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可視化的策略

2024-04-23 10:30李玉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小兔子氣球可視化

李玉娜

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如何讓思維顯現出來,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思維可視化。所謂思維可視化,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通過清晰可見的過程將內隱的思維顯現,推動學生深度學習。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筆者采取以下策略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可視化。

1.在“說”中表達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而思維則是語言表達的依據,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是思維可視化的常態方式。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在“說”中把思考的路徑及過程表達出來。例如,在一年級“用加法解決問題”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們結合問題展開討論,利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題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那就要把左邊的2只小兔子和右邊的4只小兔子這兩部分加起來,用加法計算……”學生在表達中相互啟發、相互點撥,在“說”的過程中將內隱的思維有效表達與傳達出來。

2.在“畫”中展現思維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因此,常常需要借助直觀圖來幫助其理解。低年級數學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情境圖、實物圖、直條圖、線段圖等,這樣的安排從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對畫圖策略逐漸認識、理解、運用的過程,為學生積累了足夠的表象與經驗。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發現低年級學生喜歡在涂涂畫畫中解決問題,通過畫圖,教師還能發現學生思維能力與水平。例如,在一年級“加法的認識”中,學生用圖畫把“一只手拿3個氣球,另一只手拿1個氣球,把兩只手的氣球合并起來”的真實問題情境表示出來,通過“畫”將學習內容化靜為動。教師借助學生圖畫引導學生感悟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生內隱的思維得到展現。

3.在“做”中外顯思維

要讓學習的路徑外顯,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與實踐來實現。動手操作是思維逐漸外化的一種活動形式。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將知識“再造”或者“創造”出來。例如,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時,學生利用小棒、計數器等學具表示12這個數。為了能夠擺得更快,學生產生了用1捆小棒直接表示10根的想法,在擺的過程中體會到將“10”作為計數單位的合理性;同時,在用計數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發現計數單位、數位的不同作用,1顆珠子在不同的數位能表示不同的數,學生在“做”中不僅理解了數的意義,發展了數感,內隱的思維也得到可視化。

思維可視化策略下的數學教學,使數學學習方式從單一走向多元,數學學習路徑從封閉走向開放。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小兔子氣球可視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運行動態分析與可視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維可視化
“融評”:黨媒評論的可視化創新
找氣球
氣球
小兔子的1天
一樣多的氣球
有趣的氣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