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社協同,推進“生活·實踐”教育

2024-04-23 06:50陳濤
教育家 2024年13期
關鍵詞:羊山新區協同

陳濤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健全協同育人機制,是國家的重要要求,也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舉措。

“生活·實踐”教育是適應現代社會育人方式轉變、符合當前國情和實際的一種教育,它以生活為內容、實踐為路徑,通過生活與實踐來實施教育,把學生的知情意行貫穿到教育的全過程,使個體成為“完整的人”。為此,羊山新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整合家、校、社三種重要的教育力量,以“生活·實踐”教育為路徑,積極探索“生活·實踐”教育理念與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融合路徑,全力構建羊山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生態。

家校攜手,凝聚“生活·實踐”教育向心力

科學籌劃,開展特色家訪活動。2023年以來,羊山新區開展了“寒冬送溫暖,師生情相連”“千師訪萬家,攜手共育人”等家訪活動,覆蓋全區上萬名學生。通過走訪,詳細了解學生假期學習生活,密切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同時向家長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指導家長用科學的方法開展家庭教育。

健全制度,辦好特色家長學校。羊山新區各校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平臺,吸納優秀家長組建精品家庭教育團隊,舉辦家庭教育講座上百場。第三小學成立了幸福家長成長學院,從尊重生命、科學家教、和諧關系、家校共育四個維度,開發了“幸福父母”課程群,幫助更多家長成為幸福父母。截至目前,羊山新區5所學校被評為“河南省家庭教育示范家長學?!?。

心向陽光,打造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各校成立“向陽聯盟”家長委員會,共享心理咨詢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源,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根據實際提供解決辦法;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面向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緩解學生、家長心理壓力,增強家校共育合力;根據班級家長的職業、愛好等,開設家長進課堂活動,如生命安全法制、科技環保生活、思維審美、文化傳承等課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職業與生活認知;設立“愛我月”和“心理健康開放月”,開放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積極鼓勵家長、學生到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進行體驗,幫助其運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心理壓力,改善心理健康狀況。

校社協同,提升“生活·實踐”教育推動力

創新實踐,打造“生活·實踐”勞動教育基地。利用羊山新區厚重的紅色文化、淮南文化、民俗文化、科創文化,豐富的山川園林、河流湖泊、茶山綠廊、企業廠房等資源,建設“生活·實踐”教育勞動基地,帶領學生、家長、教師、社區組織代表等融入廣泛的學習與生活實踐場域;聯合群團組織、社區居委會、相關社會職能部門機構搭建平臺,創新勞動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式,構建勞動教育實踐新樣態;打造集生態農場、室外活動板塊、主題創意場館為一體的青少年“生活·實踐”教育基地,配套設置“生活·實踐”類課程20余門,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書香浸潤,培養全民閱讀習慣。為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羊山新區建設了“兩個更好”主題書屋。各校主動利用主題書屋平臺,組織學生去書屋開展閱讀體驗、讀書沙龍、微課堂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多樣化、多途徑成長,在“生活·實踐”中體會閱讀樂趣、培養閱讀習慣。

協同育人,統籌各類社會資源。近兩年,羊山新區與河南大學等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開展合作項目10余個,與8個重點院系共建教育實踐基地。與此同時,各校結合辦學特色,組織優秀師生參加社區“你好羊山大舞臺”系列演出,為家門口的群眾獻上一道道“文化大餐”;選聘50名優秀學生為“美好生活看信陽”小小推介官,讓其當好小小宣傳員,在媒體、生活中宣傳信陽特色;選拔學生志愿者,讓其在革命紀念館、科技館、博物館當好小小講解員,在鍛煉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深化對家鄉的了解與認知,厚植家國情懷。

知行合一,激發“生活·實踐”教育創新力

示范引領,打造特色實驗校。羊山新區按照“示范引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特色兼顧”的原則,選取不同類型、不同條件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進行推廣建設。各校牢牢把握實驗區、實驗校建設的良好契機,因地制宜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踐行到“五育并舉”的生動實踐中,充分發揮“生活·實踐”教育實驗校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影響全區各級各類學校,為“生活·實踐”教育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截至目前,羊山新區共打造了高標準“生活·實踐”教育實驗校13所。

豐富載體,推行“小先生”“大先生”制。羊山新區通過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生活·實踐”教育主題活動,培養了無數個具有“生活·實踐”教育觀的“羊山小先生、大先生”。其中,3名學生榮獲全國“最美新時代小先生”稱號,3名教師榮獲全國“最美新時代大先生”稱號。在“大先生”示范引領下,新區開展一系列“小先生”實踐活動,如助人小先生、志愿小先生、孝老愛親小先生、中藥小先生、地理小先生、農耕小先生等主題活動。通過先進選樹活動,在探索和實踐中點亮師生“成長力”,有效拓寬“生活·實踐”教育渠道,豐富“生活·實踐”教育內容。

深耕細研,聚焦課題研究。以課題為引領,以成果為導向,各校建立了研究專業團隊并不斷優化,其成員通過開發校本課程、申報課題、發表論文著作等,努力構建以“國家課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課程精品化設計,拓展活動系列化開展,實踐教育生活化鋪展”為課程策略的多元領域、多元層級的生活實踐課程體系,形成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教育教學成果,多層次、多角度推進“生活·實踐”教育落地開花。羊山新區教體局精選各校教研骨干成立了以教體局局長為組長的課題研討小組,結合區情校情,在“生活·實踐”教育下探究家校社協同育人路徑。截至目前,羊山新區共開發“生活·實踐”教育類校本課程15個,成功申報市級課題10個、省級課題2個。

羊山新區的“生活·實踐”教育雖處于實驗初期,但部分學校已經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2月,在武漢舉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生活·實踐”教育年會上,羊山新區實驗小學獲評“生活·實踐”教育優秀實驗校,羊山新區教體局獲“生活·實踐”教育實驗優秀組織獎。這些改革成效進一步推動了羊山新區的“生活·實踐”教育實踐工作。

誠然,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近年來,羊山新區學校育人壓力增大,教師負擔顯著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推行家校社共育,教師會不會不堪重負?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會不會受到影響?在統籌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協同育人雖然暫時增加了工作量,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實現學生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高效途徑,是克服教育功利化、短視化的一劑良藥,也是提升區域教育發展后勁、打造高質量區域教育生態的必由之路。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形成定位清晰、機制健全、聯動緊密、科學高效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們堅信,在羊山新區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個目標終將實現。

猜你喜歡
羊山新區協同
雄安新區設立五周年座談會召開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過古羊山
為挺進大別山打開通路
海南??谘蛏嚼笾ΨN植系統的遺產特征與價值分析
雄安新區的期許
關于雄安新區,總書記最關注什么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