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索

2024-04-23 23:18孫一靜
音樂生活 2024年2期
關鍵詞:引導性來訪者治療師

音樂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在國外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在我國,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復雜多面的現實壓力,大學生心理問題呈現出逐步增多的趨勢,傳統的心理輔導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要,近年來表達性藝術治療(如音樂治療、繪畫治療、舞動治療等)逐漸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關注。盡管音樂治療在我國剛剛起步,在理論體系和實踐應用方面都尚不成熟,但其具備區別于傳統談話療法的獨特優勢,在心理輔導領域釋放著巨大潛力?;诖?,本文將探索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融合,以期為大學生帶來更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服務。

一、音樂治療概述

音樂治療是音樂治療師通過運用音樂元素對面臨身心困擾患者的評估和干預方法,在治療過程中,使用音樂刺激或音樂體驗的多種設計方案,達到改善個體心理狀態、增強身體功能、緩解身心癥狀等功能,是將音樂與人本精神和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新醫療技術。

音樂治療已被證明在生理、心理的臨床治療中效果顯著。在生理方面,音樂治療可以緩解患者肌肉緊張,調節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鎮靜安眠,還能與麻醉止痛劑配合以減輕疼痛。在心理方面,音樂治療對抑郁癥、焦慮癥均有顯著干預效果,且對大學生社交焦慮、考試焦慮等負面心理情緒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音樂治療大體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參與式音樂療法(主動性音樂治療)指的是患者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跟隨音樂節律哼唱或者敲打節拍的治療方法,該療法對治療師的專業性具有一定要求。接受式音樂療法(被動性音樂治療)指的是治療師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個人經歷等選擇適合的音樂,患者通過聆聽音樂達到放松神經系統緊張狀態、緩解焦慮的作用,該療法相比于治療師,更強調的是病人的參與。綜合性音樂療法指的是結合物理療法與音樂療法,如音樂電療法、音樂針灸療法等,是目前我國較為常用的一種康復方法。

二、音樂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價值功能

大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成熟,但心理發育尚且處于“斷乳期”的關鍵時期,尋求“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主性和新鮮感,致力于追求特立獨行與新奇的體驗。傳統的心理輔導更多以談話治療的方式開展,需要來訪者具備一定程度的言語表達能力,且涉及性、倫理、自殺等敏感議題時往往難以啟齒。而音樂治療是區別于傳統談話治療能夠滿足大學生尋求新鮮體驗的感興趣的治療方式,在大學生群體中具備獨特且具有針對適用性的價值功能。

(一)提供調節情緒,宣泄表達的功能

有研究證明,音樂能夠引發個體生理喚醒,促進人體內穩態,減少緊張感,起到舒緩心情的作用,還能夠增加體內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達到鎮痛作用。因此音樂治療對大學生焦慮、恐懼情緒的緩解具有有效治療作用。同時,音樂治療的內在邏輯在于,積極音樂能夠調動個體的愉悅情緒,引發美好記憶,而悲調音樂能夠幫助個體紓解負面情緒,釋放壓抑負能量。

(二)提供促進交往,社會支持的功能

在以音樂治療為主題的團體活動中,音樂通過營造安全、舒適、凝聚的氛圍將每位參與者聯接到一起,團體通過音樂表達深刻的共情和支持,每位成員都能夠在音樂的帶動下,與其他人建立深切卷入的聯結關系。并且,音樂本身也會成為來訪者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分享與交流愛好的音樂和體驗的感受,能夠引發情感共鳴,增進感情。此外,在參與式活動中,為了使表達出的音樂效果最佳,參與者之間需要進行密切配合,在相互的磨合與合作中,參與者學會了與人交往與溝通的技巧,增進了社會交往能力。而團體帶領者將會幫助參與者將音樂團體中領悟到的想法與感受應用到生活中,建立更健康、安全的人際關系。

(三)提供探索自我,同一整合的功能

黑格爾說過,音樂的基本任務不在于反映出客觀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內在的自我。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向成年早期過渡的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學生需要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探索。自我同一性就是思考并回答諸如“我是誰”“我的性格如何”“我即將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和“我未來想過什么樣的生活”等問題。因此大學生在此階段具有極強的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的欲望。而音樂治療可以通過即興演奏和音樂自由聯想的方式,讓參與者跟隨音樂進行投射,減少阻抗,自由表達。治療師可以通過來訪者的即興演奏理解來訪者的情感特點、過往經歷特點、情緒表達風格等,幫助來訪者一同探索自我,達到同一性的整合。

(四)提供提升美商,促進創造的功能

貝多芬曾說,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出火花。在音樂治療中,學生是主導者,咨詢師只是引導者和支持者,帶領學生在音樂中體驗愉悅、和諧、穩定、順滑的旋律和節奏,從而形成對勇氣、正義、節制、愛與人性、智慧與知識、靈性與超越等積極心理品質的感悟與追求,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級情感的體悟,激發創造力與好奇心,形成豁達疏朗的人格,養成寧靜淡泊的心態,達到自我實現的人生目標。

三、音樂治療融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探索

(一)音樂治療融入大學生心理咨詢

在臨床咨詢中,可以先對來訪者的情緒類型進行識別與評估,然后根據來訪者的負面情緒(如悲傷、憤怒、哀怨等)使用帶有相應情緒基調的音樂對其進行刺激,使來訪者在相同情緒氛圍的音樂中激發并宣泄情緒,起到釋放作用。接下來使用平靜、舒緩、安寧氛圍的音樂安撫來訪者情緒,使其進入平和的心態。最后,使用積極、正向、陽光的音樂為來訪者灌注希望與能量,最終達到擺脫不良情緒,轉換正向心情的咨詢目標。音樂心理治療也是學生危機評估的有效方法,來訪者在“非引導性音樂想象——安全島”環節中,想象的內容所包含“美、安全”的比例越小,說明該個體的心理危機程度可能越高,因此,當來訪者由于防御或阻抗不愿表達自殺意念時,音樂想象能夠幫助治療師對來訪的危機情況進行初步評估。治療師還可以通過音樂想象放松和音樂系統脫敏相結合的方法,對來訪進行創傷治療、社交焦慮干預、場所恐懼癥干預等。

(二)音樂治療融入團體心理輔導

將音樂治療融入團體輔導,具備更多的藝術性和趣味性,能夠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達到良好的干預效果。在音樂團體輔導中,每個階段的活動目標不同,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技術方法,主要包括接受式、再創造式、即興演奏式三種,具體而言,有以下幾種常用技術:

歌曲討論:使用歌曲討論技術時,治療師可以引導參與成員一起針對所選歌曲的旋律、歌詞、節奏等開展探討,一方面能夠促進團體氣氛和情緒,一方面能夠加深團體探索和主題回應。

歌曲創作:是通過對旋律、歌詞和其他音樂元素進行自由發揮創作,明晰并表達個體的情緒、想法,達到宣泄情緒、緩解壓力、激發內在能量的目的。

音樂同步:指的是帶領者根據團體目標而選擇相對應情緒的音樂,通過音樂情緒的轉變使參與者情緒與音樂情緒同步,從而達到轉換心情、改變認知、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音樂想象:分為引導性和非引導性兩種方式,引導性音樂想象指的是來訪者在音樂中,根據咨詢師的引導語展開想象,在這種方式中,治療師需要全程對來訪進行干預。非引導性想象中,來訪根據治療師所選擇的音樂自由開展想象,在這種方式中,主動權屬于來訪者。通常來講,引導性想象在淺層次治療中使用,非引導性想象在較深層次中使用。

音樂肌肉放松訓練:音樂肌肉放松訓練是在漸進式肌肉放松的基礎上,加上音樂的元素來幫助來訪者更好地進入放松狀態。

音樂系統脫敏:在此技術中,音樂配合系統脫敏療法一起使用,音樂的作用是幫助來訪者更好地放松,音樂選擇的基本原則是:以放松為目的的音樂,盡量不含人聲,配器不需過于復雜,盡量不包含情緒的起伏變化,曲目速度以每分鐘 60 拍為宜。

在團體的不同階段,可以依據團體目標的深入選擇不同層次的技術,在團體初始階段,主要目的是破冰和熟悉團體氛圍,應當使用淺層次技術,如音樂同步、引導性音樂想象、音樂放松訓練等。在團體的工作階段,目標是深入團體主題,幫助團體成員領悟和探索,可以使用歌曲討論、歌曲創作等活動。在團體的結束階段,目標是總結和升華主題,加深記憶,可以使用非引導性想象等活動。

(三)音樂治療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

目前,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但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學生動機與意識不強、課堂參與度和互動性不高等。將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相融合,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主旨、提升心理品質。因此,可以在不同章節的課程中,加入音樂治療的設計,舉例如下:

在《自我意識與人格》章節中,設計《我的名片》活動,邀請學生繪制自己的自畫像,并描述五個自己的個人特質,同時選擇一首歌曲來代表自己。隨機選取同學進行分享,為何選擇這首歌曲代表自己,是旋律還是歌詞與自己產生共鳴,歌曲與自己的自畫像和特質有何呼應等。通過歌曲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生增強自我探索。

在《壓力與情緒管理》章節中,通過給學生播放不同情緒氛圍的歌曲,激發學生的不同情緒,并讓學生感受不同情緒下的身體反應,例如貝多芬《命運進行曲》感受憤怒,久石讓《天空之城》感受悲傷。在調節情緒釋放壓力的內容中,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進行音樂肌肉放松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應對壓力的方法。

在《人際交往與溝通》章節中,設計擊打節奏環節,先讓學生感受自由設計節奏同時發出聲音時的雜亂,再讓學生感受所有人一起以共同節拍擊打節奏時的整齊與震撼,領悟在人際交往中團結與凝集的重要性,以及集體的力量大于個體的力量。

在《愛情與依戀》章節中,初識愛情的環節,教師可以播放一段熱門歌曲的旋律,讓學生自由填詞,來表達自己心中愛情的樣子。以歌曲創作的方式,帶領學生一起感悟愛情,對愛情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積極心理與幸福感》章節中,教師一邊播放高昂、有節奏感的音樂,一邊帶領學生做“我真的很不錯”手勢操,激活學生內在能量,找到自我效能感,體會積極、熱愛、陽光、向上的人生態度。

在《生命意義》章節中,進行到“生命線”活動時,教師通過播放代表不同年齡階段的音樂,如兒歌、流行歌曲、經典老歌、悲調純音樂等,帶領學生總結、評價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并想象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后的自己,明確人生規劃,珍惜每分每秒,激發前進動力,實現自我成長。

(四)音樂治療融入大學生心理社團活動

將音樂治療融合進大學生心理社團活動,能夠吸引學生興趣,并能讓學生在社團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活動中提升審美和創造力,塑造陽光心態。例如,設置音樂心理劇活動、心理電影片段配樂大賽活動、心理啦啦操大賽活動、給定旋律心理填詞大賽活動等。同時,發揮好學生社團組織新媒體矩陣的作用,利用官方社交平臺,如公眾號、抖音、微博、小紅書等,擴大線上宣傳渠道,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將音樂元素與心理活動相結合,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本文系南京工業大學 2022 年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SZ2022033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沈靖:《音樂治療及其相關心理學研究述評》,《心理科學》2003年第1期,第171—172頁。

[2]李沫潼:《音樂治療對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干預的實踐研究》,天津音樂學院,2014

[3]趙翠榮、賈蕓:《音樂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年第30期,第171—172頁。

[4]孫婷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樂治療方法的應用研究》,《大眾文藝》2022年第11期,第173—175頁。

孫一靜 南京工業大學助教

(責任編輯 李欣陽)

猜你喜歡
引導性來訪者治療師
引導性反饋在情景模擬教學中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來訪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來訪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引導性反饋在護理模擬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放下“應該”,才得自由
2020年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開始招生
護理教育中引導性反饋方法的研究進展
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通過世界造口治療師協會教學評審
基于消費心理淺析產品對用戶引導性的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