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內省”文化融入高職師范生道德人格 培養研究

2024-04-24 08:14白靜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內省師范生君子

摘要:“內省”是實現高等師范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是高職師范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方式。儒家“內省”文化融入高職師范生道德人格培養有助于高職師范生養成獨特、穩定、健康美好的人格。高職院校應以“仁愛”思想強化師范生理想信念,以“重義輕利”價值觀念培養師范生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以“修身為本”精神培養師范生勤奮好學的品質,以“剛健自強”理念鑄就師范生砥礪奮斗的精神。

關鍵詞:道德人格培養;高職師范生;內省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24)01-0019-04

青年大學生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職師范生未來要肩負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面對未來教書育人的職業需求,應做到“三觀”端正、情緒穩定、心理健康,持之以恒地塑造和優化人格[1]。當前高職師范生既有自我培育不足的問題,即由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節奏和升學壓力突轉到高職院校相對寬松的教育和管理環境中,人生目標模糊導致積極進取的擔當責任意識下滑,篤實躬行、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減弱,也有高等教育未能激發其內在自覺性的問題。鑒于此,探究儒家“內省”文化中鑄造理想人格的修身哲學,將儒家“內省”文化融入高職師范生道德人格的培養工作可為高職師范生的道德建構以及職業理想、人格培育等確立豐富的內容體系和清晰的目標導向。

一、“內省”文化融入高職師范生人格養成的可能性

(一)“內省”是實現高等師范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以大學生的心性完善、完美人格為最高目標。高職教育類專業是我國基礎教育師資的搖籃,以培養合格的教師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高職師范生具有大學生的共性特征,屬于青年知識型群體,心理發展處于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階段,在知、情、意和人格上尚未定型,自我意識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皟仁 笔菍ψ陨硇撵`的反觀,是一種自我剖析的理性思維活動,是塑造知、情、意內在精神動能、完善理想人格的內源。合理運用“內省”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驅動力,是培養高職師范生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內省”意識的主動融合下,有效激發大學生自我發展的內在能量,可以促使大學生逐步養成具有社會生存力和社會改造力所需的本領(包括道德素養、思想文化、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

(二)“內省”是高職師范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方式

1.高職師范生應正確認知自我身份特征

高職師范生是基礎教育的未來師資,是受教育者美好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者,是關系基礎教育質量的生力軍。培養合格的高職師范生是關系國家基礎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但是高職師范生專業選擇上受限,心理上存在落差,其角色定位和社會使命亟待喚醒。高職院校應提升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認同感,使其全面準確地自我定位,客觀認識自身的社會功用。正如王國維所說:“教育所不可缺之資格,成人也。即須以身、心成熟,而于社會尚處獨立之地位者為之?!?sup>[2]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3],這些都說明教師素養不僅需要文化知識儲備,更需要健全的心理素質和完善的人格素養。

2.內省是高職師范生實現職業理想的內在動力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層次[4],本我是自然性的,自我是社會性的,超我是理想性的、是人性最大程度的體現。儒家將“內省”作為道德的修養方法,明確修身應面向自我,對照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德性情理,應向內用力。愛因斯坦曾言:“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sup>[5]高職院校依據師范生的核心培養目標,應強調師范生不僅在學業上要具有專業的綜合知識和教學技能,更要求其在精神和品格上是一名健康的人,這是實現職業理想的內在尺度。合格的人民教師應是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當屬超我的人格層次。內省要求師范生從內心的底層靜觀自我,在理性思維的導向下用心靈辨惡善、析真偽,在自我反省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提供持續不斷的源動力。

二、“內省”文化融入高職師范生人格培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高職師范生養成獨特性人格

人格是指一個人的品質、品格,它由一個人的性格、情感、意志、能力、智力等因素所構成,全面地反映一個人的言行和整個精神面貌,包含信仰、情操、需要、動機、能力、氣質、性格等。它是以自然性為基礎,以個人的社會關系為基本內容的個性特征。人格的差異是由人的思維差異造成的,是由人們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和評價不同所引起的,也就是說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一個人的人格。而每個人的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成長環境具有差異性,因此人格特點因人而異成了必然。

“內省”意識融入高職師范生并形成穩定的的思維方式是高職師范生人格培育的關鍵。人格屬內在的綜合品質,人格養成重在“本我”,主體自主自愿地進行自修才能使理想人格具備實現的條件。正如杜威所言:“雖然我們把馬引到水邊,卻不能迫使他飲水?!?sup>[6]將“內省”相關的傳統文化施教于高職師范生,從審美的角度積極開展自我反省教育,在情感和心理上將美與善播撒到高職師范生的心間,可以豐富學生情感、點燃學生熱情、凈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人格素養。師范生在專業素養上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等,更要掌握通識類知識,以適應未來教學工作的需要。對師范生進行“內省”審美意識的培養,推進師范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審美水平的提高可以輔助其專業知識與通識類知識的感悟內化,促使師范生在主觀意識的驅動下有意識地選擇并發展自己的愛好,在提升自己整體素質的同時有傾向地對自己所喜歡的一個或幾個領域展開深入研究,從而完善自我綜合素養,逐漸養成獨特性人格。

(二)有助于高職師范生形成穩定的人格

人格的穩定性并不表示其一經形成就一成不變,相反,在不同的情況下,由于各種因素(包括外界和內在)的變化,人格也會發生變化,這就是人格的可塑性。高職師范生的綜合素養相對單薄,而部分高職院校忽視美育相關課程的開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師范生的人格穩定性,加之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人情關系等方面的干擾,一些師范生出現審視自我的意識缺乏、意志力薄弱等問題。少數在情感和心理上沒有得到良好教育和疏導的師范生,在遭遇挫折、磨難等種種逆境時,相對穩定的心理很容易被摧毀。

高職師范生正處于人格養成的成年初期及辯證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高速發展階段,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構建美好的人生藍圖,筑強社會責任感,進而實現人生價值。他們的性格也在不斷地變得成熟,需要在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進程中逐漸形成穩定的人格。高等教育就是要使人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將儒家“內省”文化的精神內容融入高職師范生教育,并作為重要的內容應用于人格培養,對師范生穩定人格的養成是有利的。

(三)有助于高職師范生健康美好人格的統合

馬克思指出“人格是自由發展的,是在實踐中不斷建構的”[7]。人格是在智力、情感能力、審美能力等綜合影響下形成的,每個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會影響人格的穩定性。人是社會的主體,人格發展需要落實到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應與社會的發展保持一致,在對象化的實踐活動中實現自我本質力量,在社會實踐中豐富并實現包含真、善、美統一人格的構建。個體的精神狀態是否良好,與其人格是否完整密切相關。

高職院校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社會性,高職師范生在人際交往中保持獨立、開朗、熱情、和諧的狀態是其積極健康人格特質的主觀呈現,在學習生活中具備強烈的求知欲望、創新精神也是其美好人格的流露。但是高職師范生人格的發展既具有持續性和歷史承繼性,又存在多變性。高職師范生如果不能保持相對穩定、協調的狀態,缺失情感能力或審美能力等就會表現出偏執、溝通困難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精神分裂的癥狀,這是人格缺失最直觀的表現,也是高職師范生的人格統合培養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這就需要借用傳統文化因素對其進行針對性地引導,將時代精神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文化教育使人“化性起偽”。唯物辯證法所示外因需通過內因起作用,傳統文化的育人精粹要與自我教育緊密結合,從內心喚起師范生的情感,啟動師范生的內驅力,剝離異化自身的因素,統合理想人格所擁有的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使師范生做自己的主人,實現其精神世界的和諧。

三、儒家“內省”文化融入高職師范生人格培養的實施路徑

(一)以“仁愛”思想強化師范生理想信念

孔子提出“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明確君子應該具備“仁”“智”“勇”且“仁”為首位。?“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即君子人格的內在德行要求是“仁”,只有仁者才能做到“好善而惡惡”,肯定“仁”是人們心靈深處真實無偽的道德情感,將“仁”置于蘊涵溫情的個體生命價值的審美體系之中,通過個人與群體的不斷實踐構建理想的生命境界。對高職師范生進行人格培育,應著力提升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融合度,把孔子的仁愛思想融入高職師范生教育,強化師范生理想信念,筑強師范生入學的“初心”,使師范生在職業理想的追求中逐漸澆筑人民教師的抱負和擔當并付諸實踐。

(二)以“重義輕利”價值觀念培養師范生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

在先秦儒家看來,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在于“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君子義以為質”(《論語·衛靈公十五》),“君子義以為上”(《論語·陽貨》)??梢哉f,“義”是君子的首選,是最高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利”是個人的私欲。義與利并非是互相矛盾的存在,物質生活是人生存的合理需求,正所謂“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論語·里仁 》)。這里肯定了“利”對個人價值的意義,而且君子的“利”是合理的,不會超出道德的規則。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的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sup>[8]因此,只有當個體行為不僅滿足個體的利益需求,又與社會道德規范保持一致時,才能實現個人理想并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對高職師范生進行理想人格教育時,同樣要辨證地對待“重義輕利”的問題。一方面要夯實師范生人格與品德的培養,塑造其集體道德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師范生個體生存的物質需求。高職師范生成長于各種文化共存的社會環境中,運用“重義輕利”價值觀念對師范生進行理想人格教育時,應幫助他們辨識合理的利益追求,讓他們深刻認識自身在社會發展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并將這一理念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相結合,培養師范生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在健康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中培養其意志力。

(三)以“修身為本”的精神培養師范生勤奮好學的品質

中國傳統道德觀注重人的自我修養,提出了“養性”“修身”觀念,強調人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識,不斷擴充自己的道德修養??鬃犹岢觥靶藜阂园踩恕焙汀靶藜阂园舶傩铡保ā墩撜Z?憲問》)的主張,即認為個人應注重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符合社會的倫理規范。在“修身”的方式上,孔子指出“君子學以致其道”(《論語?子張》),認為堅持不懈學習是自我修養至君子之道的重要途徑之一?!皩W思結合”是提升人格修養的重要方法,學是基礎,思是學的升華,正如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文?為政》),“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學固然重要,反思和反省更不可偏頗,兩者緊密結合才能達到一個理想的精神狀態。

高職師范生將來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應從傳統文化的理念中汲取養分,不僅要成為儒家所謂的“博士之學”,擁有扎實的學識素養,更要爭取實現“士大夫之學”的理想。在道德精神的主題構建過程中,應自主探求多維度的知識,在專業課的學習中求真知,在教學技能課中培養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在“通識知識”的追尋上,積極思考人生價值,自覺構建主體認知,錘煉良好品格,將君子修身立德作為自己學習的內驅力,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四)以“剛健自強”的理念鑄就師范生砥礪奮斗的精神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sup>[9]。儒家經典集中表現了“剛健自強”的奮斗精神,這是君子人格的傳統基因,是古往今來無數中華兒女追求的人生態度??鬃訛榱俗约旱睦硐胩幪幣霰?,仍然保持“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的拼搏精神,堅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的人生態度,說明艱苦的環境能夠錘煉人的意志,更利于彰顯君子道德人格??鬃映珜藨歇毩⒌囊庵?,生活中勿取“磋來之食”。大學生在人生旅程中,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砥礪奮斗。為了理想人生砥礪奮斗方是“剛健自強”的正面呈現。

中國民族文化中所蘊涵的堅韌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對高職師范生的培養具有很大的啟示意義。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依據學情著重將儒家獨立自主的內在狀態與堅韌、自強的奮斗精神相融合,在教學實踐中提升師范生的責任感,促使師范生養成良好的人格。

四、結語

儒家“內省”文化的精神實質可謂是“求諸己”,強調君子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高職院校應將儒學崇尚的自修和反思的良好思維習慣與高職師范生的人格塑造相融合,在人才培養中以儒家“內省”文化支撐高職師范生的心理和價值觀的建構,引導高職師范生將君子人格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促使師范生潛心學習專業文化知識,樹立良好的“內省”意識,在思想上明“責”,在實踐中履“行”,不斷追求真知、探求真理、升華精神人格。

參考文獻:

[1]許文曲.新時代大學生人格優化培育研究: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J].大理大學學報,2021(5):56-60.

[2]王國維.教育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14.

[3]黃正平,劉守旗,劉毓航.教師職業道德新編[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208.

[4]席美云.社會心理學原理與應用發展探析[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279.

[5]趙中立,徐良英.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M].北京: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9:75.

[6]盧建筠.教育思維方式轉向之透視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364.

[7]侯惠勤.馬克思哲學變革的當代闡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450.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9]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gxyq2021102);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蒲兄攸c項目(SK20220007)。

作者簡介:白靜(1983―),女,安徽蚌埠人,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理論。

猜你喜歡
內省師范生君子
理性主體的內省原則及內省擴展分析
玉、水、蘭:君子的三種譬喻
“一三七”內省法助力學生高質量學習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君子無所爭
原本性體驗 內省中歌唱
有君子之道四焉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如何書寫民族內省視角的藏族電影——探賾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電影劇本的自覺性藏族書寫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