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視域下太極拳的翻譯

2024-04-22 06:02孫孟迪
三角洲 2024年9期
關鍵詞:太極太極拳武術

孫孟迪

元宇宙的概念和意象早在20世紀90年代的科幻小說就已出現,人類對于突破時空限制的想象從未停止,通過給人體找到通向另一個感官體驗的門戶,由此構成一個“合意幻覺”的共享虛擬世界(McCaffery&Gibson,1988)。元宇宙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服務和數字生態等作為核心技術,能夠實現三維展示與交互傳感結合,形成融通現實世界與數字虛擬世界的共享數字空間,具備沉浸式體驗,虛擬身份、虛實互動等核心特征。自從羅布樂思(Roblox)上市引爆“元宇宙”以及臉書(Facebook)更名為元宇宙(Meta)開始,“元宇宙”這一概念迅速引發世界范圍的高度關注。2021年,隨著中國元宇宙峰會的召開,這一概念再度引發了學術界的熱議。元宇宙技術雖然仍處于早期,但一旦落地也可能對諸多行業帶來深遠影響,其在教育培訓行業的應用場景尤其值得期待。

元宇宙的基本特征與技術架構

一、基本特征

一是沉浸的感知體驗。沉浸感改變人與科技互動,是元宇宙吸引人的特征。XR技術不斷發展,實現無處不在的沉浸感,從泛娛樂逐步延伸到各現實場景,滿足人們對娛樂和效率提升的需求。

二是全景式社交網絡。元宇宙提供全景式社交網絡,通過虛實場景實現社交、消費、娛樂和生產。居民利用唯一身份進行全方位社交,在不同元宇宙中以不同角色獲得獨特社交體驗。

三是開放共享的價值觀?;緝r值觀是共創、共治和共享,群體自由創造是元宇宙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個體創造活動為元宇宙發展提供基礎,通過激勵創造興趣和分享,實現持續發展和交互連接。

四是虛實結合的共存。元宇宙發展三階段:虛實共生、虛實莫辨、真元宇宙時代。虛實共生是現實和數字世界相互作用,是元宇宙的基礎。虛實莫辨是界限逐漸模糊,人們難以分辨現實和數字的區別。真元宇宙時代是元宇宙社會發展新階段,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技術架構

一是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是使計算機具備像人類一樣思考、學習和決策的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它是教育元宇宙的基礎技術,賦予教師、學生和物體社交、協作和自適應學習等功能。例如,ChatGPT是基于GPT的聊天機器人,通過學習大量對話數據生成自然流暢的對話。

二是交互技術。交互技術通過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實現有效的人機對話,包括混合現實、全息投影、腦機接口和體感技術。這些技術為學習者提供沉浸學習體驗和探索性學習支持,全息投影讓教育元宇宙中的師生直接感知虛擬與現實環境。

三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利用密碼學將數據區塊按時間序列連接,具有防篡改、分布式記賬和可編程性等特征。它為教育元宇宙用戶提供底層數據的保密性和可追溯性支持,確保學習者的數字資產、信用等信息在元宇宙中安全交換。

三、太極拳翻譯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是忽視翻譯過程及文化的研究。一定領域的翻譯承載著專業內容,要想譯好太極拳翻譯文獻,就必須理解文字所承載的專業內容。王佐良先生認為翻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的文化人。尤金·奈達更進一步指出: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指導中才有意義。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相關文本具有濃厚的文化特色,語言多樣且復雜。如何導入太極文化形態,拓寬學生知識面,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是當前太極拳翻譯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學生缺乏認知背景,理解太極拳相關典籍時往往出現場景空白,有時生搬硬套英語語法和邏輯,語法關系盤根錯節,嚴重影響理解和翻譯效果。

二是缺少立體化教學場景?,F階段太極拳翻譯實踐中,學生參與度不高,缺乏真實感、互動性、沉浸感與情感交流,只能依靠老師進行被動式知識填充,造成學習效率低、缺乏高階思維等問題,最終影響學習效果和興趣。太極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深奧玄妙,拳架術語多是根據招式的肢體語言、拳法的攻防含義和動作的形象等特征來描述的。真正練習過太極的招式才會知道是什么動作,才能準確理解,單從漢語語言的描述出發有時是看不出來的,學生誤解或誤讀在翻譯時就會產生歧義。如“抱虎歸山”“海底針”“野馬分鬢”等術語,以人為動作發出者時,翻譯時可以省略人;以物為動作發出者時,翻譯時要把物翻譯成主語。只靠視覺、聽覺去想象有關動作的表達,缺乏真實場景構建,學習體驗感不足,不利于學生建立太極文化領域專有的翻譯知識體系。

三是缺乏規范化翻譯標準。太極拳源語言表達十分多樣,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楊氏、吳式、武式、孫式等不同門派,各門派間術語多有重合但又存在差異。不同門派的源文本數據管理層面及內部之間缺乏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機制,形成了物理性隔離的“術語孤島”,導致太極拳翻譯教學的規范化難以實現。學習過程中僅通過相關資料(如課件、音頻、視頻、參考資料)描述太極拳文化,處于封閉狀態,難以形成共享機制。僅通過問題回答、課上展示、課后作業反饋教學效果,缺乏深度的課程知識挖掘與融合工具,難以幫助學生構建太極拳翻譯的知識圖譜,不利于綜合碎片化知識,難以從量變走向質變。

四、元宇宙視域下太極拳翻譯應用場景

元宇宙視域下的太極拳翻譯教育是智能化翻譯教育新形態的一種,其兼具虛實結合、沉浸式體驗及社交特征,能夠點燃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激發太極拳翻譯教育活力,提高太極拳文化國際傳播水平,發展前景廣闊。

一是利用元宇宙技術個性化學習太極拳翻譯。融入元宇宙技術的太極拳翻譯更加關注學習者的個體特征,確保學習者能夠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實現從被動聽課到主動體驗式學習的立體化模式轉變。借助智能化教學分析平臺記錄學習者的興趣偏好、認知模型,根據用戶自身興趣推送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的核心思想。例如,為游戲愛好者推薦一些《太吾繪卷》《俠客風云傳》《武林外傳》等包含太極拳文化的游戲本地化實踐項目,為影視愛好者推薦《太極宗師》《少林寺》《霍元甲》等字幕翻譯實踐項目,以個性化的方式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的有效式學習。武術學習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利用元宇宙技術虛擬“課堂”中人物的動漫性和游戲性,可依據學生完成的翻譯實踐量,以虛擬代幣表示獎勵。學生翻譯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越高,得到的分值也就越高,激發學生對于游戲元素引發的學習動機。通過游戲性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對于太極拳文化的興趣和熱愛,突破傳統翻譯教育時空藩籬,拓寬授課場域,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虛實融合的教學空間。

二是元宇宙技術與太極拳翻譯教學的創新融合。在太極拳翻譯教學中我們須導入兩種語言所蘊涵的背景文化。例如,利用元宇宙的虛擬現實技術,結合太極強調陰陽平衡、柔中帶剛、以柔克剛的思想,在元宇宙中創建太極場景,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結合起來。學生通過數字化身份選擇加入不同的太極拳門派,或扮演成太極拳拳師進行授拳,或扮演成學習太極拳的人,以虛擬化身份賦予其與周圍場景自由交互、瞬時協同與積極探索的能力,通過溝通自主掌握不同動作招式的英文表達及其運作方式。通過網絡及交互技術,為學習者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層面的真實沖擊,實現時空的無限性,為學生學習太極拳文化提供多種豐富的時空場景,感受不同時期太極文化的背景故事與發展歷程。在超時空交互的翻譯教育環境中獲得沉浸式、化身性、社交性與愉悅性的學習體驗,提高“心流”體驗效果。此外,還可以在元宇宙中創建一個太極文化博物館,讓學生了解太極文化的歷史和發展,為太極拳傳承與發展制備沃土,從而在太極拳文化教育中實現武術傳統和教育的系統性、規范性。

三是武術動作數字化編碼及其在元宇宙中的應用。太極拳術語翻譯的諸多不規范現象對太極拳的海外傳播廣度和深度造成了不利影響,為此我們必須重視太極拳術語翻譯的工作。武術動作編碼數字化可以有助于武術術語的統一標準。通過數字化編碼,可以將不同流派、不同地區的武術動作進行系統分類和標準化,使得術語的使用更加準確、規范,避免了因不同流派、地區使用不同術語而造成的武術術語混亂的情況。武術動作編碼數字化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可以利用元宇宙技術實現。具體來說,數字化編碼需要對武術動作進行分解、提取、分類等處理,然后將其轉化為數字化的形式,以便更好地記錄、傳播和研究武術動作。太極拳的動作非常復雜,通過調整元宇宙中的時間流速,將太極的動作進行放大和慢放,完成對所有的動作細節進行數字技術編碼工作。例如,如果將時間流速設置為0.5倍,則元宇宙中的動作就會變慢一倍;如果將時間流速設置為2倍,則元宇宙中的動作就會變快一倍。此外,還可以通過調整元宇宙中的攝像機視角來放大或縮小動作。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專業的太極拳練習者進行動作描述,因此與體育專業聯系也十分密切,通過整合太極拳術語庫來加強交叉學科的溝通交流,促進跨學科研究的發展。

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了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宣言要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文科教育,實現自我革新,以加強文科教育為目標,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元宇宙是一種現代新興信息技術的規模性組合,正在引領開拓人類數字世界全新空間。元宇宙對于打破學科專業壁壘、革新傳統教育理念、促進文科教育融合發展、提升教育現代化、智能化水平具有指引性意義。隨著元宇宙時代的到來,翻譯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合理規劃和布局翻譯教育元宇宙,做好頂層設計,塑造翻譯教育創新發展新模態,對于促進元宇宙時代翻譯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文科建設以及國家教育智能化戰略實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目前,無論是太極拳大師、體育界人士,還是專門從事翻譯研究的專家學者,甚至對于國外的太極拳愛好者自身,都需要對太極拳翻譯領域給予充分重視,其不斷發展和完善勢必會提高太極拳對外傳播的效率和質量。

作者簡介:

孫孟迪,河南南陽人,碩士,河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淅川縣鄉村教師教育技術培養路徑研究”、焦作市2023年度社會科學調研課題項目“焦作市太極拳影視譯制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太極太極拳武術
練習太極拳的感悟
練太極拳為什么要一門深入
太極
游太極洞
中華武術
『太極+』,未來可期
近十年武術產業的回顧與瞻望
太極拳的“教”與“學”應“以點帶面”
武術
太極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