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婚禮服飾文化研究

2024-04-22 00:09許瑩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關鍵詞:婚禮服飾傳統

許瑩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0 引言

傳統婚禮服飾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深厚的民俗底蘊。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進步,傳統婚禮服飾也在不斷演變和發展,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深入研究傳統婚禮服飾文化,不僅有助于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為現代婚禮文化的發展和創新提供借鑒和啟示。

1 中國傳統婚禮服飾的起源與發展

在原始社會中,婚禮服飾的形式簡單,主要以自然界中的材料如植物、動物皮毛等制成。這些服飾主要具有遮體和保暖的功能,沒有過多的裝飾和象征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古代文明開始出現,婚禮服飾也逐漸有了更多的象征意義。

自周朝起,我國已有嚴謹的禮服制度。及至明清時期,官服、民服在款式與色彩方面均設有嚴格規定,以此體現等級制度的差異。步入民國時期,社會風氣的轉變使得婚禮服飾逐步走向簡約與實用。新中國成立后,婚禮服飾更注重表現民族特色與時代精神。改革開放以來,傳統婚禮服飾在現代社會逐漸復興,成為時尚界的一種新興趨勢。

在中國古代,婚服的演變體現了社會文化的變遷。從周朝到漢朝,婚服的設計以莊重大氣為特點,色彩運用則以黑、紅兩色為主導。秦朝時期的婚服以“爵卞玄端,純衣玄纁”為主[1],其中“玄”是黑色,“纁”是淺紅色。由于婚禮被視為莊嚴肅穆的儀式,黑色成為婚服的主色調,而紅色則作為鑲邊,起到了點綴的作用,如圖1所示。雖然婚服的樣式在此歷史時期有所變化,但其主要色彩構成——玄色與紅色,這一色彩構成始終保持不變。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漢時期,對黑色的重視更為突出。

圖1 周朝婚服(筆者自繪)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的服飾文化延續了秦漢舊制的基本特征,以大袖衫為主流。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服飾文化倡導“以無為本,返璞歸真,追求清新淡雅”的理念,這一思想流派成為當時社會文化的主導力量。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婚禮儀式及婚服打扮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婚服的風格逐漸向著清淡風雅的方向發展,甚至出現了以白色為基調的婚服,如圖2所示,這標志著中國傳統婚服文化的一次重要創新。然而,這一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見證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完成。

圖2 魏晉南北朝婚服(筆者自繪)

在唐代,婚禮服飾的演變愈發顯著,其不僅保留了傳統的莊重與神圣,更融入了日后的熱情與喜慶元素。如圖3,新娘的嫁衣以綠色為主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釵鈿禮服,此服飾亦被稱為“釵鈿禮衣”。與此同時,新郎所著的則為鮮艷的大紅色“公服”。簡言之,便是“紅男綠女”的裝扮。至宋代,唐代服飾傳統得以延續,并在此基礎上更加推崇簡約之美,使得婚禮服飾相較于唐代更加簡化。

圖3 唐代婚服(筆者自繪)

在明朝時期,婚禮服飾講究莊重與華麗,其中鳳冠霞帔和狀元服構成了當時的婚服主體的兩大元素。新娘在婚禮中通常會佩戴紅蓋頭,以垂絲穗或紙扇遮擋面部,突顯了一種含蓄的美的傳統。她們的腳下,穿著的是寓意吉祥的繡花鞋,這不僅僅增添了婚禮的喜慶氣氛,同時也寄寓了新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景。如圖4,明朝的婚服在設計上頗具特色,典型的婚服組合為“真紅對襟大袖衫”與“鳳冠霞帔”[2]。到了明朝,婚服的風格已經趨于成熟,其精致與華美程度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高峰。

圖4 明朝婚服(筆者自繪)

清朝的婚禮服飾亦繼承了前朝的某些傳統元素,如明朝的鳳冠霞帔。盡管仍然以紅色為主色調,但婚服的款式已經明顯受到了旗袍的啟發和影響,如圖5。這種轉變不僅體現了清朝時期滿漢文化的融合,也展示了服裝風格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的創新和發展。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標志著滿漢文化深度交融的階段。

圖5 清朝婚服(筆者自繪)

在民國時期,中國的婚禮服飾經歷了顯著的變革。傳統的鳳冠霞帔逐漸被更具西方特色的婚紗所取代,這種變化象征著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的同時,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男士的婚禮服飾亦隨之改變,從傳統的狀元服轉變為西式禮服,進一步強調了這種文化的融合。新中國成立后,婚禮服飾呈現出簡約化和實用化的特點。這一時期的婚禮服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男士在這一時期多選擇穿著軍裝或中山裝,這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也反映了社會秩序與政治理念的變遷。

2 不同民族傳統婚禮服飾比較

2.1 漢族傳統婚禮服飾的特點和變遷

在我國漢族傳統文化中,婚禮服飾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色彩、款式及材質均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象征意義。紅色作為婚禮服飾的主色調,不僅代表著喜慶、熱烈和吉祥,更是婚禮儀式中不可或缺的象征元素。新娘的婚禮服飾,諸如鳳冠霞帔、紅蓋頭等,無不以紅色為主,寓意著新娘未來生活的幸福與美好。在設計和裝飾方面,漢族傳統婚禮服飾融入了豐富的吉祥寓意。

此外,古代漢族婚禮服飾的款式、顏色和材質還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如今,雖然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漢族傳統婚禮服飾依然承載著人們對于美好婚姻的向往與祝福。

2.2 少數民族傳統婚禮服飾的獨特風貌

在我國遼闊的疆域內,不同地域的文化傳統和審美取向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婚禮服飾。少數民族的婚服大多有一主色打底,然后多種顏色作為輔助色用以裝飾,婚服整體色彩飽和度較高。我們以壯族、苗族和彝族的傳統婚禮服飾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這些服飾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其所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

壯族的傳統婚禮服飾充分展現了該民族的獨特風格。壯族服飾以“黑”為美,在壯族文化中,黑色有著深厚的文化意涵,被視為高貴、莊重、典雅的顏色[3]。其上繡有精美的花鳥圖案,寓意著吉祥如意、生活美滿。與此同時,新郎則穿著黑色的長袍,頭戴深色帽子,象征著權威和地位。這種對比鮮明的色彩搭配,既體現了壯族人對婚禮的重視,也彰顯了他們對傳統禮儀的堅守。苗族服飾的色彩風格特征是鮮亮明快。在苗族婚服中,多用以紅、綠、黃等主色系,使用比較單一,對比色差較強烈,婚服巧妙將色彩進行主次搭配,運用色差進行撞色[4]。新娘身著銀飾繁復的盛裝,頭戴銀帽,手戴銀鐲,項掛銀項鏈,著紅色褲子和紅色繡花鞋,而新郎則穿著深色的長袍,展現出華麗的風采。這種服飾不僅體現了苗族人對于婚姻的重視,更反映了他們對于美好未來的期盼。與壯族和苗族相比,彝族的新郎穿著以黑色為主的長袍。衣領為三種以上顏色的布條層層堆疊組合而成,一般選用藍、黑、紫、綠和白等色。在穿戴時,男士婚服一般在三件以上,數量越多顯得女主人越賢惠、能干[5]。這種服飾搭配既體現了彝族人對于婚姻的尊重,也傳達出他們對傳統禮儀的傳承。彝族和苗族一樣,新娘身著繁復銀飾。雖然這兩個民族的銀飾都講究堆大為美,但在某些銀飾中的差別也很大。

在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婚禮服飾展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性、民族特色、象征意義及工藝手法。從地域性來看,我國各民族的婚禮服飾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雖不同地區的婚服色調不同,但都展現了濃厚的地域風情。從民族特色來看,少數民族的婚禮服飾往往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婚禮服飾在地域性、民族特色、象征意義及工藝手法等方面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這是我國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3 當代傳統婚禮服飾的保護與傳承

在我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傳統婚禮服飾的地位正逐漸被邊緣化。雖然在一些地區,傳統婚禮服飾仍然被保留和傳承,但在眾多地區,尤其是年輕一代,更傾向于選擇穿著西式婚紗禮服來舉行婚禮。此外,傳統婚禮服飾由于其復雜的手工藝和較高的成本,導致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足。

西式婚紗禮服的沖擊使得傳統婚禮服飾在市場上的份額持續縮小。同時,由于傳統婚禮服飾的手工藝復雜、成本較高,使得其在價格競爭中處于劣勢。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傳統婚禮服飾的設計和制作逐漸融入了現代元素,以增強其時尚感和實用性。許多設計師致力于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相融合,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現代氣息的傳統婚禮服飾。盡管一些設計師嘗試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相結合,但總體來說,傳統婚禮服飾的設計創新仍不夠充分,難以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因此,如何讓傳統婚禮服飾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是我們需要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為了增強公眾對傳統婚禮服飾的認同感,我們應加大對傳統婚服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力度,尤其需著眼于增強年輕一代對這一文化符號的認知和歸屬感。同時,須倡導家庭和社會各界共同肩負起傳統婚禮服飾的傳承使命。在此基礎上,應針對現代消費者的需求,推出既具備時尚魅力又實用親民的傳統婚禮服飾系列,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也應深入挖掘傳統婚禮服飾的文化內涵,巧妙地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創新出既具有現代感又傳統的婚服產品。此外,加強與國際時尚界的對話與合作亦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吸收前沿設計理念,還能有效提升我國傳統婚禮服飾設計的專業水平。通過這些多維度的努力,我們有望在全球舞臺上展現中國婚禮服飾的獨特魅力,并使其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

4 結語

中國傳統婚禮服飾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通過對古代婚禮服飾的歷史演變、文化內涵、審美特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國傳統婚禮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其在歷史文化遺產中的重要地位。在現代社會,我們有責任繼承和弘揚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并通過創新激發其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中國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猜你喜歡
婚禮服飾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動物“闖”入服飾界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雪人的服飾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場婚禮
竹幼婷:那些年我參加過的婚禮
多“彩”的婚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