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音樂創作與演奏特色分析

2024-04-23 05:53唐佩柔李曉春
音樂生活 2024年2期
關鍵詞:定弦古麗巴拉

唐佩柔 李曉春

《阿拉木·古麗巴拉》是在2002年由青年古箏演奏家高雁,根據作曲家顧冠仁創作彈撥樂合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移植改編而成的古箏音樂作品。同名合奏曲創作靈感來源于維吾爾族民歌《阿娜爾·古麗巴拉》。該箏曲在創作中采用了傳統和現代相結合作曲手法,其中創作該箏曲時運用的人工定弦打破了古箏傳統的五聲音階,大大增加了古箏作品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該箏曲的出現使得越來越多的作曲家關注新疆地區音樂元素,創造出具有類似風格的古箏作品如《大漠行》,以及風靡全網引得各類樂器演奏的作品《行者》。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是維吾爾族青年男女愛戀的真實寫照,表現出勇敢熱情的維吾爾族男青年面對自己愛慕之人由衷地唱出自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本文以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為研究對象,從音樂創作特色和演奏特色兩個大方面進行分析,力求為之后演奏者演奏該曲和風格相似曲目時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

一、古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的音樂創作特色

古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的音樂創作特色主要體現在作品結構、人工定弦、節奏節拍、旋律線條等四個方面。

(一)作品結構

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的結構大體上為歌唱性強的行板加上歡快流暢、律動性強的小快板兩個部分構成。樂曲為多段體曲式,由引子加上六個樂段構成 (表格1)

表格1中引子和A樂段、B樂段、A1樂段構成第一部分的行板是屬于賽乃姆結構,通常為引子加歌曲1加歌曲2加歌曲3直至終曲,其特點選擇維吾爾族民歌為素材,開頭的引子,為之后歡快熱烈的舞蹈旋律打下基礎;歌曲之間連接緊密,間奏速度起始為中速不常出現,隨著音樂進行速度漸漸加快進入高潮隨后終曲結束。

(二)人工定弦

古箏最基本的定弦方法是遵循民族五聲調式音階體系。但是作曲家在創作現代箏曲是會運用人工調式定弦,即將譜面上的需要音由高到低提前確定好,一般位于曲譜面的開始位置。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也采用的是人工定弦,定弦為(見譜例1):

譜例1

通過譜例1我們可以發現該箏曲以六個音階為主,形成了一個八度的循環,可以確定該箏曲的定弦并不是五聲音階定弦。在保留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基礎上加上偏音變宮,即宮音(實際音高為G音)下方小二度#F音。這樣的定弦方式首先在實際演奏中方便了八度彈奏與和弦音的彈奏,其次有助于加強新疆風格音樂在音樂聽覺氛圍和意境氛圍的渲染。

古箏是以五聲調式定弦方式實現定調。但由于新疆音樂它的豐富的調式體系,傳統調式無法滿足相關風格音樂彈奏要求,因此作曲家開始對其定弦方式大膽創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人工調式定弦方式。該作品正是人工定弦方式的成功案例之一,這種獨特的定弦方式,擺脫了傳統調式束縛,為之后新疆音樂風格不局限運用人工調式定弦,作曲家可以根據所創作箏曲的風格特點精心設計定弦,為現代箏曲風格多樣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節奏節拍

節奏是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象。節拍是指音樂按一定時間重復出現的一系列拍子,拍子有強弱分別。在音樂中節奏和節拍時先于旋律作品旋律出現,是音樂的整體框架。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在節奏的選擇上運用了切分節奏(共出現在12個小節中)、附點節奏(共出現在36個小節中)、弱起(共出現在3個小節中)。箏曲全曲貫穿賽乃姆的節奏型,是常見的五種維吾爾族音樂節奏型中一種。賽乃姆節奏型常用四分音符為單位拍,配合切分、附點節奏,一般以兩小節為一個單位,第一小節的第二、第三拍出現切分節奏及第一、第二拍上連續出現兩個強拍,使得該節奏強拍與原有節拍的節奏強拍位置有所不同,極富特色。該節奏在慢板段落彈奏時的特點是平穩莊重,在快板段落彈奏時顯得粗獷有力,常用于維吾爾族舞蹈中,營造熱烈歡快的氣氛場面

1.切分節奏

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從第二小節就出現的切分節奏,全曲切分節奏共計出現在了36個小節。切分節奏打破了節拍的強弱規律,使得音符的強拍弱拍位置互換,旋律更具律動感。

2.附點節奏

箏曲從第一小節的第一拍就出現附點節奏,共計出現在了12小節處。譜例2中是箏曲的第1小節到第10小節,其中第4小節、第8小節、第10小節的標紅處為小附點節奏,附點節奏使箏曲歡快流暢,富有歌唱性。

譜例2

3.弱起

弱起是指音樂從弱拍或者是強拍弱位開始的部分,譜例3是樂曲第15小節,雖然不是典型的弱起小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譜面的換氣符號,可以看作是一個樂句的開始,可以明顯看出方框處音符發現處于弱拍弱位上,整個譜面上這樣的情況共出現了三次。

譜例3

4.節拍

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的節拍選擇上大體在? 2/4拍的基礎上臨時變換到了3/4拍,通過觀察譜面,樂曲的第1小節到第4小節,短短4小節節拍就出現變化節拍,強弱規律的變化也極具特色。

(四)旋律線條

旋律線是指譜面上旋律呈現上的線條,用來描述以單聲部作橫向旋律進行時的狀態。維吾爾族民歌旋律線上呈現出“鋸齒型”旋律線按其在譜面的表現形式劃分為上升型、下降型和波浪型。此類音樂最常出現的就是“反S”型旋律線。該箏曲也不列外?!胺碨”型的旋律線,簡單來說是指旋律一般用五度、六度、七度在向上進行到高音區,之后漸漸回落到降低的音區,形成旋律回落的趨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旋律的部分音又回升,從而又形成了上升的趨勢,故名“反S”型旋律線。(詳見譜例4)。

譜例4

二、古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的演奏特色

在古箏演奏中,一般以右手彈奏旋律,左手運用按、顫、揉弦起到潤色和旋律補充的輔助作用?,F代箏曲的部分作品以左右手交替彈奏主旋律的形式出現。該古箏演奏特色不僅體現在左右手的演奏技法方面還體現在作品的情感表達維度。

(一)左手演奏技法

在古箏的演奏中左手常用到的技法總結為“按、顫、滑”,起到對主旋律的潤色作用,或左手常彈分解和弦為主旋律起伴奏作用。該箏曲以單聲部的旋律為主,左手多以伴奏配合右手主旋律,但是起到旋律補充左手節奏也較為復雜,無疑是在左右手配合方面,加大演奏難度。此外為了讓維吾爾民族獨有的調式在古箏上完整體現,除作品的人工定弦外也需要通過滑音、超八度雙按、移碼等左手技法實現。

1.滑音

滑音是古箏左手基本演奏技法之一,是古箏獨特韻味的體現?;魪淖置嬉馑紒砜词侵敢环N滑動的音,強調左手滑動琴弦的過程?;艨煞稚匣艉拖禄?。上滑音是指右手彈奏琴弦后,左手在琴碼左側將右手彈奏的音高按滑至原音高五聲音階上行級進的音(除譜面表明音高),使余音產生由低到高的滑動效果。下滑音則與上滑音方向相反,演奏時左手先將該琴弦音高按到其五聲音階上級的音,后右手彈琴弦,再慢放左手,讓音從高到低滑動。譜例 5是第 10 小節。圖中第一個音c2 是維吾爾族調式風格特征之一的“活音”,活音又稱“潤音”即在一定范圍內音高上下游移的的音。該活音處在二分之一與四分之音之間,采用回滑的方式彈奏,回滑技法是上滑與下滑相結合,常用于陜西箏派作品。譜例5中的滑音較特殊,它是由滑音技法和按音技法結合完成。首先通過按音技法按出 c2音,然后通過回滑音技法由 c2 音上滑到 d2 音再下滑回到 c2 音,該“活音”演奏經過三步才能完成,三次音高變化要求耳朵對音準的把握更加敏銳,因此演奏回滑音時不僅要做到輕柔婉轉的彈奏而且平常練習時還要加強對聽音的訓練。

譜例5

2.超八度雙按

超八度雙按技法是高雁在進行同名的器樂合奏曲移植時,為滿足在古箏上順利演奏,創新出的左手技法。其中雙按是指左手的大指,和除小指外的其余三個手指同時或是交替進行按下兩個琴弦。譜例第15小節方框處(見譜例6)是c2和e3,這兩個音超出的八度。在實際演奏中c2需要在b1音高琴弦上左手按弦小二度實現,e3也需要在d3音高的琴弦按弦大二度實現,且兩音中間并無其他音,無法通過常規按音實現流暢演奏,因此需要運用到該技法。實際交替按弦中由于三指相較于大指發力更加集中,大指按弦時e3的實際音準會偏低,所以要注意手的重心位置的轉換,在三指按弦c1手的重心應在中間,快速轉換大指按弦時重心應該靠后。

譜例6

3.移碼

移碼在現代箏曲中較為常用,比如古箏曲《大漠行》也運用了此手法,通過左手移動琴碼改變音高實現。一般情況是改變琴弦音名從而進行轉調。但是在該箏曲中音名沒有改變。在實際演奏中應該確定移碼前后準確音高預先空出移碼的距離,以便演奏時快速移碼。

(二)右手演奏技法

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的實際演奏中,右手以輪指和拍擊技法較為突出。

1.輪指

箏中輪指技法借鑒琵琶演奏技法中得來。指法要求除小指外的其余四個手指在一根琴弦上依次向手心方向彈奏,給靜止的單音增添動感。該箏曲中輪指技法常出現,演奏出靈巧、輕快的音色,大大豐富了音響效果。在實際演奏時四個手指要發力均勻,在這個過程中大指會出現根不上其他三指速度,發力相較于其他三指過大的特點,這需要大指根關節發力過程中指關節不能彎曲彈奏,大拇指不能離弦太遠方便四指靈活依次過弦,需要大量的輪指基本功練習。

2.拍擊技法

拍擊技法指通過運用手掌或者手指關節拍打古箏的不同部分模擬各種音效。箏曲原型為維吾爾族民歌,民歌演唱時常常選擇手鼓、冬不拉等其他民族特色的樂器進行伴奏,因此該箏曲中運用拍擊技法模擬手鼓節奏(見譜例7)。在實際演奏中注重切分音的強弱規律,拍擊古箏底板不要整個手掌大力拍擊手掌發力更能演奏出切分附點節奏的強弱規律,使作品更加靈巧活潑。

譜例7

(三)演奏中的情感表達

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的音樂表現力熱烈豐富,想要在演奏時準確表達作品情感內涵,力度速度的把握、肢體語言和氣息的巧妙配合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1.力度速度把握

《阿拉木·古麗巴拉》全曲在第一部分旋律運用了重復的旋律手法,這就要求在實際演奏中需要突出樂句間的強弱對比,使得樂曲具有歌唱性,在樂曲移碼后尾聲部分可以明顯看出力度記號變化,全曲進入高潮演奏力度越來越強直至在高潮中結束。速度上的特點,則為起始是中速,隨著音樂進行速度漸漸加快進入高潮隨后終曲結束。

2、肢體語言和氣息的巧妙配合

準確演奏出作品表達的情感需要演奏者通過肢體語言、氣息的巧妙配合形成。演奏過程中,在樂句漸弱時我們的身體、頭部和手要隨著旋律從靠進岳山的位置到中間游彈,樂句漸強處理則相反。在樂句減弱的音色處理時要注意音輕柔但不虛,強弱過渡自然,在游彈的過程中逐漸加大或減少指關節的力度,以便更好地詮釋箏曲歡快活潑的音樂形象。

另外在到樂段快板部分時的肢體語言和氣息的發揮空間較小,要注重四個十六分音符組成一拍的音符顆粒感,在距離前岳山三到四公分處彈奏,這里音色明亮,扎實,彈奏快板時注重調整觸弦角度的速度、手指小關節的力度變化達到音色顆粒清晰、穩定和飽滿的要求,這離不開我們日?;竟Φ木毩?,但要注意手部肩部放松,不要過于緊張導致過于上半身過于緊繃。

結論

古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在音樂創作和演奏特色方面極具特色。高雁移植同名器樂曲創作的古箏曲不僅僅推動了原同名器樂曲,也對維吾爾族音樂文化起到傳播推動作用。新世紀以來作曲家創作熱情高漲,從不同的民族音樂文化中汲取養料,創作佳品。另外人工定弦和演奏新技法的產生和運用,為古箏現代箏曲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代箏樂的發展吸取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基礎上學習借鑒西方的作曲技巧,中西相融,創作佳作。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向國人乃至世界展示和傳遞出中華優秀內涵,彰顯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這是每個古箏人也是每個音樂人的追求、使命。

參考文獻:

[1]劉娜維莎:《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音樂風格及演奏探析》,江西師范大學2020年畢業論文。

[2]張微微:《中國民族器樂之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樂曲移植的創新》,《北方音樂》2017年第20期。

[3]趙德義、陳明:《從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看樂曲移植的創新意義》 ,《武漢音樂學學報》2007年第4期。

[4]沈佳虹:《淺析古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的音樂分析》,《黃河之聲》2015年第2期。

唐佩柔 江南大學人文學2023級音樂與舞蹈學研究生

李曉春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音樂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 于洋)

猜你喜歡
定弦古麗巴拉
“鞭炮”巴拉拉
學校手拉手 共學小英雄——“努爾古麗中隊”風采錄
杏花辭(二首)
古箏曲《嬋歌》的演奏技法及藝術表現分析
古麗,古麗
巴拉萊卡琴:從指尖流出的動聽旋律
追蹤考試熱點盤點定弦定角題型
從古箏的定弦談箏曲創新
俯瞰城市
聰明蛙與巴拉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