開展的行動策略

(一)研學主題聚焦德育內容維度

研學主題的選擇與確定應聚焦于德育的內容維度,以充分彰顯其育人目標,體現出研學旅行的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特質。在特定的研學主題引導下,學生能夠參與富有特色的研學活動。德育內容的豐富性和規范性,能為他們的高質量研學實踐探究提供有力支撐[3]。因此,教師在選擇研學主題時,應當以德育的四個內容維度為出發點。

1.理解生活世界

研學旅行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旨在通過外出旅行的方式,讓學生在自然和社會中進行多元考察、多維探究和深層體驗。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增進對自然和社會的理解,樹立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觀念。因此,教師在設計研學主題時,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理解生活世界的需求,從而制訂出合適的研學旅行目標和方向。

2.增強道德實踐能力

在研學旅行中,教師需要著重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生發道德選擇與判斷等思維,借此提升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深化他們的道德感知。因此,教師在確定研學主題時,應以增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例如,甘肅省研學旅行活動主題便聚焦了南梁精神的賡續,意圖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和踐行優秀精神,并將其融入自身的學習和生活,從而保持穩定的精神認知狀態。

3.厚植文化底蘊

研學旅行活動應以德育為中心,深入挖掘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種課程資源,充分發揮文化資源作為德育有效載體的價值。因此,教師在設計研學主題時,應聚焦我國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例如,甘肅省研學旅行依據甘肅地區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組織學生到文化古城深入探尋華夏文明的根源。在這一主題下,學生將進入平涼市博物館,探尋3000多年前的農耕文化,傳承至今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在南梁的這片土地上,學生將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血脈。此外,在慶陽這一華夏農耕文明的發源地,學生將領略到一大批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而在甘肅這一中醫藥文化發祥地,學生將深入了解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整個研學旅行都緊密圍繞“賡續南梁精神 尋根華夏文明”這一主題分步實施,各項文化資源也將對學生的道德發展產生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的影響。

4.實現自我教育

教師在設計研學主題時,應聚焦學生的自我教育,引導學生基于研學主題下開展的各項活動積極實踐、積極探究,通過交往、反思和評價,全面分析自己在德育素養方面的成長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將在研學活動中獲得的知情意行轉化為品德發展的各項元素,進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增厚道德認知。

(二)研學任務驅動學生道德實踐

明確的研學任務可以避免學生在研學旅行中出現盲目性和隨意性等問題。這些任務將促使學生聚焦研學目的,主動參與一系列研學活動,增強實踐探究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研學旅行的德育功能。因此,教師應聚焦研學主題,細化并完善研學任務。這樣能夠使學生在研學活動中發展道德實踐能力,確?;顒拥恼鎸嵭?、有效性和連續性,讓體現德育實踐的研學活動真正生成[4]。

1.聚焦五項管理,完成研學準備

為了確保研學旅行的順利開展并取得理想效果,教師需要聚焦五項管理,認真做好研學前的準備工作。通過充分準備,教師能夠更高效地開展研學活動,使其成為校內德育的延伸和補充,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思想觀念。同時,通過一系列準備工作,引導學生深入解讀五項管理的內核,有效實施德育。

第一,教師應該明確研學旅行中手機管理的規定。學生如果需要攜帶手機,必須提前向教師申請,并在研學活動期間將手機保持關機狀態。當天研學活動結束后,學生將有一小時的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記錄研學成果,之后還需將手機交由教師保管,將手機管理遷移應用至研學活動中。

第二,在為期數日的研學旅行中,教師應該確保學生得到充足的休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份詳細的研學活動表。通過這份表格,各小組的學生可以合理安排學習和休閑的時間,從而提升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

第三,教師應該依據研學活動的主題,精心挑選相應的課外讀物,并設計富有特色課外閱讀作業。例如:①農耕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紅色文化的相關內容及其歷史背景;②毛澤東親筆題寫“隴東中學”的歷史故事;③香包繡制、隴東剪紙、道情皮影、嗩吶藝術、穿洞營造等藝術文化內容;④《黃帝內經》及岐伯的生平傳奇與主要功績。

第四,教師應該依據研學旅行的具體內容,指導學生開展一系列運動實踐。例如,教師可以安排為期一周的快走與跑步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確保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具備足夠的體力和精力來參加各種活動。

2.聚焦研學主題,設計研學任務

研學任務要貫穿研學主題,引導學生在一系列研學活動中明確德育內容,激發學生對德育知識的興趣,促使他們獲得強烈的成就動機,形成德育感悟、德育實踐和德育反思的良性循環。例如,在以“賡續南梁精神 尋根華夏文明”這一主題設計研學任務時,教師應依據五個課程內容分步設計,具體如下。

(1)訪平涼博物館,欣賞崆峒武術。在平涼市博物館中,學生針對歷史、佛教、道教和紅色等主題,在一樓參觀了“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展”“平涼市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展”“蔣志鑫先生捐贈繪畫作品展”等展廳;在二樓參觀了“平涼歷史文化陳列”“平涼革命歷史陳列”等展廳。針對“崆峒武術”主題,學生在三樓參觀了“佛像藝術陳列”“道文化陳列”等展廳,分析其融合的道教、儒教和佛教文化,學習“崆峒武術”的五種拳路,將其作為強身健體的鍛煉方法。

(2)聆聽紅色故事,傳承文化血脈。學生探尋“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誕生歷程,體會其中蘊含的紅色文化和廉潔精神。在參觀南梁革命紀念館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講述和分享紅色故事,進一步弘揚了革命精神,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

(3)兩校交流凝智慧,篤行致遠共成長。我校學生與隴東中學的學生合作參與各類社會活動,我校學生表演小品、相聲、脫口秀等節目,隴東中學的學生表演“絲路花雨”舞蹈,互相借鑒、互相學習,不斷拓寬視野。

(4)體驗剪紙文化,感悟當地風情。學生參觀了香包繡制、隴東剪紙、道情皮影、嗩吶藝術、穿洞營造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以“隴東剪紙”為實踐內容,合作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完成了具有創意和美感的剪紙作品。

(5)書香引領風向,文化塑造風骨。在中醫藥博物館的參觀過程中,學生得以深入了解中醫的悠久歷史,他們親自動手抄寫《黃帝內經》,學習“五禽戲”。此外,學生還以“岐伯”這一人物為參照,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了古代名醫岐伯與皇帝對坐,討論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醫學問題的場景。這一過程不僅使學生深入理解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也使他們更加明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三)研學評價支撐德育素養升華

構建一套與研學旅行相匹配的科學評價體系能夠精準定位學生在研學旅行中的德育素養狀況,動態掌握研學旅行的德育效果。因此,教師應依據具體的研學旅行活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層次,著重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促進其全面發展[5]。具體實施評價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精準評估研學旅行實踐效果。在研學旅行結束后,學??梢韵騾⑴c的教師和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他們在此次活動中的真實感受和收獲。對于學生而言,問卷應側重于了解他們在研學旅行中獲得了什么技能、發展了什么能力、有什么體會和感悟;對于教師而言,問卷應關注研學旅行活動的實施情況,以及分析學生德育的生成情況。

第二,以個人訪談的方式深入了解研學旅行實踐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小組或者學生個人在研學成果展示中的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訪談。教師通過這種交流方式,能夠直接、準確地了解研學旅行的具體情況,獲取更為真實、可靠的反饋信息,從而為未來的研學活動提供有益的參考。

第三,以評比研學成果的方式系統反饋研學旅行實踐效果。在參與研學旅行時,學生會搜集旅途中的圖片、視頻、考察報告和心得體會等素材。教師可以整理這些素材并及時展示,供學生評比。在這一環節,教師需要實施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相結合的模式。每位學生需要對自身的活動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小組集中展示的成果,進行組與組之間的互相評價,以此豐富學生的研學認知,使他們明確自身在研學活動中的優勢與不足,掌握德育內涵。

第四,以學生德育檔案袋的方式整理比對研學旅行實踐效果。只有不斷地總結和反思,才能推動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在研學旅行前后的德育檔案袋內容,深入對比學生在參與研學旅行后的德育感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評估學生在研學活動中德育素養的生成情況,了解學生在道德素養、精神信念和人格品質方面的發展情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依據評價結果,積極開展一系列課外實踐活動,以持續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

三、總結

綜上所述,研學活動的開展對于促進學生完成富有意義的實踐探究具有重要作用。它能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挖掘地域文化資源,指引學生了解德育內涵,使學生的德育素養得以自然生成、有效升華。因此,初中教師應當在五項管理的背景下,科學確定研學主題、合理設計研學任務、細化研學評價,以支持高質量的德育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劉石洋.研學旅行助推“五育融合”[J].教育藝術,2023(1):12-14.

楊秋麗.研學旅行在初中德育中的實踐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22.

王琳.德育有效性原則下開展研學旅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22(合刊2):10-13.

陳良瑞.以研學旅行為路徑的德育教學變革:“歷史文化名城”青州的研學實踐與探索[J].中國德育,2021(24):54-57.

劉艷.研學旅行:開辟實踐德育新途徑[J].江蘇教育研究,2021(合刊4):3-7.

猜你喜歡
五項管理初中德育綜合實踐活動
落實“五項管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中小學“五項管理”的管理之道
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印發通知:確保中小學“五項管理”督導全覆蓋
韶關市積極組織開展“五項管理”督導工作
提高初中德育實效性的幾點認識
初中班會課模式初探
淺談初中年級組長如何開展年級德育管理工作
論“以德促教,以德樹人”的初中德育工作探究
初中數學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挖掘探索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數學學習呈現多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