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漢服造型風格及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2024-04-22 00:09胡博文宋德風陳旭山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關鍵詞:漢服款式服飾

胡博文,宋德風,陳旭山

(東北電力大學 藝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2)

0 引言

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傳統漢服造型風格元素已深深植根于華夏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無論是在男耕女織的田園風光中,還是在富麗堂皇的宮廷廟宇之上,漢服始終以其獨特的魅力在人們的視線中綻放,不斷發展和演變。面對當今時尚潮流的沖擊,如何整合、創新并發展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文化,已然成為民族服飾文化傳承與發揚的核心任務。

1 漢服的起源

漢服,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的標志性服飾,鮮明地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源遠流長的服飾發展歷史中,漢服與傳統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不斷演變。自石器時代結束,紡織技術誕生以來,漢服形成的各項必要條件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隨著服飾制作工藝的不斷提升和民族文化的日益豐富,漢服逐漸展現出更加獨特的服飾特色和民族文化風格。

1.1 漢服的成因

漢服起源可追溯至遠古社會,當時人類生活原始,身披獸皮以御寒。隨著羞恥感和審美意識的萌發,服裝逐漸演變出“裳”的款式,標志著著裝和審美意識的新變。骨針和發絲縫合技藝為漢服制作工藝奠定了基礎,促進了衣物拼接和刺繡等手工藝的發展。隨著農業和紡織業的興起,服裝材料和配飾日益豐富,為漢服的多樣變化奠定了基礎。

1.2 漢服的發展演變

漢服,經歷了多個朝代的演變與發展,它不僅是一種服飾形式,更是華夏文明史的珍貴見證?;厮葜吝h古時期,隨著麻布紡織和養蠶繅絲技術的誕生,漢服的雛形開始顯現。周朝,作為華夏第三個奴隸制王朝,確立了一套詳盡且周密的禮儀制度,服飾制度亦逐步完備并納入禮治范疇。服飾的樣式與穿著者的身份地位緊密相連,體現了社會等級的鮮明特征。西周時期,為后代禮服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石[1],漢服逐漸展現出中交領、右衽與系帶等核心元素。上衣下裳的出現,標志著漢服基本樣式的誕生。

進入秦漢時期,漢服以深衣為主導,深衣又細分為曲裾與直裾。曲裾設計獨特,衣身修長,緊密貼合身體,下擺寬廣且長。秦亡之后,漢朝時期,漢服歷經變革,顯著之處在于內衣樣式的轉變。不再沿襲秦朝的緊裹風格,直裾的樣式逐漸流行開來。漢朝時期,禮儀與禮制高度完善,漢服亦因此得名。漢代是漢服發展的重要時期,其風格日趨成熟,袍、襦、裙、褲等元素得以充分展現。同時,漢服的顏色與織物也愈發豐富多彩,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絢爛多姿[2]。

圖1 交領右衽(荊州博物館館藏)

2 傳統造型風格元素與藝術構成

自漢服誕生并成型以來,它一直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歷朝歷代的傳承與發揚中,始終保持著其獨特的服飾文化魅力。在漢民族文化的引領下,漢服所蘊含的華夏禮儀文化和思想意識成為其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其款式繁多,如袍、裙、裳等,充分展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審美追求和文化底蘊[3]。隨著歷朝歷代的思想文化演變,漢服經過時代的更迭與自然發展,逐漸形成了體現漢民族獨特精神內涵的傳統服裝與服飾特色。從服飾的表現形式到所蘊含的文化思想,無不彰顯出“禮儀之邦”與“錦繡中華”的大國風范。

2.1 漢服形制特征

漢服自其初始形態至今,始終秉持著交領、右衽、系帶、寬袖等核心特點,這些主流元素在歷史長河中逐漸衍生出繁多的服裝款式。服裝的長短、領口的變化、袖子的長度與寬度,以及裁剪方式等因素,共同構建了漢服豐富多樣的外觀形態。

在形制方面,漢服展現出高度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其中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通裁制等形制特點尤為突出。這些形制不僅體現了漢民族的文化審美,更在深層次上承載了不同的文化寓意和穿著者的身份象征。

2.1.1 交領、右衽

“交領右衽”作為漢服傳統中最為典型的領型,展現出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自漢服誕生之初至明末,這一經典款式歷經多個朝代的變遷,不僅融入了各時期的文化精髓,還體現了民族服飾思想的深遠影響。交領,即衣襟在胸前相交重疊,而右衽則指左側衣襟覆蓋于右側之上[4]。這一設計不僅具有美觀性,更蘊含著華夏民族對方位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獨特理解。因此,交領右衽不僅是漢服最顯著的特色,更是民族文化內涵的生動展現。

2.1.2 衣裳、深衣、袍衫、襦裙

漢服,作為一種承載著豐富歷史與文化內涵的傳統服飾,其形制特點主要體現在衣裳、深衣、袍衫以及襦裙等方面。

衣裳,作為漢服的基本構成,主要指的是上衣與下裳的組合。上衣,通常采用前開式設計,以寬袖大袍為主要特點,形式寬松。上衣有左衽與右衽之分,這與古代的等級制度及官服制度有著密切的關聯。下裳,最初是將兩片布縫合,通過系帶與上衣搭配,形成漢服的基本穿著形式,后逐漸演變為襦裙等多樣式。在漢服的發展過程中,男女性別及禮制特點的不同,使得襦裙的穿著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深衣,作為漢服的一種經典形制,最早出現于周代,戰國時期開始流行。深衣的特點在于上衣與下裳融為一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服裝結構。深衣的主要特征包括方形交領、寬大圓形的袖以及可開可合的下擺?,F代連衣裙的版型與古代深衣頗為相似,體現了漢服與現代服裝設計的相互呼應。

袍衫,也被稱為圓領衫,其中袍為夾衣,衫為單衣。袍衫的領型是其顯著特點,分為無領、微立領、寬領、立領四種。袍衫最早起源于商朝,是漢服中的經典款式之一。漢代之后,袍衫主要用于內穿,隋唐時期開始流行,至唐代達到鼎盛。在近年來的電視劇《清平樂》中,對袍衫的服飾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展示了其作為官服主要形制的獨特魅力。

襦裙,作為漢服的另一種經典形制,主要特點為上身短衣(襦)與下身長裙(裙)的組合,需通過系帶固定于腰間。襦裙是漢服中最為典型的上衣下裳形制,尤其受到女性喜愛。根據裙長的不同,襦裙可分為高腰襦裙、齊腰襦裙、齊胸襦裙等。襦裙最早源于戰國時期,后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興盛。

2.2 漢服美與藝術構成

漢服,作為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深受漢民族豐富文化特點的熏陶與影響。歷經漫長的歷史沉淀與演變,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瀟灑飄逸”與“意蘊深遠”的服飾風格。通過運用漢民族傳統精湛的服飾制作工藝,衍生出多種具有鮮明特色的服飾款式。漢服所展現的飄逸之美,不僅是對漢族深厚文化底蘊的展現,更是對其獨特思想、嚴謹禮制以及豐富生活方式的詮釋。漢服的流傳,成為培育漢族人民獨特藝術美感的搖籃,其風采被文人雅士贊美為“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亦被畫家墨客描繪為“膚若凝脂、氣若幽蘭”的青春少女形象,傳承著漢族服飾文化的瑰麗與高雅。

2.2.1 漢服的造型與色彩

漢服早期的設計主要以上衣與下裳的組合為主,隨后襦裙的興起使得漢服的女性造型多與襦裙相結合,衍生出多種款式。漢民族對于色彩的運用極為講究,青、黃、白、黑、紅是漢服的傳統五大色調,這些色彩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延續至今。在婚嫁場合,紅色常被作為主色調,寓意喜慶;而在喪事場合,則多使用黑白兩色。自唐朝起,官員的服飾顏色與其級別緊密相連,皇室多采用明黃色,而百姓則常穿藍灰色。這種對色彩象征意義的深入理解和運用,不僅豐富了漢服的色彩美學,也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

2.2.2 漢服材質與紋飾

自黃帝時期起,漢服材質歷經演變。初期,人們開始養蠶繅絲、農耕種麻,以麻料與蠶絲制布為主要材料,形成布帛與葛布兩類。隨著農耕業與紡織業的進步,漢服制作材料日益豐富。至東漢時期,棉花織布技術興起,為漢服帶來新的棉質材料。布帛則可細分為錦、綾、羅、絹、紗、綈、綃、縐、綢、緞等多種,各具特色。宋朝后,宋錦問世;明代則誕生了云錦等具有時代特色的漢服布料。

漢服的紋飾豐富多彩,蘊含深厚的文化思想。其圖案多富有象征意義,或根據身份等級展現不同紋飾。漢族人民偏好在漢服上運用吉祥圖案,以此反映其思想文化特征。同時,漢服紋飾因禮制與穿著場合的不同而有所區分。例如,新婚夫婦的漢服常繡有鴛鴦圖案,而壽辰老人的漢服則多用松河長壽圖等。

3 漢服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漢服元素在當下服裝設計中已成為融合潮流特色的關鍵節點,其獨特的大氣自然與瀟灑飄逸的風格特征備受矚目。結合“國潮”設計風格的諸多元素,漢服正逐步展現出嶄新的形態,并踏上全新的時尚征程,充分展現漢民族服飾文化的深厚底蘊與魅力。

3.1 古典漢服與現代設計手法

古典漢服的設計理念,深深地契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其核心在于“合”字所蘊含的意義。這種“合”的表現在于漢服后領與肩線在頸部形成的平面區域,這是漢服與現代服裝在設計上的一大區別。

與現代服裝以前后衣片胸圍線對齊的方式不同,古典漢服的肩線設計是水平的?,F代服裝為了更好地適應人體工學,其肩線往往會設定一定的傾斜角度。此外,漢服的設計特色在于其連肩袖,這與現代服飾中將衣片與袖子分開的設計方式存在顯著差異。

從服裝形態的角度看,漢服更偏向于平面剪裁,而現代性服裝則更加注重立體感的表現。這種差異體現了古典與現代在審美觀念與穿著體驗上的不同追求。

3.2 漢服與現代設計的結合

在現代漢服設計中,我們不應僅僅停留在對古代漢服的簡單模仿上,而應當深入挖掘并提取漢服的文化內涵和設計元素。例如,我們可以運用“交領右任”和“寬袍大袖”等經典款式特點,同時注重展現漢服的古典韻味和紋樣所蘊含的深刻寓意。為了滿足現代人的穿著需求,我們還需借鑒現代服飾的舒適性特點,確保漢服的裁剪更加符合人體工學,便于日常生活。此外,現代漢服的衣領設計同樣重要,可以運用動物、植物、吉祥物等圖案進行裝飾,不僅限于平面紋樣,還可以結合立體效果的零部件搭配與工藝縫制,從而展現出領型的獨特美感和穿著的舒適度[5]。

3.3 漢服風格元素的創新應用

漢服之風格元素,顯于其主要款式與紋樣配飾之上。對于現代漢服風格元素的創新應用,應深入理解漢服之核心特征,并結合當代潮流元素進行巧妙融合。漢服之獨特魅力,主要體現在領、袖及裙之形制上。漢服領型多樣,交領、圓領、對襟各具特色。圓領呈閉合之狀,交領則為斜向半閉合,而對襟則展現出開放式之風格。創新時,可通過款式之變,突顯領深、領寬等細節之美。至于漢服之袖,寬袍大袖為其鮮明特點,于穩重中顯大氣。設計時,可于袖之寬窄間巧妙變化,以此作為創新之設計點。

4 結語

綜上所述,漢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歷經千年的沉淀,已經深深地融入了華夏兒女的民族精神和意識形態之中。同時,漢服也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其復興與創新也成為了當代新民族服飾的熱門話題。傳統漢服的造型風格及其元素正逐漸被人們發掘并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之中。這種再創造并非簡單的復古模仿,而是在新時代風尚潮流的影響下,結合自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風格,推動新式漢服的創新與發展。

猜你喜歡
漢服款式服飾
局部加熱服的款式設計及其舒適性評價
動物“闖”入服飾界
漢服新“江湖”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雪人的服飾
上臺說漢服
Dream Bag
最火的單品款式
漢服有禮
漢服有禮第一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