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相向而行的路上,“沖突”有哪些?

2024-04-23 13:32本刊編輯部
教育家 2024年13期
關鍵詞:共育家校沖突

本刊編輯部

當下,構建和諧家校關系已然成為教育界的共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家校沖突卻屢見報端,是什么阻礙了家長與教師攜手同行?讓我們聽聽一線教師的聲音。

家長的溝通能力有待提高

胡盼 | 江蘇省泗洪縣重崗中學教師

周一晚上,我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那頭的人語氣“很不客氣”:“我一直在加你的微信,你為什么不同意?那個,我們家某某某(我班的學生)早晨打電話跟我說沒錢吃飯了,我現在給你發個紅包,你把錢給他?!鳖愃七@樣的深夜來電,想必很多教師都遇到過,這類事雖小卻有探討的價值。

以我遇到的這件事為例。家長關心則亂,沒有想過剛周一孩子就說沒錢吃飯是否合理(通過溝通,我得知這位家長每周都會給孩子零花錢);家長說話過于“想當然”,沒有想到教師不能隨便通過微信接收家長的“紅包”或者“轉賬”;家長深夜來電,語氣好似“發號施令”,很容易讓教師心生反感。另外,這位家長在申請成為我的微信好友的時候,并沒有備注自己是“某某學生的家長”,一開始接通電話的時候,也沒有正式做自我介紹,這些做法都給溝通帶來了負面影響。

教師、家長難以“同向發力”

盧建筠|嶺南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

寓言故事《天鵝、梭魚與大蝦》中,天鵝、大蝦和梭魚一起拉車,天鵝使勁往天上飛、大蝦一步步向后倒拖、梭魚朝著池塘底下猛拽,于是,它們三個都在拼命地拉車,可是忙了半天,車子還是停在老地方。從這個寓言故事中我們可以預見:如果教師、學生、家長不能“同向發力”,那就麻煩了。

要處理好家校關系,教師應注意提升和家長溝通的技巧,以免好心辦壞事,產生誤會或矛盾。類似在網絡上公布學生成績排名的方式,就非常不合適,對學生和家長都不夠尊重。

要處理好家校關系,家長也要不斷改變、提升自己,理解教師的工作,配合學校、支持學校。有些文化水平有限的家長,把教育任務全部推給學校,而自己對孩子的關愛不夠,要求又太高,孩子成績不理想了就一味地怪罪學校;有些文化水平比較高的家長,則容易看不起教師,或者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這樣一來,家長和教師就很難好好溝通、共同育人。

家長、教師缺乏合作意識

王軍麗 | 隆堯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教師

一是立場不同。教師和家長屬于不同的群體,習慣于站在各自立場上思考問題,從而導致家校之間的“共育”與“合作”變成一方對另一方的“配合”與“服從”,進而產生矛盾或沖突。

二是教育理念不一致。家長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育人理念和方式也千差萬別,難免與教師產生分歧;而教師通過課堂、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雖然育人方式具有基礎性、整體性、統一性、穩定性等特點,但在因材施教方面難以做到面面俱到,難免令一些家長心生不滿。

三是共育理論基礎薄弱。家校共育的理念最早是由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而系統的家校合作研究與實踐起源于美國,我國的家校合作在20世紀80年代才逐步走上正軌。受限于此,家校共育過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要想構建科學、有效、和諧的家校共育模式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實踐。

四是共育機制不完善。當下,家校共育運行機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學校和家長不能清晰界定各自職責邊界,也不明了合理的育人方法和合作方式。

班級微信群功能異化

葉精寶 | 深圳市龍華區龍飛小學教師

一是班級微信群變成“家長批評群”。有的教師在班級微信群中直接點名批評個別學生,這樣不僅會讓家長心生不滿,也不是有效利用教育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好方法。如果教師私下聯系家長,如實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家長一同面對和解決問題,結果則會大不一樣。再進一步,如果教師在班級微信群中積極分享學生在校的精彩瞬間、優秀作品和班級故事等,幫助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營造一種“有愛大聲說,有事悄悄聊”的教育氛圍,豈不是更好?

二是班級微信群變成“發號施令群”。有的教師在班群信息傳播中,沒有把家長當作地位平等的教育“合伙人”,而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下發“任務”,那么家校溝通自然少了“溫度”、多了齟齬。此外,有的教師在發送群消息前,沒有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這條信息是否容易理解、是否有歧義、是否信息量完整,因此導致溝通出現問題。

信任一旦崩塌,合作便無處找尋

席長華 |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在社會越來越重視學校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始終是家校關系的主旋律,但在合作的同時,家校沖突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12345投訴、校鬧、訴訟……都是家校沖突的表現。多數情況下,沖突不是學?;蚣彝ブ鲃印坝|發”的,而是被迫發生的。這些“不得不發生的沖突”不僅給學校和家庭帶來了困擾,更影響了陷入沖突中心的孩子的正常學習與生活。

家校沖突何以發生?一次家長會上,數學教師小何正在給家長講解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有位家長突然站起來責問她:“你為什么沒改我孩子的作業?”面對家長的突然發難,年輕的何老師瞬間蒙了,本能地答了一句:“我有改??!”家長繼續責問:“哪有改?你看,孩子的作業本上都沒有批改痕跡?!边@時,稍微冷靜下來的何老師去查看了學生的作業登記情況,回到教室毫不示弱地回應家長:“我剛去查了作業登記表,你的孩子根本就沒交作業!”家長聽后更加生氣:“我小孩沒交作業不是你做教師的責任嗎?”最后在其他家長的勸說下,沖突暫時平息。這位家長是高校的數學教授,平時與孩子的相處不太融洽,一直對孩子的數學成績不滿意,對何老師的教學能力也不太信任。從主體上看,家庭和學校以學生為核心,形成了生生關系、師生關系、親師關系、親子關系、家校關系、親親關系。如上所舉案例,家長不信任教師,是親師關系問題。孩子與母親關系不好,是親子關系問題。不同主體間的矛盾造成了家校沖突的復雜性。

沖突發生何以應對?從目前學校管理的實際情況看,學校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應對或管理家校沖突的體系化方案。多數學校和教師都是以“應急式”“救火式”等方式應對家校沖突,如上述案例中的何老師從一開始“被突然發難的蒙”,到“冷靜思考”,再到“主動回擊”,都是一種自然反應,沒有策略,也沒有風度。凡是沖突,基本上都遵循“矛盾積蓄期—沖突爆發期—解決的反復期—沖突的消亡期”規律。每一時期,沖突的管理都應有科學的舉措。比如,為了防止矛盾的積蓄,從學??蔀榈慕嵌榷?,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與課堂管理能力,通過家長學校提升家長育兒水平。再如,在沖突爆發期,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家校沖突,采取“妥協”“競爭”“合作”“順應”等方式進行合理化解決。

沖突消亡便代表問題解決了嗎?學生小李因與班主任發生沖突,班主任請小李媽媽到學校溝通。結果小李媽媽不贊同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向學校提出將孩子轉到其他班級,并且以去教育局投訴為由威脅校長。校長從多方面考慮,答應了小李媽媽的要求,將孩子轉到了隔壁班。一場家校沖突看似解決了,但孩子的教育問題真的解決了嗎?小李轉到其他班級后,出現了諸多適應不良的表現,舊的同學關系消失,新的同學關系緊張。孩子仿佛“懂事”了很多,變得更加沉默,但對學校產生了更多的不認同。學校管理沖突的出發點,往往是“維護學校利益優先”,要獲得當事學生“第一手口供資料”。反觀家庭也如此,當教師將家長約到辦公室溝通孩子教育問題時,尤其是孩子“犯事”的那類家長,幾乎一坐下來,就會拿起手機錄音,以此作為今后“可能官司”的證據。我常常對家長說:“當你打開手機錄音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們之間合作教育的失敗。因為你已經不信任學校、不信任教師了?!苯逃揪褪墙倘艘哉?,教做真人,一切不遵循孩子成長規律、無法促進孩子生命成長的沖突解決方式都不是科學之道。

猜你喜歡
共育家校沖突
家校距離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三宜”“三不宜”化解師生沖突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校合作,讓“名著導讀”落到實處
“鄰避沖突”的破解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