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不懂什么是失敗,只知道兒子的熱愛

2024-04-24 07:47林譽
婚姻與家庭·性情讀本 2024年4期
關鍵詞:李總傈僳族專輯

林譽

他要出專輯,她借錢給他做;他要養石蛙,她跟他一起養;

他要做直播,她跟他一起上鏡。從來不說愛,處處都是愛。

2024年2月20日晚上8點半,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丁王村舉辦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村晚”。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紛紛上臺表演,而小伙兒李總琞與母親的合唱更是成為壓軸大戲。他們的歌聲穿越山谷,傳遍四方,讓每一個聽到的人都感受到了那份來自鄉土的純真與熱情。

那一晚,直播間里觀看“村晚”的人次達到100多萬。網友們紛紛留言評論,稱贊李總琞與他的母親為“全網最治愈母子”。幾日后,一則 “兒子玩音樂多年不火,54歲媽媽出手了”的新聞沖上熱搜。一夜之間,李總琞和他的家人火了。

一次失敗的創業

在做直播之前,李總琞從未想過傈僳族民歌會受到這么多人的喜愛,更不曾想到自己的名字有一天能被廣大網友所熟知。

1993年,李總琞出生在丁王村,一個有名的貧困傈僳山村,村民多數靠養殖或種植為生。李總琞家中有十多畝地,種植果蔬,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五六千元,日子過得清貧而艱辛。

貧瘠的生活卻擋不住李總琞對唱歌的喜愛。從小,母親便教他唱傈僳族民歌,她的歌聲悠揚、歡快,如同清晨的露水,滋潤著李總琞的心田。從那時起,他迷上了音樂。

傈僳族人對于唱歌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他們認為“鹽,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歌聲已成為一種語言,他們用唱歌交流,也用歌聲表達情感。田野間、小巷里,都充滿著動聽的歌聲,此起彼伏,延綿不絕。

李總琞從小便見證了這一切,也成為他創作的靈感。18歲那年,一首名為《傈僳之子》的歌曲誕生,李總琞帶著這首歌踏上麗江市民歌選秀之路。秀美的田野風光、浪漫的鄉間歌聲、歡快的傈僳舞步,都化為他歌曲中的音符。最終,他獲得了二等獎。這無疑帶給李總琞極大的信心,讓他堅定了自己的音樂之路。

2013年,李總琞與幾位朋友組建了一支名為“鄉音組合”的樂隊,他是主唱。樂隊成立之初,李總琞就立下一個誓言:要發行一張屬于自己的專輯。許多人說搞音樂有些不務正業,但是,母親王明芳并不這么認為。雖然她只是一名鄉村婦女,文化程度不高,但對兒子的夢想給予了最大的關愛與支持。

發專輯需要錢,李總琞通過貸款和贊助,獲得了一些資金,卻是杯水車薪。無奈之下,他向父母尋求幫助。原以為說服他們會很困難,未承想,母親立刻點頭同意。為支持兒子的音樂夢想,她說服了丈夫,不僅將家中積蓄傾囊而出,也向親戚朋友四處籌借,為李總琞湊齊了15萬元。

有人問王明芳,不怕李總琞虧本嗎?她說:“兒子有想法、知進退,無論做什么,我都會相信他。我們老一輩什么都沒有,兒子有自己想走的路,那我就全力支持他?!彼龑⒆约旱乃泻翢o保留地給了他。不過,母親的期望并沒有如愿成就李總琞的音樂夢。盡管她付出了一切,但李總琞的音樂之路依然走得很艱難。

2016年,李總琞花費大半年時間,終于完成專輯。然而,當他開始銷售自己的作品時,才發現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是多么遙遠。他花費了近22萬元用于專輯的制作和巡演,樂隊走遍云南和四川等地,風餐露宿,專輯卻只賣了3萬元。夢的破碎,讓李總琞陷入迷茫。

兒子背負了許多債務,母親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她不怪兒子創業失敗,只恨自己沒有能力幫他。那段時間,她每晚都焦慮到凌晨三四點才入睡,一夜之間白了頭。此時,家里已窮得連飯都吃不飽,三餐只能用洋芋果腹,甚至連買鹽巴的錢都沒有,母親只好拿著碗去她姐姐家里討一些鹽巴回來。盡管生活陷入了窘境,面對頹廢的李總琞,母親依然強打精神鼓勵他:“兒子,沒有關系,一切都會好起來。錢沒有了,我們再想辦法賺回來?!?/p>

母子齊心,其利斷金

創業失敗,遭受打擊,讓李總琞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為。他原本想通過音樂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卻讓他們承擔了不應該承擔的后果。

母親的鼓勵讓李總琞沒有向困難屈服?;叵肫鹪谒拇ㄑ惭莸穆飞?,他看到有人養殖石蛙。那里的自然環境與家鄉的臘姑河有些相似,并且臘姑河也有著大量的野生石蛙。他想,或許養殖石蛙是個不錯的選擇。于是,他向父母坦言,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起初,父親對此持反對態度,認為李總琞在做不切實際的事情。然而,母親再一次堅定地站在李總琞這一邊,又說服了父親。

在當地鄉鎮政府的扶持下,李總琞一家辦理了石蛙養殖資格證。證雖然下來,但是養殖的啟動資金讓他們犯了愁。李總琞向銀行貸了3萬元,鄉政府撥了一些扶助金,但還不夠。這時,母親又一次挺身而出。她說:“錢,我來想辦法。石蛙,我跟你一起養?!彪S后幾天,母親向她的兄弟姐妹以及村民求助,希望他們能在這時伸出援手。就這樣,母親又幫李總琞湊齊了20萬元。

李總琞與母親建好蛙池。但是,第一批投放的蛙苗沒過幾天就全部死亡,這可把他們急壞了。一家人蹲在蛙池旁邊研究半天,也沒有看出個所以然。無奈之下,李總琞只好向外界尋求幫助。經過多方詢問學習,總算摸清問題所在。原來,新建的蛙池四周與底部全都打上了混凝土,沒有透氣的地方,天熱時水溫會異常升高,導致石蛙無法適應高溫而死亡。

找出問題的根源,李總琞與母親大刀闊斧,將蛙池底部的混凝土全部拆除,恢復土質,種上水草,其優點在于它的透氣性和散熱性,而這兩點對于蛙類的生長至關重要。

當翠綠的草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他們仿佛看到了希望,滿懷期待地投放第二批蛙苗時,現實又給了他們一個沉重的打擊。誰能想到,那些看似可愛的小鳥竟是石蛙的天敵。石蛙還未出欄,便成了鳥兒的口中美食。兩次失敗,數萬元的資金打了水漂,李總琞也著急起來。他買回遮攔網,與母親一起將所有的蛙池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

俗話說“事不過三”。當所有的準備趨于完善,第三批蛙苗又被投放進去,這一次他們成功了。其中的艱辛只有李總琞與母親知道。剛開始不熟悉石蛙的習性,他們白天黑夜守在蛙池旁邊,觀看著它們的習性、規律。經過一番努力,終于摸清了石蛙的習性。此后,經過他們細心照料、耐心呵護,石蛙茁壯成長。望著那片生機勃勃的蛙池,他們眼中充滿著喜悅。

蛙兒一天天長大,但并不能讓李總琞與母親松一口氣,他們還要為石蛙們過冬而忙碌。2018年11月,臘姑河的冬天來得有點兒早。當太陽剛剛升起,冷空氣還未完全消退,李總琞和母親便早早起床,開始他們忙碌的一天。今天的工作是要清理蛙池,兩人分工有序:李總琞提來清水清洗蛙池,母親則將成熟的石蛙挑出來,準備售賣。倆人一邊工作,一邊交流,時間在勞作中慢慢流逝。

清理蛙池的時候,母親發現蛙池里石蛙多了。她對李總琞說:“兒子,這個池子蛙有點兒多,一個平方20多只就可以了?!?/p>

“嗯,這個蛙池我們裝多了?!崩羁偓]回應道。

說話間,只見母親熟練地用竹夾把石蛙夾起,放到編織袋中。明年開春,他們需要再建50個蛙池,那時將會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新一批蛙苗。

過冬前,蛙池每3天都要清洗一次,消毒一次。清潔完畢,還需將所有蛙池都遮蓋起來,保持內部氣溫,讓小家伙們順利過冬。李總琞搬來幾捆玉米稈,母親與他將玉米稈厚厚地鋪在蛙池上。當一切完成后,石蛙們將蟄伏在玉米稈之下,熬過寒冬,迎接第二年春天的到來……

蛙池越挖越多,李總琞的養殖業也越做越大。在鄉村振興政策支持下,他抓住契機,拓展經營,憑借臘姑河生態養殖的獨特優勢,成功地將自家石蛙推向市場,這一具有特色的美味佳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熱烈追捧,銷售區域不僅在麗江,還擴展到廣東、浙江、貴州、四川等地。同時,他看準商機,果斷在村里開設一家農莊,由母親擔任法定代表人,主打自家的石蛙,成為餐桌上的新寵,吸引了大批食客前來品嘗。

兒子的夢想,母親來護航

生活在日出日落中安穩下來。告別了貧困,之前的創業借款也早已還清,李總琞的家庭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他心中那曾被擱置的音樂夢,仿佛一顆沉睡的種子,在歲月的滋養下再次萌發。

2022年,李總琞偶然發現,網絡上那些短視頻能獲得幾萬、幾十萬的點贊量。他意識到,這是一個能夠增加曝光率,傳播自己音樂作品的機會。于是,李總琞下定決心嘗試一下。為了直播,他專門學習拍攝、剪輯……那一年,華坪縣的傈僳族打跳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李總琞決定在他的直播間里玩個不一樣的“花樣”。

2022年9月,李總琞在平臺上發起了第一場直播。不過這一次,他并不是主角,而是由母親擔任主唱。母親身穿傈僳族傳統服飾,手持麥克風,傾情演唱傈僳族民歌。雖然她演唱的歌曲很多人聽不懂,但她的嗓音清澈,節奏歡快,歌聲中蘊含的鄉土情感如涓涓細流。李總琞身穿一身黑色西服為母親彈琴伴奏,現場氣氛十分溫馨。母親坐在他身邊,笑容滿面,幸福感十足。

演出過程中,李總琞還同網友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以及他與母親之間的親情故事。他說母親是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也是其事業上的得力助手。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感動和敬佩,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個他們這樣溫馨的家庭。此時,越來越多的人涌進直播間,讓實時在線人數達到了1800人。

首播成功讓李總琞發現,網友們對母親的歌聲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很感興趣,更加堅定了與母親共同直播的想法。他開始為每次直播精心策劃內容與歌曲,可是,母親并不會唱流行歌曲。為了支持兒子,她決定從頭開始,一點一滴地學習。學普通話、記歌詞、背旋律,對于一位50多歲的母親來說,有些困難,但她毫無怨言,甚至樂在其中。她知道,能給予兒子的幫助就是全力支持。這一次,兒子的音樂夢想將由她親自保駕護航。

一曲曲對唱的民歌,一個個搞怪的視頻,一幕幕暖心的場景,就是母子倆直播的日常。網友們非常喜愛他們的視頻,紛紛表示在他們的直播間里治愈了自己。僅僅過了3個月,他們就靠著打賞收入不菲。李總琞對待這份收入卻十分謹慎,他沒有拿去買車、建房,也沒有投入到自己的養殖事業中去,反而將所有的收入用來升級直播設備及道具,他希望通過直播實現更大的夢想……

2024年春節期間,李總琞跟村民們一起干了一件大事。2月20日,李總琞自掏腰包,為丁王村的村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村晚”。在這場盛大的活動中,豐富多彩的節目令人目不暇接:有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展示,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還有千人打跳的壯觀場面。人們歡快地跳著,將歡樂的氣氛傳遞給每一個人。而李總琞與母親的合唱感人肺腑,將氣氛推向了高潮。

“就想讓全國網友跟丁王村家鄉父老們一起熱鬧一下?!崩羁偓]說,通過互聯網直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傈僳族那些鮮為人知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也能為村里能歌善舞的姑娘和小伙們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兒時的音樂夢想,李總琞可以說已經實現。如今,他不僅能讓自己的歌聲為大家帶來歡樂,也能為母親創造更好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將傈僳族文化傳播得更廣。過去的他,以音樂為驅動力,追逐夢想;現在的他,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將傈僳族的傳統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同時也帶動當地村民提高收入。

李總琞與母親開創的公司也由兩人發展到了20多人。他們積極探索“互聯網+傳統民族文化+農業”的新模式,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傈僳族文化,講好民族故事,讓傈僳族這朵美麗的鮮花在祖國的大花園中絢麗多彩,耀眼奪目。

猜你喜歡
李總傈僳族專輯
“躺平”
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專輯
兩張專輯,你更喜歡哪張? 區瑞強《致敬 Beyond》/張瑋伽《你最珍貴》
櫻花浪漫迎闊時,刀山火海任爾闖 怒江傈僳族闊時節
SNH48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張迷你專輯《天鵝(SWAN)》
不只是少了鹽的味道
淺談武定傈僳族“噠譜”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咱們村來了傈僳族宣講員”
摑自己耳光
朋 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