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質生產力的生成邏輯、價值意蘊與實踐理路

2024-04-24 07:46馬俊峰馬小飛
理論與現代化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馬俊峰 馬小飛

摘要:新質生產力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范疇,它意味著構成生產力的實體性要素和滲透性要素均發生了根本性變革,生產力形態發生了質性變化和整體躍遷。新質生產力不是先驗和超驗的抽象產物,而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中國共產黨發展生產力的歷史探索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要求三者相互作用的綜合產物。新質生產力拓展和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力,為全球治理貢獻了新力量。新時代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推動新質生產力要素的全面躍升,變革不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以新發展理念指引新質生產力前進的正確方向,建設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高質量發展;新興產業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24)02-0005-1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網絡空間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敘事話語建構研究”,項目編號:21VSZ12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破解大黨獨有難題的學理分析與動力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3XDJ002。

作者簡介:馬俊峰(1969—),男,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小飛(1987—),男,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1]。新質生產力這一經濟學新術語,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范疇,它意味著構成生產力的實體性要素和滲透性要素均發生了根本性變革,生產力形態發生了質性變化和整體躍遷。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和應有之義。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探討。從學理層面探析新質生產力從何而來、有何價值與如何實現很有必要,這不僅有利于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精神實質,而且有利于在實踐層面貫徹落實。

一、新質生產力的生成邏輯

任何一種新概念、新理論、新范疇的提出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必然有其深刻的生成邏輯。就新質生產力而言,它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三者相互作用的綜合產物。從理論維度看,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是新質生產力生成的理論淵源;從歷史維度看,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生產力的接續探索為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提供了經驗支撐;從現實維度看,新時代國內外發展大勢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時空場域。

(一)理論淵源: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思想啟迪

任何理論的產生和發展都有其深刻的理論淵源,誠如馬克思所言:“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2]。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是新質生產力的直接理論淵源,為其提供了思想滋養和理論啟迪。馬克思批判性吸收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斯密、李嘉圖、薩伊、李斯特等人有關土地生產力、自然生產力、勞動生產力和市場生產力的有關理論,從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雙重維度詮釋了生產力的內涵,揭示了生產力的構成要素,解密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創造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

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揭示了生產力是推動歷史發展進步的根本性力量,揭示了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趨勢?!拔镔|生產力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經濟基礎”[3]。生產力指的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生產力是促使社會發展進步最根本、最活躍的因素。馬克思通過揭示生產力本質發現市民社會的基礎和經濟運行的方式,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固有矛盾。新質生產力概念提出的直接動因是破解東北產業調整、經濟轉型、實現全面振興的根本舉措。不難看出,新質生產力是著眼于新時代現實社會發展,思考如何提升生產力進而實現質量躍遷所提出的經濟學新概念。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一定的生產方式或一定的工業階段始終是與一定的共同活動方式或一定的社會階段聯系著的,而這種共同活動方式本身就是‘生產力;由此可見,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4]532-533。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趨勢是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由落后向先進轉變的進步狀態。新質生產力是對傳統生產力的更替和發展,代表了更高、更先進的生產力形態,意味著生產力質的飛躍。

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闡釋了構成生產力的基礎要素,闡明了科技是推動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指出:“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5]100??梢?,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是構成生產力的基礎要素。進入近代大工業社會以來,科學技術、管理、制度等支撐性要素也成為影響生產力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因素。從基礎要素看,新質生產力要求勞動者具有高智力、高素質;勞動對象的領域由傳統自然資源、自然之物向新技術、新材料、人工合成物等領域拓展;勞動資料從能源、資源等物質實體范疇向信息數字的虛擬范疇延伸。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6]405。資產階級之所以能夠產生這么大的生產力,是因為科學技術全面滲透到了生產當中??茖W技術領域的發明創造,引起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素質以及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改變了勞動者價值創造的方式。新質生產力的根本特性凸顯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力的第一動力,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依賴于技術上的創新與突破,尤其要在關鍵核心技術和顛覆性技術上實現創新,實現生產力發展動力的歷史性變革,即由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由依靠資源投入向依靠技術變革轉變。

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論述了生產力所具備的雙重屬性,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是制約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因素?!盁o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5]3。由此可見,在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視域下,生產力不僅具有物質客觀性,也有社會歷史性。這為新質生產力突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局限性,構建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方式,提供了理論啟迪。新質生產力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性提出的具有鮮明社會形態屬性的生產力范疇,遵循了馬克思所揭示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形態變遷規律,也符合生產關系對于生產力產生能動作用的原理。新質生產力超越了資本生產力,解決了資本邏輯支配下的勞資矛盾問題,克服了異化勞動和資本拜物教,釋放出勞動者無限創造力,促進生產力效率極大提高,保障人類勞動創造的自由化成為未來社會生產的基本樣態。

(二)歷史積淀:厚植于中國共產黨發展生產力的接續探索

“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境下繼續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環境”[4]540。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歷史傳承性,是以往實踐活動的歷史產物。新質生產力不是“先驗”和“超驗”的抽象產物,而是積淀于中國共產黨發展生產力的歷史探索。生產力標準是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社會主義制度的真正確立和鞏固要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毛澤東曾深刻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7]。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生產力發展實際,解決發展什么樣生產力的問題,成為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發展生產力的歷史脈絡。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深刻剖析了中國社會的經濟狀況,發現中國經濟的落后從根本上說是現代工業太少,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體,農業占比大。面對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實際,1934年,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指出:“我們的經濟建設的中心是發展農業生產,發展工業生產,發展對外貿易和發展合作社”[8]。新中國成立后,把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轉變成一個先進的工業國,發展生產力成為黨和國家的當務之急。工業化是現代文明的一個根本標志,工業化帶來的規模效應和技術變革,能夠創造豐裕的物質財富。1952年底,毛澤東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以發展工業生產力為主,改造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同時將舊的生產關系轉變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發展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鄧小平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內容,強調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快速發展,擺脫國家貧困落后的局面,他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9]28。究竟應當發展什么樣的生產力,才能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這一時期,以計算機和生物學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科學技術越來越多運用于生產領域。鄧小平考察了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恐怕是第一生產力”[9]275??茖W技術滲透在生產力的各個基本要素之中,并能夠直接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發展科技生產力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核心命題。

20世紀、21世紀之交,江澤民從國際國內發展大局出發,以“建設什么樣的黨”為時代命題,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首要內容。先進生產力實質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先導的社會化生產力,意味著生產力的發展在層次上是不斷展開、在過程上是不斷向前推移的,具有歷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胡錦濤從堅持什么樣的發展方式的角度闡釋生產力問題,他指出:“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于我們更好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高度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出了生態生產力的原創性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中已經蘊含了自然具有生產力屬性的思想觀點,強調生產過程是人與自然相互進行物質交換、能量交換和信息交換的雙向運動過程?!皠趧邮紫仁侨撕妥匀恢g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5]169。生態生產力的精神實質在于破解生產力發展與保護自然環境的難題,生態生產力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生態生產力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系統性發展思維,構建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雙向運行機制。

綜上所述,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具有其歷史必然性,是繼“發展工業生產力——發展科技生產力——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科學生產力——發展生態生產力”之后提出的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對于發展什么樣的生產力的接續探索。

(三)時代呼喚:植根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場域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4]12。新質生產力是回應時代變遷、把握時代潮流、順應時代趨勢、引領時代先聲的時代產物,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和國內實現經濟發展現代化轉型的時代課題,開創性提出的關于經濟發展的新概念新理論,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集中反映了黨對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從外部環境看,世界進入新的動態變革期,需要尋找推進全球經濟復蘇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同時,世界經濟深刻調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風險挑戰加劇”[11]200。受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疲軟,動力不足,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低迷,世界經濟還沒有找到全面復蘇的新引擎。當前,全球面臨技術革命和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的時代大潮,世界經濟復蘇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必然是由新技術帶來的新產業所形成的新質生產力。

從內部環境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交匯期,需要尋找促進經濟恢復和轉型發展的新路徑。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書和路線圖,能否如期實現這個宏偉藍圖關鍵在于經濟轉型發展,而經濟轉型發展目前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12]。這些困難和挑戰都直接指向了生產力問題,這就必然要求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尋找發展新型生產力的路徑: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而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有利于破解依靠資源驅動型發展帶來的產能過剩問題;有利于促進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破解社會預期偏弱問題;有利于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疏通國內大循環。概言之,新質生產力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促進我國經濟恢復和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質生產力的價值意蘊

新質生產力以唯物史觀為理論指導,深刻把握人類社會工業化、現代化一般規律,為新時代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新質生產力既有理論價值,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又有實踐價值,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力;還有世界歷史價值,為當代全球治理貢獻了新力量。

(一)為豐富拓展習近平經濟思想充實了新內容

新質生產力與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要義之間存在著緊密邏輯聯系,具體表現在三個維度:從“新”的角度看,新質生產力與經濟新常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等具有高度契合性。習近平經濟思想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時空場域而展開,面對新問題、提出新理念、創造新辦法是其首要特征,可以說“新”貫通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全部理論命題。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新事物是相對于舊事物而言的,是舊事物通過量變積累和質變飛躍而產生的代表事物發展前進方向的新生力量。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未來生產力發展要求和前進方向的生產力形態,是適應經濟新常態、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支撐。而且,習近平經濟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觀點新方略都蘊含著創新這一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金鑰匙和主基調。從“質”的角度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總依據,統領著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其核心要義是強調質量的轉變和提升。新質生產力強調質量的提升、質量的躍遷、質量的升級,意味著生產力水平、層次和形態發生根本性的歷史變化,是質性的升級迭代,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從“生產力”角度看,新質生產力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中涉及生產力的不同形式,如數字生產力、生態生產力、文化生產力等新型生產力的理性抽象和理論概括。生產力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范疇,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因素。習近平經濟思想牢牢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堅持系統思維和問題導向,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復興歷史偉業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事關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和形成新型生產力的重要“創新理論”。

新質生產力拓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視域。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13]。新質生產力是針對東北全面振興、產業轉型乃至新冠疫情之后全國經濟發展轉型出路提出的前瞻性思考,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拓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視域。首先,拓展了生產力理論視域,深化了數字時代生產力的構成要素。比如,數字生產力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其構成要素分別有以算法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勞動資料、以連接為代表的數據要素的勞動對象、以分析師為代表的勞動者。其次,拓展了科技創新理論視域??萍紕撔吕碚撛隈R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的科技創新理論主要聚焦于科學技術本身如何創新,沒有突破工具理性的理論視域。新質生產力所要求的科技創新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有機綜合體,從人力資源、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技術方向等多個維度展開整體性優化,發揮科技創新的聯動效應。最后,拓展了宏觀調控理論視域。發揮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的宏觀調控作用是凱恩斯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需要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起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盲目機械的,可以通過國家宏觀調控予以政策引導。國家宏觀調控的工具不只是財政、稅收、金融,也表現為國家總體生產力的宏觀布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現實要求就是通過國家頂層設計與宏觀調控,從國家層面實現生產力的合理布局。

(二)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新質生產力有助于蓄積發展新動能。發展動力是驅動經濟發展的主導性力量,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和發展可持續性?,F代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主要有能源資源驅動、創新驅動、市場規模驅動、制度變革驅動、消費驅動等,并且經常存在不同動力之間的協同演進和疊加效應。新質生產力是有別于傳統生產力的一種生產力躍升,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實質是以創新驅動為發展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14]。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的培育主要依靠自主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是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和變革。通過科技創新,促進要素的高效流動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實現產業更替和升級,滿足有效需求和潛在需求;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市場經濟的供需動態平衡,創造大量新興的經濟業態、經濟產業和經濟模式,逐步提升市場主體的發展預期,進而提振實體經濟發展的信心。

新質生產力有助于培育競爭新優勢。新質生產力擺脫傳統增長路徑,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日益展現出生產力屬性,數字技術與現代新興產業深度融合能夠突破生產的空間限制,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延伸價值鏈。新質生產力是建設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集中表現,不僅涉及勞動力、技術、資本、管理等各種生產要素重組,而且涉及改革生產關系、上層建筑,還涉及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形態,新質生產力能夠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很好地統一起來,在實踐中實現兩者良性互動,并形成發展合力。新質生產力要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突出表現為通過產業創新發展來打造新業態、開發新領域和開辟新賽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資本、技術、人才、管理、制度等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尤其是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必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優勢條件。

新質生產力有助于創造增長新路徑。生產力發展與進步是量的積累與質的飛躍的辯證統一,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全新生產力形態,核心要義是通過技術變革創新推動生產力要素之間的優化組合,推進質量、效率、動力等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新質生產力意味著生產力實踐方向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體現在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從投資方面看,傳統產業、房地產投資相對飽和,新科技、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現在更多要依靠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優勢。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產能過剩的結果是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根本在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新型產業、開發新產品、塑造新品牌、培育新業態,構建高技術、高層次、高質量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言以蔽之,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過程就是尋找經濟增長新路徑的過程。

(三)為當代全球治理貢獻了新力量

新質生產力為全球經濟治理開拓了增長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經濟發展僅僅理解為數量增減、簡單重復,是形而上學的發展觀”[15]234。全球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依靠資源驅動、人口增長和經濟全球化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進入換擋期,對世界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減弱。加之,世界主要經濟體都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增長率下降的雙重挑戰,這為全球經濟繁榮發展和全球經濟治理帶來了壓力。全球經濟治理的關鍵在于開拓新的增長空間,新質生產力為此提供了契機。新質生產力要求打造全球新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推進結構性改革,擴大全球總需求,推動世界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韌性發展。人類進入到數字時代以后,“自然”的概念已經從物理空間延展到數字空間,因而生產力的內涵也從經典政治經濟學中改造物理世界的工具,變成了改造物理和數字兩個世界的工具。因此,全球經濟治理不僅要關注實體經濟,也要重視數字經濟,尤其是數字化生產關系的重塑。數字生產力需要數字化生產關系來匹配,當今世界的生產關系主要是適應工業經濟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梢哉f,新質生產力參與并開始主導這一輪全球數字經濟和社會秩序的重構。

新質生產力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新模式。在工具理性和經濟理性驅動下,現代社會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嚴峻,而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新質生產力著眼于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強調了創新、知識、技術對于生產力增長的重要貢獻,主張把人類經濟社會活動限定在生態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圍。新質生產力中的勞動對象并非直接指向自然資源,而是主要面向信息資源、數字技術等新領域,降低了對生態環境尤其是傳統能源的依賴度。新質生產力強調經濟社會發展要面向新技術、開辟新業態、形成新模式,這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譬如,新能源技術降低了能源消耗,低碳循環的新業態減少了環境污染??傊?,新質生產力更具生態意蘊和社會效益,著眼于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其內在要求。

新質生產力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技術。全球安全是事關人類社會永續健康發展的大事、要事。目前,全球安全面臨著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的雙重挑戰。傳統安全是以國際爭端、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為主要代表的軍事安全,其治理手段主要是以和平對話的方式展開。非傳統安全涉及的領域和范圍更廣闊,如重大傳染病疫情、跨國金融犯罪、國際販毒、全球極端氣候、極地和海洋安全、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等。治理非傳統安全需要依靠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手段,理念層面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安全觀,技術和手段層面與新質生產力的本質要求具有高度契合性。譬如,醫藥領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點方向,研發新的藥物、醫療器械和疾病監測技術,能夠提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能力,有效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再如,新質生產力在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中也發揮著顯著作用,通過大力發展應急產業、裝備和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全球應對重大事故災難的水平。此外,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可以有效偵查國際販毒、跨國金融犯罪,能夠有效提升數字治理水平。

三、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路徑

新質生產力蘊含著深厚的理論、歷史和現實邏輯,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豐富和拓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產生深遠影響。如何在新起點新征程上形成和發展這一新型生產力,是當前亟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創新驅動:實現新質生產力要素的全面躍升

第一,以技術創新為先導,開發高新技術產業群?!斑M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11]245。新質生產力是我國經濟內生動力的轉變,核心在于科技創新,尤其是要在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層面實現重大突破,而科技創新的主要途徑是發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懊闇嗜斯ぶ悄?、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16]。培育一批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的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布局創建前沿領域、學科交叉融合重大創新平臺,全面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科技創業園區的建設,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的整體布局,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群。

第二,以制度創新為保障,營造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F代創新理論的奠基人熊彼特認為,創新驅動不僅包括改善技術和改進操作方法,也包括對生產要素的投入、需求條件的改善、產業結構的變革、企業戰略的調整等因素?,F代社會,制度創新在促進生產力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制度創新,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營造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因此,要構建多元主體協同創新的制度格局,健全企業出題、協同攻關、政府補助的產學政合作機制,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長期存在的產學政協作不暢、產業基礎薄弱、科技成果轉化難等問題。要充分發揮市場在新質生產力要素資源和技術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設高標準的技術交易市場,合理有序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到涉及新質生產力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新產業、新經濟的技術創新當中。

第三,以管理創新為支撐,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企業為代表的市場主體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要以管理創新為支撐,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立以現實生產力為目標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機制,著力提高科技創新的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宣傳教育和政策引導,不斷提高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在財政政策上向著創新方向傾斜,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針對不同的創新情形,政府要發揮差異性的作用,在技術路線非常明確的地方,更多地加強組織引領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完善創新所需要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對技術路線仍然具有較強不確定性的前沿技術領域,政府要更多發揮倡導、鼓勵、保護、支持的作用,動員更多市場主體參與技術創新的實踐探索。

(二)改革賦能:變革不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形成和發展一種全新形態的生產力,其一般路徑有兩條:一條是從構成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和支撐要素著手,進行優化、調整、組合,推動生產力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一條是從生產關系著手,變革一切不適應甚至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操作制度,不斷釋放發展生產力的空間和活力。恩格斯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17]。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1]。因此,對任何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因素都應加以變革,使得一切有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經濟要素不斷得到釋放,全面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首先,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國“一盤棋”格局。我國地區發展存在明顯的時空差異,以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為主的城市發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區,這些城市群是“十四五”時期經濟優勢地區,其產業鏈條、產業發展階段、技術水平、產業要素集聚水平都具有顯著優勢,這些優勢地區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2024年2月1日至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指出,天津作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要發揮科教資源豐富等優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18]。因此,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優勢地區主動權作用,引導不同區域從區域間競爭向參與國際高端競爭轉變,依托市場機制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地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掌握國際供應鏈主導權。另一方面,要促進優勢地區與其他地區聯動發展,通過要素關聯、產業關聯深化拓展優勢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程度,中西部、東北地區要探索形成符合中長期發展需求的差異化動力源,構建統一的區域協同發展體系,探索形成有效的優勢轉化機制。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統籌規劃和合理調配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布局。

其次,出臺新質生產力一攬子配套政策。加強政策資金的支持力度,設立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持和培育基金,針對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進行政策資金扶持。從稅收、融資等政策上扶持新產業和新業態的發展,構建金融有效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機制,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水平。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營商環境,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投資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能源、鐵路、電信等行業競爭性環節的市場化改革。政府對于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堅持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營商環境。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土地、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

最后,構建科技創新領域的新型體制機制。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新型舉國體制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著眼生產力發展面臨的核心技術瓶頸障礙,發揮政府的戰略導向作用,從中央層面加大對科技創新活動的頂層設計。優化和強化技術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明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激情和活力。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制定獎勵機制,實施成果研發的過程獎勵和成果轉化的持續獎勵。構建毗鄰地區之間科技創新的協同機制,打造科技創新的全新格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天津要加強與北京的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融合,合力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8]。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知識產權,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力度與成效。

(三)理念引導:新發展理念指引新質生產力前進的正確方向

一要崇尚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實現我國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到領跑轉變。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全面加強創新資源協同整合,統籌推進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原始創新實現從0到1的突破,集成創新實現從1到N的突破,對技術、工藝、設備等進行有效組合。壯大創新主體規模,提升成果轉化成效,優化創新創業生態。二要注重協調,實現新質生產力均衡發展。協調發展強調資源配置均衡,解決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增強發展的協同性、平衡性和整體性。鄧小平曾指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19]250。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關鍵要注重統籌協調、整體謀劃,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指引,注重國內大循環市場建設,推進產業區域合理布局,提升重大生產力布局質量,實現不同區域協調發展。深化地區之間的分工,支持東部沿海地區在關鍵高新技術領域優先布局、合理分工,培育區域在全國創新鏈不同節點的錯位協同。三要倡導綠色,加快新質生產力綠色轉型。綠色發展強調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形成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經濟發展的綠色水平。新質生產力具備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特征,強調維持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引導企業加快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節能減碳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持續加強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新增國家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推動能源轉型,建立清潔能源中心。四要厚植開放,促進新質生產力場域拓展。馬克思曾指出:“一個國家應該而且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20]。開放發展強調要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競爭生態,提升我國的開放性經濟發展水平。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構建全方位、全領域的開放新格局,倡導國際創新合作,超越疆域局限和人為藩籬。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加快提升對全球高端要素資源的吸附能力、新型要素資源的整合能力,更好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繼續擴大開放、加強合作,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大膽吸收世界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先進管理辦法。五要推進共享,彰顯新質生產力社會主義價值追求?!肮蚕砝砟顚嵸|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15]214。新質生產力最終是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為價值旨歸,堅守人民立場是其根本立場。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探索創造和努力奮斗,新質生產力產生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也應當由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東西部地區共享關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資源,市場主體之間共享國內外高新領域前沿發展動態訊息,全體人民共享新質生產力帶來的產品和服務。

(四)教育推動: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撐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生產力的歷史,從而也是個人本身力量發展的歷史”[6]204??梢?,生產力不是超歷史的實體,它是存在于人的活動之中,是在人的勞動中形成的,是人們以往活動的產物和實踐能力的結果。鄧小平強調:“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19]40。教育是發展生產力的基礎,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做好科教興國這項事關千秋的宏大事業。一要根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要,聚焦前沿重大科學技術問題,調整優化高校專業設置和學科定位,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賦予高??蒲泄芾碜灾鳈?,支持高校開展探索性、原創性研究。二要推進更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動態和國家科技發展戰略,開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加強國際聯合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建設。從引聚國際教育高端要素、提升全球教育資源配置能力等方面綜合施策。三要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把教育優勢、人才優勢、科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1]。四要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充分發揮戰略科學家、高水平科研領軍人才的科技領航作用,聚焦帶動形成一批多層次、多領域融合的高水平創新團隊,不斷壯大科研創新人才隊伍。加大青年人才培養和支持力度,完善青年科研人才培養機制,面向基礎科學、交叉前沿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穩步推進培養青年科學家的計劃項目。

(五)產業支撐:建設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21]。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根本支撐在于發展一批具有技術含量高、國際競爭力強、發展空間大的新型產業。一要大力發展與數字經濟有關的人工智能、未來網絡、數字化運用等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在品牌、應用場景和產業規模方面實現突破。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二要大力發展與生態經濟有關的新能源、清潔生產、綠色環保等產業。新質生產力具有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特質,要強調綠色為底色,發展以氫能、核能、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綠色新能源,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環保產業,打造生態產業集群。三要大力發展與文化事業有關的文旅產業、文創產業。文化產業為朝陽產業,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由出版、影視、傳媒、娛樂、演出、音像、網絡文化產業以及藝術品市場等組成的文化產業群。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深化改革促進結構調整和市場整合,以轉變經營模式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和效益增長,實現壯大實力、增強活力、提高競爭力的目標。釋放文化產業集聚效應,發揮文化產業園區作用,依托經濟與文化高度發達的城市,以聚集形態形成文化產業園區。四要大力發展與工業經濟有關的高端裝備制造、鋼鐵冶金、新材料等產業。工業是現代經濟的壓艙石。推動航空航天、深海開發、軌道交通、智能裝備、芯片等高端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要以龍頭企業為牽引,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吸引更多經營主體進入工業經濟領域的產業形態,尤其是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18]。五要大力發展與健康領域有關的生物制藥、中醫藥、醫療器械、健康管理等產業。在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生產力尺度不僅表現為創造物質財富,而且也表現為實現人的自主活動乃至人的解放。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會以全新的方式滲透到人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全部領域,從而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以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目標,堅持健康中國戰略,加強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大力推動一系列康養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4-02-0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1.

[3]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8]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0-131.

[9]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胡錦濤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4.

[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李強作總結講話 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會議[N].人民日報,2023-12-13.

[13]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 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 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蔡奇陪同考察[N].人民日報,2023-09-09.

[14]習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N].人民日報,2023-03-06.

[1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20:19.

[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1.

[18]習近平春節前夕赴天津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 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祝偉大祖國繁榮昌盛[N].人民日報,2024-02-03.

[19]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2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Formation Logic,Valu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al Approach

MA Junfeng, MA Xiaofei

a:I-U-R-P

Abstract: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a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with multiple types of innovation units is an important governance concept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health technology innovation. However, it remains to be explored how to identify the diverse joint characteristics.With multi-layer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 the paper absorbs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theory, and designs a "Pluralism - Collaboration" analytical frame work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echnology population and network topology to diagnose the collaborativ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ary logic of the multiple types of innovation units in China's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actice.Taking coronaviru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PT)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finds out that the technology population richness of network continues to increase, and the association of multiple technology populations shows an evolutionary trend from "I-U-R-P" to "G-I-U-R " and then to "G-I-U-R-H-P". The network joint synergy effect is insufficient, and there is a risk of alienation between " Pluralism" and "Collaboration". The network presents an evolution path from "Open-Tight" type to "Closed-Tight" type and then to "Open-Loose" type.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the governance concept of distributed collaboration,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towards "Pluralism - Collaboration" in the CPT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in China from the dimensions of manufacture differences, protection differencesand coordination differences.

Key words: health technology innovation; multi-layer network; distributed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ecosystem

責任編輯:劉?? 暉

猜你喜歡
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大國崛起
新興產業市場績效提升的現狀及建議
在新興產業看小元件如何發揮大作用
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實證研究
新興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