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2024-04-23 17:08雷明鄒培
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文明生態農村

雷明 鄒培

2024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文明新形態五位一體的重要組成之一,生態文明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反映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梢哉f,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建設好生態文明對于實現人、自然和社會和諧永續發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具有深遠意義。

全面推進人類文明新形態下的生態文明建設,一個重要路徑突破就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目前我國農村生產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還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水土流失、旱澇災害、鹽堿化、荒漠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依舊存在,生態環境破壞還時有發生。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的規劃編制不到位甚至缺失,同時還存在各類資源要素指標壓力,投入主體單一且資金不足,群眾參與度低,持續提升與后續保障不足等問題。然而,沒有農業農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就無法實現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沒有低碳生態鄉村建設,就不會有生態文明,也就不會實現美麗中國目標。

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就是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從農村環境整治入手,由點及面、迭代升級,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持續努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一、厘清思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始終把這一工作當作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來抓。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全國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各種政策建設美麗鄉村,相繼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工程來抓。人類文明新形態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固牢鄉村振興生態紅線

農村生態紅線,就是農村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同樣也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编l村振興必須設定并嚴守農村生產生活資源消耗上線、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絕不能逾越。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只有實行嚴格的制度、有效的機制,才能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為此,要優化農村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農村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農村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強化與加強法治的關系,更加重視完善法規制度體系,造成嚴重污染的堅決依法懲治;強化與社會治理的關系,以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帶動更多農村社會矛盾的緩解和問題的解決,推動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全面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是關系群眾福祉、關乎鄉村振興未來的百年大計,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戰略任務。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寫入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凸顯了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必須強化責任,落到實處,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的重中之重,加快農產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著力破解制約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難題,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制度體系,并將其納入法治化軌道。

(三)構建農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在鄉村振興開發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自覺把人類活動作為自然系統的一部分擺進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鞭r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就是要按照農村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農村自然生態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等,通過進行整體保護、綜合修復,達到系統治理的最佳效果;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使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生態鄉村建設成為不用提醒的文化自覺、思想自覺;必須進一步強化與城鄉協調的關系,更加重視城鄉統籌協調,盡快形成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農村生態文明大格局。

(四)統籌好農村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必須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轉變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經濟生態化和農村生態經濟化。堅持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實現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企業發展的共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一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自然生態作為生產力內在屬性的重要地位,飽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本價值理念。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生態鄉村建設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切實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生態鄉村建設各方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五)切實推進農村綠色低碳發展

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生態鄉村建設的戰略定力,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在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倒逼、引導、優化和促進作用,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全面發展綠色思維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智慧的體現,是新發展觀的核心體現,建設農村生態文明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把培育農村綠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切實把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 低碳生態鄉村建設工作抓緊抓好,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二、有力有效推進

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生態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切實樹立生命共同體意識,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不斷優化生態環境,真正轉變政府服務職能,扎實做好“兩山”的科學轉化,培育生態文明鄉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新體制機制。

(一)不斷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農村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為此,需要不斷增強思想自覺性和行動自覺性。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必須固牢這一意識,以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為指導,推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一體化推進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確保農村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加強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排查整治;以整縣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推進低碳生態鄉村建設,確保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現。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總方針、總依據和總要求。必須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生態鄉村建設重要政治任務,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積極培育鄉村生態文化、生態道德,使生態文明成為農村的主流價值觀,融入低碳生態鄉村建設的每一個環節,走進千家萬戶和村民日常生活;注重生態內涵,彰顯生態元素,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特色村落,倡導綠色生活。

(二)大力推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化

在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大力踐行“兩山”理念,不斷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需要科學的轉化方式。鄉村需要摸清本地區的特色資源環境、鄉村的區位優勢、當地產業環境和基礎,充分利用山水、田園、人文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農家樂、民宿、電商等產業,壯大村級經濟。依托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對目標人群的消費市場變化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合理化挖掘和優化,培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新動能,探索形成“生態+”復合型經濟發展模式,做強做大“生態經濟蛋糕”。一方面,需要著重開發依托當地生態環境衍生或延伸的相關產業發展,拓寬發展思路,探索發展“綠水青山”的內生性產業;另一方面,則需要轉換“綠水青山”營銷理念,打造產地市場,將產地轉變為銷地,提高“綠水青山”原產地農產品附加值。

要立足區域特色優勢產業,扎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廣種養循環模式;強化重大動物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防控。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進一步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質量安全控制和產品檢測,提升“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推進水系連通、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強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分類梯次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加強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排查和源頭治理;健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完善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因地制宜推進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農村改廁,完善農民參與和長效管護機制。

(三)轉變政府服務職能 創新體制機制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鄉村發展的寶貴財富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最大優勢。從整體來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應由政府主導,但政府主導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還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行為激勵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轉變政府服務職能,政府重點在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投入引導、示范引導等方面發揮作用。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做好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低碳生態鄉村建設規劃,不斷增強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實現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創新體制機制是關鍵。要以創新生態補償機制、產權制度、治理體系為重點,發揮體制機制對治理環境、發展經濟的引領和保障作用。創新低碳生態鄉村生態補償機制,鼓勵通過多種方式組織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生態鄉村建設。通過進一步創新激勵機制、政策和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優化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健全對超載過牧的約束機制。穩步推進中西部地區戶廁改造,探索農戶自愿按標準改廁、政府驗收合格后補助到戶的獎補模式。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糞污、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利用。同時統籌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促進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推進鄉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創新低碳生態鄉村產權制度。

(四)不斷優化農村生態環境 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生態鄉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主戰場是農村社區,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村規民約的自我監管作用。堅持系統治理,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抓手,推動建設生產、生活、生態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為自然生態守住安全邊界,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生態產品。

構建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必須強化黨的領導。統籌考慮“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改善要求,兼顧2035年乃至本世紀中葉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科學謀劃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戰略。推動落實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推動實施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構建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大生態環保格局。

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務必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推動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持續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支持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運營。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制修訂,加快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體制,嚴厲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作者:雷明,新疆財經大學天池特聘教授、北京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二級教授;鄒培,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研究員

編輯|鄧茗文dengmingwen@sdg-china.net

猜你喜歡
文明生態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